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6553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docx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

包怡娜

参与研讨老师:

李文文、刘颖颖、李兰竹、陈昭婷、马钰萍、罗琦婵

第七单元

课文

总课时

9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

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

《古诗二首》中的想象能让人人情人境;《雾在哪里》中的想象充满童趣;,《雪孩子》中的想象美好纯真。

课文选材经典,语言生动,充满儿童情趣。

本单元课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七”。

“语文园地七”由“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六个部分组成。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48个生字,能在阅读中正确运用;学会25个生字,做到正确、规范书写,并能在具体语言中运用;能结合字词的逻辑识记汉字和积累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课文中学会朗读人物对话,把握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质疑、讨论、合作、探究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综合性学习,检验学习成果。

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拟人句,体会句子的有趣。

想像说话,续编故事,提升写话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民谣和感受绕口令的情趣,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会认48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1个,会写22个词语。

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的习惯以及把书写规范、工整、美观的良好愿望,提高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谣和感受绕口令的情趣,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四、课时安排(9课时)

1、《古诗二首》——————————一—————————————2课时

2、《雾在哪里》———————————————————————2课时

3、《雪孩子》—————————————————————————2课时

4、语文园地七—————————————————————————3课时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

包怡娜

参与研讨老师:

李文文、刘颖颖、李兰竹、陈昭婷、马钰萍、罗琦婵

第18课

课题

古诗二首

集体讨论修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领悟主旨

1.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一生写了很多优美的诗,谁愿意试着背一背?

2.小结: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李白的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喜欢喝酒,二是喜欢旅游。

他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山河的诗。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夜宿山寺》。

(板书:

夜宿山寺)

3.这首诗的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

你能试着来说一说吗?

二、初读古诗,诵读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试着读出节奏。

同桌互读,帮助纠正字音。

2.指名读,教师相机纠正字音,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

3.配乐范读全诗,学生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特别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

4.学字词。

(1)强调易错字音。

①通过“晨”“震”“振”的读音,进而强调“辰”是翘舌音、前鼻音。

②“恐、惊”是后鼻音、形声字,可借助部首帮助理解字义。

(2)摘苹果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苹果树)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山寺给自己的印象。

2.学习“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随文学习“危”。

①通过组词,了解“危”现在大多指“危险”的意思。

②出示“危”的字形结构:

中间的“厂”代表山崖,上面的部分代表一个人站在山崖上,下面是一个跪坐着向山崖之上看的人:

啊,那个人站在这么高的山崖上,太危险了!

“危”的本义是表示“高”。

(板书:

“危楼”即“高楼”)

(2)找找句中有哪些字词写出了楼之高。

①高百尺。

(板书)

质疑:

一米等于三尺,这座楼真的有33米,相当于11层楼那么高吗?

明确:

“百尺”是虚指,这里运用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

想象:

想象诗人站在山顶寺庙的高楼上远眺时的感觉,并说一说。

②摘星辰。

(板书)

理解:

“星辰”是日、月、星的总称。

想象:

诗人站立处离天很近,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到星辰。

体会诗人想象力的丰富。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朗读时强调“高”和“可”字,突出楼之高。

3.学习“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继续体会“楼之高”。

提问:

此时,诗人应该是很高兴的,那他为什么不敢大声说话呢?

(板书:

不敢)

明确:

因为担心惊动天上的神仙,“恐惊天上人”。

(板书:

恐惊)这更加说明诗人跟“天上人”之间相距不远,突显楼很高。

(2)随文学习“敢”。

(3)模拟诗人此时的神态,轻声朗读诗句。

注意“高声语”“天上人”可以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4.背诵古诗。

老师示范背诵,然后点名背、齐背。

小结:

夜晚,诗人站在寺庙的高楼上远眺,一边想象着山寺的高耸入云,一边想象着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

多么独特的感受啊!

四、反复诵读,积累古诗

1.课件出示画面,教师配乐描述诗中的意境,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多种形式朗读:

借助插图读、表演读、师生合作读。

五、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

危、敢、惊。

危:

第三笔是横

敢:

注意与“取”字的区分

惊:

注意竖心旁的两点

2.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及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逐一示范,讲解书写要领。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师生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齐背《夜宿山寺》。

2.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并配乐。

3.碧蓝的天空,如茵的草地,牛羊成群,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哪!

北朝曾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向我们概括了大草原的景色,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首北朝民歌《敕勒歌》吧!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教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2.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生字的认读。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似、阴、庐、笼、盖、野、苍、茫。

4.指名读古诗,引导学生正确断句。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风吹草低/见牛羊。

5.理解词语。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观察课本中的插图,结合诗句,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以及自己对草原的印象。

2.学习“敕勒川,阴山下”。

3.学习“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1)随文学习“似”。

“似”是个多音字,这里是平舌音,读“sì”,表示“好像”的意思。

(2)教师借助插图让学生了解“穹庐、笼盖”的意思。

(3)理解句意。

4.学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苍苍、茫茫”形容不同事物时的不同含义。

(2)结合课本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画面,体会“吹、低、见”三字让原本安静的草原活跃起来,从而感受草原的壮丽富饶。

5.读整首诗,小组内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

6.小组派代表有感情地读古诗。

7.结合课文插图练习背诵,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阴、似、野、苍、茫。

2.指导书写左右、上下结构的字。

3.学生练习书写。

4.投影学生写的字,师生评议。

五、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学习这首古诗,你有哪些收获呢?

2.小结:

我们学会了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到了美丽、辽阔的大草原的魅力。

这首诗写的是草原上的景色,表达了热爱草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1

18.古诗二首

危高摘(夸张)

夜宿山寺喜爱赞叹

不敢恐惊(想象)

板书设计

2

18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

(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动

(茂盛肥壮)

阴似野苍茫

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

2、听写字词

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

包怡娜

参与研讨老师:

李文文、刘颖颖、李兰竹、陈昭婷、马钰萍、罗琦婵

第19课

课题

雾在哪里

集体讨论修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房屋、岸边、散步、消失”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

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样的情景。

要养成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房屋、岸边、散步、消失”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样的情景。

要养成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习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两组图片,学生观看后说说:

这两组图片是怎样的景象?

给人怎样的感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与“雾”有关的一篇课文。

(板书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3.雨字头的字大多与天气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雨字头的字呢?

(雪、雷、雹、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检查预习。

(1)明确课文一共有10个自然段。

(2)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错误之处。

要点:

“暗、岸、甚、散”是前鼻音,“梁”是后鼻音,“散”是平舌音,“失、甚、至”是翘舌音。

(3)自由读课文,思考:

雾是个怎样的孩子?

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2.学习交流。

课件出示“淘气”。

(板书:

淘气)

(1)认读“淘”,学生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2)拓展:

淘气的()。

(学生补充,理解词语。

3.整体感知。

(1)淘气的雾孩子最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了,那他藏(板书:

藏)了些什么呢?

请大家快速地读课文,用圆圈把他们圈出来。

(2)随文学习“暗、岸”。

(3)淘气的雾孩子是怎么告诉你的呢?

请大家用横线画出他说的话,并读出他淘气的语气。

4.师小结,指导朗读语气。

三、品读课文,学习句式

1.引导学生读课文第3、4、6自然段,想想雾把哪些东西藏起来了?

藏起来后,那里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2.学生朗读相关句子,课件配上相应的插图。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的朗读。

课件出示:

①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②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③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1)比较前两句话,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相同的地方。

(使用了“无论……都……”的句式来表达)

(2)指名读第三句话,借助图片,认读“屋、街、梁”。

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理解“甚至”的意思。

3.齐读第3、4、6自然段,交流结构的共同点。

小结:

课文的这3个自然段都是先写雾自言自语,再写雾把什么藏起来,最后写藏起来之后的景色。

第2、5两个自然段写的是雾到了什么地方。

3.照样子说一说。

雾把________藏了起来。

无论________,还是________,都看不见了。

四、观察探究,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

于、论、岸、屋。

2.指名读生字,尝试给这些生字组词,扩充词汇量。

3.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示关键笔画的书写。

4.教师讲解书写要领,进行示范。

5.学生注意书写要领,按照正确的笔顺进行描红,再分别在田字格中各写两遍。

要求做到正确、美观。

书写时要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出示重点词语,开火车读。

2.结合上节课的学习,用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填空。

3.回忆一下,这个淘气、顽皮的孩子都把什么藏起来了?

4.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更深入地认识这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看看他接下来会把谁藏起来呢?

二、学习第7、8自然段

过渡:

最后,雾把自己藏起来了。

但是,文中不是用“藏”这个字,而是用的哪个字呢?

(躲)

1.学习“躲”字,指名读。

指出“躲藏”是一对近义词组成的词语。

2.指导学生读好雾说的话:

(课件出示:

“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

3.引导学生在第8自然段中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课件出示: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4.分角色读好设问句,体会雾的淘气。

三、学习第9、10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9自然段,想一想,并用横线画出描写雾消失之后景色的句子。

①指导学生读好长句,把握停顿和重读的地方。

②理解“连同”就是“和”的意思。

(2)课件出示:

路上走着行人。

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

理解“悠闲地散步”。

这是人的行为,而作者把小黑猫当作人来写,真有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悠闲”的语气。

2.齐读第10自然段,想象说话。

(1)提问:

雾去了哪儿呢?

(2)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拓展思维。

课件出示:

作者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

在你眼里,雾又是什么呢?

四、指导观察,练习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

久、散、步、消

2.课件演示书写,学生跟随书空,注意每个生字的笔顺,观察生字的结构安排及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逐笔范写,强调书写要点,学生仔细观察。

4.学生在田字格中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投影展示学生的字,师生共同评价书写

板书设计

1

19、雾在哪里

于论岸屋切久散步

板书设计

2

19、雾在哪里

“雾”把大海、太阳、天空、海岸、城市藏起来了——什么也看不见

了——“雾”又把自己藏起来了——一切又都显露出来了

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

2、听写字词

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

包怡娜

参与研讨老师:

李文文、刘颖颖、李兰竹、陈昭婷、马钰萍、罗琦婵

第20课

课题

雪孩子

集体讨论修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奔”;认识“唱歌、旁边、赶快、浑身”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借助插图复述课文,体会雪孩子美好的心灵。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呀”;认识“唱歌、旁边、赶来、浑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雪孩子勇敢、善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在冬天里你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呢?

2.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预习检测

1.生字认读。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齐读。

提示:

“柴、烧、终”是翘舌音,“浑、淋”是前鼻音,“旺、烫、终”是后鼻音,“添、渐”是三拼音节。

(2)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学生开火车读,读错的及时纠正。

(3)请学生说说识字的方法。

2.词语巩固。

(1)学生用部分生字口头组词。

(2)课件出示词语。

学生抢读,师生评议。

3.句子朗读。

(1)课件出示句子一:

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屋子里渐渐暖和了。

①提示:

“暖和”中的“和”读音是“huo”。

②学习“旺”字。

教师提问:

这个字,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呢?

学生可能会想到:

旺仔牛奶等。

③学习“渐”字。

引导学生给“渐渐”找近义词,用“渐渐”造句理解其意。

(2)课件出示句子二:

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

引导学生读出着急的心情,注意:

“哇”字读轻声。

4.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朗读第1~3自然段,了解由来

1.教师示范读,读出小白兔的急切,兔妈妈的耐心、亲切。

2.学生自由读。

3.同桌互读,相互评议。

4.展示读,师生评价。

四、示范讲解,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

唱、赶、旺、旁。

唱:

口字旁要写得稍微偏上一些。

赶:

半包围结构,“走”的擦要写得长些,托住“干”字。

旺: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旁:

下面部分是“方”,不要写成“力”。

2.指名读,给生字组词。

3.学生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从整体上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指导学生书写“唱、旺、赶、旁”。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6.同桌互相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回忆所学,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同桌互评,教师巡视并小结易错点。

2.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3.回顾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二、品读课文,感悟形象

(一)学习第4自然段。

1.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速度要比出声朗读快。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学着用眼睛看课文,在心里默读。

(2)强调要领

2.学生交流体会小白兔开心的心情。

3.想象:

小白兔还可能做些什么事情呢?

(二)学习第5~8自然段,体会心情,感受雪孩子的勇敢。

过渡:

小白兔添了柴,一会儿就睡着了。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1.请学生默读第5~8自然段。

2.抓重点词句,朗读体会。

课件出示:

火越烧越旺。

哎呀,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

(1)读准多音字“呀”。

表示惊疑时读第一声,如文中的“哎呀”;表示疑问、感叹、祈使等语气时读轻声,如“快回去呀”。

(2)积累“越()越()”。

(3)关注感叹号,读出着急、担心的语气。

(4)抓住语言描写体会雪孩子着急的心理。

(5)抓住动作描写体会雪孩子着急的心理。

(三)学习第9~14自然段,讲故事,感受雪孩子的善良。

1.学生默读后,教师及时表扬不出声、不唇读、不指读的学生。

(过渡:

是谁救了小白兔呢?

2.指导学生朗读第11、12自然段:

抓住“激动”,读出兔妈妈和小动物们的感激。

三、想象表达,续编故事

1.让学生说说故事的结尾。

(1)课件播放雪孩子变成了白云的视频。

(2)教师范读第13、14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思考:

雪孩子到哪里去了?

2.出示两组句子对比,通过朗读对比感情

3.想象说话:

兔妈妈知道真相后,会对变成了白云的雪孩子说些什么?

看着雪孩子变成了白云,小白兔心里会想些什么?

4.小结:

这节课学了这个故事,同学们喜欢这个可爱的雪孩子吗?

你们身边有像雪孩子这样助人为乐的人吗?

举例说一说。

6.小结:

同学们,我们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愿意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去帮助别人。

从故事中,我们懂得了团结友爱,智慧勇敢,关心环境,关心他人的精神。

四、示范讲解,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浑、候、谁、轻、汽。

识记生字,给生字组词。

2.学生先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讲解书写要点,示范指导书写。

4.投影展示学生写的字,学生评价。

教师点评,用红笔修改,讲解重要事项。

5.学生针对自己的书写情况,把难写的字再写一遍。

6.课件出示句子,学生练习书写。

教师强调标点符号的位置。

1

20雪孩子

唱赶旺旁浑候谁轻汽

2

20雪孩子

雪孩子--救小白兔----化成水--飞上天---变成云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

包怡娜

参与研讨老师:

李文文、刘颖颖、李兰竹、陈昭婷、马钰萍、罗琦婵

课题

语文园地七

集体讨论修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写“滩、椰、壳”等9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巩固部首查字法。

2、练习根据词语描写景物,学会拟人方法描写事物。

3、学习观察图片,学习写一段通顺的话,掌握容易混淆的字。

4、阅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运用修辞方法(拟人)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绕口令,感受语言的趣味性。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积累背诵儿歌、绕口令。

教学难点

了解拟人句的特点,并能试着说一说拟人句。

课前准备

教学PPT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祖国风景图片,播放关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视频。

2.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感受祖国不同地方的风景。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课件词语)一起读一读。

第一组:

海滩椰树贝壳第二组:

沙漠胡杨骆驼

第三组:

高原雪莲骏马第四组:

悬崖青松雄鹰

学生认读,老师指正。

3.学生思考,教师指名让学生说每组词语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风景。

4.课件出示生字:

椰yē壳ké漠mò骆luò驼tuó骏jùn悬xuán崖yá

(1)自由拼读、指名带读、齐读。

(2)去掉拼音后,开火车读。

师生评议谁读得最好。

(3)指名学生来给生字口头组词。

三、字词句运用

1.用部首查字法查下面的字。

(板书:

部首查字法)

(1)回顾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a.找出所查字的部首,数清部首笔画。

b.在“部首检字表”的“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看清部首旁边标明的页码。

c.按这个页码找到“检字表”中相应的那一项,并从这一页中找出要查的部首。

d.数清所查字的笔画,(除去部首的笔画数),按这一部中笔画排列顺序找到所要查的字。

2.课件出示:

亏、申、丹。

(1)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并想想查什么部首。

(2)交流明确:

这三个字都是独体字。

独体字一般查首笔画,首笔画就是它的部首,然后找到部首所在的页码,数数这个字除去部首有几画,在相应的笔画下找到这个字,根据这个字后面的页码就可以找到相应的字了。

3.开展查字典比赛,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填完表格

(二)第二部分句子

4.出示课件,思考:

你见过下面这些词语描写的景象吗?

云开雾散微风习习冰天雪地风雨交加

云雾缭绕寒风刺骨鹅毛大雪电闪雷鸣

(1)学生读词语。

小组讨论词语意思。

(2)师引导解释词语。

(3)做练习,学生描述。

5.学习拟人句。

出示课件。

(1)课件出示句子一: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雾把大海藏了起来。

学生自由读。

教师引导学生从雾任性、得意的语气中体会雾的淘气和顽皮。

(2)课件出示句子二:

调皮的风拿了我的手绢,擦过了汗,扔到地上;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

学生自由读。

教师引导学生从风的动作中体会风的活泼可爱。

(3)学生齐读。

6.小结:

同学们,把雾和风当作人来描写,赋予了它们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这就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1)课件出示蝴蝶飞舞的图片,教师示范说拟人句:

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跳舞。

(2)课件出示太阳露出笑脸、花儿绽放等图片,引导学生说拟人句。

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

一、我爱阅读

1.自由读这首绕口令,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