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6918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x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备课笺

课题

16、第一朵杏花

课时

2

教学目标:

1、会认“媚”、“竺”等7个二类生字,会写“株”、“泛”等8个一类生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及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以及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

培养学生言而有信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小孩和竺可桢爷爷的对话,了解竺可桢爷爷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以及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

培养学生言而有信的良好道德品质。

学情

分析

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师生查资料了解竺可桢。

备注

师生互动

个人调整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齐读课题。

引导质疑:

师: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师导入: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生自读)

2同学们读的很认真,那字音都读准了没有呢?

游戏:

男女生大比拼(小黑板上出示带拼音生词)

3生词读得挺不错,单独和生字朋友见面,能读好吗?

(开火车读生字)

4游戏:

打电话(巩固生字)

5分人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6、整体感知:

反馈开课时提出的两个问题。

(鼓励学生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来谈)

三、学习课文1—5段:

1、师过度:

从大家刚才的发言中,我们了解到这篇课文是围绕着“第一朵杏花”叙述了我和竺爷爷的两次谈话。

第一次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呢?

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1—5段。

(生自读)

2、生反馈:

(根据学生反馈,相机引导):

(1)、第一段:

出示填空:

“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

“……已经有四朵(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生自读体会,括号中的词好不好,好在哪?

(体会用词的精确)

(2)、2—5段:

同位之间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反馈,评选“最佳爷爷”、“最佳小孩”

四、学写生字“株”“泛”“淡”“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六段:

师出示第六段第二句话,指名朗读。

思考带点的词“吹绿”“吹醒”“吹皱”“吹鼓”能不能调换顺序。

指导朗读。

过度:

小孩是否真的能记住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呢?

你们自己读读课文的段。

三、学习课文7—14段:

同位之间分角色朗读7—14段

反馈:

指一对同位分角色朗读,师读旁白。

其余同学思考:

从竺爷爷和孩子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

同学们体会的很好,那怎么才能将人物当时的心情,通过我们的朗读给表现出来呢?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人物对话中的标点符号,再体会体会。

(同位练习)

反馈(赛读)

师:

学到这里你想对这个孩子说些什么?

言而有信的良好品质

孩子告诉了老爷爷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此时老爷爷又是怎么做的呢?

请一个同学给我们读读课文的15段。

四、学习课文15段:

1、指名读15段;

2、反馈:

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1)、“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快步”体会竺爷爷获取信息后的激动心情。

(指导朗读)

(2)、“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郑重”,并从中体会到竺爷爷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相机指导朗读)

3、师质疑:

老爷爷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难道仅仅只体现在这一件小事上吗?

让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五、学习课文16段:

1、指名读16段中竺爷爷的话,生思考:

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2、反馈。

3、齐读竺爷爷的话

4、小结:

竺爷爷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他正是通过长年累月的……(导读最后一句)

六、总结全文:

1、学完这篇课文,你更喜欢谁?

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体会:

孩子:

言而有信

竺爷爷:

一丝不苟

2、师生合作读全文。

七、学写后四个生字。

八、布置练习: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或其他科学家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16第一朵杏花

       竺 精确 观察

       可

       桢 一 丝 不 苟

教学反思

备课笺

课题

17、科利亚的木匣

课时

2

教学目标:

1、会认“匣”、“盛”等6个二类生字,会写“斧”、“免”等8个一类生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及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到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3、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到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动手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科利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科利亚爱动脑筋的好品质!

并进一步了解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学情

分析

教学疑点

   1.课文写柯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

   2.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后面又要写“科利亚只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课前准备

科利亚坦东西和挖东西时量步子的示意图。

备注

师生互动

个人调整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1—4段

一、激发兴趣,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昨天,老师已经请大家预习了第17课,通过预习,同学们一定产生了许多疑问,今天,老师把科利亚带来了,你们来问问他吧?

(出示图片)

可能性质疑:

你为什么要埋那个木匣?

你是怎么埋木匣的?

你是怎么挖到木匣的?

……

同学真会提问,科利亚可愿意回答了。

请大家打开课文,答案都在课文里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科利亚都对你说了些什么,读的时候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生读课文)

2、同学门读得很认真,字音都读准了没有呢?

老师这儿是课文中的生词,谁能当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出示生词,小老师带读)

3、出示单独的生字,开火车赛读。

4、生字词大家都认识了,那谁来说说:

科利亚都对你说了些什么?

(整体感知)

5、此时此刻,你想对科利亚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科利亚很爱动脑筋)

6、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你是从哪里看出科利亚爱动脑筋的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的1—4段,并从中勾画出相关的句段。

(生默读)

三、学习课文1---4段:

1、师:

谁能把找到的句子读给咱们听一听?

2、学生反馈第二段:

(1)、生读句子,谈感受。

(2)、重点抓住第三句体会。

A、师引导学生从“铺上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体会科利亚爱动脑筋。

B、出示填空:

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师问:

从括号中的这些词里,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动词)

这几个动作顺序是否可以调换?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是按先后顺序排列的,不能调换。

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C、指导朗读。

3、学生反馈第三段:

(1)、生读句子,谈感受;

(2)、重点抓住4、5句体会。

A、生读句子,谈感受;

B、引导学生体会科利亚善于向妈妈学习,做得比妈妈还好。

C、指导朗读。

4、师口述第四段。

5、小结,全班齐读1—4段。

四、学写生字“斧”“免”“埋”“却”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段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4段,科利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过度:

法西斯终于被赶走了,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回到了故乡,此时,爱动脑筋的科利亚能顺利找到他的木匣吗?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5—13段。

二、学习课文的5—13段:

请大家默读课文的5—13段,看看他是怎么动脑筋挖到木匣的?

用笔勾画出有关的句子!

(生自读)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反馈:

(1)、“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

A、生读句子,谈体会。

(引导学生发现他用手摸着脑门想,而没有去问妈妈,说明他爱动脑筋。

B、师:

看来,想是很重要的。

假如你就是科利亚,此时你会想什么呢?

角色替换:

师指名问:

“现在你就是科利亚,你在想什么?

C、你们的想法对不对呢?

从书上哪里可以看出来?

(引出下面两个句子)

(2)、“……现在我9岁了,……应该走五步。

(3)、“科利亚走了五步,又动手挖了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引导学生抓住“果然”一词)

实验导行:

师:

科利亚的想法,你们明白了吗?

师:

我们用学具把它埋木匣-----挖木匣------找到了的过程摆出来

(在黑板上摆学具,先摆上四年前埋的过程)

师:

那么四年后挖木匣还能不能用这样的一个小方块作为一步呢?

大家来摆一摆第一次和第二次挖的过程。

(一学生上台摆)

师出示课文中的关键词:

仍然 一倍 不是……而是……帮助学生实验!

科利亚找到了木匣,心里多高兴啊!

还能从哪儿看出来他很爱动脑筋呢?

反馈:

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步子也渐渐变大。

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思考:

你的周围都有哪些变化呢?

(生谈)

三、总结全文:

1、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齐读全文。

四、学写后四个生字。

五、布置练习:

你的身边,你的家里,你的家乡都有哪些变化呢?

赶快把它记录下来或用照相机拍摄下来吧!

(专门组织主题班会交流)

板书设计:

17 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埋五岁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挖九岁 步子大 五步

           懂得:

一切都在起变化

教学反思

备课笺

课题

18、处处皆学问

课时

2

教学目标:

1、会认“皆”、“揭”等6个二类生字,会写“宇”、“宙”等7个一类生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能力以及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生活处处皆学问。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情

分析

要打开学生的视野,从学生喜欢的科学家、科学事件入手,通过对科学事件的追踪,对科学家的关注,引发学生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初步的科学意识和态度。

课前准备

了解文中提到的星象、潮汐、动植物生长的相关知识。

备注

师生互动

个人调整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1、2段

一、激发兴趣,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生齐读。

引导质疑:

师: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可能性质疑:

(1)、“皆”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用换词的方法当时理解)

(2)、为什么说处处皆学问?

都有些什么学问?

师导入:

带着疑问

(2),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请大家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生自读)

同学们读的很认真,那字音都读准了没有呢?

请小老师带读(小黑板上出示带拼音生词)

生词读得挺不错,单独和生字朋友见面,能读好吗?

(游戏:

乒乓球)

分人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5、整体感知:

反馈开课时提出的问题。

(鼓励学生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来谈)

三、学习课文1—2段:

1、师过度:

从大家刚才的发言中,我们确实感觉到很多地方都有学问。

难怪作者会说: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

”(出示第一段),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2、昨天,孙老师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让大家搜集“星星运转的周期”,谁能把你搜集的资料,读给咱们听听。

(指名交流搜集的资料)

3、看来,夜空中那数不清的星星也存在着学问呢!

来,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生自读)

4、指名反馈:

重点体会:

“……有些人只看见星星的美丽,有些人却发现了星星运转的周期。

(1)、作者用了两个“有些人”,为什么同样是看星星,前后两种人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引导学生发现后者是边思考边看,不是盲目的看。

(2)、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课文中的主人公就是边思考边观察,最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他是谁呢?

(《数星星的孩子》中的张衡)

(3)、从这一段里,你找到了发现学问的秘诀了吗?

(指名交流,师相机板书:

观察、思考)

(4)、谁来给咱们读读这段?

(指名—齐读)

四、总结:

师:

看来,学问就在咱们身边,只要我们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思考,你就会有所发现!

五、学写生字“宇”“宙”“落”“判”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3--6段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段,你有什么收获?

过度:

是的,生活处处皆学问。

那接下来,作者又为我们介绍了哪些学问呢?

这节课,我们接着往下学!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自读)

反馈:

(指名交流)

生可能性回答:

我知道了人们发现“潮汐”是月亮和地球玩的游戏。

信息交流:

昨天,孙老师让大家回去搜集了有关“潮汐”的资料,咱们四人小组里互相交流交流,看看这“潮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四人小组交流----指名上台交流)

师问:

这么有趣的现象,人们是怎么发现的呢?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两个重点词“观察格外细心”“不断探索”,师相机板书“探索”)

5、谁来给咱们读读这段(自由—指名—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1、师小结过度:

其实,生活中的学问远远不止这些!

不信,你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四段,并把你最感兴趣的学问多读几遍!

(生自读)

2、谁愿意把你最感兴趣的读给咱们听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

(指名交流)

大家读的好,说的也挺不错,不过,我想问问你们,难道生活中的学问就只有书上说到的这些吗?

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学问呢?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如:

“热胀冷缩”、如“雨”“雾”“雪”“水蒸气”的变化等)

看来,大家了解的还真不少!

那这么多的学问,怎么去发现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四、学习课文五、六段:

1、师范读第五段,生用笔勾画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词或句子。

2、指名交流:

为什么认为它很重要?

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只要在生活中(倾听),在生活中(感觉),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在生活中(静静思考),你会发现,奇妙的世界里处处都有学问。

(师相机在黑板上板书括号中的四个词。

指导朗读---指导背诵)

3、师口述第六段:

看来,不必刻意寻找……(出示第六段)

4、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一段和第六段,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黑板上的两段文字是文中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也是中心句。

五、总结全文,布置练习:

1、学完全文,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你在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学问?

把它记录下来,并和小伙伴一起分享你的快乐!

板书设计:

18处处皆学问

星象观察

潮汐现象

动植物生长

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反思

备课笺

课题

古诗诵读宿建德江

课时

1

教学目标:

1、会认“移”、“渚”等5个二类生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能力。

3、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学情

分析

巩固方法:

借助注释、插图、讲解,在诵读过程中体验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图

备注

师生互动

个人调整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孟浩然吗?

(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释题:

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小结:

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江边看到的景色。

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生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

整体感知:

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谈,师相机在黑板上板画)

想自己读读吗?

来,打开书,自己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生自读)

生字都读准了吗?

(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

谁有勇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

(指名)

三明诗意,悟诗情:

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

(生质疑)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疑惑,现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四人小组交流)

3、反馈:

第一句:

(1)、生读句子,说诗意

重点理解:

移舟:

移动的小船泊:

停船靠岸

烟渚:

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日幕:

黄昏时分

客愁新:

又增添了新的哀愁。

(2)、指导朗读(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出诗人淡淡的哀愁。

第二句:

(1)、生读句子,谈感受。

(2)、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

(3)、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4、指导吟诵全诗(吟诵比赛)-——-相机指导背诵

三、总结:

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中描写的情景。

2、师小结

四、布置练习:

1、搜集有关孟浩然的其他诗歌

2、为《宿建德江》配画。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教学反思

备课笺

课题

语文乐园六

课时

5

教学目的:

1、通过“读一读”让学生了解从生活中积累词语,培养积累的好习惯。

2、了解和思考、学习有关的词语,了解做学问的过程。

3、积累关于“问”的名言警句,使学生在思想上有所启迪。

4、读“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理解文中人物的对话。

5、学习用正确的修改符号改病句,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从生活中积累词语,培养积累的好习惯。

学习用正确的修改符号改病句,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学情

分析

“探究与发现”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运用修改符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德句子概念。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发明带来的变化”。

让学生当小记者,采访周围的人。

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兴趣和热情,感受发明和创造带来的变化。

课前准备

利用网络查找类似中国印、白色污染等新词语。

备注

师生互动

个人调整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又到了乐园时间,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闯关,希望在闯关的过程中,同学们能享受学习的快乐。

板书:

语文乐园(六)

二、第一关:

生活大百科

1、同学们,现在我们就要进入第一关,生活大百科。

课件出示:

上网超市中国印黄金周

三峡工程绿色食品白色污染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

2、检查同学们读的情况(可以指名读,齐读)

3、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来自于我们平时的生活)

4、你能用举例、图片或者实物来表示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同学们自由说)

5、你在生活中还见到这样类似的词语吗?

绿色奥运、更快、更高、更远、超级女声、想唱就唱、非典

教师小结:

你们说得非常好,生活就是一个大百科全书,在生活中多多细心的观察,你就会有许多发现,并从生活中积累和丰富我们的语言。

三、第二关:

学法大探寻

同学们,刚才掌握了这么多词语,你们可真不错。

下面我们就要进入第二关,学法大探寻。

1、出示词语:

扑朔迷离百思不解

寻根问底集思广益

全神贯注废寝忘食

百折不挠乐此不疲

柳暗花明茅塞顿开

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些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

3、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对于这些词语的意思,你们都清楚吗?

你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者问同学。

(学生分组查阅词语意思)

4、刚才同学们查阅得非常认真,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把你的发现和四人小组的同学交流。

a.这些词语和思考学习有关;

b.这些词语和我们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接近;

5、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教师提示:

成语排列的先后顺序独具匠心,从扑朔迷离,百思不解的问题到寻根问底、集思广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到全神贯注、废寝忘食、百折不挠、乐此不疲的解决过程,最后,柳暗花明、茅塞顿开。

那么做学问的复杂过程就浓缩在这一组词语中。

6、同学们,像这样关于学习和思考的成语还有许多,你们还知道哪些呀?

鼓励学生积累。

四、第三关:

不懂就要“问”

1、同学们,还记得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故事吗?

为了知道不懂问题的答案,他不怕老师打,还说过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孙中山先生。

2、课件出示句子

“打开科学之门的钥匙是问号。

”法国巴尔扎克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荀子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也。

”陆九渊

3、学生自由读读这三个句子,读通、读顺。

4、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可以像孙中山先生那样,提出问题。

(同学们对句子中不懂的地方自由提问,并解决这些问题)

5、说说这三个句子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自由说)

6、背诵并抄写句子。

教师总结:

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你能告诉我们吗?

(同学交流)对呀!

生活处处皆学问,好的学习方法才是学习最好助手,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善于提问,这样你才会学得更扎实,恭喜大家闯入今天这三关。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了很大收获,这节课希望你们再接再厉。

同学们一定都积累了不少的成语了,能说说吗?

(同学一起交流)

二、学习成语故事“一鸣惊人”

1、自由读一读“一鸣惊人”的故事。

2、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意思。

3、用笔勾划出齐威王与淳于髡的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4、四人小组讨论对话的含义,并理解文中两个人物对话的含义。

5、比较齐威王的变化。

以前:

战国时齐威王继位后,整天只顾享乐,不理朝政,致使政局混乱,国家贫弱不堪。

之后:

齐威王改变了生活作风,勤于朝政,励精图治,齐国很快强盛起来。

从他的变化中,体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含义。

三、探究与发现

1、出示句子:

去年暑假,我旅游了黄山。

找一找句子中不恰当的地方,并改正。

教师小结:

老师发现,同学们改正的方法就是把句子再抄一遍,或随便乱涂乱改,显得很麻烦。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几种修改符号。

(1)表示删去后的修改。

(2)表示添加到指定位置。

(3)表示删去的内容。

用了这些符号,再修改可就方便了。

2、出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参加“亲子游戏”的家长基本上全部到齐了。

3、找出语病。

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弄清修改符号的用法。

4、扩展练习。

(1)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学习,我成绩有了较大进步。

(2)李小刚很快就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3)参加这次大扫除有全校师生。

小结:

学会使用修改符号,对大家修改作文有很大的作用,希望大家学好使用这种修改方法。

口语交际:

发明带来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