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4663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0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

《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字工作化流程.docx

数字工作化流程

数字工作化流程

第一部分绪论

一、定义:

在信息化基础上,对印前、印刷、印后等工艺过程中的图文信息和生产控制信息进行集成(整合)控制管理的系统和技术

二、信息流:

1、技术信息流:

与生产工艺有关的信息

(1)图文信息:

需要印刷复制的文本、图形和图像等

(2)生产控制信息:

生产设备的技术、性能参数和产品工艺控制数据、材料性能参数、质量控制数据、产品技术参数等

2、非技术信息流:

与管理有关的信息

注:

PDF记载图文信息,JDF记载生产控制信息和管理信息

二、功能:

1、规模化器

2、印前检查

3、陷印(补漏白)

4、拼版

5、折手

6、挂网

7、打样

8、色彩转换/色彩管理

9、热文件夹

三、演变:

1、模拟工艺流程:

(1)照相制版:

过分依赖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巧

(2)电分制版:

2、数字工艺流程:

(1)桌面系统:

(2)数字拼大版与计算机到胶片(CTF)输出:

(3)计算机直接制版:

(4)计算机集成制造:

(共用上图)

四、现状:

1、印前:

完全数字化

2、印刷:

印刷机墨控基础数据、印版自动调节、滚筒及胶辊自动清洗、双张自动监控、印张质量自动跟踪检查

3、印后:

自动配页、折页、订书、上胶、附页粘帖、三面裁切、自动爬移

五、格式:

1、PS文件格式:

曾经引起出版的核心技术

(1)定义:

PostScript语言描述的文件,与输出设备无关的程序化语言,一种页面描述,支持一系列图形、图像处理,控制文字、图形和图像在页面上打印、输出

(2)实质:

一个程序

(3)特点:

1)文件较大

2)生成后不能再编辑

3)在RIP时容易出错

2、PPF格式(印刷生产格式):

(1)时间:

1995年

(2)组织:

CIP3联盟(印前、印刷、印后集成的国际合作)

(3)定义:

采用PostScript语言编写,数据结构为树状结构,工作流程中的各工序和设备都定义在相应的节点上

(4)特点:

与设备无关,能通过标准接口与印前、印刷和印后各种设备联机或脱机交流,相应的控制信息到达设备后,转换成设备能够理解并执行的指令,控制设备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5)存储生产数据:

1)印前:

色彩管理描述信息,补漏白参数,文稿、图像管理,版面描述,拼大版,数字打样信息等

2)印刷:

印张构成,油墨量控制,颜色质量控制,套准控制等

3)印后:

裁切、折叠参数、装订信息

(6)局限:

1)没有活件跟踪及反馈机制,不能真正满足完全数字化生产流程控制

2)不包括活件管理及流程安排信息,不能代替管理信息系统(MIS)发挥效能

3)无法参与涉及客户的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等方面的信息交流

3、JDF格式:

(1)定义:

以“节点”定义每个相关部门、工艺步骤和设备,分为不同层次,每个节点都可以接收信息,并可以向生产控制系统反馈“任务”的执行状况

(2)实质:

描述一个印刷作业从最初构思到最终成本交付全过程,包括创意、印前、交付等各个环节

(3)内容:

1)PPF文件的所有信息

2)非技术性管理信息

3)商务信息及客户意见

注:

印前需要采用CTP和相对应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并能生成PPF或JDF文件

印刷车间必须实现网络化

印刷车间有CIP3/4控制系统服务器

印刷机本身须具有油墨预置系统

4、PDF格式(便携式文件格式):

(1)时间:

1993年

(2)特点

1)与设备无关

2)高效的数据压缩

3)内嵌图像和字体

4)页面随机存储

5)支持多媒体信息

6)安全

(3)功能:

1)采用与印刷工艺相似的方法产生对象

2)支持CMYK颜色空间

3)文件转成PDF后,每一个PDF页面能稳定输出

4)支持开放印前界面OPI

5)支持复合字体技术

6)支持补漏白

7)允许针对不同出版要求的参数

8)支持裁剪路径

9)支持分色颜色空间

10)提供印刷标志

(4)输出:

1)常规

2)压缩:

a.定义:

指定图像的压缩方式

b.缩减像素采样:

提取图像采样区域内的像素信息,按一定的算法重新构建新的图像信息

.平均缩减像素采样:

采样区域内的像素进行平均,使用平均像素颜色按指定的分辨率对图像进行平均采样

.双立方缩减像素采样:

加权平均法采样

.次像素采样:

采样中心选取像素颜色信息,用该信息按指定的分辨率替换整个采样区域

3)标记和出血

4)输出

(5)印前检查(预检或预飞):

1)定义:

根据服务商提供的预检描述对PDF文档进行输出前预检,来验证PDF文档中包含的内容是否符合印刷要求

2)过程:

a.检查文档中包含的细节目录,识别出文档中所有对象的明显特征

b.由用户规定一套判断准则,对识别出的特征进行试验

c.向用户作出报告,列出对象特征与规定准则间的差异

3)工具:

a.AcrobatProfessional

b.Acrobat软插件

c.独立软件

d.在线预飞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拼大版

一、定义:

将小单页按照一定的顺序拼合成印刷设备幅面大小的版面

二、类型:

1、传统拼版:

(1)手工拼大版:

将输出的单页文件胶片进行手工拼版,拼成大版后进行制版印刷

(2)组版软件拼大版:

做好单页文件后,新建一个大版面文件,将单页文件中的内容拷在大版文件上

2、数字化拼大版

三、数字化拼大版:

1、定义:

数字化工作流程中使用专业拼大版软件进行拼大版作业

2、优点:

(1)简化工艺流程,提高自动化程度

(2)缩短制作和准备时间

(3)降低原材料浪费

(4)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5)提高产品质量,减少错误

3、要求:

(1)大版属性:

1)大版尺寸、分辨率、加网线数

2)每一大版上小版的页数及行、列的排列方式

3)装订、印刷、折页方式

(2)小版属性:

小版面积、在大版的位置、小版的距离、四周边界、小版的方位等

(3)光边:

裁纸机把纸的毛边切掉,宽度因物而定

(4)叼口:

最起码有8—10mm宽用来夹纸

(5)出血:

一般3mm

(6)页码:

装订顺序不同,页码顺序不同

(7)标记:

裁切、折页、套准、脊标、测试条、位置等,出血范围外1—3mm

(8)信号条(测控条或梯尺):

监测印刷质量的色块,6mm宽

4、开本:

(1)尺寸:

1)正度:

787×1092

2)大度:

889×1194

(2)计算:

不是简单的8倍,考虑光边、叼口、出血、印刷标记、信号条

(3)可缩减尺寸:

1)信号条可超出印张边缘,甚至可以不要

2)裁切标记可以缩到1mm

3)出血可缩到1mm(印后加工困难)

5、要素:

(1)折手:

根据印张折叠成书帖时与出版物页面顺序相符的版式

注:

展开折手就知道拼版页码顺序

(2)步骤:

1)RIP方式:

a.RIP前拼大版:

将页面拼成大版再送去RIP,常用

b.RIP后拼大版:

线RIP,再拼大版,用于包装、标签类印刷

2)拼版方式:

a.折手拼

b.自由拼:

节省材料

(3)翻转印刷:

1)套版印刷:

a.两张印版因正反两面

b.使用同一叼口印正反

c.印张以垂直方式为轴旋转180°翻转后印反面

2)自翻:

a.使用一张印版印刷印张正反

b.正面印完,叼口不变以印张垂直中线为轴翻转180°,印刷内容完全相同

c.印刷完成后,将印刷品中间切开

d.装订需要将印张对半裁开后折页(左下图)

3)对翻:

(右上图)

a.使用一张印版印刷印张正反

b.正面印完,叼口位置相反,以印张水平中线为轴翻转180°,印刷内容完全相同

c.印刷完成后,将印刷品水平中线切开

d.页面顺序折手决定

4)双面印刷:

a.正反面使用两块印版

b.相反的叼口位置完成印刷

c.两块印版分别完成正反两面印刷,对翻轴在版的咬口上,获得一个整张单份套印贴

5)单面印刷

(4)折页:

1)垂直交叉折

2)平行折:

a.双对折(对对折)(左下图)

b.扇形折(风琴折)(右上图)

c.包心折(左下图)

3)混合折

(5)装订:

1)骑马订:

印张的单帖经过折手生成后,按各帖以订口为基准,叠在一起,折缝中的订口位置用铁丝钉从外向内订在一起

2)双联:

先折页,在切口处切成完全相同的两份,排列顺序和位置按折手设计的不同会相互交叉排列,在折叠后会形成沿切口左右对称的两份胶订帖或骑马订帖

3)单联:

在切口上切开,获得两份完全相同的胶订帖或骑马订帖,进行相应的折页

4)自由订:

没折叠标记,不需要进行装订的自由形态

(5)爬移:

1)定义:

进行折页时,内部书页上的图文会向书帖的裁切边轻微移动的现象

2)影响:

a.纸张厚度

b.装订方式与折页方法

c.设备

3)措施:

根据印张的大小和纸张厚度及折叠和装订方式,将爬移量成比例第分配到各个页面的位置上,进行有效的方向补偿,使裁切后的书帖中所有的页面距离裁切边缘都有相同的距离

5、包装:

(1)类型:

1)包装盒拼版

2)标签拼版

(2)异型:

包装盒的单个盒型一般是非规则,成品需根据盒型设计的样式,印刷后经过各种各样的模切、压痕、折叠机其他印后加工处理方式最终定型

注:

设计考虑印后加工的特点和要求,需做刀版

(3)插拼:

考虑材料节省,不同书刊的拼版方式

第三部分打样

一、定义:

确认印刷生产过程中的设置、处理和操作是否正确,为客户提供最终印刷品的样品

二、打印校样:

1、作用:

(1)检查页面内容是否有错、版式是否正确

(2)随时掌握文件的设计和处理结果

2、类型:

(1)黑白打样:

1)复合校样:

a.定义:

黑白或彩色出版物的符合黑白样张

b.作用:

.检查总体版面设计布局符合要求

.检查版面内容

2)分色校样:

a.定义:

对彩色出版物中的油墨原色成分及其他专色成分,用单独的黑白页面打印出来

b.作用:

.检查各原色和专色的分色版正确输出

.检验对象按准确的分色打印再现、彩色套印和叠印

注:

使用文件和送交激光照排机或CTP输出设备文件完全一致

打印黑白样和输出用的RIP解释器可能不一样,不能保证输出的与印前制作的一致

(2)彩色打样:

1)蓝纸打样:

对设计好的版面文件使用较低分辨率打印彩色效果

2)不专门做ICC色彩管理,利用机器本身的色彩系统进行印刷校样,输出精度高

注:

检查页面布局、颜色搭配和内容校对和文件修改后的检验

不做色彩管理,幅面大于黑白打样,打印速度低于黑白

三、数字打样:

1、定义:

把彩色桌面系统制作的页面数据,不经过任何形式的模拟手段,以数字方式直接由彩色数字打样设备输出样张

2、组成:

(1)打样输出设备:

和数字打样软件相连接的打印机

(2)数字打样控制软件:

RIP驱动、色彩管理软件、简单的拼大版软件来完成页面的数字加网、不同页面的拼版、印刷色域与打印色域的匹配转换等

3、核心:

实现数字化打样方式,对印刷品的色彩、阶调层次、清晰度、版面的准确再现,为印刷生产提供质量依据

4、特点:

(1)数据化

(2)多样化

(3)个性化

(4)简单化

(5)网络化

5、类型:

(1)按打印技术分:

1)喷墨技术

a.按需喷墨

b.连续喷墨

2)激光技术

3)热敏技术

4)激光燃料扩散技术

(2)按工艺处理过程分:

1)RIP前打样(PDF打样)

2)RIP后打样(真网点打样)

四、专色打样:

1、专色:

印刷时,不通过油墨四原色合成,专门用一种特定油墨印刷

2、专色油墨:

印刷厂用四色油墨预先调好或由油墨厂商生产的油墨

3、方式:

传统打样和数码打样并存,传统调墨打样方式为主

五、软打样:

1、定义:

在显示器上仿真显示印刷输出效果的打样方法

2、系统:

(1)软件:

各大色彩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都有自己的软件系统,各有各的特点

(2)硬件:

通用的符合标准的硬件设备

3、过程:

(1)校准显示器

(2)生成显示器和印刷特性文件后,对印刷机特性文件编辑,在显示器上的显示效果尽可能与印刷印刷效果一致

(3)调整印刷机,使图像印刷再现效果与应用了显示器和印刷机特性文件的显示器上显示效果一致

4、特点:

(1)实现远程打样

(2)方便对户服务

(3)降低成本

第四部分加网与输出

一、RIP技术(栅格图像处理器):

1、定义:

照排输出系统中将PostScript(PS)编码解释为点阵图像的软件或硬件卡

2、类型:

(1)硬件RIP:

专用的计算机

(2)软件RIP:

通过软件程序计算页面,需安装在计算机上

(3)软硬结合RIP

3、方式:

(1)硬件:

网络打印(将RIP设置一台网络打印机,在同一网络的工作站上按照选择网络打印机来连接,由组版软件打印的数据直接通过网络送RIP进行解释,送输出设备输出),无预视功能

(2)软件:

1)网络打印

2)PD或PDF:

热文件夹输出,通过网络传送给RIP或将PS或PDF放到批处理文件夹,最后由RIP打开PS或PDF文件解释输出

4、功能:

(1)解释页面描述文件并输出点阵信息

(2)快速大量生成精密汉字

(3)处理图像加网

(4)控制输出设备

(5)陷印(补漏白)

(6)拼版

(7)预视

(8)自动分色与色彩管理

(9)数据存储

(10)扩展

5、参数:

(1)挂网:

1)色彩模式:

a.灰度模式(Gray):

将文件生成灰色版面

b.彩色模式(CMYK)

2)分辨率:

1200—3657

a.常用:

2400或2540

b.高精度:

3600或3657

3)网型

4)网角

5)网目

6)层次:

0--65536

7)点睛网点

8)调频网点

9)输出专色

(2)RIP:

1)RIP选项

2)介质尺寸

(3)色彩管理

(4)油墨信息

(5)曲线:

1)线性化曲线:

输出设备进行校正,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保证输出结果的准确性

2)微调曲线

3)印刷补偿曲线

二、控制网点:

1、阶调值传递:

(1)过程:

(2)网点增大:

1)印前:

照排机或CTP直接制版机因设备硬件特点以及耗材

2)印刷:

印刷机、纸张、油墨、印刷压力等

(3)类型:

1)CTF:

数字原稿→胶片→PS版→印刷品

2)CTP:

数字原稿→CTP印版→印刷品

2、质量:

(1)输出设备的线性化校正:

定期校正

(2)网点增大补偿

(3)控制网点变化:

1)严格控制水墨平衡

2)合理选择胶印包衬材料,控制印刷压力在合理范围

3)控制润版液浓度

4)印刷速度

三、设备输出:

1、设备:

(1)激光照排机(CTF):

1)时间:

1976年

2)公司:

英国蒙纳公司

3)中国:

1979年(中国印刷术第二次革命)

4)原理:

将计算机处理的文字图形信号通过激光扫描的方式在胶片上成像

5)类型:

a.外鼓式(外滚筒式)

b.内鼓式(内滚筒式)

c.绞盘式

(2)直接制版机(CTP)

1)原理:

由激光器产生的单束原始激光,经多路光学纤维或复杂的高速旋转光学裂束系统分裂成多束极细的激光束,每束光分别经声光调制器按计算机中图像信息的亮暗等特征,对激光束的亮暗变化加以调制后,变成受控光束,再经聚焦后,几百束微激光直接射到印版表面进行刻版工作,通过扫描刻版后,在印版上形成图象的潜影,经显影后,计算机屏幕上的图象信息就还原在印版上供胶印机直接印刷

2)流程:

3)类型:

a.内鼓式:

光敏型制版机为主(左下图)

b.外鼓式:

热敏型制版机为主(右上图)

c.平台式

(3)数字印刷机:

1)原理:

将原稿或数字媒体的数字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在计算机上处理成客户满意的数字化信息,经RIP加网处理,并传至激光控制器,根据信号反射相应激光束,对滚筒扫描,滚筒受光吸附油墨的图文,转印到承印物上

2)特点:

a.无需印版、胶片

b.可变数据印刷

c.小批量印刷

d.异地印刷

e.工艺流程简单,生产效率高

3)类型:

a.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机

b.喷墨数字印刷机

c.磁记录数字印刷机

d.热成像数字印刷机

e.离子成像数字印刷机

2、线性化:

(1)CTP:

1)定义:

遇过对CTP的校正工作,使设备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2)目的:

建立电子文件网点数据与印版上网点面积的关系,控制最终到印版上网点的大小

3)原理:

印刷条件不变,输出到印版上的网点小于实际网点,对制版机进行线性化曲线补偿

(2)CTF:

1)目的:

保证胶片上得到的网点值与计算机软件上制作的网点值一致

2)原理:

照排机输出一个具有各级网点的梯尺,保证胶片的实地密度达到要求,调整显影条件,输出测试梯尺,得到线性化曲线

3)调整:

a.照排机第一次装机

b.每周进行线性化调整

c.更换不同品牌、型号的胶片和显影液

d.光学系统经过修理、更换或调整

(3)数字印刷机:

1)目的:

保证及维持在较稳定的状态,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2)原理:

数字印刷机打印出内置测试文件,不做色彩管理,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打印不同色块的密度值,与目标值比较,直到所有密度值在机器设定的允许范围

3)调整:

a.温湿度控制

b.开机预热至少半小时

c.检查设备耗材及部件

d.检测机器状态

第五部分油墨预置技术

一、定义:

在印刷前,通过提取版面图文覆盖率分布的数据化信息和墨层厚度的定量要求,按一定的方式转化为印刷机可接收的墨键值,再依次设置输出墨量

二、过程:

1、预:

根据版面信息在开机前对油墨需要量进行预先运算和修正

2、置:

根据预的信息,对墨键进行自动或手动调整

三、发展:

1、人工调墨斗:

操作人员通过观察,凭经验预估所需墨量,手工调整调墨螺钉,控制油墨量大小

2、印刷机控制台预置调节:

将各个印刷单元的墨键调节集中到控制台进行

3、印版图像阅读装置:

通过测量印版上网点区域所占的百分比,确定墨量

4、数字文件预置:

根据具体印刷机的墨区宽度对印前生成文件中的数字图像进行分区,计算出图文覆盖率,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转换为墨斗辊转角和墨键开度

四、数据生成:

1、原理:

通过分析印前输出的经过RIP分色加网的文件,依据印刷机的结构、墨键数量、色版顺序对该版面信息进行分区,计算各个区域对应的单色网点覆盖面积率,根据网点覆盖面积率和墨刀开度间的关系得出预设量,由解释器解释生成数据,经过油墨预置软件修正,生成文件,数据交换器输送到印刷机的控制系统进行墨量预设

2、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