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6375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初备课文本

一年级数学期初备课文本

 

哈拉海镇第二中心小学

一年班(上学期)

姓名:

马向辉

 

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第一周

可爱的校园(1节)快乐的家园(1节)玩具(1节)机动(1节)

第二周

小猫钓鱼(1节)文具(1节)快乐的午餐(1节)机动(1节)

第三周

动物乐园(1节)过生日(1节)下课了(1节)机动(1节)

第四周

跷跷板(1节)一共有多少(1节)机动(2节)

中秋

第五周

还剩下多少(1节)可爱的小猫(1节)练习一(1节)

猜数游戏(1节)

第六周

背土豆(1节)跳绳(1节)可爱的企鹅(1节)机动(1节)

第七周

国庆

第八周

小鸡吃食(1节)乘车(1节)练习二(1节)机动(1节)

期中考试

第九周

做个加法表(1节)做个减法表(1节)整理与复习(1节)机动(1节)

第十周

整理房间(1节)一起来分类(1节)机动(2节)

第十一周

前后(1节)上下(1节)左右(1节)教室(1节)

第十二周

认识图形(1节)我说你做(1节)古人计数(1节)

搭积木(1节)

第十三周

有几瓶牛奶(1节)有几棵树(1节)有几只小鸡(1节)做个加法表(1节)

第十四周

淘气的校园(1节)一起做游戏(1节)小明的一天(1节)

机动(1节)

第十五周

总复习(3节)机动(1节)

第十六周

总复习(2节)机动(2节)

期末考试

学科总目标

*全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基于儿童数数的生活经验,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到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表达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体会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探索其中的规律性,培养与发展数感。

4、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计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逐步地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6、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7、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能直观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8、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9、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全册教学重点:

1、20以内的加减法(不退位)

2、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和分类的数学思想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全册教学难点:

1.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理解位值制

*全册教学关键:

1.帮助儿童积累活动经验

2.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学段目标

(一)数与代数

1、20以内数的认识及比较大小,理解符号“=”“>”“<”的含义。

2、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加法、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的意义、运算及其应用

3、认识钟表(整时、半时)

(二)图形与几何

1、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能直观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的比较。

3、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1、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四)综合与实践

在“数学好玩”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内容包括:

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教材简析、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教学评价方案)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

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教材注重为题的探索性,例如:

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

三、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10各数。

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单元“比较”。

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单元“加与减

(一)”。

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

第四单元“分类”。

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

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二)”。

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

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

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

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

1、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20各数;能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3、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5、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6、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五、教学难点。

1、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3、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

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典型课教学设计

课题

小猫钓鱼(0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能力目标: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情感目标: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大家喜欢听故事吗?

你们听过《小猫

钓鱼》的故事吗?

2、放录音,听故事。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出示主题图。

(1)你猜猜故事里的小猫是哪一只?

(2)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

2、出示小猫图片。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3)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

呢?

(4)小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

应该写几呢?

3、出示图片。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

(2)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

个数。

(3)小猫下面的“0”在这里表示什么呢?

4、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1)、你还在哪见过0?

(2)、出示尺子图片。

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

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

(3)小结:

(4)、出示温度计图片。

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

思?

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

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0度可以这样表示“0℃”。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格里吗?

 

(写0)

 

(板书:

0的认识)

 

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5、学习写“0”。

1、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大屏幕。

(1)课件演示:

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2、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4、出示学生作品。

5、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6、完成练一练第二题。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完成练一练第三题。

2、完成练一练第四题。

怎样数得快?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1)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2)出示学生写法。

(3)哪种写法对呢?

为什么?

(4)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5)你们写得真棒!

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

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1)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

(2)你们画出的是什么呢?

(小熊举重)

(3)谁还想把你的作品给大家看看?

(1)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

(2)指名演示怎样数。

 

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

——0的认识与书写

0

没有起点

 

第一单元(板块)教学计划

教学

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写0——10各数。

2.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等号、大于号和小于号,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

块)

本单元主要学习认识10以内的数。

对于数的认识的学习,一般有三个层次:

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比较。

在本单元中,分别对应于10以内数的意义、10以内数的读写,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关于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科书首先结合情境从整体上初步认识和感知1~10各数;然后分1~5的认识、0的认识、6~10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同时学习相关数字正确书写。

对于数的大小比较,教科书也是先通过具体实物的一一对应,比较不同物体数量的多少;然后引进“=”“>”“<”等符号,引导学生学会用抽象的数字、符号表示具体数量的大小。

 

教学设想

1、结合有趣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经历数的抽象过程。

2、分层次设计,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3、通过数数、比较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会一一对应。

4、在叔叔过程中,引入书写的活动。

第二单元(板块)教学计划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2、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板

块)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有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比较,这是学生后续学习“量与计量”知识的经验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图形与几何、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通过这个单元内容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尝试用定性的语言描述事物的某些数量特征,为后续学习定量实际问题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和研究基础,教材安排了三个生活场景,分别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对两个物体进行比较。

让学生在比一比活动中学习比较的一些方法。

 

教学设想

1、在具体的情境中呈现比较方法的多样性,帮助学生获得一些基本的比较方法和策略。

2、注重比较物体属性的多样性,让学生在比较过程中积累必要的经验。

第三单元(板块)教学计划

教学

目标

1、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

(板

块)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运算的起始。

对于运算的学习,一般从三个线索展开:

理解运算的意义,探索计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本单元中,分别对应于认识加法和减法,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应用。

在内容安排上,教科书又分为两大部分:

首先是理解加与减的意义,然后是掌握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技能;同时,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计算的学习有机相融作为一条主线。

 

教学设想

1、帮助学生在丰富的具体情境中,理解加与减的意义。

2、通过操作、画示意图、演示等多种方式,探索和交流算法。

3、注重数的认识和运算意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数的认识。

4、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单元(板块)教学计划

教学

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4、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板

块)

 

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

“整理房间”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起来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

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教学设想

1、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分类的必要性。

2、充分经历方类活动。

在活动中逐步体会分类思想,积累活动经验。

第五单元(板块)教学计划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

3、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板

块)

 

本单元主要是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等内容是“图形与位置”的启蒙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起点。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具有了前后、上下、左右的生活经验,这是本单元教学的基础。

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这部分知识的价值不仅在于能准确的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建立不是靠教师简单告诉和传授就可以获得的,更多的是要靠在生活场景中体验后获得。

 

教学设想

1、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2、结合观察、操作和游戏等活动,逐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第六单元(板块)教学计划

教学

目标

1、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

2、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3、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板

块)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

从立体图形出发学习几何体,是由于日常生活中,学生最先接触的是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玩的积木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他们见到的楼房、纸箱、书等形成了长方体的直观形象;从小玩的皮球更是给了他们球的直观形象。

学生可以从中抽象并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这样从具体到抽象、从整体到局部,遵循了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

 

教学设想

1、通过对不同物品进行分类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

2、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立体图形的特点。

第七单元(板块)教学计划

教学

目标

1、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4、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板

块)

 

本单元是在本册第三单元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学生对数的认识是随着数的不断扩充而逐渐加深的,由此学生数数和认数的方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也反映了数的发展过程。

在10以内数的学习时,学生是逐一计数的,即强调“一一对应”的方法。

到20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