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实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6979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国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国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国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国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全国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全国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全国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实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全国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实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全国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实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全国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实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全国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实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全国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实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全国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实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全国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实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全国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实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全国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实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实验.docx

《全国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实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实验.docx

全国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生物实验

全国2016-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实验

(2018年全国卷Ⅲ,第1题,6分)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答案】D

(2018海南卷.23题,2分)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C.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D.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答案】C

(2018年北京卷4,6分)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

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

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答案】A

(2018年江苏卷17,2分)关于还原糖、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甘蔗茎的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温水浴后液体由蓝色变成砖红色

B.在大豆种子匀浆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液体由蓝色变成紫色

C.提取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适量洗涤剂和食盐,充分研磨,过滤并弃去滤液

D.将DNA粗提物溶解在2mol/L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后液体由无色变成蓝色

【答案】D

(2018年江苏卷24,多选,3分)下列中学实验均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编号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或现象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紫色洋葱外表皮、蔗糖溶液等

原生质层呈紫色,各组成部分结构清晰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花生子叶、苏丹Ⅲ染液等

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液滴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龙胆紫溶液等

在高倍镜的同一个视野中,可见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时期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菌、血细胞计数板等

在10×目镜、40×物镜下的一个视野中完成对整个计数室中酵母菌的计数

A.实验①B.实验②C.实验③D.实验④

【答案】ACD

(2017年天津卷5,6分)叶绿体中的色素为脂溶性,液泡中紫红色的花青苷为水溶性。

以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为材料,下列实验无法达到目的的是

A.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用水做层析液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

C.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

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答案】D

(2017年北京卷,第1题,6分)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答案】B

(2017江苏4)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答案】C

(2016年全国卷Ⅲ,第2题,6分)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2016海南卷.14题,2分)下列情况中,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是

A.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体积增大、破裂的现象

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C.分布在水绵受极细光束照射部位的好氧细菌

D.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

【答案】B

(2016海南卷.15题,2分)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

B.黑暗中生长24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

C.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

D.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

【答案】B

(2016年四川高考卷,第3题,6分)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法所导致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

B.用葡萄制作果醋时,若先通入空气再密封发酵可以增加醋酸含量提高品质

C.提取胡萝卜素时,若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

D.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

【答案】B

(2016上海高考卷,第5题,2分)下列关于测量蚕豆叶下表皮保卫细胞长度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两眼必须从显微镜侧面注视

B.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轻轻地转动物镜使高倍镜到位

C.从低倍镜视野中,需将进一步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D.测量细胞长度时,应尽量使目镜测微尺与被测细胞平行并重叠

【答案】B

(2016上海高考卷,第7题,2分)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后,下列操作不能使该反射消退的是

A.灯光刺激+食物B.仅食物C.声音刺激+食物D.仅灯光刺激

【答案】A

(2016江苏5)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还原糖、DNA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二苯胺试剂

B.鉴定还原糖、蛋白质和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C.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都呈无色

D.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

【答案】C

(2016江苏8)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黄色。

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管号

1%焦性没

食子酸/mL

2%H2O2/mL

缓冲液/mL

过氧化物

酶溶液/mL

白菜梗提

取液/mL

煮沸冷却后的白

菜梗提取液/mL

1

2

2

2

-

-

-

2

2

2

-

2

-

-

3

2

2

-

-

2

-

4

2

2

-

-

-

2

A.1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

B.2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

C.若3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

D.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可证明白菜梗中无过氧化物酶

【答案】A

(2016江苏10)定量分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的是

A.海拉细胞悬液B.浓缩培养的噬菌体

C.自来水中大肠杆菌D.蛙卵

【答案】A

(2016江苏17)下列用鲜菠菜进行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CaCO3,防止酸破坏叶绿素

B.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以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

C.为获得10mL提取液,研磨时一次性加入10mL乙醇研磨效果最好

D.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剂挥发消失

【答案】B

(2016江苏19)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

实验标号

实验名称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观察植物细胞的

质壁分离和复原

镜检1:

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

镜检2:

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菠菜叶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人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核和核糖体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中呈紫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

动态变化

酵母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液泡和线粒体的形态、数目清晰可见

A.实验①B.实验②C.实验③D.实验④

【答案】A

(2018年全国卷Ⅱ,第29题,8分)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用幼龄大鼠为材料,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将若干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后进行处理,A组(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B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

②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

③___________。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2)实验结果与分析:

B组大鼠生长发育的状况不如A组,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B组的处理使大鼠缺失了来源于垂体的__________激素和__________激素。

【答案】(8分)

(1)①手术但不切除垂体 切除垂体

 ③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并记录两组大鼠的体重

(2)生长 促甲状腺

(2018年4月浙江卷,33)对下列生物学实验进行结果顶测或分析与讨论。

(1)在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兔红细胞时,见到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只计左线和上线上的细胞,以避免_______,减少误差。

(2)①在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的实验设计中,若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注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顺序应是_______。

②人体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在不同生理状况下是不同的,当机体处于______状况时,该比值明显下降,此时机体物质代谢的变化是_____(答出2点即可)。

(3)某同学进行切除甲状腺对小鼠体长影响的实验,观测到切除甲状腺的幼年组小鼠体长增加明显低于未切除组,其机理是_______。

(4)以某种实验小鼠为材料制备抗血清。

①欲获得某一种较高浓度的抗体,在你的实验思路中,关键是需对小鼠进行_______。

为什么?

__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

【答案】

(1)重复计数

(2)①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②低血糖肝糖元(糖原)分解加强、脂肪分解加速

(3)切除甲状腺后,甲状腺激素浓度下降,导致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下降

(4)①两次或多次注射相同抗原因第二次或更多次注射相同抗原,会使小鼠产生更多的浆细胞,从而产生更多的抗体

(2017年全国I卷,第29题,10分)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

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

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

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

简要写出

(1)实验思路,

(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

(要求:

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答案】(10分)

(1)思路

甲组:

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

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乙组:

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

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2)结果及结论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

(2017江苏30.8分)某研究小组以同一品种芹菜根尖和花粉母细胞为材料,开展芹菜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

图1、图2是从两种材料的30个显微图像中选出的两个典型图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剪取的芹菜幼根置于2mmol/L的8-羟基喹啉溶液中处理,以提高根尖细胞中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_期细胞的比例,便于染色体观察、计数。

(2)实验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分别处理根尖、花粉母细胞,目的是___________。

再用低浓度的KCl处理一段时间,使细胞适度膨胀,便于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更好地分散,但处理时间不能过长,以防细胞_____________。

(3)图1是_____________细胞的染色体,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

(4)分析根尖细胞染色体核型时,需将图像中的_____________进行人工配对;根据图1、图2能确定该品种细胞中未发生的变异类型有_____________(填下列序号)。

①基因突变②单体③基因重组④三体

【答案】(8分)

(1)中

(2)去除细胞壁(使细胞分离)染色体吸水涨破

(3)花粉母同源染色体联会(4)同源染色体②④

(2016年全国卷Ⅱ,第31题,8分)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

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

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用少量的NaHCO3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

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

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水草

距日光灯的距离(cm)

20

遮光*

100

80

60

40

20

50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浅绿色

X

浅黄色

黄绿色

浅绿色

浅蓝色

蓝色

*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cm的地方。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50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________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2)表中X代表的颜色应为____(填“浅绿色”、“黄色”或“蓝色”),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______。

【答案】(8分)

(1)不同光强下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可靠

(2)黄色水草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溶液中CO2浓度高于3号管

(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与释放的CO2量相等

(2016上海高考卷,第六题,11分)分析关于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背景】蝌蚪遭遇捕食者攻击时,尾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问题提出】尾损伤是否影响蝌蚪的游泳速度?

【研究假设】轻微尾损伤对游泳速度不会有明显的影响。

【实验设计】

54.采集某地多个水塘中特定发育期的林蛙蝌蚪回实验室饲养。

对在多个水塘中取样的最合理解释是______。

A.扩大样本数量B.增加样本种类C.增加取样随机性D.均衡性别比例

55.为使蝌蚪更好地适应饲养箱环境,控制因素应包括______(多选)。

A.水温B.室温C.湿度D.水生植物

56.选尾部完整的蝌蚪,统一编号后分为三组,用于尾损伤处理。

分组的最重要依据是______和______(从下列关键词中选择)。

蝌蚪颜色尾长来源地游泳速度蝌蚪编号

根据尾损伤处理情况,将上述三组蝌蚪命名为轻微损伤组(QW)、严重损伤组(YZ)、对照组(不损伤,CO),待伤口愈合后进行后续试验。

【数据采集】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编号、组别、原始尾长、断尾前游泳速度(V1)、断尾后尾长以及断尾后游泳速度(V2)。

【实验结果】

57.图20所示实验数据处理方式中,能支持研究假设的有______和______。

58.探究断尾前后尾长与游泳速度的关系,得到图21。

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①游泳速度与尾长呈正相关②游泳速度与尾长的关系与尾损伤无关

③在相同尾长情况下,尾损伤蝌蚪游泳速度变快

【答案】(11分)

54.C

55.AD

56.尾长游泳速度

57.①④

58.①②③

(2016年10月浙江卷,33)【加试题】(10分)设水稻细胞与染色剂甲反应呈红色,小麦细胞与染色剂乙反应呈黄色,大麦细胞与染色剂丙反应呈绿色。

现有A、B、C三瓶不同的细胞悬液,每瓶中可能含有一种或多种上述细胞。

欲用染色剂甲、乙、丙鉴别这三瓶细胞悬液中有几种细胞。

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材料与用具:

染色剂甲、乙、丙溶液各1瓶,A、B、C细胞悬液各1瓶,试管若干支,显微镜。

(要求与说明:

一种染色剂只与一种细胞产生反应;每支试管中只能加一种染色剂;装片的具体制作过程不做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请回答:

(1)实验思路(其中实验分组用表格形式表示):

···

(2)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

【答案】

(1)实验思路

①取试管9只,进行编号。

②实验分组:

表:

不同染色剂鉴别不同细胞悬液的实验分组

染色剂甲

染色剂乙

染色剂丙

细胞悬液A

1.A+甲

2.A+乙

3.A+丙

细胞悬液B

4.B+甲

5.B+乙

6.B+丙

细胞悬液C

7.C+甲

8.C+乙

9.C+丙

③按上述分组,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细胞悬液和染色剂溶液,摇匀。

④一段时间后,制作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各试管中细胞的颜色,并记录。

(2)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

①若某瓶细胞悬液的分组试管中只有一支显色,则说明该瓶有一种细胞。

②若某瓶细胞悬液的分组试管中只有两支显色,则说明该瓶有两种细胞。

③若某瓶细胞悬液的分组试管中三支均显色,则说明该瓶有三种细胞。

(2016年4月浙江卷,33)【加试题】(10分)为研究某生物制剂(W)具有促进细菌B增殖的作用,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以细胞数变化为检测指标,提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

培养瓶若干个、液体培养基、W、细菌B、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

(要求与说明:

不考虑加入W后的体积变化等因素;细胞计数的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培养过程中不更换培养液;培养液成分变化不利于细菌B生长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请回答:

(1)实验思路:

...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用柱形图表示至少3次的检测结果):

(3)分析与讨论:

①培养过程中,细菌B的增长方式为_________形增长。

②为提取细菌B内的酶,对该菌进行破碎时,应将其_______________。

A.置于蒸馏水中B.用纤维素酶水解

C.置于稀盐酸中D.冷冻研磨

【答案】

(1)①取细菌B,经稀释后得到菌液,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并记录。

(1分)

②取菌液分别接种于以下两组培养瓶中,每组若干瓶。

甲组:

液体培液基(0.5分)

乙组:

液体培养基+W(0.5分)

③将上述两组样品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取上述两组中的培养瓶内的菌液,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分别进行计数,并记录。

(1分)

④每隔一段时间重复③。

(1分)

⑤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1分)

(2)生物制剂W对细菌B增殖的影响

评分细则:

本小题共3分,其中坐标系与轴名称各0.5分,图例0.5分,3组柱各0.5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①S(1分)②D(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