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6273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docx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2.1概述

2.1.1术语

1)土工合成材料地基

在土工合成材料上填以土(砂土料)构成建筑物的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

一般为浅层地基。

2)重锤夯实地基

利用重锤自由下落时的冲击能来夯实浅层填土地基,使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层来承受上部荷载。

强夯的锤击与落距要远大于重锤夯实地基。

3)强夯地基

工艺与重锤夯实地基类同,但锤重与落距要远大于重锤夯实地基。

4)注浆地基

将配置好的化学浆液或水泥浆液,通过导管注入土体空隙中,与土体结合,发生物化反应,从而提高土体强度,减少其压缩性和渗透性。

5)预压地基

在原状土上加载,使土中水派出,以实现土的预先固结,减少建筑物地基后期沉降和提高地基承载力。

按加载方法的不同,分为堆载预压、真空预压、降水预压三种不同方法的预压地基。

6)高压喷射注浆地基

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至土层的预定位置或先钻孔后将注浆管放至预定位置,以高压使浆液或水从喷嘴中射出,边旋转边喷射的浆液,使土体与浆液搅拌混合形成一固结体。

施工采用单独喷出水泥浆的工艺,称为单管法;施工采用同时喷出高压空气与水泥浆的工艺,称为二管法;施工采用同时喷出高压水、高压空气及水泥浆的工艺,称为三管法。

7)水泥土搅拌桩地基

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搅拌机械将其与地基土强制搅拌,硬化后构成的地基。

8)土与灰土挤密桩地基

在原土中成孔后分层填以素土或灰土,并夯实,使填土压密,同时挤压周围土体,构成坚实的地基。

9)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用长螺旋钻机钻孔或沉管桩机成孔后,将水泥、粉煤灰及碎石混合搅拌后,泵压或经下料斗投入孔内,构成密实的桩体。

10)锚杆静压桩

利用锚杆将桩分节压入土层中的沉桩工艺。

锚杆可用垂直土锚或临时锚在混凝土底板、承台中的地锚。

2.2地基

2.2.1灰土地基

灰土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2-1的规定。

表2-1灰土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检查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2

配合比

设计要求

按拌和时的体积比

3

压实系数

设计要求

现场实测

一般项目

1

石灰粒径

mm

≤5

筛分法

2

土料有机质含量

%

≤5

试验室焙烧法

3

土颗粒粒径

mm

≤15

筛分法

4

含水量(与要求的最优含水量比较)

%

±2

烘干法

5

分层厚度偏差(与设计要求比较)

mm

±50

水准仪

2.2.2砂和砂石地基

砂及砂石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2-2的规定。

表2-2砂及砂石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检查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2

配合比

设计要求

检查拌和时的体积比或重量比

3

压实系数

设计要求

现场实测

一般项目

1

砂石料有机质含量

%

≤5

焙烧法

2

砂石料含泥量

%

≤5

水洗法

3

石料粒径

mm

≤100

筛分法

4

含水量(与要求的最优含水量比较)

%

±2

烘干法

5

分层厚度(与设计要求比较)

mm

±50

水准仪

2.2.3土工合成材料地基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3的规定。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土工合成材料强度

%

≤5

置于夹具上做拉伸试验

(结果与设计标准相比)

2

土工合成材料延伸率

%

≤3

置于夹具上做拉伸试验

(结果与设计标准相比)

3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1

地基合成材料搭接长度

mm

≥300

用钢尺量

2

土石料有机质含量

%

≤5

焙烧法

3

层面平整度

mm

≤20

用2m靠尺

4

每层铺设厚度

mm

±25

水准仪

表2-3土工合成材料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2.2.4粉煤灰地基

粉煤灰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4的规定。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压实系数

设计要求

现场实测

2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1

粉煤灰粒径

mm

0.001~2.000

过筛

2

氧化铝及二氧化硅含量

%

≥70

试验室化学分折

3

烧失量

%

≤12

试验室烧结法

4

每层铺筑厚度

mm

±50

水准仪

5

含水量(最优含水量比较)

%

±2

取样后试验室确定

表2-4粉煤灰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2.2.5强夯地基

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5的规定。

表2-5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地基强度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2

地基承戴力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一般项目

1

夯锤落距

mm

±300

钢索设标志

2

锤重

kg

±100

称重

3

夯击遍数及顺序

设计要求

计数法

4

夯点间距

mm

±500

用钢尺量

5

夯击范围(超出基础范围距离)

设计要求

用钢尺量

6

前后两遍间歇时间

设计要求

2.2.6注浆地基

注浆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6的规定。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l

水泥

设计要求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送检

注浆用砂:

粒径

细度模数

含泥量及有机物含量

mm

%

<2.5

<2.0

<3

试验室试验

注浆用粘土:

塑性指数

粘粒含量

含砂量

有机物含量

%

%

%

>14

>25

<5

<3

试验室试验

粉燃灰:

细度

烧失量

不粗于同时使用的水泥

试验室试验

%

<3

水玻璃:

模数

2.5~3.3

抽样送检

其他化学浆液

设计要求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送捡

2

注浆体强度

设计要求

取样检验

3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1

各种注浆材料称量误差

%

<3

抽查

2

注浆孔位

mm

±20

用钢尺量

3

注浆孔深

mm

±100

量测注浆管长度

4

注浆压力(与设计参数比)

%

±10

检查压力表读数

表2-6注浆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2.2.7预压地基

预压地基和塑料排水带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7的规定。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预压载荷

%

≤2

水准仪

2

固结度(与设计要求比)

%

≤2

根据设计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3

承载力或其他性能指标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1

沉降速率(与控制值比)

%

±10

水准仪

2

砂井或塑料排水带位置

mm

±100

用钢尺量

3

砂井或塑料排水带插人深度

mm

±200

插人时用经纬仪检查

4

插入塑料排水带时的回带长度

mm

≤500

用钢尺量

5

塑料排水带或砂井高出砂垫层距离

mm

≥200

用钢尺量

6

插入塑料排水带的回带根数

%

<5

目测

注:

如真空预压,主控项目中预压载荷的检查为真空度降低值<2%。

表2-7预压地基和塑料排水带质量检验标准

2.2.8振冲地基

振冲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8的规定。

表2-8振冲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填料粒径

设计要求

抽样检查

2

密实电流(粘性土)

密实电流(砂性土或粉土)

(以上为功率30kw振冲器)

密实电流(其他类型振冲器)

A

A

A0

50~55

40~50

1.5~2.0

电流表读数

电流表读数,A0为空振电流

3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接规定方法

1

填料含泥量

%

<5

抽样检查

2

振冲器喷水中心与孔径中心偏差

mm

≤50

用钢尺量

3

成孔中心与设计孔位中心偏差

mm

≤100

用钢尺量

4

桩体直径

mm

<50

用钢尺量

5

孔深

mm

±200

量钻杆或重锤测

2.2.9高压喷射注浆地基

高压喷射注浆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9的规定。

 

表2-9高压喷射注浆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水泥及外掺剂质量

符合出厂要求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送检

2

水泥用量

设计要求

查看流量表及水泥浆水灰比

3

桩体强度或完整性检验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4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1

钻孔位量

mm

≤50

用钢尺量

2

钻孔垂直度

%

≤1.5

经纬仪测钻杆或实测

3

孔探

mm

±200

用钢尺量

4

注浆压力

按设定参数指标

查看压力表

5

桩体搭接

mm

>200

用钢尺量

6

桩体直径

mm

≤50

开挖后用钢尺量

7

桩身中心允许偏差

≤0.2D

开挖后桩顶下500mm处用钢尺量,D为桩径

2.2.10水泥土搅拌桩地基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10的规定。

表2-10水泥土搅拌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水泥及外掺剂质量

设计要求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送检

2

水泥用量

参数指标

查看流量计

3

桩体强度

设计要求

按规定办法

4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定办法

1

机头提升速度

m/min

≤0.5

量机头上升距离及时间

2

桩底标高

mm

±200

测机头深度

3

桩顶标高

mm

+100

-50

水准仪(最上部500m不计入)

4

桩位偏差

mm

<50

用钢尺量

5

桩径

<0.04D

用钢尺量,D为桩径

6

垂直度

%

≤1.5

经纬仪

7

搭接

mm

>200

用钢尺量

2.2.11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土和灰土挤密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11的规定。

 

表2-11土和灰土挤密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桩体及桩间土干密度

设计要求

现场取样检查

2

桩长

mm

+500

测桩管长度或垂球测孔深

3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定的方法

4

桩径

mm

-20

用钢尺量

1

土料有机质含量

%

≤5

试验室培烧法

2

石灰粒径

mm

≤5

筛分法

3

桩位偏差

满堂布桩≤0.40D

条基布桩≤0.25D

用钢尺量,D为桩径

4

垂直度

%

≤1.5

用经纬仪测桩管

5

桩径

mm

-20

用钢尺量

注:

桩径允许偏差负值是指个别断面。

2.2.12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12的规定。

表2-12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原材料

设计要求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送检

2

桩径

mm

-20

用钢尺量或计算填料量

3

桩身强度

设计要求

查28d试块强度

4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定的办法

1

桩身完整性

按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按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2

桩位偏差

满堂布桩≤0.40D

条基布桩≤0.25D

用钢尺量,D为桩径

3

桩垂直度

%

≤1.5

用经纬仪测桩管

4

桩长

mm

+100

测桩管长度或垂球测孔深

5

褥垫层夯填度

≤0.9

用钢尺量

注:

l夯填度指夯实后的褥垫层厚度与虚体厚度的比值。

2桩径允许偏差负值是指个别断面。

2.2.13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夯实水泥土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13的规定。

表2-13夯实水泥土桩的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桩径

mm

-20

用钢尺量

2

桩长

mm

+500

测桩孔深度

3

桩体干密度

设计要求

现场取样检查

4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定的方法

—J

1

土料有机质含量

%

≤5

焙烧法

2

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比)

%

±2

烘干法

3

土料粒径

mm

≤20

筛分法

4

水泥质量

设计要求

查产品质量合格

证书或抽样送检

5

桩位偏差

满堂布桩≤0.40D

条基布桩≤0.25D

用钢尺量,D为桩径

6

桩孔垂直度

%

≤1.5

用经纬仪测桩管

7

褥垫层夯填度

≤0.9

用钢尺量

2.2.14砂桩地基

砂桩地基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14的规定。

表2-14砂桩地基的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l

灌砂量

%

≥95

实际用砂量与计算体积比

2

地基强度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3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1

砂料的含泥量

%

≤3

试验室测定

2

砂料的有机质含量

%

≤5

焙烧法

3

桩位

mm

≤50

用钢尺量

4

砂桩标高

mm

±150

水准仪

5

垂直度

%

≤1.5

经纬仪检查桩管垂直度

2.3桩基础

打(压)入桩(预制混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2-15的规定。

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表2-15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

1

盖有基础梁的柱:

(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

(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

100+0.01H

150+0.01H

2

桩数为l~3根桩基中的桩

100

3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

1/2桩径或边长

4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

(1)最外边的桩

(2)中间桩

1/3桩径或边长

1/2桩径或边长

注:

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2-16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本章的各节要求执行。

每浇注50m3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

每根桩必须有l组试件。

表2-16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

成孔方法

桩径允许

偏差

(%)

垂直度

允许偏差

(%)

桩位允许偏差(mm)

l~3根、单排桩基

重直于中心线方向

和群桩基础的边桩

条形桩基沿中心

线方向和群桩基

础的中间桩

l

泥浆护壁

D≤1000mm

±50

D/6,且不大于100

D/4,且不大于150

钻孔桩

D>1000mm

±50

100+0.0lH

150+0.01H

2

套管成孔

D≤500mm

-20

70

150

灌注桩

D>500mm

100

150

3

干成孔灌注桩

-20

<1

70

150

4

人工挖孔桩

混凝土护壁

+50

<0.5

50

150

钢套管护壁

+50

<1

100

200

注:

l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

2采用复打、反插法施工的拄,其桩径允许偏差不受上表限制。

3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D为设计桩径。

2.3.1静力压桩

静力压桩包括锚杆静压桩及其他各种非冲击力沉桩。

锚杆静压桩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17的规定。

 

表2-17锚杆静压桩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桩体质量检验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2

桩位偏差

见表2-15

用钢尺量

3

承载力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1

成品桩质量:

外观

 

外形尺寸

强度

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掉角深度<10mm,蜂窝面积小于总面积0.5%

见表2-19

满足设计要求

直观

 

见表2-19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钻芯试压

2

硫磺胶泥质量(半成品)

设计要求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送检

3

电焊接桩:

焊缝质量

见表2-20

见表2-20

电焊结束后

停歇时间

min

>1.0

秒表测定

硫磺胶泥接桩:

胶泥浇注

时间

浇注后停

歇时间

min

min

<2

>7

秒表测定

秒表测定

4

电焊条质量

设计要求

查产品合格证书

5

压桩压力(设计有要求时)

%

±5

查压力表读数

6

接桩时上下节平面偏差

接桩时节点弯曲矢高

mm

<10

<1/1000l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l为两节桩长

7

桩顶标高

mm

±50

水表仪

2.3.2先张法预应力管桩

先张法预应力管桩的质量检验应符合表2-18的规定。

 

表2-18先张法预应力管桩的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l

桩体质量检验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2

桩位偏差

见表2-15

用钢尺量

3

承载力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1

外观

无蜂窝、露筋、裂缝、色感均匀、桩顶处无孔隙

直观

桩径

管壁厚度

桩尖中心线

顶面平整度

桩体弯曲

mm

mm

mm

mm

±5

±5

<2

10

<1/1000l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水平尺量

用钢尺量,l为桩长

2

接桩:

焊缝质量

见表2-20

见表2-20

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

上下节平面偏差

节点弯曲矢高

min

min

>1.0

<10

<1/1000l

秒表测定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l为两节桩长

3

停锤标准

设计要求

现场实测或查沉桩记录

4

桩顶标高

mm

±50

水准仪

2.3.3混凝土预制桩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19的规定。

 

表2-19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桩体质量检验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2

桩位偏差

见表2-15

用钢尺量

3

承载力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项目

1

砂、石、水泥、钢材等原材料

现场测定时)

符合设计要求

查出厂质保文件或抽样送检

2

混凝土配合比及强度(现场预制时)

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称量及查试块记录

3

成品桩外形

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掉角深度<10mm,蜂窝面积小于总面积0.5%

直观

4

成品桩裂缝(收缩裂缝或起吊,装运、堆放引起的裂缝)

深度<20mm,宽度<0.25mm,横向裂缝不超过边长的一半

裂缝测定仪,该项在地下水有侵蚀地区及锤击数超过500击的长桩不适用

5

成品桩尺寸:

横截面边长

桩顶对角线差

桩尖中心线

桩身夸曲矢高

桩顶平整度

mm

mm

mm

mm

±5

<10

<10

<1/1000l

<2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l为桩长

用水平尺量

6

电焊接桩:

焊缝质量

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

上下节平面偏差

节点弯曲矢高

见表2-20

见表2-20

秒表测定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l为两节桩长

min

min

>1.0

<10

7

硫磺胶泥接桩:

胶泥浇注时间

浇注后停歇时间

min

min

<2

>7

秒表测定

秒表测定

8

柱顶标高

mm

±50

水准仪

9

停锤标准

设计要求

现场实测或查沉桩记录

2.3.4钢桩

钢桩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20的规定。

 

表2-20钢桩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壹方法

单位

数值

1

桩位偏差

见表2-15

用钢尺量

2

承载力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l

电焊接桩焊缝:

(1)上下节端部错口

(外径≥700mm)

(外径<700mm)

(2)焊缝咬边深度

(3)焊缝加强层高度

(4)焊缝加强层宽度

 

mm

mm

mm

mm

mm

 

≤3

≤2

≤0.5

2

2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焊缝检查仪

焊缝检查仪

焊缝检查仪

(5)焊缝电焊质量外观

无气孔,无焊瘤,无l裂缝

直观

(6)焊缝探伤检验

满足设计要求

按设计要求

2

电焊结柬后停歇时闻

min

>1.0

秒表铡定

3

节点弯曲矢高

<1/1000l

用钢尺量,l为两节桩长

4

桩顶标高

mm

±50

水准仪

5

停锤标准

设计要求

用钢尺量或沉桩记录

2.3.5混凝土灌注桩

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21的规定。

 

表2-21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