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石载道 以实育人的实践研究中期成果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5919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石载道 以实育人的实践研究中期成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以石载道 以实育人的实践研究中期成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以石载道 以实育人的实践研究中期成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以石载道 以实育人的实践研究中期成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以石载道 以实育人的实践研究中期成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以石载道 以实育人的实践研究中期成果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以石载道 以实育人的实践研究中期成果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以石载道 以实育人的实践研究中期成果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以石载道 以实育人的实践研究中期成果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以石载道 以实育人的实践研究中期成果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以石载道 以实育人的实践研究中期成果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以石载道 以实育人的实践研究中期成果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石载道 以实育人的实践研究中期成果报告.docx

《以石载道 以实育人的实践研究中期成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石载道 以实育人的实践研究中期成果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以石载道 以实育人的实践研究中期成果报告.docx

以石载道以实育人的实践研究中期成果报告

《以石载道以实育人的实践研究》

研究阶段成果报告

广安市武胜县石盘乡小学

刘旸易文林张淑君袁玲许小平雷春红李红梅

石盘小学《“以石载道以实育人”的实践研究》课题于2015年8月申报,同年9月被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批准为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立项课题,批准文号为川教函【2015】310号。

韩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他把“传道”视为教师最首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

司马光说: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

”他把“德”视为家国兴衰成败的第一要素。

在教改不断深化的今天,德育课题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极具现实意义。

我课题组经近一年的辛勤探索和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果。

一、研究目标

(一)学生目标

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古今中外石文化资料,全面、深入挖掘本乡有影响人物故事、民间传说、重要史实,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师目标

引领教师培养德育创新教学能力,树立向专家型发展的理想。

(三)学校目标

以“石”为载体,树立以“实”育人理念,创建育人特色,形成鲜明的德育教育模式。

二、研究内容

(一)通过石文化研究,即挖掘与石有关的诗、词、歌、赋、传说故事、宏大建筑、精美雕刻等内容,激发学生喜欢阅读和创作的热情,以及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培养学生具有“坚毅、质朴、谦逊、沉稳”的石精神,“乐观、顽强、坚韧、不畏苦难”的石品质;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地方文化,并将其转换为德育教育资源,形成德育教育基地,为学生体验式德育营造新环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亲历中引起思索,或感受历史的厚重,或追寻名人的足迹,做到“识家乡、知家乡”,进而激发“热爱家乡、回报家乡”的高尚情感。

(三)整合德育资源,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作平台。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加强学生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文明有礼等基本行为规范建设,促进学生自律能力的养成。

(四)建设校园文化,通过物化景观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研究活动或举措

(一)玩石,玩出品味、玩出情感、玩出修养、玩出智慧。

石世界犹如博大精深的书,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去领悟;石知识犹如浩瀚无垠的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去畅游、去探索。

玩石,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快乐旅途,让我们的精神变得更加充盈,心灵变得更加纯净。

嘉陵江由北向南纵贯石盘乡,沿江岸两千米余米,卵石遍布,人们非常喜欢这些石子。

我校课题组因势利导,以玩石为切入点,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亲近大自然中来,引导到增加亲情观念上来,引导到养成良好的习惯上来。

1.家校配合,指导学生玩石,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磨砺意志,陶冶情操。

开学初,学校向家长发告知书和联系卡,要求家长在节假日带领孩子寻石绘石,要求学生将活动情况和父母的交流情况写成日记。

家校联系卡反馈回来的信息,我们欣喜的看到,学生的日记内容充实了,思想境界高远了。

他们在日记中写道:

“在翻土寻石中,我体验到了父母劳作的艰辛,我再也不抱怨饭煮晚了、菜不好吃了;在房前屋后院坝寻石中,我感觉到了父母打扫院坝的无奈,我再也不想乱丢乱扔,要爱清洁,要讲卫生,要做家务了。

“玩石真有趣。

以前一块石觉得平淡无奇,一想象,唉,有的象狮子、有的大象、有的象行云、有的象流水……真妙。

“与妈妈在石上绘画,用石拼图,用石配图,妈妈高兴的笑着,我也高声的叫着。

如果天天这样,多开心呀。

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和理解,受到了家长的肯定和鼓励。

他们与父母共同参加活动,就会逐步形成相同的爱好,就会有共同的语言。

不爱说话的爱与父母交流了,不愿出门的愿随父母出门了,亲情浓了,家长的话学生也爱听了,教育就会事半功倍。

2.学科结合,深化玩石活动,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

电脑活动课,引导学生搜索古今中外石诗石文、石故事、石建筑、石雕刻、石艺术品等;语文活动课组织学生吟咏石诗、诵读石文、演讲石故事,谈体会,写作文;美术活动课让学生欣赏石建筑、雕刻、艺术品,创作石画。

学生极有感触的说:

“曾经上网,不知做什么,只有打游戏。

现在上网,进入浩瀚的石世界,令人目不暇接,石的建筑不仅宏大而且瑰丽,石的雕刻不仅精美而且神奇,石的诗词歌赋隽永深刻,石的故事耐人寻味……与同学、父母、老师分享,比打游戏有劲多了。

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上网习惯。

上黑网吧的少了,在校爱听话了,爱上课了;放学径直回家了,家长也省心了。

3.爱心引领,惠赠他人,玩出善行。

开展玩石活动以来,学生及其家长玩石兴趣高涨。

学校每年四月份开展的美石文化节,不仅师生乐于参加,学生家长也爱参加。

今年美石文化节主题是“识石善行快乐”,活动目的是“增长知识学会欣赏温暖他人”。

重要的一环就是展示自己的石作品,然后拍买或调换,将拍买所得捐赠贫困学生。

采访中有学生说:

“我最喜欢美石文化节了。

拍买会上我看见了许多形状奇特、色彩艳丽的异石,看见了“文字石”,也看见了同学们的石画、石拼图,我迫不及待地拍下了喜欢的。

看见我的钱进入募捐箱,能为穷困生买一支笔、一个文具盒、一本喜爱的书,我真开心,同学们都很开心”。

玩石不是目的,玩石要玩出高的思想境界、玩出高的道德水平。

丰富的大自然,只要我们善于寻找,就能把距离学生心最近的事找到,就能把与学生内心产生共鸣的事做好,由浅入深,步步递进,让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提高,善行在活动中强化,思想在活动中闪光,灵魂在活动中升华。

同学们通过玩石,持之以恒,将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双创作美的巧手、一颗欣赏美的心灵,有表达美的欲望、传播美的勇气与创造美的智慧,形成善待自然、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行。

(二)充分开拓乡土特色的德育资源,带领学生参观走访,进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热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如果我们对家乡的印象是朦胧的,对家乡的认识是模糊的,我们还“记得住乡愁”吗?

还谈得上对家乡爱得深沉吗?

还有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热情吗?

我们通过介绍家乡的秀美山川、历史事件、神奇故事、传奇人物……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身心,使他们对家乡青青的山、绿绿的水、蓝蓝的天产生无限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1.品吟乡韵,对家乡的名胜风景深入了解,知我家乡爱我家乡。

石盘乡历史悠久,观景众多。

节假日师生相约,游览寻觅家乡的名胜风景。

登山,习习凉风情满于山,观水,淼淼烟波意溢于水,人与景相通,情与意相融。

师生在浓荫叠翠中相互交流,在繁花锦绣中悉心体会,家乡是多么的美呀。

交流中,学生说,石盘真好。

如《石盘胜景》将石盘乡的祠、庙、寨、石、山、河描绘成水墨画卷,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咏石盘》将“石盘沱美”嵌入,山川锦绣,美味佳肴,神仙眷念。

也有同学说,通过走访与交谈,我知道了:

《桥墩石》的凄美传说表达了人们自由穿行嘉陵江上的美好愿望;《金洞》的神话传说,反映了石盘资源的富有。

还有同学说,影响巴渝的艺苑奇才廖三吉,小时那么穷苦,却能笃实好学,苦练成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参观英雄水库,祭奠英烈,了解本土英雄的事迹,真切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石盘起义是岳武起义中的发起者。

石盘人民觉醒,在石盘小学原校长王屏藩带领下,宣誓起义,转战岳武广,影响深远。

虽寡不敌众,在木瓜寨被反动势力围困,主帅王璞不幸捐躯。

但突围成功的,追随王屏藩校长夜渡石盘古码头,汇入川东游击队,给国民党反党派予以沉重打击。

解放后,为纪念王璞修建了英雄水库。

王屏藩去逝后,也将骨灰洒在石盘古码头的嘉陵江里。

王屏藩、王璞后人创办了王璞基金,现在还在资助石盘乡贫困生”。

参观英雄水库时,伴着对革命先躯事迹庄重而激昂的讲述,师生纷纷表示,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努力奋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3.再走“致富路”,学习先辈们甘于奉献、勇于开拓的精神。

钱树村位于石盘、鼓匠、泰山三乡交界处,外界的春风难以吹进,村里的农副产品难以销出。

村民不仅口袋穷、思想更穷。

村支书黄仁光一上任,就激动地说:

“干部如果不为群众办实事,还有什么意思,就是豁出去,我们也要为群众修条致富路。

”他说到了,也做到了。

因积劳成疾,病逝在这条“致富路”上。

他被省委追授为全省优秀共产党。

黄书记对乡土深沉的爱、对乡民深情的爱,是用生命诠释的!

路边的碑无声地赞颂着,脚下的路深情地讲述着,感动着每位师生,荡涤着每个人的灵魂。

4.学身边模范,倡导见义勇为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学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良好风尚。

3月20日,课题组邀请汤开杰来校做英模报告。

汤开杰是第十二届“全国见义勇为模范”,也是我校校友。

他以《在普通岗位上做平凡的事》为题,演讲了他的故事,赢得了师生的热烈掌声。

学生代表刘永久《英模让我想到的》:

汤开杰说: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平凡的推渡人。

”对他而言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对救下的人,却是恩人,是英雄。

因为他让他们再次有了灿烂的生命。

他能做到这些,是因为他有一颗善心,一颗爱心,一颗助人为乐的心。

如今他已成为一颗闪光的宝石照亮着别人,他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也要为成为颗亮石而努力前进。

学生代表秦广龙《平凡而伟大的英雄》:

听完报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汤开杰,他的职业并不光鲜亮丽,但他却自豪地说:

“我是一名摆渡工。

”每次有人落水,他也许不是最先发现的,但他总是第一个跳下水的。

他,是一名平凡而伟大的艄公,也是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我们赞美!

他,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汤开杰面对死神,大义凛然、知险而上,把平安和生机留给他人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可歌可泣。

同学们通过听演讲,谈感受,必然激情满怀,见贤思齐,勇往直前。

(三)践行体验,立足学校,面向社会,踏踏实实做好每件事。

1.为了培养学生尊老爱老的良好品德和文明习惯,我校每期到敬老院开展感恩活动。

3月16日下午,100余名志愿者到敬老院开展“爱老、敬老、为老”主题活动。

同学们先将准备好的水果、点心等礼物分赠老爷爷老奶奶;然后,有的陪老人聊天,有的推着残疾老人散步,有的帮老人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再次,为老人表演了精彩的娱乐节目。

为老人,带去了温暖与欢乐,带去了童年的天真与烂漫,带去了生活的喜悦与幸福。

这活动,在社会上营造了温馨和谐、健康文明的氛围。

2.为了培养学生“爱清洁、讲卫生、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的良好习惯,我校每期开展一次到场镇劝导示范活动。

本期主题活动是“整洁、规范、文明”。

2月24日上午,60余名志愿者在三条主街道向赶集村民散发“爱清洁、讲卫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宣传单。

下午散集后,全校师生到场镇参加义务劳动,有的用扫帚扫,有的用铁钳或手捡拾,有的用水冲洗,有的除洗“牛皮癣”,有的倒垃圾,有的规范街道车辆停放。

社区居民被气氛感染,也积极投身到清扫大军之中,二个小时不到,三条主街道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20余名志愿者与社区工作人员在居民门边贴上“清洁户、文明户”标识,给社区树立了文明和谐新风尚。

3.每天三次检查,记录学生仪容仪表、文明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敬老孝亲等情况,为周评整理好材料。

每天早上进校时段由值周师生在校门处检查学生仪容,要求着装简洁朴素,面容干净整洁。

每天下午预备课10分钟,由学生轮流讲“真实”的我。

持之以恒,记录诚实成长的我。

每天晚上由家长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填写学生在家表现反馈表。

早晚他查,敦促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中途自查反省,内化行为。

传承“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的传统,彰显美德。

4.每月出版一期《石之音》校报和召开一次“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主题班会。

(1)《石之音》一是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开辟了“习作天地”栏目,学生感悟作文;“鉴赏园地”栏目,学生石作品欣赏;二是规范师生行为,“校园动态”栏目,学校时事报道,鞭策师生;三是“璀璨星空”栏目,登载每月表彰的“孝老爱亲之星、诚实守信之星、文明礼貌之星、笃实好学之星……”,树榜样,供学习。

(2)主题班会,既展示学生的才艺,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3月30日,各班召开了“做一颗亮石”主题班会,围绕“敬老爱老为老”、“学英模”、“读好书”、“节俭养德”等自己参加的活动,演讲、表演、讨论。

班会生动活泼,热烈有序,学生既受到了教育,又得到了锻炼。

5.每天定时开播《实之声》广播,播报“我的真实故事”。

6.每天午间1小时读书活动,开放图书室与阅览室,养成良好读书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发”。

(四)完善校园建设,凸现德育内容,让学生耳濡目染受教育。

1.适时更新“能工巧匠、慧眼识珠、妙笔生花”橱窗和围墙文化内容,推陈出新,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2.每周检查评比石作品一角、阅读书吧一角、学习园地等,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3.教学楼道文化每层有主题教育:

一楼感恩教育、二楼诚信教育、三楼励志教育、四楼理想教育。

校外活动,学生身临其境,主动参与,悉心体验,真切交流,真实感悟,真情书写,唤醒麻木的情感,触动冷漠的灵魂,形成健全的人格,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知我家乡,爱我家乡。

校内活动,学生耳濡目染,亲其师,信其道,学英模,勇奉献,谈感受,有理想,知识充实自己,善举感动他人,培养高尚的情操。

四、阶段研究成果

(一)认识成果

全校师生达成了“以石载道以实育人”德育共识。

1.以“石”趣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增强家庭对孩子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诵石文、品石诗、讲石故事、赏石画、拼石图、写石文趣味盎然,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充分尊重,童心萌发,活力四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亲其家,爱亲人;亲其校,敬师友。

学生玩石有地、玩石有法、玩石有得,校园内外的卵石皆有所用,养成了不乱丢乱扔乱砸的良好习惯。

石海、石作品橱窗已成校园亮丽的风景,校园成了师生放飞心灵、焕发活力、和谐共生的精神家园。

2.三风一训一歌(校风:

诚实博智臻于至善;教风:

求实求真敬业创新;学风:

笃实好学博实快乐。

校训:

让每颗“石子”生辉。

校歌:

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子。

)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师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师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师生。

(二)操作性成果

1.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德育教育模式(看、想、学、做、写):

以健全人格为目标、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实践体验活动为载体,通过实地参观访谈、真实事件回放、身边榜样带动、自身践行感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养成良好的习惯。

实地参观访谈(看、想):

本乡的桥墩石、金洞传说之地,英雄水库、致富路;本县飞龙卢山全国最美乡村、三溪朝门影视基地;本市小平故里。

通过参观访谈,把学校德育触角延伸至大自然至社会,将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形象的实地体验,学生勇于参与、乐于接受。

真实事件回放(看、想):

石盘起义,生活旧时代的石盘人民为了追求自由、幸福生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是那么悲壮;他们后代,传承其精神,创办基金,捐助贫困学子,是那么善良。

致富路,生活新时代的石盘人民为了追求富有、美好生活,群策群力,功在当代,泽被后世,是那么辉耀。

今昔对比,倍感今天生活幸福,要愈加珍惜,自觉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身边榜样带动(学):

汤开杰是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是我们校友,现依然在石盘码头摆渡,他的所言所行是那么普通,甚至是那么渺小,但他又是那么伟大,对比自己,反省自己,向他学习,从小事做起,从善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就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

自身践行感悟(做、写):

每天早晨入学、晚上回家接受检查,养成俭朴作风,树立光亮形象;下午预备10分钟轮讲真我,塑造纯洁心灵。

通过不断的情绪体验促进道德情感的形成,形成自律的道德能力。

2.编辑了有本土特色的德育校本教材,形成了德育校本化、特色化的保障机制。

3.德育活动常态化、系列化,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呈现“校内轻松愉快,校外多姿多彩”生动活泼的局面。

每年举办一届“美石文化节”,每期组织一次夏令营或冬令营德育实践活动,每季集结一次作品,每月出版一期《石之音》校报,每周安排一节石作品创作、欣赏兴趣课或德育基地体验活动,每天定时开播《实之声》广播和开展“三查”活动。

各种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学生搭建了展示平台,让学生体验到了自身的价值,而且培养、发展和完善了学生的德育认知结构,做到“知行合一”。

4.建立了“日查、周评、月表彰”的德育评价激励机制。

自查自评、同学查同学评、家长查家长评、教师查教师评,四结合,全覆盖,每月表彰。

在文化长廊上建立了“璀璨星空”表扬栏,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德育氛围。

五、阶段研究效果

(一)学校方面

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快速发展,提升了学校知名度。

1.物化校园景观。

石景观成为亮丽的风景,环境优美,学校荣获广安市“环境建设示范学校”称号。

2.《让每颗石子生辉》、《首届美石文化节活动》在武胜教育网刊登,《以石载道以实育人》在《四川科技报》上公开发表,《石之音》评为武胜县优秀校刊。

《以石载道以实育人的实践研究》编入武胜县基础教育改革成果汇编《追梦者的足迹》。

3.本课题组成员曾接受《教育导报》采访,相关报道在该报刊出,文中对学校德育特色给予了高度评价。

4.近年来,县内外100余所学校先后到校参观。

(二)教师方面

促进了教师素质群体优化,师德水平迅猛提升。

1.转变了教学行为,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通过课题研究,改变了“师讲生听”的说服德育教学形式,而是师生共同设计,以榜样带动、情感培养、实践体验、环境熏陶、主题活动、表扬激励等新的德育教育方法,老师成为学生习得过程中的合作者、参与者和服务者,课堂气氛活跃、平等、民主、宽松、和谐。

2.树立了德育因材施教的观念。

通过课题研究,大家认识到:

善于因材施教,能为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家庭环境、不同个性、不同修养的学生创设出适宜的品行习得环境和活动,增加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的情感体验与实践践行能力,达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目的。

3.影响了其他老师。

课题研究过程,课题组团结协作的精神,乐于钻研的态度,敢于创新的勇气,影响了非课题组老师,使他们看到了富有活力的德育课程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看到了课题组团队朝气蓬勃、幸福成长,也自觉地投入到课题的实验中来。

(三)学生方面

1.玩石,让学生学会关心自然,积极为保护大自然付出行动;玩石,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不乱丢乱扔,爱清洁、讲卫生;玩石,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双创作美的巧手、一颗欣赏美的心灵,有表达美的欲望、传播美的勇气、有鉴赏石的智慧。

2.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责任心、感恩心明显增强。

3.学英模蔚然成风,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求轰轰烈烈,只讲实实在在。

(四)社会方面

1.祭奠英雄水库、重走“致富路”、慰问敬老院、打扫街道,影响着石盘人民,引导着他们缅怀英模、热爱家乡、尊老孝亲、爱清洁讲文明。

2.“小手牵大手,古镇游一游”活动,让学生带动家长玩石、寻石、拼石、画石,掀起了喜爱石的热潮。

古镇诚实守信、和谐文明的社风,为外地来客留下了良好印象。

六、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美术鉴赏》,孙建君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时间:

2006年出版。

2.《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赵中建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陶行知全集》,陶行知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4.《生命叙事与道德教育资源的开发》,作者:

刘慧,朱小蔓

5.《活动道德教育论》,戚万学,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6.《德育创新论》,吴亚林,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2001。

7.《道德体验论》,刘惊铎,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武胜县志》,武胜县志编纂委员会,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