认识物体案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5418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物体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认识物体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认识物体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认识物体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认识物体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认识物体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认识物体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物体案例.docx

《认识物体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物体案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认识物体案例.docx

认识物体案例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案例分析

阳逻街中心小学陈金花

一、分析教材:

《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本册教材的《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和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将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

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二、拟定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通过实物和模型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提高学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分类。

3、过程性目标:

(1)经历直观认识物体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创新学习的过程,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四、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物体、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五、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鞋盒、足球、魔方、茶叶筒等实物。

问:

这是什么?

2、教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有多种不同的形状,在数学中,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今天老师就和大宗一起来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

认识物体)

[设计意图]: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与数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践。

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等都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具体表现

(二)操作探究,认识物体

1、物体分类

(1)让学生把学具盒的物体模型取出,看一看这些物体的形状。

(2)分组活动: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教师巡视)

(3)小组汇报。

师:

你是怎么分的?

生1:

有的是长长方方的。

生2:

有的是四四方方的。

生3:

有的是上下是圆圆的平平的。

生4:

还有的是像足球一样,到处都圆圆的。

[设计意图]:

亲自去摸一摸,可以加深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和同学的交流有利于丰富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以上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2、揭示概念

(1)自主探索,初步认识物体特征。

首先,分组活动,动手操作,思考:

①摸一摸每组物体,有什么感觉?

②你能给每类物体取个名字吗?

③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

其次,教师说明:

①你们喜欢研究哪组物体都可以,你想研究两组、三组、四组物体也行。

②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有困难,可以向别的小组请求帮助,或阅读课本32页。

其三,小组汇报研究发现。

师:

谁来说说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

生1:

我们小组发现,这四组物体有的面是平平的,滑滑的;有的是弯弯的;像柱子的那组物体既有平平的面,又有弯弯的面,最特别。

生2:

那像足球的物体,很难放稳,老是滚,其他物体就不像它那样,这么容易滚。

生3:

我们发现,那个长长方方的和四四方方的物体摸起来感觉很相像,都有尖尖的扎手的地方,另外两组物体摸起来滑滑的,没有扎手的感觉。

师:

那么,长长方方的物体和四四方方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1:

长长方方的物体有的比四四方方的物体高,有的又比四四方方的物体扁。

生2:

那四四方方的物体不管你怎么摆,看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生3:

那些长长方方的物体的面有大有小,而那四四方方的物体的面都是一样大的。

师:

你们能给这些物体取个名字吗?

(学生能回答的可由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答不出,都师可以告诉大家)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

谁能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

(2)抽象出物体图形

课件出示鞋盒的实物图,问:

它是什么形状的?

再抽象成长方体图形。

教师:

“长方体的东西画出来的图就是这个样子的。

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教学与长方体图形的教学过程相同,先出示“魔方”、“茶叶筒”和“足球”等实物图,再抽象出图形。

3、巩固表象

(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请学生辩认,再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2)出示一幅家庭物品摆设的画面。

问:

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

生1:

电冰箱是长方体的。

生2:

篮球是球形的。

生3:

笔筒的形状是圆柱。

[设计意图]:

在探索物体的特征时,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按照教材顺序,带着学生逐一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作法。

而是充分信任学生,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互帮互学,自主探索物体的基本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只是点拨、启发和引导,教给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探索知识和规律的方法。

整个自主探索环节,为学生呈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发现问题、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了知识技能:

获得了成功与快乐的情感态度的体验。

学生学得主动、开心,教师教得轻松、满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精彩演示,体会特点

师:

你们学得真不错,为了奖励你们,请你们看一段动画片。

课件演示:

1、出示:

提出问题:

看看动画片里有谁?

在干什么?

小新、妮妮和小白一路唱着歌来到山上,山上的风景很美,有野花,还有飞舞的蝴蝶,他们商量在山上建造一座小房子。

回到山下,小新和妮妮抬来一个长方体的箱子,往里堆放了很多建筑材料,两人抬着,气喘吁吁地往山上走,“哎呦,哎呦”,快抬不动了,他们只好放下来歇歇,小白推着一只球在旁边滚来滚去,小新和妮妮看着小白这么轻松,决定想办法。

2、猜测:

师:

猜猜他们想什么办法,是怎么做的?

学生自由发言。

3、继续演示:

师:

你们的想法非常丰富,那他们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来看一看。

他们给箱子装上轮子,先装正方体的轮子,推一推,推不动,好不容易推动了,箱子里的东西都跳出来了,小白把球送过来,把球装上去,车子摇摇晃晃,方向不好控制,最后,小新和妮妮找来圆柱形的轮子装上,推推特轻松,他们就这样推着轮子上山了。

来到山上,开始建房子,他们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砖砌墙,用圆柱体做房梁,很快,一幢漂亮的房子建好了。

智慧老人过来了,他夸小新和妮妮聪明能干,大家尽情地玩着,享受着劳动的收获和快乐。

师:

很早很早以前,当人们还没有发明运输工具的时候,就是用这种方法将山下较重的东西运往山上的,古代的人们聪明不聪明啊?

[设计意图]:

精彩的动画片,不仅吸引了学生,而且通过有趣的画面,突出物体的本质特征,使学生在欢笑中体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抢答:

找朋友(连线练习,书上第一题)

课件出示:

(图略)

2、数图形:

课件出示:

(图略)

你能数出图中各有多少个长方体、多少个正方体、圆柱、球吗?

3、下面每个图各有几个正方体?

师:

你们能数出独立摆放的图形个数,真棒。

那在这幅图中有几个正方体呢?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4、为新朋友找家——当个小小设计师。

刚才大家学习了这么多的立体图形,现在,发挥你的想象力,如果有许多这样的立体图形,请你搭一座又高又坚固的房子,怎样搭?

你会选择那些立体图形?

为什么?

(小组合作)

[设计意图]:

这些活动的设计是学生消化知识的重要环节,这几个活动的设计突出了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

小组合作搭建图形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的合作与互助,探索与创新的意识,还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思想),体会数学的应用和美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结束语: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说给大家听的吗?

师: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学认真观察,就一定会学到许多许多的知识。

总评:

  1、联系生活——数学就在身边。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接经验。

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一些不同形状的物品(如茶罐、牙膏盒、魔方、小皮球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不同形状的物品使学生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概念,也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以学定教——学习自己的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恪守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意识,将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

因此,教学中,并没有通过自己对教材的加工,将知识组织成一个序列,然后引导学生分层感知、理解,而是先让学生自己去玩,去看,再做交流。

改变以往那种明的或暗的牵着学生走的学习方式,顺着学生的学来“导”,在“导”中让学生探究,使学生得到启迪,悟到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自主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本课正是落实这种理念,让学生畅所欲言,介绍各自对圆柱、球、正方体、长方体有那些认识。

这个问题的解决,教师并不是越俎代庖,简单了结,而是采用开放式的教学,使学生从对学具的观察、触摸中直观地感悟。

让学生充分经历这种多途径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也是一种求异创新的过程和科学实验方法的培养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