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6967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docx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马高燕

“京教杯”教学设计

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中国古代人物画

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中学

马高燕

教学基本信息

课名

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古代人物画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学科

美术

学段

高一

年级

高一

授课日期

2016.4.7

教材

书名:

普通高中课程标注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年5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马高燕

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中学

实施者

马高燕

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中学

指导者

孟庆臣

北京市通州区研修中心

其他参与者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

《新课标》美术鉴赏模块“成就标准”中明确提出“通过美术鉴赏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本课以教材为依托,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视频、拼摆、实物观摩、动态图片创设学习情境,打破鉴赏单一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对比、体验、交流分享、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热情;借助《文苑图》为媒介,通过问题链设置观察点,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中国画的语言,有效地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新知的建构,了解鉴赏过程,掌握鉴赏方法。

参考高中美术“核心素养”“图像识别,文化理解”的内容,加强多媒体的演示效果,凸显美术视觉性;引导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感受画家深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绘画技法和可贵的创新精神,学习画家敏锐的观察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帮助学生感悟中国古代人物画根植与传统文化之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面貌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这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价值观。

理论依据: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为依据,采用支架式教学方式,通过视频、实物、动态图片等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由问题引导,从点到面层层深入,帮助学生逐渐深入认识中国古代人物画。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分三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中国古代人物画》。

这课时是本教材鉴赏内容部分,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为重要的内容,通过这节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自主展开研究性学习后两课时打下基础。

本课选择中国古代人物画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鉴赏、评述,帮助学生了解鉴赏过程,掌握鉴赏技法;引导学生从宏观上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脉络,感受中国绘画在材质、技法、审美情趣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人物画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绘画在小学的课程以笔墨游戏呈现,初步感受、实践笔墨技法的特点。

初中课程结合两大体系--花鸟、山水,有目的的运用笔墨完成实践练习,能够对典型艺术家及其艺术成就进行赏析。

高中的课程则重在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体验美术鉴赏的过程和方法,理解美术作品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所形成的审美情趣。

重在传统,重在文化,重在审美情趣的表达。

学生情况:

【心理基础】

优势: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本学段学生思维发展已从直观形象思维向高级形象思维发展,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其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比以往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由于多年的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教育与影响,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都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

因此学生在对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的感知理解、交流分享、合作学习等方面上已具有初步的心理准备。

不足:

受“青春期”的影响,高一孩子的身心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再像低年级学生那样雀跃、无畏的回答问题,想表达又不轻易表达,接近成人心理,是逻辑思维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性特征。

【认知与技能】

优势:

在前面鉴赏方法的教学活动中,初步掌握了中国古代绘画的语言、形式、创作意图与价值判断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赏析技能。

对中国画的笔墨有过感性的和尝试性的练习。

不足:

对中国古代绘画的认知较为片面、零散,其知识缺乏系统性。

【情感态度】

优势:

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浓厚,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愿意自己去探索是什么和为什么。

不足:

普遍存在惰性和依赖心理,对于陌生的学习内容存在观望心理、畏难情绪。

【环境因素】

优势: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手机、电视、平板电脑、PC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为学生检索有关本课的相关信息,提供了便捷。

不足:

受地理环境影响(地处农村,借读学生较多),根据谈话、问卷等调查,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艺术素养相对薄弱,且差异较大。

周边艺术文化活动和艺术资源相对较少,学生视野相对狭窄。

解决策略:

受心理基础、认知与技能、情感态度、环境因素的诸多影响,教师要设计趣味性强的探究内容,采用图片、视频、实物、拼摆多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创设联想情境;运用支架式的教学方式,由问题链设置观察点,引导学生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观察画面,将本课的重点放在鉴赏过程与鉴赏技法上。

教师应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赞赏,营造民主氛围,用语言激励、肯定学生的回答,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学习树立自信心。

教学方式:

本课采用支架式教学方式,以问题作为驱动,依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推动学生尝试知识、技能的内化,进而逐步实现意义建构,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手段:

学生借助教材、学案、教具、信息技术等,主动学习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相关信息、教师依据学生原有水平和信息反馈,演示文稿等媒介互动交流、探究拓展。

教学资源:

教材、互联网、电脑、视频、自制教具、演示文稿软件制作、课堂实践、学案等。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问题驱动法、情境创设法、讨论法、直观演示、讲授法。

技术准备:

美术教室:

支持多媒体课件播放和实物投影的设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图片磁贴、实物教具等。

学具准备:

教材、学案、铅笔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从材质、技法上了解中国古代绘画早期特征,认识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特点。

从宏观上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脉络。

熟悉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学会美术作品的鉴赏过程,掌握鉴赏技法。

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根植于传统文化中形成的独特的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典型人物画作品的探究活动,运用对比、分析、描述、判断、推理、等方式,感知作品的艺术语言,审美情趣,系统的掌握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互动活动中,体验自主性学习,体验式学习和问题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参与教学环节,乐意进一步接触中国古代人物画;尝试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独特的审美情趣,形成对中国古代人物画乃至中国古代绘画较为理性、客观的价值判断;感叹、敬畏古人在艺术语言上伟大的创造力,学习画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结合经典传世佳作理解艺术语言—笔墨在作品中具体的体现;

美术鉴赏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教学难点:

对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艺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理解并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本课教学过程共包括五个环节:

1、问题导入,引出课题:

抛出“中国画”的问题统摄本课教学内容,意指教学目标,借助中国古代早期概述引出课题。

2、活动体验,梳理脉络:

利用视频、实物、学生拼摆多种教法、学法,从宏观上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脉络、代表作品、绘画技法。

3、深入探究,系统学习:

多角度赏析传世名作《文苑图》。

1、画面内容描述。

(从松树、笔墨纸砚、人物服饰、人物动作来捕捉文人之雅的画面信息)

2、章法布局、笔墨设色。

(找到画面中的形式美法则,感受线条、设色与形神兼备的关系)

4、作品品评

(了解作品中的美)

3、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

(感受儒道思想对中国古代人物画潜移默化的影响,理解作品独特的审美情趣)

 

四、独立鉴赏,实践体验:

分步完成《张卿子像》鉴赏活动,体验线条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

五、课后拓展,情感升华:

呼吁学生关注中国古代绘画背后的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问题导入

引出课题

问题导入

引出课题

一、问题导入

面向全体同学提问:

1、什么是中国画

2、检索“中国最早的独幅作品”

3、教师出示数字492、2000、4500、

补充“洞窟492座、雕塑2000尊、壁画45000平方米”它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遗存?

4、教师出示图片

过渡语:

无论是帛画、壁画,还是更早时期的岩画、彩陶,绘画内容往往围绕人类自身生产生活而展开。

点题:

今天我们走进中国古代人物画。

一、问题导入

想问题,说思路,查信息,猜谜底,看图片,听讲解。

想:

思考问题。

说:

任一学生主动回答:

用毛笔在宣纸上涂抹。

查:

在设备上检索信息。

猜:

根据教师出示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猜出谜底---敦煌莫高窟。

看:

帛画《龙凤仕女图》、

壁画《鹿王本生图》《岩画》、《彩陶》,观察画面的共同之处。

听:

教师讲解。

帛画,毛笔绘制,以线造型,平涂着色。

确立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形态。

壁画:

采用矿物质颜料,色彩鲜艳,延续以线造型,引入“天竺凹凸法”展现了中国古代美术风格的传承演变和中外艺术的交流与融会。

感受中国古代早期绘画的形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多媒体

图片

检索设备

多媒体

图片

检索设备

3分钟

3分钟

活动体验

梳理脉络

二、新授

板书:

第九课中国古代人物画

(一)温故

教师播放视频,面向全体同学提问:

1、视频中出现两幅我们之前学过的作品,你知道吗?

2、教师展示实物,回顾之前所学。

过渡语:

在人物画发展的漫长的历史中,题材日渐广泛,技法日趋丰富,绘画材质也越来越先进,人物画名家辈出,留下许多经典之作。

我们通过下面的一个活动环节来帮助同学们从宏观上了解人物画的发展脉络。

 

(二)知新

1、成立合作组,以小组为单位,在课本中找到图片中作品的画家、年代、作品名称。

小组成员相互提醒,补充,共同记忆。

2、上台挑战,哪位同学上来把作品按年代摆放在老师的时间轴上。

3、教师概述,中国古代人物绘画的划分形式。

渡语:

不同时期,不同画家围绕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创造了很多传世之作,我们来看看这些传世名作中塑造了哪些不同身份的典型的人物形象。

 

(一)温故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回忆旧知、欣赏卷轴。

观:

观看人物画作品动态视频。

答:

一起回答《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

忆:

回顾已学知识,《韩熙载夜宴图》绢本设色,工笔重彩,打破空间时间界限。

《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采用散点透视组织画面。

赏:

卷轴的独特形式。

 

(二)知新

查作品、互相提醒、共同记忆、拼摆、听讲解。

查:

借助设备和教材,查找作品集中作品的年代、作者、名称。

同组同学相互提醒查询到的结果。

同组同学共同记忆作品的相关信息。

拼摆:

任意一同学上台挑战,把作品摆放在老师的时间轴上。

听教师概述:

1、中国古代人物画按照内容形式又可以划分为

道释画

仕女画

肖像画

风俗画

历史故事画

神话故事画

2、中国古代人物画按技法又可划分为工笔与写意。

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以视频的形式总结,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激发好奇心,体验小组合作,通过查找、观看、记忆、摆放活动来组织有效的教学。

视频

实物

自制教具

多媒体

10分钟

10分钟

深入探究

系统学习

(三)形神兼备

面向全体同学提问:

教师出示四张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1、你能通过人物外貌来判断人物的社会身份吗?

2、你能说出人物不同的神态吗?

3、教师总结:

中国古代人物画注重以形写神。

过渡语:

我们了解到了帝王的威,仕女的柔和使臣的恭,我们深入探究一下文人的雅。

 

(四)引导学生多角度鉴赏传世名作《文苑图》探究“神形兼备”在作品中的体现。

1、观察画面信息。

(1)检索“韩滉”何许人也。

(2)观察画面,画面从那些角度像我们展示了文人之雅的信息。

过渡语:

文人的动作虽然统一在优雅之中却各自有着变化,这应用到形式美法则的变化与统一,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还应用到那些形式美法则呢?

 

2、作品的章法布局、笔墨设色。

面向全体同学提问:

(1)画面中还有那些地方应用到形式美法则。

教师指定同学回答

教师追问,肯定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观点,师生互动。

教师模仿文人动作。

黑板演示画面的节奏韵律、变化统一。

教师借助图片动画讲解画面“形”的统一。

 

过渡语:

我们一上课就了解到以线造型是我们中国绘画的特点,那我们来看看《文苑图》的用线特点。

(2)作品中线条、设色特点。

教师出示对比图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

 

3、观微

过渡语:

前一秒可能文人墨客还在交流交谈,下一秒画家把人物定格在特定环境下特定的神态中。

面向全体同学提问:

(1)你能否用一个词概括出主要人物共同的心理活动。

(2)你能说出“思”有何不同。

教师点评:

这位同把看似平淡的思考分析的有层次,很精彩,还有那位同学想说说自己的观点吗?

教师追问,肯定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观点,师生互动

 

教师总结:

老师也试着从眼神中揣摩了一下文人的“思”,希望给同学们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

“思”的描绘是画面的神,即画面神的统一。

可见,人物画注重形神兼备。

4、识本

理解画家创作意图。

 

(1)出示作品《查波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2)反观《文苑图》,你又有什么感受?

(3)们的《文苑图》,为什么没有蹙眉,没有浅笑?

没有抿嘴?

那是画家观察力不

够,技法不精?

(4)作品中人物情绪情感表达受到什么影响?

 

(5)出示《论语》中的两句话。

教师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到绘画与时代的背景密不可分。

了解作品中蕴含的独特的审美意趣。

 

过渡语:

关于《文苑图》的鉴赏我们快要接近尾声了,同学们在审视作品,看看还有没有问题。

想要知道的。

5、注画面人物大小

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1)小书童的身高、体量上与四位文人相差悬殊,为什么?

出示图片

教师总结

6、品品评

我们把鉴赏《文苑图》的感受梳理成文字信息。

 

7、回顾鉴赏过程

过渡语:

同学们是不是跃跃欲试,想独立鉴赏一幅作品。

老师给同学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

根据这个过程和方法,我们独立鉴赏《张卿子像》。

(三)初探形神兼备

观看图片、想思路、说答案、感受形神兼备。

看:

观察四张图片中人物的外貌,人物的面部表情。

 

想:

通过人物的外貌、面部表情,判断人物的身份和在画中人物当下的神态。

说:

全体同学一起回答。

用恰当的文字表述出四位人物不同的身份(皇帝、妃子、使臣、诗人)、人物当下的神态(威严、温婉、恭敬、儒雅)。

感受:

从人物的外貌、穿着、神态中初步感受人物画作品中的形神兼备。

(四)鉴赏《文苑图》

查信息、看图片、找信息、说答案、

查:

借助设备检索“韩滉”相关信息。

了解画家简单的信息。

看并寻找:

仔细观察画面,初步了解画面描绘的内容。

根据老师提示,寻找画面关于文人之雅的画面信息。

说:

任一人回答:

字太冲,长安人,唐代画家、宰相,擅绘人物及农村风俗景物。

共同回答:

画面中的大松树、笔墨纸砚、文人的服饰外貌(帽子、长袍、履、腰带、須髯等)、文人的动作端庄、优雅都可以反映文人之雅的信息。

2、运用已学知识探究画面章法布局,感受笔墨设色与形神兼备关系。

观察画面、说思路、找到老师模仿的错误、看老师演示、听讲解。

观:

进一步观察画面,判断应用到那些形式美的法则。

说:

(1)指定同学回答:

以松树为中心的对称构图,画面没有发生倾斜,应用到形式美法则的对称与均衡。

任一同学回答:

人物有坐有站,形成高低错落,像音符在五线谱上一样,生成画面的节奏与韵律。

找:

1、找到教师模仿动作的错误,发现人物躯干的变化与画中松树的造型保持和谐同一。

2、找到树枝、石桌石椅又打破了这种韵律。

看:

观看教师演示,每个人物的动作都与松树保持和谐统一。

生成画面的节奏韵律、变化统一。

 

听:

教师讲解人物景物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清幽的典雅的,适合诗人创作诗文的场景,这就是画面外在的“形”,即“行”的统一。

(2)体会作品中线条、设色特点,感受线条、设色对于文人之雅的烘托。

 

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并回答:

《采薇图》衣纹用线尖锐硬朗,顿挫有力。

突出人物刚正不阿的性格。

《文苑图》细劲流畅,圆中带方,方中见柔。

符合文人的性格。

 

《韩熙载夜宴图》颜色鲜艳,明丽,《文苑图》用色素雅,符合文人之雅的特点。

听:

教师总结作品的线条和设色都服务于形神兼备。

3、观察画面主要人物的共同心理活动。

 

共同回答:

任一同学回答:

第一位同学:

执笔托腮

他手中有笔和纸,他手中的纸是打开的,说明他已经构思好,开始写了,但是写着写着可能又觉得有不妥的地方,所以停下笔,执笔托腮在琢磨措辞用句。

抄手伏树

他在思考诗文创作的题材,构思大结构,大框架。

后面两个人是一组,他们一起在看文章,在探讨,思考。

第二位同学:

我认为前面两个人也是一组,他们还没有开始写,因为书童再研磨,他们还在构思,

第三位同学:

我认为后面回头的内个人不是在思考,而是有什么东西打扰了他,他在回头看。

 

4、识本,尝试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对人物画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比图片、感受中西差异、思考并寻找答案,观文化、重感悟。

 

学生一起回答:

(1)《查波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豪放、张扬。

 

(2)《文苑图》平淡、安静。

(3)学生摇头,思考,是画家刻意为之。

 

(4)社会背景,文化背景。

 

(5)听教师讲解:

这是两句在古人人格修养,情绪情感表达方面影响至深的两句话。

著名学者李泽厚曾经说过,“中国历史上的画家就是这样一群追求儒道思想的知识分子”。

从这些信息来看,儒道思想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之下,画家注重人物的庄严、典雅与内在的宁静的描绘,在平淡中追求丰富、细腻的变化,所以,我们纵观人物画历史,作品中那一张张生动的脸上的神情虽然没有西方绘画中那样张扬,却恰恰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含蓄与内敛。

5、关注画中人物大小悬殊对比的用意,认识画面中的礼教尊卑。

 

部分学生回答主次之分,尊卑之分。

6、品品评

 

学生回味感受。

7、回顾鉴赏过程

 

 

师生共同回顾鉴赏过程。

调动视觉的思维能力,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

通过问题设置观察点,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谜题,探究文人之雅。

 

探究式学习,由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教师模演人物动态,帮助学生感受画面章法布局中的和谐、节奏、韵律。

教师的模演、演示可以把难点化解,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画面传递出来的节奏韵律,从而体会到章法布局的特点。

用对比的手法化解难点,感受线条、设色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帮助。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启发学生从多维度,多角度自由的想象,领悟,为学生提供更为宽泛的思维空间。

当学生无限贴近画家绘画时的思想、情感时,会体验到鉴赏的乐趣。

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作品的赏析方法,调动学习自主性,

逐层了解作品描绘的内容

运用对比方法化解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从文化背景去解释绘画现象,从而理解画家创作意图。

了解人物大小在中国国古代人物画中的特殊性。

回顾鉴赏知识,感受作品中的美。

固化鉴赏的过程。

多媒体

检索设备

教师演示

多媒体

检索设备

教师演示

多媒体

检索设备

教师演示

多媒体

检索设备

教师演示

多媒体

检索设备

教师演示

1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实践操作

二、课堂实践

《张卿子像》鉴赏

拿出学案,借助设备与教材,独立鉴赏《张卿子像》

教师通过集中提示、巡视、个别指导,辅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教师围绕判断依据对生的展示提问、质疑,组织学生交流补充。

组织学生展示鉴赏结果。

1、直观感受,张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张卿子社会调查。

你的判断依据。

 

3、组织学生体验线条对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4、师出示《张卿子像》原图,面向全体学生提问,作品空间布局有何特点。

5、根据人物的职业,画面的章法布局,你能不能说出张卿子的气质、性格?

6、作品有何独到之处,有何创新,我们应该向画家学习什么?

教师总结:

在中国古代人物画中我们感受到画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绘画技巧,可贵的艺术创新;感受到人物画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形成了其独有的艺术面貌和审美意趣,它有别于现代文化的审美体验,是一种跨越时代的审美精神。

老师希望你们将这样的审美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

这节课上到这就要接近尾声了,老师给大家留几个拓展作业。

二、课堂实践

学生借助设备、教材完成《张卿子像》的鉴赏学案。

看:

看作品,观察人物服饰、外貌、神态。

答:

部分学生回答:

慈祥、稳重、善良等。

做:

借助设备、教材,搜集信息。

用笔在学案上记录《张卿子像》的人物社会调查。

 

部分学生回答:

慈祥、稳重、善良等。

任一学生回答社会调查信息

说出判断依据。

职业:

诗人兼医生。

判断依据:

戴帽子、穿白色长袍、手指甲很长、胡须整洁。

教师肯定学生结果的同时质疑,引导到学生用科学的方式作出判断。

戴帽子、穿白色长袍、手指甲很长、胡须整洁。

只能判断人物不是从事体力劳动的职业,符合人物文人特征。

经济状况:

清贫,人物服饰为布衣非丝绸,从衣纹线条来判断。

健康状况:

精神饱满,很健康。

判断依据:

人物面部容光焕发,体态挺拔,往前踱步。

3、出笔,在学案上试着临摹《文苑图》、《张卿子像》人物衣袖上的线条,体验线条特点。

4、分学生回答背景什么也没有,人物很小。

 

5、任一学生回答,一名学生补充。

光明磊落,和善坦荡,不追名求利,行走在天地之间,仰不愧于天,夫不愧于地的精神气质。

6、结合西洋画法,创造了凹凸法。

学习画家非凡的观察力和用于创新的精神。

 

运用所学,巩固知识、技能,实现意义建构。

多媒体

学案

多媒体

学案

10分钟

10分钟

拓展提高

三、拓展作业

(一)韩滉、周文矩

(二)孙承枝(师)

单嘉枚(徒)

 

(三)应用本课所学鉴赏过程,预习中国古代山水画和花鸟画。

三、拓展作业

(一)你认为哪位是《文苑图》的作者。

(二)大国工匠,书画修复师,补天之手,涅槃重生,让珍贵的古代书画的生命得以延续。

了解书画修复师的工作性质,懂得他们是幕后的英雄。

(三)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唤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敬。

树立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为下节课做准备。

多媒体

2分钟

学习效果评价:

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课堂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肯定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完成鉴赏的任务。

学生展示自己的鉴赏结果,与全体同学交流,能够有效的运用中国画的美术语言对典型作品进行赏析、评述,能够表达自己对于美术作品的观点,教师针对个别问题,师生共同交流,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