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材料案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5647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材料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政治材料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政治材料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政治材料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政治材料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政治材料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政治材料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政治材料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政治材料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政治材料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政治材料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政治材料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政治材料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政治材料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政治材料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材料案例.docx

《政治材料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材料案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材料案例.docx

政治材料案例

政治材料案例

案例材料

案例一

英国有个皮尔先生购置了5万英镑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打算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一带去创办工厂。

他还非常有远见地带去了3000名男工、女工和童工。

可是,他没料到,英国工人一到地广人稀、物产丰富极易生存的澳洲,就跑得无影无踪,结果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都没有了。

(材料来源:

《资本论》,中文1版,第1卷,835页)

案例二

近2000年来,人口稀少的南太平洋小岛——米克罗利亚的雅普人用巨大的石轮(石灰石)当货币。

石轮大多直径为2.5英尺~5英尺,有些大到12英尺,中间有个洞,以便搬动。

全岛共有6600个石轮,货币供给十分稳定。

石轮货币的最大优点有二:

一是很难有黑市交易,即无假钞;二是不怕被盗。

石轮有时还具有国际意义。

1984年,米克罗西亚总统访美时,计划用空军的喷气式飞机运送一个石碟给美国人,以表示对减少美国巨额的财政预算赤字做点贡献。

(资料来源:

【美】曼昆.经济学原理)

案例三

海尔在1998年实行了一场“业务流程再造”工程。

在一次关于“业务流程再造”的高级经理人培训会议上,海尔集团CEO张瑞敏目光炯炯地看着讲台下的中层干部们,提出了一个象脑筋急转弯的问题。

“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

“把石头掏空”,有人喊了一句,张瑞敏摇了摇头。

“把石头放在木板上”,又有人答道,张瑞敏又摇了摇头。

“做一快假石头”,这个回答引来了一片笑声,张瑞敏还是摇了摇头:

“石头是真的”。

“速度“海尔集团见习副总裁喻子达回答道。

“正确”张瑞敏脸上露出了笑容:

“《孙子兵法》上水果: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起来。

网络时代,速度同样决定了企业能否越上新的高峰!

这一细节形象地表明了海尔“业务流程再造”是解决企业的循环与周转的速度问题。

海尔“业务流程再造”主要是从采购和销售这一资本循环的两个重要环节入手。

海尔采购和配送,过去是各个事业部各自采购,现在成立物流本部,实行集团统一采购。

这一改革效果显著。

其一是降低了集团对外采购成本,仅1999年当年降低的采购成本就达5亿元,2001年在1999年的基础上又降低了10亿元。

其二是,择优采购,带来了零部件产品质量的整体提高。

其三是库存减少,其中零部件仓库存放面积减少了32万平方米。

目前在海尔开发区的物流中心,原材料只有不到7天的库存,成品24小时就发往全国的42个配送中心,呆滞物资降低了90,原材料库存资金周转天数从30天以上降低到不到10天。

海尔的销售过去是在市场上布阵上各自为战,造成资源浪费。

现在实行商流整合,全国销售人员减少了30,全国的营销网络增加到2000多家。

这一改革使营销成本降低,与用户实现零距离,对客户需求快速反映。

海尔接到客户定单,在10天内即可完成从采购、制造到配送的全过程,而一般企业完成这个过程要36天。

通过改革,海尔与商家之间实现了现款现货,资金周转速度快了,不良资产少了。

目前国内应收帐款几乎为零,集团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1999年为118天,2001年为79天。

一年资金吞吐量高达千亿元,日均相互结算为3亿元。

案例四

7月4日夜,2002年第5号热带风暴“威马逊”肆虐东海,近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50米/秒)以上,东海海面巨浪汹涌。

“威马逊”到来的前六天,坐落在北纬29度,东经125度东海海面的平湖油气田收到了上海市中心气象台传来的“警报”:

未来5天—6天,台风“威马逊”将影响你平台,建议作好撤出的准备。

平台上的所有工作人员在直升飞机的协助下迅速撤离,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

“台风对平台的影响本身不大,但在上面作业的人员面对台风的心理压力极大,如果不及时撤离,有可能发生一些极端事件。

”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副台长杨礼敏说。

平湖油气田是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的长期企业客户之一。

气象台每隔3小时—6小时左右向该平台提供海上、空中和陆地的全方位信息,以图文传送,还提供气象专业网站。

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现已拥有120家左右的长期客户和100多家“散户”。

“根据企业各自的需求,我们为其量身定制气象信息,并在物价局制定标准的基础上协商信息使用的费用,所以每家的费用都不同。

最高的达到每年20万元,而最低的也就几百块钱,”杨礼敏说,“但我们也要承担很大风险和压力:

预报毕竟是有误差的,像这次的台风,企业撤离和重返平台的成本都是上千万元,所以如果我们的信息不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据杨礼敏介绍,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向企业提供专业有偿气象服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为英国的BP公司在南黄海的石油钻探作“气象护航“。

现在,气象台的客户除了海上作业、码头、航运等一贯靠天吃饭的企业外,还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由于上海特殊的地理环境,“防汛”成了许多企业的一大难题。

国内钢铁老大宝钢集团旗下的宝钢股份位于北纬31度,东经121度附近的长江边上,辖区内还包括7.8公里长的江堤,极易受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股份公司安全环保处华平键介绍,宝钢与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的合作始于1985年建厂初期,现在,公司每年向气象台支付6万多元,获得包括即时天气信息(每3小时更新一次)等在内的15项气象信息。

“我们每天向集团和主要单位通报这些信息,为防汛、防台和抵御雷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作好充分准备。

据悉,一些大型的仓库码头也是如此。

这些企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更是两小时左右就得更新一次。

而上海铁路局、电力部门和华东地区电网、大型水库与气象台的合作也是出于减少损失的考虑。

保险行业也加入了购买气象信息的行列。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业务经理程仕标介绍,公司与气象台签订每年5万元的合同,获得11条基本气象信息和查询历史记录的权利。

“保险公司就是保风险的,而气象灾害在其中占很大分量。

保险公司利用气象信息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预防,将获取的灾害信息及时通知相关客户,提醒他们作好防灾准备;二是将气象台提供的权威信息作为理赔依据。

”程仕标说。

(材料来源:

杨洁:

《气象信息值多少钱?

》,《经济日报》2002年7月20日)

案例五

民间资本就是民营企业的流动资产和家庭的金融资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集聚了大量的民间资本。

权威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具有很强的活力。

如新生代的乳业巨子蒙牛公司,其创建时间仅仅四年,增长速度却高达1947.3,从1998年行业排名第1000多位迅速冲入行业第4位。

选出的全国百强民营企业,平均增长速度为210.14,净资产的报酬率为18.49。

民营企业的赢利能力虽令世人瞩目,但民间资本的投融资渠道却并不通畅,投资潜力还远被未充分挖掘。

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曾指出,中国所存在的就业压力之所以未能得到有效的化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民营企业的开放不够,是民营企业发展受到压抑所造成的。

董辅礽先生所说的"压抑"自然包括对建立主要服务于民营企业的中小民营银行的限制,也包括对与民间资本"门当户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之金融创新的限制。

2010年国务院发通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

案例六

在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应如何界定其资产构成?

北大方正晏总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资本和劳动同时创造价值。

北大方正又叫北京大学新技术公司,成立于1986年。

当时,北大从教学科研经费中挤出40万元作为发展基金,两间办公室,开始创业。

这点钱在企业行为中是干不成什么大事的。

198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北京玉潭乡给方正注入了420万元的资金,靠这420万元和北大作担保,方正从银行贷出1000万元。

这样,有了这1400多万元,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服务,方正很快进入良性循环发展阶段,并组建成为企业集团,今年,他们可望创产值8亿元。

到目前为止,北大方正已向学校上缴了2500万元,是当时投资的62.5倍,他们上缴投入开发的费用,等于国家10个实验室的总投资。

眼下,方正集团正准备进行股份制改造,一是为了使公司在目前的转换机制上有一个突破,和国际大型企业接轨;二是从社会上筹集到一笔资金,作为发展资金;三是使公司职工,既是公司的老板,又是打工的,增强责任感。

随着股份制改造的深入,方正也遇到了不少股份制改造企业所遇到的难题,即国家股如何测算,其中国家的优惠政策能不能算国家股?

比如,四通公司在进行股份制改造时,有人提出,四通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的优惠政策,本来,国家应收33%的所得税,但国家只收了7.5%,剩下为26.5%国家没有收,现在进行股份制改造,这部分钱,应该属于国家股。

方正总裁认为,优惠政策当时并没有说是一种投入,免了就免了,不能算成国家股。

现在,只好把这一问题放在一边,说不清楚,先不说,不要争论。

北大方正进行股份制改造过是中碰到的又一难题是:

资本投入创造价值,还是劳动创造价自?

有人提出,方正是学校投资对40万起步的,不管现在是4个亿,还是8个亿,都是原先的40万投资创造的。

方正总裁在同记者谈到这一问题时说: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从1982年开始,一直争吵到今天,仍没说清。

如果说资本创造价值,那方正近千名职工都干什么啦,我们就不创造价值吗?

在这个问题上,不应有实用主义。

过去,国家搞建设,就强调宣传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创造世界”,共产党最重视人员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现在搞市场经济,又不讲劳动创造价值,而开始讲资本投入创造价值。

我觉得,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资本和劳动同时创造价值。

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就一直扯不清?

记者认为,在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对其资产构成的界定,就应该回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上来:

资本和劳动同时创造价值。

案例七

材料一: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展成全面金融危机,而且向实体经济渗透,向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所谓次贷危机,简言之,是指缺乏支付能力而信用程度又低的人在买了住房之后,无力偿还抵押贷款所引发的一种金融问题。

居民住房是不动产,很难发生位置移动,因而即使发生供求问题以及由此引发金融问题,也应只限于一定地区的范围之内。

然而在美国,这个问题却成了波及全国以至全球的问题。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主要是由于一种金融衍生品即“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泛滥造成的。

一旦金融衍生品介入,把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就会展开无穷的金融交易。

这种证券既可以在国内金融市场不断交易,又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不断流通,于是就把住房问题由局部问题变成全局问题、由地区问题变成全国以至全球问题。

当第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即大量买房的穷人无力偿还贷款时,其后的诸多环节就难以运行了。

不仅如此,金融危机前几年美国住房市场火爆,即使是次级抵押贷款证券也成为抢手货。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金融机构把这种十分畅销的金融衍生品同其他行业的次级证券甚至垃圾证券“打包”出售。

这样,多年积累下的大量金融残次品甚至垃圾就像汹涌的海浪一样涌向了美国以至世界金融市场。

其后果就是金融危机的爆发。

由次贷危机引出至少两个问题:

其一,穷人的住房问题怎么解决?

次贷危机证明,仅靠市场,不论靠房地产市场还是靠金融市场,都难以解决穷人的住房问题。

其二,对金融衍生品市场要不要加强监管?

也许这次危机能让人们得出几点教训。

仅仅次贷危机,还不足以造成美国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

美国金融危机还有更深更广的根源,其中至少包括以下三点:

互联网泡沫问题没有解决。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IT产业如日中天,带动美国经济走向繁荣,然而其中也隐含着大量泡沫。

但美国一直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反而企图以房地产业的繁荣来进行掩盖。

21世纪以来,美联储连续降息,金融机构简化购房手续,不需首付款即可发放贷款,甚至在信用等级评定上造假以鼓励次级抵押贷款,从而导致房地产泡沫日益膨胀。

房地产泡沫同过去没有解决的互联网泡沫合而为一,金融市场的风险迅速累积。

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

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二重性、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的二重形态,使国民经济划分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部分。

这两部分本应大体一致,但由于商品的价值同使用价值的运行渠道、轨迹、方式以及监管机构、经营主体各不相同,价值往往会背离使用价值,这就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

当这种背离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时,就有可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巨额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直至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之一,就在于虚拟经济(其主要代表是金融业)严重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

美国实行赤字财政政策、高消费政策和出口管制政策。

美国政府靠财政赤字或者说靠借债运行,美国的家庭也靠借债来支持超前消费,家庭债务已超过15万亿美元。

在美国的产业结构中,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高科技产业是优势,而劳动密集的生活必需品产业则是劣势。

这就决定了美国必须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出口高科技产品。

但美国在大量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却以出口管制政策严格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这就导致贸易严重失衡,贸易逆差与日俱增。

如何解决财政和贸易双赤字问题?

那就靠在全球发行美元、国债、股票以及大量金融衍生品。

通过这样的虚拟渠道,使全世界的实体资源(自然资源、劳动资源和资本资源)不停地流进美国。

美国生产货币,其他国家生产商品。

然而,它终究是难以持续的。

材料二:

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

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谁想发财,就买股票”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地买股票,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1825年,经济危机第一次在英国爆发一后,每隔8~10年重演一次。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空前的大危机。

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2/3,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

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美国失业人口17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无业人口暴增,危机影响了所有的经济部门,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加剧,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案例八雇员拥有股票计划

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其中包括西尔斯-罗伯吏百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

“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在这些公司的推行,使工人们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任感,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美国争取雇员拥有股票全国委员会对350家高技术公司所作的一项调查发现,利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公司要比没有利用这种计划的公司发展快2-4倍。

随着这一计划的推行,到2000年,全美国有25的雇员分享他们公司的所有权。

这种迅速出现的“工人资本主义”概念也适用于相当大部分的美国经济。

但是工人拥有股票不会轻易转变为工人管理。

有的工人股东说:

“我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一切都和以前一模一样”。

也有的工人股东认为,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下,越是尽力干,得到的就越多。

(摘自W.E.哈拉尔著:

《新资本主义》,社会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案例九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

首先由各州选民投票选出本州选举人(人数与本州国会议员人数相等),再由各州选举人同时在各州首府投票选举正、副总统。

议员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制。

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最初由各州议会选举,1913年生效的第17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参议员也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

州长、议员和某些州的法官、重要行政官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

各级选举一般都由两党包办。

为了保证两党的统治地位,一般实行单名选区制和多数代表制。

美国总统大选是一个政客们披着民主面纱,相互拆台的过程,而想要登上到这一巅峰,也没那么简单。

在美国独立之后,总统的宝座不仅要求总统候选人有名校出身,参议员、众议员甚至州长的履历,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足够的美元后盾来“烧钱”赚选票。

很多人质疑美国大选就是一场“烧钱秀”。

案例十美国科研背后的“政府之手”

自二战以来,美国科技水平稳执世界之牛耳。

那么,导致美国巨大科技优势的发展模式是什么呢?

在科技发展的背后,美国靠的是看不见的“市场之手”:

还是有一只粗大的“政府之手”在舞动?

战略:

政府领军,抢占高地

美国联邦政府出面组织科技发展项目发轫于二战期间著名的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原子弹的问世,使美国手握利器,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覆灭和战争的终结。

“曼哈顿”模式对美国科技发展之影响至深至远,延续到今。

二战期间和冷战时期,美国政府主导的重大科技.发展项目都以维护国家安全为最高指针,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如“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和“星球大战”计划。

冷战结束后,国际竞争的焦点从军事斗争转向以高科技竞争为核心的经济竞争,美国政府主导的科技项目力图全面控制和抢占新时期科技制高点,以保持新兴产业的优势地位,军民两用的色彩越来越浓。

如克林顿时期,美国政府看准信息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相继推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长期研究的重大项目。

除了人们熟知的、由副总统戈尔大力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一一下一代互联网计划(NGI)外,还有2000年发布的“面向2l世纪的信息技术计划”(IT2)。

此外,联邦政府还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1997年7月,克林顿颁布“全球电子商务框架”,该框架对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一系列项目实施的结果,使得美国在世纪之交的信息社会敲门之际,再次站到了世界各国的前列。

据估算,l995年以来,美国生产率提高了80%,其中2/3归因于信息科技的发展。

在1980年代,美国在半导体电子技术、在汽车和家电制造业上还落后于日本,一些美国人发出了“日本第一”的惊呼,而美国1990年代通过抢占信息高地,一下子把日本远远甩在后面。

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崛起的重大科研领域,美国自2001年以来实施纳米技术国家计划。

据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最近发表的报告,美国纳米技术国家计划迄今已取得明显成效,纳米技术发展在全球明显居于领先地位。

机制:

散中求聚,行政主导

1940年以前,美国政府几乎没有科技管理的机构。

1941年7月,罗斯福总统建立的“科学研究与开发办公室”(OSRD),成为美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全国科学研究的中枢,“曼哈顿工程”等项目都是在它的领导下完成的。

然而,在“三权分立”的美国政体下,联邦政府的科研管理体制属“分散型”,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全国科学技术活动的组织、协调与规划,而是由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系统不同程度地参与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和科技工作的管理。

其中行政系统涉人程度最大。

联邦主持的科技研发,由美国总统领衔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

该委员会于1993年成立,重要使命之一是为国家科技发展确立明确的目标,并确保有关科技发展工作朝此目标进行。

它的具体事务由总统科技办公室负责,主要任务是向总统提供科技政策咨询,协调各政府部门制定和实施科技预算和政策;与私营部门合作,在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与各科研机构、外国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是美国行政机构中唯一的专职科技管理部门,于1950年成立。

它独立于总统行政办公室之外,是美国联邦政府为资助基础研究、促进科学教育、发展科技情报工作、促进国际合作而专设的独立科技管理机构。

它的职能更多是提供“横向”的资助,也就是说,对于不适合由各具体职能部门承担的科技工作,特别是一些基础研究,主要由NSF资助并管理。

而美国国会则通过其对全国科学技术的立法权、大型科研项目的拨款权、政府各部门科研经费的审批权来保障科技的发展。

美国国会的参众两院都有负责科技事务的委员会,众议院负责科技事务的是科学委员会,参议院负责科技事务的授权委员会是商务、科学与运输委员会,它有权单独委托有关科研部门组成“特别咨询小组”,对任何科研项目进行质询评估认证。

此外,美国也有国家科学院、工程院等专职科技管理机构,但它们是半官方性质,主要授予荣誉学术地位、提供政策咨询等,行政管理的职能很弱。

投入:

企业研发,政府扶持

美国科技的世界领先地位,是以巨额的投人为后盾的。

自“曼哈顿工程”以来,美国逐步形成了联邦政府支持研发经费投入的体制。

美国是私有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产业界既是研究开发活动的最大投入者,也是最重要的承担者和成果占有者。

但是美国政府认为,政府必须支持个别公司,甚至支持整个产业都无力支持的探索性研究、实验项目以及创新活动。

这种合作关系使私营企业能产生新知识、发展新技术,从而增强美国的国力,增加其国际竞争能力。

自二战以来,美国联邦政府研发经费投入占国内研发经费的比例有升有降,但总体呈下降趋势。

如从2000年至2002年,一直保持在28%左右,没有超过30%。

l990年代以来,产业界的重要性有增无减,其科研投入和支出占全美总投入和支出的比例均逐年上升。

如2000年,产业界研发实际投入约为1760亿美元,而同年,联邦政府研究开发经费的实际投入额为696亿美元,约1/3给了联邦政府自己下属的研究机构,工乃给了高等院校和独立非营利研究机构,还有l/3左右,共222亿美元,是给了企业和设在企业内部的联邦研发机构,这块经费占产业界研究开发经费的11%。

更重要的是,从投入结构上看,在基础科学投入上美国大部分是来自政府的公共投资,而不是私人激励。

从投入效果上看,美国政府对私营企业研发上的投入也不是低回报的。

经济学家估计,私营企业对研发投入的平均回报率为30%左右,而公共研发投资的社会回报率(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是它的两倍。

目前一,美国最富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一一计算机和通信产业、半导体产业、生物技术产业、航天产业、环境技术产业和节能产业等均得益于联邦政府持续不断地对研发的投入。

可见,在美国科技发展的背后,一只粗大的“政府之手”在悄悄挥舞,这是美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夺取优势的秘密。

战争时代如此,和平时代更是如此。

而在今后,美国要维持这种优势,扭转已经出现的科技下滑的趋势,看来也要借助政府这只大手。

案例十一美国社会福利制度及其面临的困境

美国的福利制度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经济大萧条之后建立起来的。

此后的40多年里,美国社会福利制度在经过“伟大社会”和“向贫困开战”的两次大扩张之后,成为“福利国家”。

1936年社会安全法案(SocialSecurityAct)实行之后,美国现行的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完善起来,社会安全法案包含如下几类福利措施:

1、联邦社会保险

联邦社会保险是为就职人士设立的,在职或曾经工作过的本人及其家属都可参加,主要包括退休金(RetirementBenefits)、抚恤金(Survivor’sBenefits)、伤残金(DisabilityBenefits)和医疗福利(MedicareBenefits)等。

2、失业补助金(UnemploymentCompensation)

只要是遭辞退失业的,不管有无积蓄都可申请。

一般补助期是6至9个月,按各州不同情况可能会有所延长。

3、公共援助金(publicassistance)

专为低收入或无收入的失明者、老人、残障者及无收入的家庭而设。

由州政府按各自生活条件发放,申请者将接受调查以证明有申领资格。

4、孕妇与儿童福利

为保护和增进孕妇及儿童的健康而设,并不分派现金,而是提供健康服务。

社会安全法案是全国性的,为保障所有人的权益而设立。

除公共援助金外,大部分福利措施是不论贫富人人皆得的。

值得一提的是,社安局规定,领取社会安全金的人员不一定要住在美国境内,以方便生活在海外的退休人士。

除了社会安全法案所包括的上述福利政策之外,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