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5420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46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

《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docx

台州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章施工总承包组织与管理方案

2.4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2.4主要施工技术措施(陈迪)

2.5施工测量(陈迪)

2.6工程试验(陈迪)

2.5建(构)筑物、市政公用(公共)设施及其基础,管线等的保护、监测实施方案(陈迪)

第三章工程质量管理与保证措施(陈迪)

3.1质量保证体系

3.2质量保证体系的认证情况

3.3质量保证措施

3.4质量综合保障措施

第4章施工进度保证措施、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陈迪)

4.1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4.2安全保护措施

4.3文明施工保护措施

4.4环境保护措施

3.4.5监控量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3.4.5.1明挖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本工程隧道主体结构基坑边形保护等级为一级,为指导施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和周围现有建筑物的安全,应加强施工预测,实现信息化施工,随时预报,及时处理,防患未然。

监测项目的测点布置、观测频率等应符合《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监测内容见表3-4-1。

表3-4-1监测内容表

监测项目

检测频率

预警建议值

预警变形率建议值

测点布置

正常

异常

土体位移监测

1次/天

2次/天

0.4%H,且≤45mm

≤2mm/d

水平间距30m,同一孔竖向间距0.5m

地下水位监测

1次/天

2次/天

1000mm

连续三天大于50cm/d

水平间距30m

支撑轴力监测

1次/天

2次/天

60%N

按钢支撑的10%设置

地表沉降监测

1次/天

2次/天

≤35mm

≤2mm/d

水平间距30m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沉降点观测

1次/天

2次/天

水平向0.3%H,且≤30mm竖向0.1%H,且≤10mm

≤2mm/d

≤2mm/d

水平间距15m

围护结构变形监测

1次/天

2次/天

0.2%H

≤5mm/d

水平间距30m,同一孔竖向间距0.5m

周边民房沉降、位移监测

1次/天

2次/天

允许倾斜率0.4;位移10mm

≤1mm/d

房屋四周

坑底隆起回弹监测

1次/天

2次/天

25mm

≤2mm/d

每20m一个测量断面,每个断面2各测点

立柱竖向位移监测

1次/天

2次/天

25mm

≤2mm/d

水平间距24m

管线位移监测

刚性管道

1次/天

2次/天

煤气管15mm,其他压力管20mm,无压力管30mm

有压≤2mm/d

无压≤2mm/d

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等处,水平间距20m

柔性管道

1次/天

2次/天

超过110KV的高压电缆20mm

35mm

≤2mm/d

≤3mm/d

(2)、监测信息反馈程序

在取得足够的数据后,还应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或应力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采用的回归函数有:

U=Alg(1+t)+B;U=t/(A+Bt);U=Ae-B/t

U=A(e-Bt-e-Bt0);U=Alg〔(B+t)/(B+t0)〕

式中:

U—变形值(或应力值);

A、B—回归系数;

t、t0—测点的观测时间(day)

(3)、监测管理体系

针对本工程监测项目的特点成立监测管理小组和专业监测组,小组由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及监测主管组成,监测组成员由多年从事地下工程施工及监测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监测主管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具有较高结构分析和计算能力的专职监测工程师担任。

监测组在监测主管的领导下负责日常监测工作及资料整理工作。

监测工作在总工直接领导下,并建立与设计、监理及业主的协调与联系,做到监测数据的及时上报,确保施工安全。

监控量测流程、结构见图3-4-9、3-4-10。

图3-4-9监控量测流程图

图3-4-10施工监测结构图

(4)、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为保证量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及连续性,特制定以下各项措施:

1)、监测组与业主、监理、施工各方密切配合,及时向各方反映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

2)、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

量测项目人员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

建立监测复核制度,确保监控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量测仪器采用专人使用、专人保养、专人检校的管理。

3)、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应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4)、各监测项目在监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实施细则。

5)、量测数据的存储、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

本工程基坑周边监测布置见图3-4-11。

图3-4-11基坑周边监测图

3.4.5.2浅埋暗挖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监控量测的目的

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按浅埋暗挖法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现场量测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进行日常的施工管理。

以往的施工实践表明,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层应力状态的改变将直接导致结构产生位移和变形,同时也会对地表及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当这种位移和影响超出一定范围,必然使结构产生破坏,并影响到上方地表和邻近建筑的安全使用。

保证施工不影响周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施工中的监控量测都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目的:

1)、了解隧道支护结构和周围地层的变形情况,为施工日常管理提供信息,保证施工安全。

围护结构、隧道支护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变形及应力状态和其稳定情况密切相关,隧道支护结构和周围土体各种破坏形式产生之前通常有大的位移、变形、受力异常等,监测数据和成果是现场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判断工程是否安全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依据观测结果来验证施工方案的正确性,调整施工参数,必要时采取辅助工程措施,以此达到信息化施工目的。

2)、修改工程设计。

监测除表明工程的“健康状况”外,通过研究监测成果,判断结构的安全稳定性。

有助于对工程设计进行修改,并通过监测数据与理论上的工程特性指标进行比较。

3)、提供判断围岩和支护体系基本稳定的依据,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

4)、验证支护结构设计,为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修订提供反馈信息。

5)、积累资料,为后续类似地下工程提供设计与施工经验。

(2)、监控量测项目

监测项目包括:

洞内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仰拱隆起量测;地表沉降量测;围岩体内位移量测;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量测;锚杆内力及抗拔力量测;钢支撑内力及外力量测。

本隧道浅埋暗挖段地表下沉量测测点布置图见图3-4-12。

(3)、监控量测说明:

1)、量测点的安设应能保证初始读数在下一循环施工完成前,并测取读数;

2)、测点应安设在距开挖面2m范围内,且不大于一个循环进尺,并应加强保护,不受下一循环破坏;

3)、各项位移的测点,一般布置在同一断面,测点统一在一起,测试结果应能相互验证,协同分析及应用;

4)、若监测最终数据接近或超过表中的净宽允许相对值时,应及时采取补强措施,并改变施工工法和修正设计参数;

5)、二衬施作时间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并具备以下条件:

、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

、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到了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

、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d。

、施工监测中,应对测量结构及时分析与反馈,当遇到下列情况时,应暂停施工,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加强措施:

、当地表沉降值超过30mm时;当地表隆起值超过10mm时;

、当房屋等构筑物倾斜超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变形允许值时;

、当隧道掌子面施工通过一倍洞径,洞内变位速率超过5mm/d,仍持续增加时;

、施工监测应有可靠的基准点系统,水准基点不少于2个,基准点系统应定期校核。

(4)、量测项目及要求

1)、本隧道地表下沉量测作为全隧道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

2)、施工的初期阶段位移及下沉量大或地质变化显著时,量测断面间距可取较小值;

3)、当施工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地质良好,且位移下沉量较小时,量测间距可取表中较大值,根据情况也可适当加大,但在围岩突变或软弱结构面处应增设量测断面和测点;

4)、用台阶法开挖时,下半断面开挖越靠近上半量测断面,量测频率应适当增加,以便掌握位移(下沉)的变化;

5)、如果围岩位移量较大时,出现位移速度加速等情况时,量测频率应适当加大,另外,进行洞内状态观测时应对每个开挖面都进行观察,一般应1次/天,对于选测项目量测断面布置及项目选择应根据地质条件及设备情况确定。

(5)、监控量测控制标准

监控量测管理基准值是根据有关规范、规程、计算资料及类似工程经验制定的。

当监测数据达到管理基准值的70%时,定为警戒值,应加强监测频率。

当监测数据达到或超过管理基准值时,应立即停止施工,修正支护参数后方能继续施工。

(6)、监控量测反馈程序

本工程监控量测数据均用计算机配专业技术软件进行自动化初步分析、处理。

根据实测数据分析、绘制各种表格及曲线图,当曲线趋于平衡时推算出最终值,并提示结构物的安全性。

监测人员按时向施工监理、设计单位提交监控量测周报和月报,同时对当月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施工建议,及时反馈指导信息,调整施工参数,保证安全施工。

(7)、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预测

取得各种监测数据后,需及时进行处理,排除仪器、读数等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剔除和识别各种粗大、偶然和系统误差,避免漏测和错测,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采用计算机进行监控量测数据的整理和初步定性分析工作。

1)、数据整理

把原始数据通过一定的方法,如按大小的排序用频率分布的形式把一组数据分布情况显示出来,进行数据的数字特征值计算,离群数据的取舍。

2)、插值法

在实测数据基础上,采用函数近似法,求得符合测量规律而又未实测的数据。

3)、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

采用反映监测数据变化规律和趋势的函数关系式,对下一阶段的监测物理量进行预测,防患于未然。

如预测最终位移值,预测结构物的安全性,并据此确定工程技术措施等。

因此,对每一测点的监测结果要根据管理基准和位移变化速率等综合判断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

并编写周、月汇总报表,及时反馈指导施工,调整施工参数,达到安全、快速、高效施工之目的。

4)、当施工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措施处理。

、初支结构有较大开裂;

、监测数据有不断增大的趋势。

、隧道支护结构变形过大,超过控制基准或出现明显的受力裂缝。

、时态曲线长时间没有变缓的趋势等。

3.5.1.3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1)、受地层变形影响的地下管线

基坑工程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周围地层的变形,对邻近基坑土层中的管线保护实际上就是控制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并把管线的被动变形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管线适应变形的能力:

对管线适应变形的能力重点分析长管(如焊接接头的煤气管、上水管等)的适应性与接头管(即管线采用管节构造接头)的适应性,对管线适应变形的能力主要采用“允许曲率半径”来进行判断,两种管线的允许曲率半径可分别采用以下两式进行计算:

长管:

[Rp]=Ep×d/2[σp]接头管:

[Rp]=Lp×Dp/[△]

其中:

[Rp]:

管道允许曲率半径;Ep:

管道的弹性模量;d:

管道的直径;

[σp]:

管道的允许应力;Lp:

管节长度;Dp:

管道外径

[△]:

管节接缝允许张开值

上述两式较为关键的两个值分别为管道的允许应力和管节接缝允许张开值,它们可分别依据管线类别、材质和相关的规范确定。

(2)、受地层变形影响的管线保护

对受地层变形影响的管线保护关键在于控制好施工过程中地层产生的变形及不均匀变形,因此确保基坑稳定是施工的重点,应采取以下措施:

1)、基坑围护施工,必须做好围护结构和支撑,确保围护结构和基坑的稳定。

2)、基坑开挖自上而下,分段,分层,平衡,对称依次进行,随挖随撑,确保基坑稳定。

3)、加强施工管线监控,根据不同的管线建立各类管线的管理基准值,通过监控量测及时掌握管线变形状况,调整施工工艺,确保管线保护管理在可控状态有效运行。

在施工过程中重点加强对给水、燃气等压力管线的监测,一方面加密监测布点,另一方面增加监测的频率。

3.5.1.4管线的悬吊保护

根据本工程管线情况及管线迁改设计,本标段承包单位提供水电、场地等配合施工。

北口明挖隧道东K13+867.2、东线K13+951两处各有一根16孔电信管线垂直横跨基坑,管线埋深约1.4m和1.7m。

管线保护采用3榀加强型贝雷架+等边角钢吊杆进行悬吊保护;贝雷梁采用加强型,3m标准节段拼装而成,梁高1.7m。

贝雷梁构件大样参考贝雷梁相关规范、手册。

本工程横跨基坑电信管线悬吊示意图见图3-5-1所示。

图3-5-1电信管线悬吊保护示意图

3.5.2临时道路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本工程的临时道路沥青由专业沥青搅拌站负责供应,施工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施工作业。

(1)、沥青路面材料要求及基层施工

1)、材料要求

①、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石子采用中性碎石。

②、按照设计要求确定矿料级配、沥青用量和集料性质。

③、沥青混凝土由沥青拌合厂拌制,混合料送到工地时的温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采取覆盖蓬布等保温措施。

沥青拌合厂对拌制沥青砼的各种原材料定期进行质量检验,拌和厂应保证均衡连续送料。

2)、路面底基层、基层施工

底基层施工前,对路基进行清扫,然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三至四遍,如发现土过干、表面松散,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采取开窗换填塘渣的办法处理。

隧道整平层施工前,对基底淤积物进行清除,铺好塘渣后用小型压路机或手扶式平板夯振捣密实。

水泥稳定料采用强制搅拌机集中拌合,拌好后应尽快运至摊铺现场。

炎热天气运输时加彩条布遮盖,防止水分过度蒸发。

稳定料采用人工摊铺,摊铺时严格控制好松铺系数,人工实时对缺料区域进行补整和修边。

稳定料碾压后及时覆盖麻袋进行养生,并始终保持麻袋湿润。

稳定料终凝之前,严禁用水直接冲刷基层表面,避免表面浮砂损坏。

(2)、沥青面层施工

1)、标高测设

在主路两侧距路边缘30-50cm处每20m(曲线上适当加密)放测墩或测钎,按设计纵坡及横坡根据施工余量下返测设高程。

2)、沥青混合料供应

沥青混合料由沥青拌合厂提供,要求沥青混合料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粗细料分离现象。

沥青混合料由自卸汽车运送到现场,运料车应干净,无油污,并用蓬布覆盖,数量应以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有3-5辆运料车等候为宜。

3)、摊铺

沥青混合料采用摊铺机摊铺,并按以下要点进行控制:

①、严格控制摊铺温度,保持不低于设计值。

②、沥青混合料摊铺厚度按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设计厚度乘以松铺系数确定。

③、机械摊铺与道牙保持10cm,由人工找补,防止机械挤坏道牙。

④、相邻两幅摊铺带至少搭接10cm,并派专人用热料填补纵缝空隙,整平接茬,使接茬处的混合料饱满,防止纵缝开裂。

⑤、凡接触沥青混合料的机械、工具的表面,均涂一薄层油水混合液或进行预加热。

⑥、机械就位

⑦、摊铺机运行

摊铺过程中不变更运行速度或停机,防止厚度发生变化,影响层面平整、出现波浪甚至断裂。

4)、接缝处理

①、横缝

摊铺带宜长不宜短,尽量减少横缝。

横施工缝采用横垫木,作到端部整齐,继续摊铺时可省去切除不整齐部分的工序。

②、直茬热接的方法

划线刨(切割)直茬:

划线要直,边缘裂纹、松动厚度不足及局部不平整处均予刨除,边缘附近清除干净。

5)、碾压

①、严格控制碾压的开始温度和终了温度。

②、严格控制压路机的碾压速度。

③、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宽应重叠1/3~1/2轮宽,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

④、压路机碾压过程中有沥青混合料沾轮现象时,可向碾压轮洒少量水或加洗衣粉水(禁洒柴油)。

⑤、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并冷却的路段上转向、调头或停车等候,振动压路在已成型的路面上行驶时应关闭振动。

⑥、在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合料层面上,不得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

⑦、沥青混凝土碾压程序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道工序。

初压的目的是整平和稳定混合料,同时,为复压创造有利条件;复压的目的是使混合料密实、稳定、成型,混合料的密实程度取决于这一道工序,须注意压实的平整性,采用重型压路机使之与初压紧密衔接;终压的目的是消除轮迹,最后形成平整的压实面,这道工序采用双轮钢筒式压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复压后如已无明显轮迹时可免去终压。

为保证压实表面的平整、密实,碾压作业也按要求进行,并对未压实的边角应辅以小型机具压实。

⑧、初压时用压路机压两遍,初压温度为110~130℃,初压后检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时予以修整。

如在碾压时出现推移,可待温度稍低后再压;如出现横向裂纹,应检查原因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⑨、复压时碾压4~6遍至稳定和无明显轮迹,复压温度为90~110℃。

⑩、终压时碾压2~4遍,终压温度为70~90℃。

6)、压实方式

碾压时压路机应由路边压向路中,这样就能始终保持压路机以压实后的材料作为支承边。

三轮式压路机每次重叠宜为后轮宽1/2,这种碾压方式,可减少压路机前堆料、起波纹等。

光轮压路机每次重叠宜为30cm。

7)、在碾压过程中,为了保持正常的碾压温度范围,每完成一遍重叠碾压,压路机就要向摊铺机靠近一些。

这样做可避免在整个摊铺层宽度上,在相同横断面换向时造成压痕。

变更碾压道时,要在碾压区内较冷的一端,用静压进行。

8)、碾压中,要确保压路机滚轮湿润,以免粘附沥青混合料。

9)、压路机每碾压一遍的末尾,若能稍微转向,就可将摊铺后面的压痕减至最小。

10)、放行车辆:

沥青混凝土面层碾压成型、冷却,经试压无轮迹后,即可放行车辆。

(11)、施工试验

1)、对进场的钢筋进行原材试验,并建立钢筋原材试验台帐,台帐内注明钢筋规格、进场日期、生产厂家、合格证编号、进场批量数量、原材试验编号、试验日期、代表数量等。

此项工作试验员与材料员密切配合,所及材料及时试验。

建立钢筋连接试验台帐,包括焊接试验、直螺纹连接试验、台帐内注明钢筋规格、合格证编号、原材试验编号、钢筋连接试验编号、试验日期、代表数量、代表的槽段号等。

2)、抗渗试块要求全部做见证试验。

建立混凝土抗压和抗渗台帐,台帐内注明试验日期、槽段号、试块编号、混凝土配比编号、商品混凝土厂家、施工日期、试验压值、方量等。

最后根据混凝土试块试验值进行地连墙混凝土各施工段的质量评定。

由于施工紧张,试验数量较多,因此,试验员应及时登记台帐,使试验工作保证顺利进行。

进行鉴证取样试验工作时,及时提前与监理联系,协助监理做好见证取样试验工作。

3.5.11.1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在围护结构和地基加固达到设计强度,基坑降水效果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采用纵向分段、竖向分层、接力法施工。

基坑开挖采用短臂挖掘机水平挖土,长臂挖掘机和履带吊配抓斗垂直挖土相结合的方法,及时架设支撑,提高挖土的施工效率。

开挖过程中做好场地规划,合理调配运输车辆。

开挖时先挖中间土体,后挖两侧土体,预留两侧反压土体,有效控制围护结构侧向位移。

竖向分层厚度不大于2m。

同时与钢管支撑标高结合,每层土方开挖至支撑以下0.5m后,及时施作钢管支撑体系并预加轴力。

基坑挖到基底设计标高以上20~30cm时,采用人工开挖,超挖处采用石砾、砂填至设计标高。

3.8施工测量与工程试验的技术措施

3.8.1平面控制测量

(1)、平面加密控制点的布设

在业主委托单位所交付的精密控制导线点的基础上,沿着隧道走向在隧道主体结构的东侧布置一条附和导线,共设立3~5个导线点(具体点数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导线点的位置时要满足导线边长大体相等的原则,特殊情况下也要满足相邻边长之比小于1:

3。

同时要求导线点埋设稳固、不因施工而受到破坏,通过导线点可以直接控制隧道主体结构和附属结构的施工测量。

(2)、测量方法

加密控制导线的测量按照附和导线的要求进行。

水平角采用方向法进行观测,每测站4个测回(往、返各2个测回,往、返测水平角之和与360º的差值小于4″。

)边长的测量采用往、返测量的方法,往测和返测的水平距离较差不大于3mm。

(3)、测量仪器

加密控制导线的测量选择1″级以上精度的全站仪以及与之配套的反射棱镜和觇牌。

3.8.2高程控制测量

(1)、高程控制点的布置

在业主委托单位所交付的水准基点的基础上,将加密的导线控制点同时作为加密的高程控制点,加密的水准点与水准基点组成二等附和水准线路。

(2)、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水准测量选择精密水准仪(配套铟瓦尺)。

采用两次仪器高法进行往、返测量,两次仪器高差大于10cm。

3.8.3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查与检测

为了确保施工按照设计的要求准确进行,施工放线工作必须有严格的检查和检测制度。

对于施工控制测量的成果,经自检和驻地监理审批,向施工监理部提出检测申请(内容包括申请单与自检成果)。

由施工监理部通知测量监理进行检测。

经过测量监理检测合格后按线施工。

(1)、施工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查

检查起始数据的正确性,避免用错数据;

变换计算方法重新计算所有数据;

依据测量规范的要求检查原始记录。

(2)、施工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测

1)、重新组织测量人员,变换测量仪器(等精度或高精度),改变测量路线﹑变换测量方法对测量成果逐一进行检测。

2)、检测按照规程规定的同等级精度作业要求进行,及时地提出检测成果报告。

当检测成果与原测成果互差小于2倍中误差时,用原测成果;若大于2倍中误差或发现粗差时,由监理会同施工单位测量人员采取专项检测来处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8.4工程试验的技术措施

3.8.4.1本工程试验特点及内容

根据工程规模特点以及杭州市相关社会资源,工地设立标养室,配备足够取样及常规性检测频率大的项目的设备(例如砼坍落度、砼抗压、抗渗试模、回填土工试验等),配备的设备必须到指定部门进行校验,并标定。

大量的试验采取委托杭州市有相应资质的并经业主认可的试验室进行。

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钢筋、水泥、防水材料等原材料检验,钢筋焊接和机械连接检验,砼等半成品检验和土工试验等。

3.8.4.2见证送检

本工程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其取样和送检次数不得少于试验总次数的30%,试验总次数在10次以下的不得少于2次,工程的重要部位需增加有见证取样和送检次数,送检试样在现场施工试验中随机抽取,不得另外进行。

施工过程中见证人按照有见证取样和送检计划,对施工现场的取样和送检进行见证,并在试样或其包装上做出标识。

3.8.4.3原材检验

(1)、对所有购进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说明书进行验收,并登记记录。

(2)、对有合格证的材料进行复检,复检合格的材料方准使用。

(3)、复检不合格的材料,做出标识,停止使用并限期清出施工场地。

(4)、原材料检验项目及检验频率见:

表3-8-1。

表3-8-1主要材料检验频率表

项目

检验批

备注

水泥

≤200t

同标号、同编号、同品种、同生产日期、同生产厂家

钢筋

≤60t

同炉批号、同级别规格、同厂家、同生产日期

4、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计划

4.1质量目标

达到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准,争创优质工程。

4.2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

4.2.1明挖隧道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

明挖基坑质量控制要点在于确保围护结构质量、结构不渗不漏,防水达到设计要求。

(1)、地下连续墙

本工程明挖暗埋段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施工,主要控制要点见表4-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