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423.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6216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窦娥冤》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4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窦娥冤》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4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窦娥冤》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4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窦娥冤》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4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窦娥冤》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4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窦娥冤》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42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窦娥冤》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42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窦娥冤》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42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窦娥冤》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42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窦娥冤》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42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窦娥冤》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42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窦娥冤》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42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窦娥冤》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42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窦娥冤》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42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窦娥冤》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42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窦娥冤》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42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窦娥冤》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423.docx

《《窦娥冤》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4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窦娥冤》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42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窦娥冤》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423.docx

《窦娥冤》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423

09高一语文自主学习4.23

《窦娥冤》学案

一、导学提示

(一)走进作者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生卒年不详。

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

今存作品十八部,其中有几部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

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其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遭遇的苦难和其反抗斗争的精神,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质朴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58年,他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景仰。

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

因他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等同于莎士比亚在英国戏剧史上的地位,故有人称他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二)追溯背景

作者以“东海孝妇”为素材,以元朝为大背景,创作了这出感天动地的《窦娥冤》。

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

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并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巩固其统治地位。

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劳动人民,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矛盾是元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当时吏治昏聩,法度不公,恶人横行,百姓无处申冤。

《窦娥冤》正是对这一社会形势下黑暗现实的集中体现和血泪控诉。

(三)文体知识

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是元代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宋杂剧、金院本以及诸宫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形成了熔歌唱、说白、舞蹈等为一炉的戏曲艺术形式。

其具体结构为:

1.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剧本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折,首先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可以是一场(一个固定场景)戏,也可包含多个场次;另外,折又是剧曲音乐的一个单元,每折由一个有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

四折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但也有少数元杂剧突破一本四折的形式,有五折、六折的,还有多折的,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

一般在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个楔子。

楔子篇幅比较短小,位置也不固定。

放在剧本开头,是为了介绍剧情,类似于现代剧中的序幕;放在折与折之间,则是为了剧情的过渡或联络,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2.角色行当。

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

“旦”是女角,除了正旦(女主角),还有外旦、老旦、小旦、贴旦、搽旦等配角;“末”是男角,正末为男主角,外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等为男配角;“净”类似京剧的花脸,一般为性格刚猛的人物,也包括丑角的反派人物;“杂”是上述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例如,卜儿(老妇)、孛老(老翁)、徕儿(儿童)、孤(官员)、洁郎(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等。

3.音乐。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

宫调即我国古代乐曲的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

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zhǐ)、羽、变宫、变徵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调式称“调”,合称“宫调”。

元曲中仅用十二调,而元杂剧一般只用五个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和四个别的弦上的调(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

曲牌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格式等。

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

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4.剧本构成。

元杂剧“唱念做打”俱全,剧本由唱、科、白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由正旦或正末演唱,具有抒情兼叙事的功能。

“科”又叫“科范”,在南戏中则称“介”,或通称“科介”,是指示人物动作和表情的术语。

它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如“做忖科”,即做深思的样子;“做哭科”“做笑科”,就是要求进行哭或笑的情感表演;“鼓三通、锣三下科”,就是击鼓、敲锣三次的动作。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部分,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

有散文白、韵文白,又分对白、自白、“带云”(歌唱中附带的说白)、“背云”(旁白)、“内云”(后台人员或角色与台上角色的对话)等。

5.悲剧类型。

①命运悲剧:

神秘力量左右现实人生。

②性格悲剧:

性格内在矛盾冲突。

③社会悲剧:

社会不平等、制度不合理造成人生悲剧,理想与现实矛盾。

④历史悲剧:

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的矛盾冲突。

《窦娥冤》属于社会悲剧。

二、预习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楔子(  )  古陌(  )  荒阡(  )嫡亲(  )缥缃(  )当垆(  )看觑(  )孛老(  )绣闼(  )罪愆(  )嗟怨(  )盗跖(  )纨绔(   )孽根(  )亢旱(  )

卜儿(  )斟酌(  )忤逆(  )鳏寡孤独(  )

刽子手(  )哥哥行(  )湛湛青天(  )苌弘化碧(  )

杳无音信(  )

 

3.根据词义,补充词语

①      :

忘记了吃饭,顾不得睡觉。

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②      :

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

 

③      :

汉代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托盘举得和眉毛一样高,以表示尊敬。

后用来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辨析小练]

①唐太宗李世民尽心国事,    ,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减少赋税,于是有了被史家称道的“贞观之治”。

(废寝忘食/宵衣旰食) 

②据了解,俏江南已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上市申请,然而时至今日仍然    。

(杳无音信/杳无踪迹) 

4.词语辨识

(1)亢旱·干旱

两个词都有雨水不足的意思,但程度有所不同。

“亢旱”指长久不下雨,干旱情形严重,如“亢旱之灾”。

“干旱”指(气候、土壤)因降水不足而干燥,如“天气干旱”。

[辨析小练]

①在沙漠气候的环境中,生活着一些能适应    气候的动植物,如骆驼、沙鼠、胡杨、仙人掌等。

 

②韩愈曾这样记录唐朝的大旱:

京畿地区夏逢    ,秋又早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

 

(2)滥用·乱用

两个词都有胡乱地使用的意思。

“滥用”指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即不必、不该用而用了,越过限度地、无节制地使用。

“乱用”指不懂规则胡乱使用,无条理、无秩序地用,该用这而用那。

[辨析小练]

①现在人工饲养的鱼虾,由于养殖密度太大,很容易感染病毒,而一旦感染上病毒,鱼虾就会大面积死亡。

因此,为预防感染病毒、减少损失,人工养殖出现了    抗生素的情况。

 

②医生特别提醒,夏季小儿腹泻时,家长最好带其到医院就诊,一定要做到小儿病用小儿药,不能自作主张,切不可    成人药物。

 

5.课内文化常识积累

(1)京兆:

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称谓。

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辖范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例如:

小生姓窦名天章,祖贯长安京兆人也。

(2)盗跖:

“盗”为职业,“跖”是名字,这种取名的方法在先秦颇为普遍,中学课文出现的还有“弈秋”“庖丁”“轮扁”等。

跖是传说中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为盗贼,故称盗跖,泛指坏人。

例如: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窦娥冤》限时训练

三、巩固知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角色(jiǎo)盗跖(Zhí)

嗟怨(jiē)前合后偃(yǎn)

B.枷锁(jiā)罪愆(yān)

衔冤(xián)绣闼(tà)

C.寒暄(xuān)错勘(kān)

亢旱(kàng)苌弘化碧(Cháng)

D.煞尾(shà)埋怨(mán)

尸骸(hái)杳无音信(yǎ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缥湘   淋漓   倾刻   撞府冲洲

B.分辨诀别造蘖望帝啼鹃

C.时辰昭障冤枉湛湛清天

D.怜悯押解白练负屈衔冤

3.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这句话采用了“兴”的手法,引出窦娥对天地的指斥)

B.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这句话运用典故,是窦娥借古人的故事来表明自己冤情之深)

C.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

(这句话采用了拟人手法,直接诉说窦娥感天动地的冤情)

D.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这句话采用比喻手法,抒发了窦娥的一腔怨气)

4.下列对元杂剧有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代杂剧是综合表演、说、唱、音乐、舞蹈的艺术形式,每本通常四折一楔子。

B.“楔子”穿插在剧本中间,相当于现在的过场戏,有的放在剧首,相当于现在的序幕。

C.杂剧的每一折都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正宫”“端正好”都是宫调名。

D.元杂剧角色一般分末、旦、净、杂四大类,末多扮演中年男子。

阅读【滚绣球】,回答后面的问题。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

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

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5.下列对有关语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有日月朝暮悬”的意思是:

都说天地间自有公理在,如日月当空,对人间善恶分得清清楚楚。

B.“有鬼神掌着生死权”的意思是:

都说鬼神无私,主持正义,能依人的善恶来定生死,不会使好人蒙受冤屈。

C.“怕硬欺软”“顺水推船”是说天地鬼神放弃原则,顺从和助长恶势力,却不肯帮助善良蒙冤的人。

D.“两泪涟涟”的意思是:

面对这善恶不分、是非颠倒的世界,我哭得泪流满面又有什么用呢?

表现了窦娥的反抗心理。

(二)阅读【倘秀才】【叨叨令】,回答后面的问题。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

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

(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

(正旦云)只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

(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

(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

(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

(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

(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6.对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拥的我前合后偃    偃:

B.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行:

宋元口语,相当于“们”

C.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则:

D.枉将他气杀也么哥也么哥:

句尾助词,无意义

7.对这两段唱白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孤身只影”“吞声忍气”“十年多不睹爹爹面”,交代了她的孤苦无依的身世。

B.“只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照应前段,也暗示了她的家庭出身。

C.“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说明了元代吏治的残酷,社会的黑暗,也说明窦娥的冤情深重,为后面写她当众发下的三桩誓愿做了铺垫。

D.刽子手的几句话,冷酷无情,充分显示了当时封建吏治的黑暗,表达了作者的愤怒。

(二)同步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元代的戏剧叫元杂剧。

元杂剧不仅是一种成熟的高级戏剧形态,还因其最富于时代特色,最具有艺术独创性,而被视为一代文学的主流。

元杂剧最初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流行于北方。

元灭南宋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元代的剧坛,群星璀璨,名作如云。

  元杂剧得以呈一代之盛,是因为艺术发展和社会现实两个方面提供了契机。

从艺术的自身发展来看,戏剧经过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达到了成熟。

恰恰此时的传统诗文,在经历了唐宋时期的鼎盛与辉煌之后,走向衰微。

在有才华的艺术家眼里,剧坛艺苑是一块等待他们去耕耘的新土地。

从社会现实方面来看,元朝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不仅断绝了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可能,而且把他们贬到低下的地位:

只比乞丐高一等,居于普通百姓及娼妓之下。

这些修养颇高的文化人,被沉入社会底层。

在疏远经史、冷淡诗文的无可奈何之中,他们只有到勾栏瓦舍去打发光阴,去寻求生路。

于是,新兴的元杂剧意外地获得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创作者。

他们有一个以“书会”为名的行业性组织,加入书会的剧作家,称为“书会先生”。

在团体内,这些落魄文人又合作又竞争,共同创造了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

与从前的偏重抒发主观心绪意趣的诗词不同,元杂剧以广泛反映社会现实为己任。

显然,这是由于作家们长期生活于闾巷村坊,对现实有着深切了解和感受。

  元杂剧的剧本体制,绝大多数是由“四折一楔”构成。

四折,是四个情节的段落,像作文章讲究起承转合一样。

楔子的篇幅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之前,这有点类似于后来的“序幕”。

元杂剧在艺术上是以歌唱为主、结合说白的表演形式。

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联成一个套曲,全套只押一个韵,由扮演男主角的正末或扮演女主角的正旦演唱。

这种“一人主唱”可以极大地发挥歌唱艺术的特长,酣畅淋漓地塑造主要人物形象。

念白部分受参军戏传统的影响,常常插科打诨,富于幽默趣味。

将音乐结构与戏剧结构统一起来,达到体制上的规整,这表明元杂剧艺术的成熟和完善。

8.下列关于“元杂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元杂剧是元代的戏剧,是一种经过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有了很厚实的积累之后,走向成熟的高级戏剧形态。

B.元代,传统诗文依旧繁荣,但是元杂剧因其最富于时代特色,最具有艺术独创性,而被视为一代文学的主流。

C.元杂剧最初以大都为中心,流行于北方。

元灭南宋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极为繁盛,群星璀璨,名作如云。

D.元杂剧的创作除了依靠艺术家外,还要依赖那些修养颇高但沉入社会底层的文人,他们共同创造了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元杂剧得以呈一代之盛,是因为戏剧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达到了成熟,同时也因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把文人贬到低下的地位,使他们有机会出来创作。

B.元杂剧作家因为长期生活于闾巷村坊,对现实极为了解,剧作以广泛反映社会现实为己任,而从前的诗词则偏重抒发主观心绪意趣。

C.受传统戏剧的影响,元杂剧的念白部分常常插科打诨,富于幽默趣味,因此让戏剧更加妙趣横生,更容易酣畅淋漓地塑造人物形象。

D.元杂剧将“四折一楔”的剧本体制,和以歌唱为主、结合说白的表演形式统一起来,已经达到体制上的规整,表明元杂剧艺术的成熟和完善。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元朝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将文人置于普通百姓及娼妓之下、乞丐之上,由此可以知道元代是文人们饱受摧残、最为痛苦的一个朝代。

B.落魄文人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转而走向勾栏瓦舍消磨时光,寻求生路,可见那时的勾栏瓦舍一定比宋朝时更为热闹。

C.元杂剧剧本体制是“四折一楔”,“四折”和文章的起承转合一样,意味着它在情节上是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组成的。

D.元杂剧为了极大地发挥歌唱艺术的特长,采用“一人主唱”的模式,这在社会上极易捧红很多歌唱艺术家,有如今天的明星。

09高一语文自主学习4.23

《窦娥冤》限时训练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09高一语文自主学习4.23

《窦娥冤》学案答案

预习练习

1、[答案]

xiēmòqiāndíxiāng

lúqùbótàqiān

jiēZhíwánkùnièkàng

bǔzhēnwǔguān

guìhángzhànCháng

yǎo

hǒngmán

hòng

Hōngmái

piāolèjīn

piǎolēijìn

zhēngdīshā

zhèngtíshà

jiěléi

jièlei

xièlèi

2、[答案]

消骸

销骇

祉喧

拓暄

眷聩

誉馈

誊匮

愆娥

衍蛾

衔峨

刽嗟

脍磋

侩蹉

桧搓

遂隅

邃渝

隧瑜

遂逾

3、[答案]

①废寝忘食②鳏寡孤独③举案齐眉

[辨析小练]

①宵衣旰食

②杳无音信

[解析]

①宵衣旰食:

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

形容勤于政务。

废寝忘食(见上)

②杳无踪迹:

一点踪迹都没有,不知去向。

杳无音信(见上)

4、[答案]

(1)①干旱②亢旱

(2)①滥用②乱用

限时训练

1.C[解析]A项,“角色”的“角”读jué;B项,“罪愆”的“愆”读qiān;D项,“煞尾”的“煞”读shā。

2.C[解析]A项,湘—缃,倾—顷,洲—州;B项,蘖—孽;C项,障—彰,清—青。

D项,无错字。

3.D[解析]本句采用的是借代手法,以“素车白马”代指“送葬的车马”。

4.C[解析]“端正好”是曲牌名。

5.D[解析]“两泪涟涟”表现了她对天地和现实不公的无可奈何,一腔悲愤也只能化作泪水。

6.B[解析]行:

宋代和元代口语里自称或者称呼别人的词的后边,有时加“行”字,如“我行”“他行”等,意思大致相当于“这边”“那边”或者“这里”“那里”。

7.D[解析]借用刽子手与窦娥的对白,表现窦娥的悲惨命运和她的孝顺,突出她的冤情。

8.B[解析]B项,“传统诗文依旧繁荣”的说法不正确,原文为“恰恰此时的传统诗文,在经历了唐宋时期的鼎盛与辉煌之后,走向衰微”。

9.C[解析]C项,前半句与原文不符,原文中说元杂剧的念白部分受“参军戏传统”的影响,而不是受“传统戏剧”的影响,概念不对。

另外,让戏剧容易酣畅淋漓地塑造人物形象的原因不是“插科打诨”,而是“一人主唱”的模式。

10.B[解析]B项中的“那时的勾栏瓦舍一定比宋朝时更为热闹”,这一点原文中没有提及,也推断不出来,且语气过于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