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7131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docx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全面质量管理汇总(9个doc、30个ppt)4

 

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TQM)

近几年,随着购买者(不论是个人消费者还是工业公司)的要求的不断提高,政府的管制不断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对企业管理的要求,包括价格的构成、成本的降低、工业关系的变化、组织的发展、技术的革新、自动化的深入,以及新产品的推销与引进等等。

这些要求已大大拓宽了产品、服务及其设计和平共处制造过程的许多新的重要领域。

因此,在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领域的改进,其必要性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为明显与突出。

工业界非常关心的确良就是这样的情况,它提倡要有全面质量管理的新的体系与技术。

本文主要就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及其在工业企业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HYPERLINK"\t"_self"TQM基本知识             HYPERLINK"\t"_self"质量体系质量

HYPERLINK"\t"_self"质量工程技术             HYPERLINK"\t"_self"TQM应用实例

HYPERLINK"\t"_self"工艺管理                 HYPERLINK"\t"_self"工序控制

HYPERLINK"\t"_top"ISO9000论坛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

HYPERLINK"\l"define"定义│HYPERLINK"\l"meaning"意义│HYPERLINK"\l"range"应用范围│HYPERLINK"\l"base"系统基础│HYPERLINK"\l"evolve"演变过程│HYPERLINK"\l"content"工作内容│HYPERLINK"\l"theory"原理概述

定义:

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意义:

提高产品质量

改善产品设计

加速生产流程

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

改进产品售后服务

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

降低经营质量成本

减少经营亏损

降低现场维修成本

减少责任事故

范围: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其他概念的基本差别在于,它强调为了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益,管理必须始于识别顾客的质量要求,终于顾客对他手中的产品感到满意。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指导人、机器、信息的协调活动。

其主要活动范围可以使用如下示意图描述:

TQM的基础:

系统工程与管理(系统工程)

完善的技术方法(控制工程)

有效的人际关系(行为工程)

TQM的演变:

TQM的工作内容:

新设计的控制

进厂材料的控制

产品的控制

专题研究

全面质量管理原理概述:

在“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这一短语中,“质量”一词并不具有绝对意义上的“最好”的一般含义。

质量是指“最适合于一定顾客的要求”。

这些要求是:

a.产品的实际用途;b.产品的售价。

在“质量控制”这一短语中,“控制”一词表示一种管理手段,包括四个步骤:

a.制订质量标准;b.评价标准的执行情况;c.偏离标准时采了纠正措施;d.安排改善标准的计划。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a.技术方面的,即机器、材料和工艺;b.人方面的,即操作者、班组长和公司的其他人员。

在这两类因素中,人的因素重要得多。

全面质量管理是提供优质产品所永远需要的优良的产品设计,加工方法以及认真的产品维修服务等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适用于任何制造过程,由于企业行业、规模的不同,方法的使用上略有不同,但基本原理仍然是相同的。

方法上的差别可概括为:

在大量生产中,质量管理的重点在产品,在单件小批生产中,重点在控制工序。

质量管理贯穿在工业生产过程的所有阶段。

首先是向用户发送产品,并且进行安装和现场维修服务。

要有效地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就必须在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所有主要阶段加以控制。

这些控制就叫质量管理工作(Jobofqualitycontrol),按其性质可分为四类:

a.新设计控制;b.进厂材料控制;c.产品控制;d.专题研究。

建立质量体系是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质量成本是衡量和优化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手段。

在组织方面,全面质量管理是上层管理部门的工具,用来委派产品质量方面的职权和职责,以达到既可免除上层管理部门的琐事,又可保留上层管理部门确保质量成果令人满意的手段的目的。

原则上,总经理应当成为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总设计师”,同时,他和公司其他主要职能部门还应促进公司在效率、现代化、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发挥。

从人际关系的观点来看,质量管理组织包括两个方面:

a.为有关的全体人员和部门提供产品的质量信息和沟通渠道;b.为有关的雇员和部门参与整个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手段。

质量管理工作必须有上层管理部门的全力支持。

如果上层管理部门的支持不够热情,那么,向公司内其他人宣传得再多也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效果。

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无论何时、何处都会用到数理统计方法,但是,数理统计方法只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个内容,它不等于全面质量管理。

应该认真地在公司的范围内逐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

明智的做法是,选择一两个质量课题加以解决并取得成功,然后按这种方式一步一步地实施质量管理计划。

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根源处控制质量。

例如,通过由操作者自己衡量成绩来促进和树立他对产品质量的责任感和关心,就是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积极成果。

质量管理体系(QMS)

HYPERLINK"\l"define"定义│HYPERLINK"\l"character"特点│HYPERLINK"\l"activity"系统活动│HYPERLINK"\t"_self"体系的建立│HYPERLINK"\t"_self"体系的运行│HYPERLINK"\t"_self"体系认证

定义:

质量体系是指“为了实施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引自ISO8402-94)。

并有两条注解:

1.质量体系所包含的内容仅需满足实现质量目标的要求;

2.为履行合同、贯彻法规和进行评价,可要求提供体系中已确定的要素实施的证实。

特点:

它代表现代企业或政府机构思考如何真正发挥质量的作用和如何最优地作出质量决策的一种观点。

它是深入细致的质量文件的基础。

质量体系是使公司内更为广泛的质量活动能够得以切实管理的基础。

质量体系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整个公司主要质量活动按重要性顺序进行改善的基础。

主要的系统活动:

同自发形成发展起来的体系相比,质量体系的建立必须满足如下的目标要求:

规定具体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强烈的顾客导向

为达到这些质量方针和目标所必需的所有活动

所有活动在组织范围内构成为一体

把质量任务明确分配给全体人员

特定的供应商控制活动

全面质量设备鉴定

规定质量信息的有效流动、处理及控制

强烈的质量意识和组织范围内积极的质量激励和培训

规定质量成本及质量绩效的标准及其衡量单位

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对体系连续不断的控制,其中包括信息的前馈和反馈,成果分析以及与现有标准的比较

系统活动的定期审核

HYPERLINK"质量体系的建立

HYPERLINK"质量体系的运行

HYPERLINK"质量体系认证

质量体系认证

HYPERLINK"\l"charac"认证的特点│HYPERLINK"\l"goal"认证的目的│HYPERLINK"\l"job"认证应作好的工作│HYPERLINK"\l"key"取得认证的关键要素

(一)质量体系认证及其特点

1.什么是质量体系认证

质量体系认证,是指第三方(社会上的认证机构)对供方的质量体系进行审核、评定和注册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审核、评定和事后监督来证明供方的质量体系符合某种质量保证标准,对供方的质量保证能力给予独立的证实。

质量体系认证,起源于产品质量认证中的“企业质量保证能力评定”。

这种评定着重对保证质量条件进行检查,以确认该企业能否保证其申请产品能长期稳定地符合特定的产品标准。

因此,不能把产品质量认证中质保能力评定与单独的质量体系认证等同起来,质量保证能力评定只是质量体系认证中的一部分。

2.质量体系认证的特点

独立的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诞生于70年代后期,它是从产品质量认证中演变出来的。

质量体系认证具有以下特点:

认证的对象是供方的质量体系

质量体系认证的对象不是该企业的某一产品或服务,而是质量体系本身。

当然,质量体系认证必然会涉及到该体系覆盖的产品或服务,有的企业申请包括企业各类产品或服务在内的总的质量体系的认证,有的申请只包括某个或部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体系认证。

尽管涉及产品的范围有大有少,而认证的对象都是供方的质量体系。

认证的依据是质量保证标准

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往往是供方为了对外提供质量保证的需要,故认证依据是有关质量保证模式标准。

为了使质量体系认证能与国际作法达到互认接轨,供方最好选用ISO9001、ISO9002、ISO9003标准中的一项。

3.认证的机构是第三方质量体系评价机构

要使供方质量体系认证能有公正性和可信性,认证必须由与被认证单位(供方)在经济上没有利害关系,行政上没有隶属关系的第三方机构来承担。

而这个机构除必须拥有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人员、符合要求的资源和程序外,还必须以其优良的认证实践来赢得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信任,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

4.认证获准的标识是注册和发给证书

按规定程序申请认证的质量体系,当评定结果判为合格后,由认证机构对认证企业给予注册和发给证书,列入质量体系认证企业名录,并公开发布。

获准认证的企业,可在宣传品、展销会和其它促销活动中使用注册标志,但不得将该标志直接用于产品或其包装上,以免与产品认证相混淆。

注册标志受法律保护,不得冒用与伪造。

5.认证是企业自主行为

产品质量认证,可分为安全认证和质量合格认证两大类,其中安全认证往往是属于强制性的认证。

质量体系认证,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的质量信誉和扩大销售量,一般是企业自愿,主动地提出申请,是属于企业自主行为。

但是不申请认证的企业,往往会受到市场自然形成的不信任压力或贸易壁垒的压力,而迫使企业不得不争取进入认证企业的行列,但这不是认证制度或政府法令的强制作用。

(二)企业为什么要进行体系认证(认证的目的)

企业申请质量体系认证的目的,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1.争取重大设备制造或工程建设投标的需要

某些需方为了保证重大设备制造质量或重要工程建设质量,往往采用投标的办法来选择供应厂商,并且要求只有取得质量体系认证的厂商才可以投标,把体系认证规定为投标厂商的先决条件。

企业为了具有投标资格,申请并取得质量体系认证。

2.争取签订订货合同的需要

某些需方为了能保证其所采购商品的质量,往往是在取得质量体系认证企业中选择供应厂商,企业为了适应需方的需要得到更多的订货合同,而申请并取得质量体系认证。

3.提高质量信誉,取得市场竞争胜利的需要

企业取得质量认证后,认证机构要给予注册和发给证书,同时印发体系认证企业名录,扩大影响,从而提高了认证企业的质量信誉,更好地得到顾客(用户)的信任,为企业取得市场竞争胜利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4.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需要

某些国家或地区,利用是否取得质量体系认证作为贸易壁垒,保护本国(本地区)的利益,规定某些商品未经质量体系认证不能进入本国(本地区)市场。

企业为了打入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因而申请并取得质量体系认证。

5.促进改善管理,提高体系运行有效性

企业领导为了推动企业质量管理的改进和提高体系运行有效性,以体系认证为纽带和动力,发动员工深化质量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体系运行有效性,增强企业适应市场(顾客)要求和变化的应变能力。

(三)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应作好的工作

企业要取得质量体系认证,主要应作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二是作好与体系认证直接有关的各项工作。

关于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仍应从质量职能分配入手,编写质量保证手册和程序文件,贯彻手册和程序文件,做到质量记录齐全,其程序和作法与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相同,已于本节贯标建立体系程序和步骤中作过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下边仅介绍如何作好与体系认证直接有关的各项工作。

1.全面策划,编制体系认证工作计划

为了使体系认证工作能作到有计划、协调地进行,企业质量部门在调查和收集有关体系认证信息的基础上,对体系认证工作进行全面策划,编制“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工作计划”作出总体安排。

“计划”应包括体系认证应作好的工作(项目)、主要工作内容和要求、完成时间、责任部门、部门负责人和企业主管领导。

“计划”编好后,应经企业主管认证工作的领导批准,由质量部门印发。

2.掌握信息,选择认证机构

(1)掌握信息

企业在申请认证之前,首先应掌握两方面的信息。

一是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信息。

应组织人员按选定的质量保证模式对企业现有的质量体系进行全面审核,通过审核报告来掌握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信息,判定是否基本具备申请体系认证的条件。

二是社会第三方认证机构的信息,通过派出人员进行调查,收集认证机构的资料,掌握认证机构的有关信息,其中主要是认证机构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审核人员的资历和水平以及收费标准等,以便为选择认证机构决策提供依据。

(2)选定认证机构

根据掌握认证机构的信息来选择认证机构,应选择那些收费合理、具有合法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的认证机构。

选定的认证机构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它们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由于我国已与世界上10个主要国家签署互认协议,一张证书可以通行互认的国家,因而一般只需选定一家。

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应写出正式的书面报告报企业最高领导者批准。

报告应包括选用的质量保证模式标准、选定的认证机构、认证的时间安排以及所需的费用等。

企业领导批准后即作为申请体系认证的依据。

3.与选定认证机构洽谈,签订认证合同或协议

(1)与选定的认证机构洽谈

根据领导决策(批准的报告),质管部门与选定的认证机构进行初次洽谈,提出申请体系认证的意向,了解申请体系认证的程序,商讨认证总体时间安排,以及认证费用等。

不管是初次洽谈,还是以后的谈判,企业应明确“认证是市场行为,申请认证的企业是认证机构的用户”这一观念。

初次洽谈后,申请认证企业应向认证机构索取申请认证用的申请表和协议书或合同书。

(2)正式提出申请,签订合同或协议

企业在作出质量体系认证工作总体安排和提出整改工作要求后,就可向认证机构提出质量体系认证的正式申请,递交申请表。

当认证机构接受申请委托后,企业即可与认证机构签订合同或协议。

有的认证机构要求在提出正式申请交申请表的同时,应提交企业的质量保证手册或其它有关文件,例如认证体系复盖产品的介绍、企业营业执照等。

此时,正式申请则应在质量手册编好后再提出,在送申请表的同时送交质量保证手册,然后签订合同或协议。

4.送审质量保证手册

企业申请质量体系认证,必须要经过认证机构的两次审核,第一次是对企业的质量保证手册的审查,审查手册内容是否达到所选用质量保证标准的要求,是否能满足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需要,这是对企业质量保证体系适宜性的审查;第二次审查是对企业现场进行检查,检查实际质量活动是否有程序文件,是否符合质量保证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规定,现场检查是对企业质保体系实施性的检查。

由于质量保证手册审查是体系认证审核的第一关,因而申请体系认证的企业,对手册的编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使编写的质保手册能符合要求,争取审查一次通过。

送审的质保手册应是经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的受控版本。

认证机构对质保手册审查后会正式提出书面的审核意见,企业对所提意见应进行研究分析,对不符合所选用质量保证标准内容要求的意见,必须依据所提意见对质保手册进行修订;对属于建议性的意见(认证机构一般不提这类意见),企业则应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对手册进行修订。

根据审查意见修订质保手册时,应按规定程序办理修订手续。

除应向认证机构提供修订后质保手册换回原提供的手册外,对企业内所发手册的受控版本,都应进行修订。

修订后的质保手册即是认证机构对现场检查的依据。

5.作好现场检查迎检的准备工作

(1)资料准备

作好现场检查迎检的准备,不但关系到认证能否一次通过,同时也关系到现场检查能否顺利进行。

为此,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应编制印发“迎接认证现场检查准备资料清单”提出各部门应准备资料的目录,经审查后交各部门进行准备。

质管部门对各部门准备好的资料应进行抽查,以保证准备好的资料能符合要求。

对各部门准备资料应提出以下要求:

a)为作到有备无患,准备的资料应宽一些;

b)资料准备应按每项体系要素准备,准备好的资料应按不同的体系要素分别存放;

c)每个要素的资料应分为提供和备用,凡与认证所选质量保证标准或质保手册直接有关的,均为提供的资料,凡间接有关的为备用资料;

d)准备的资料应编号、列表编目录,以便于检索。

(2)人员准备

迎接现场检查的人员准备,应分公司(总厂)和车间(分厂)两级进行。

公司(总厂)应负责选定陪同人员和发言人,人员一经选定即不再变动,检查时必须在场,企业其他工作应为检查工作让路。

对选定人员,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应负责组织培训,使人员应掌握接受检查的必备条件和应掌握的信息,以及注意事项。

为了搞好人员培训,质管部门应编写“培训提纲”。

各车间(分厂)应对本车间(分厂)、班组迎检人员和参加迎检的工人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可参照公司(总厂)的培训提纲和学习手册。

为了搞好企业所有迎检人员的学习,企业质管部门应编写《质量体系认证学习手册》,提供各部门学习使用。

由于认证机构现场检查时,对如何实施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贯彻体系文件等会提出很多问题,如问不同岗位人员如何实施质量方针的,因而企业各级领导和全体迎检人员应对回答如何贯彻实施质量方针作好充分准备。

(3)成立迎检组织机构

为了使企业迎检工作能作到有条不紊地进行,企业应成立迎接现场检查的组织机构,一般设立迎检办公室或迎检领导组,下设接待组和业务组。

接待组主要负责认证机构审核人员的生活食宿、交通车辆和审核人员车票或机票等工作。

业务组负责组织各部门的培同人员和发言人参加认证机构召开的各种会议,接受检查,掌握检查中发生的不合格信息,及时向企业主管领导汇报和采取措施等。

(4)编制迎检计划

认证机构到申请体系认证企业进行现场检查的一周到十天前,应正式提出现场检查计划。

该计划应明确提出去企业检查的审核人员,以及他们的简历、审核人员分组和各组活动的日程安排,安排要具体到小时。

认证企业在接到认证机构提交的现场检查计划后,质管部门应针对计划的安排编制企业的迎检计划。

迎接计划应包括日期、时间、审核的要素和部门、发言人、参加人员、需准备的资料、检查活动的地点等。

迎检计划编好后,应印发企业领导、迎检办公室(含接待组和业务组)以及各部门。

各部门应根据“迎检计划”的安排作好迎检的准备工作。

6.接受现场检查,及时反馈信息

组织人员参加首次会议

认证机构来企业第一项活动就是召开首次会议。

企业质管部门应明确规定参加首次会议的人员,并作好参加会议的组织工作。

首次会议上企业最高领导者应致欢迎词;参加会议的人员应作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