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5801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二.docx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二.docx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二

2020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二

生物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00分。

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卷必须用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然后写上新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50分)

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常用紫色洋葱做材料,这是因为

A.紫色洋葱容易发生质壁分离B.细胞液呈紫色便于观察

C.液泡较大便于观察D.细胞膜呈紫色便于观察

2.下列物质进入红细胞时,哪种是采用如图所示的形式

A.H2OB.甘油

C.葡萄糖D.K+

3.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ATP的元素有C.H.O.N.P

B.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随时发生

C.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4.一位科学工作者用含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其转移的途径是

A.CO2→叶绿素→ATPB.CO2→三碳化合物→ATP

C.CO2→三碳化合物→葡萄糖D.CO2→叶绿素→葡萄糖

5.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关系最密切的一组细胞器是

A.叶绿体和细胞核B.线粒体和核糖体

C.线粒体和内质网D.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6.如右图为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图,血红蛋白分子中不含的化学元素是

A.CB.NC.MgD.Fe

7.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选择性表达引起细胞分化,细胞种类增多

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表面糖蛋白增多,易分散转移

8.如图为细胞周期中某细胞示意图,此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

A.前期B.中期

C.后期D.末期

9.下列不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主要特征的是

A.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B.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C.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D.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10.某果蝇的基因型是EeFf,这两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①②位置上的基因分别是

A.F、EB.e、f

C.e、FD.E、f

11.将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DNA分子都已用32P标记的精原细胞,放在只含31P的原料中

进行减数分裂。

则该细胞所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32P和31P标记的染色体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A.50%、50%B.50%、100%C.100%、50%D.100%、100%

12.下面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体的一切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与环境因素无关

B.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基因的遗传信息可通过转录和翻译传递到蛋白质得以表达

13.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A.脂类是遗传物质B.DNA是遗传物质

C.糖类是遗传物质D.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14.下列关于DNA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分子结构相对稳定

B.能自我复制,传递遗传信息

C.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表达遗传信息

D.它的任何一个碱基改变,都会引起子代性状的变化

15.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其中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A.A和bB.A和cC.c和cD.D和d

16.父母均正常,生了一个性染色组成为XXY的儿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家族一定还有三体患者

B.一定是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产生错误

C.一定是父亲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产生错误

D.父亲和母亲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都有可能有问题

17.从理论上分析下列各项,其中错误的是

A.二倍体×二倍体→二倍体B.四倍体×二倍体→三倍体

C.三倍体×四倍体→三倍体D.二倍体×六倍体→四倍体

18.今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当年汶川震后出现山体坍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使得本地的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十年后的今天很多地方从新长出新的植被,可以想象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还将形成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A.物种进化B.外来物种入侵C.初生演替D.次生演替

19.若要调查该园内某种观赏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A.总数量调查法B.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D.无法估测

2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只存在植物成熟的部位

B.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

C.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D.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21.下列属于植物激素的是

A.乙烯利B.生长素C.NAAD.2,4—D

22.2013年4月21日,山东省2013森林公园推介会在蒙山主峰(蒙山龟蒙)景区山门广场举行,同时公布了蒙山成为国家林业局公布的中国森林公园发展三十年来30个“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为山东唯一获此殊荣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森林公园中()

A.种群密度B.适应的普遍性

C.群落的垂直结构D.群落的水平结构

23.据日本《共同社》5月4日报道,截至4月1日,包括外国人在内的14岁及以下儿童共1553万人。

这是从1982年以来儿童人数最低的记录,较上年减少17万人。

儿童占总人口的比列为12.3%,少子化趋势依然未能得到遏制。

而且,年龄段越低,人数越少。

另据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的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发布的《日本未来人口预测》报告,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到2065年总人口将从1.265亿降至8800万,到2115年仅剩下5100万。

以上信息说明日本现阶段年龄组成为:

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D.无法判断

24.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萌发的化合物,若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该实例体现了哪一种信息的作用

A.物理信息B.行为信息C.化学信息D.营养信息

25.下列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的描述,错误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的合作

B.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D.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第II卷(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II卷共6题,共50分。

2.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内。

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二.非选择题

26.(8分)下图是测定植物细胞呼吸的装置,据图回答:

(1)A瓶内NaOH的作用是吸收CO2,那么B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D瓶内的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用不透光的玻璃罩住植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将C装置中的植株换成萌发的种子,C装置可否换成透光的玻璃罩__________。

(4)如果将C装置内的植物换成乳酸菌(无氧呼吸型生物)营养液,那么D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8分)下面是某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曲线图表示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

请据图回答:

(1)曲线图中ab段对应的细胞分裂图像是_________,此时期细胞中发生的变化主要是____。

(2)图A细胞中有______个染色体,______个DNA分子,______个染色单体。

(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A、B、C、D发生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4)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的细胞分裂图像是_____________。

若该植物细胞正常情况下染色体数目是2n,则bc段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_____。

28.(8分)下图表示蜘蛛的丝腺细胞合成蛛丝蛋白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的过程称为,图中①的结构名称是。

(2)图中决定②的密码子是,连接②与③的化学键称为。

(3)图中物质④合成过程中,其模板某片段碱基序列是P—TAGTGACTGA—O(P—O表示核苷酸链的方向),那么④中相应的序列是    ;所需酶是____________。

29.(9分)大豆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分析表中大豆花色的3个遗传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组合

亲本性状表现

F1的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紫花×白花

405

411

紫花×白花

807

0

紫花×紫花

1240

413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判断________花为显性性状,能判断出显性花色类型是________(填组合序号)。

(2)写出各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组成(等位基因用B和b表示,且B对b为显性):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 ________。

(3)表示测交实验的一组是________(填组合序号);表示性状分离的一组是________。

(4)组合③中,子代的所有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率约为___________。

30.(9分)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kJ。

从A到B和从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欲使C增加3kg,至少需A__________kg。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中所发生的能量形式的转化是__________,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中A的作用是___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__。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__________ 过程是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31.(8分)冬泳能提高人体的调节机能,增强免疫力。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冬泳时血糖浓度是变化的,其调节方式为_________。

(2)冬泳时,寒冷刺激会引起“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系列改变。

该过程中,机体血液内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引起这种变化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

(3)免疫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积极有效的运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可由受到抗原刺激的_________(填细胞名称)增殖分化产生。

 

2018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二

生物答案

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BDDCB6--10CAAAD11--15DABDD16--20DCDBA21--25BCCCD

二.非选择题:

共6题,共50分。

26.(8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1)检验通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检验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

(2)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2分)

(3)可以(2分)(4)不变浑浊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

27.(8分,每空1分)

(1)B  染色体复制(或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12120

(3)B→D→A→C(4)D 2n或4n

28.(8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⑴翻译核糖体⑵UCU(2分)肽键

⑶P一AUCACUGACU一O(2分)RNA聚合酶

29.(9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1)紫 ②③(全对才给分,2分)

(2)①Bb×bb②BB×bb③BbBb

(3)① ③(4)50%(或答1/2)

30.(9分,每空1分)

(1)125016%;15%125

(2)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让其流入生物群落,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使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残落物中所含的有机物,逐渐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被绿色植物重新利用;(4)物质循环。

31.(8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

(1)神经-体液调节(1分)

(2)先增多后趋于稳定(负)反馈调节(1分)

(3)防卫、监控和清除B细胞、记忆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