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讲解.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7224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讲解.docx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讲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讲解.docx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讲解

数字钟电路设计

一、电路功能要求

●计时功能要求准确计时,以数字形式显示时、分、秒的时间。

小时的计时要求为“12翻1”,分和秒的计时要求为60进位。

●校时功能当数字钟接通电源或者计时出现误差时,需要校正时间(简称校时)。

校时是数字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一般电子手表都具有时、分、秒等校时功能。

为使电路简单,这里只进行分和小时的校时。

对校时电路的要求是:

在小时校正时不影响分和秒的正常计数;在分校正时不影响秒和小时的正常计数。

校时方式有“快校时”和“慢校时”两种。

“快校时”是通过开关控制,使计数器对1Hz的校时脉冲计数。

“慢校时”是用手动产生单脉冲作校时脉冲。

●仿广播电台整点报时每当数字钟计时快要到整点时发出声响;通常按照4低音1高音的顺序发出间断声响;以最后一声高音结束的时刻为整点时刻。

二、方案设计

(一)数字钟电路的组成框图

 

图1数字钟电路组成框图

数字钟电路组成如图1所示,由主体电路和扩展电路两大部分所组成。

振荡器产生稳定的高频脉冲信号,作为数字钟的时间基准,再经分频器输出标准秒脉冲;秒计数器计满60后向分计数器进位;分计数器计满60后向小时计数器进位;小时计数器按照“12翻1”规律计数。

计时出现误差时可以用校时电路进行校时、校分、校秒。

扩展电路必须在主体电路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功能扩展。

(二)子电路的设计

1、振荡器的设计

振荡器是数字钟的核心。

振荡器的稳定度及频率的精确度决定了数字钟计时的准确程度,通常选用石英晶体构成振荡器电路。

一般来说,振荡器的频率越高,计时精度越高。

如果精度要求不高也可以采用集成逻辑门与RC组成的时钟源振荡器或由集成电路定时器555与RC组成的多谐振荡器,如图2所示。

根据频率计算公式:

f=1.43/(R1+2R2)C可确定图中R、C的值振荡器的周期取决于(R1+滑动变阻器R3)和R2及电容C1的值,

因为T≈0.7(R3+R1)C1;f=1/T;

由于当滑动变阻器为20%左右时振荡器输出1kHz矩形波信号,所以

f=1/[0.7×(R3×15%+R1)×0.1μf]=1kHz

 

图2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

2.分频器的设计

分频器的功能主要有两个:

一是产生标准秒脉冲信号;二是提供功能扩展电路所需要的信号,如仿电台报时用的1kHz的高音频信号和500Hz的低音频信号等。

可选用3片中规模集成电路计数器74LS161完成上述功能。

每片为1/10分频,3片级联则可获得所需要的频率信号。

即第1片的Q0端输出频率为500Hz,第2片的Q3端输出为10Hz,第3片的Q3端输出为1Hz。

3.时分秒计数器的设计

分和秒计数器都是模M=60的计数器,其计数规律为00—01—…—58—59—00…。

可选两片74LS160,其中一片作十位计数器,另一片作个位计数器.

时计数器是一个“12翻1”的特殊进制计数器,即当数字钟运行到12时59分59秒时,秒的个位计数器再输入一个秒脉冲时,数字钟应自动显示为01时00分00秒,实现日常生活中习惯用的计时规律。

由于74LS160是采用8421编码的十进制计数器,即Q3Q2Q1Q0的权值大小为8421,高(十)位的权为10,所以60的状态为01100000,即当计数到60时采用反馈清零方式使计数器清零。

4.校时电路的设计

校时电路如图3所示。

S1为校“分”用的控制开关,S2为校“时”用的控制开关。

校时脉冲采用分频器输出的1Hz脉冲,当S1或S2分别为“0”时可进行“快校时”。

如果校时脉冲由单次脉冲产生器提供,则可以进行“慢校时”。

需要注意的是,校时电路是由与非门构成的组合逻辑电路,开关S1或S2为“0”或“1”时,可能会产生抖动,接电容C1、C2可以缓解抖动。

必要时还

应将其改为去抖动开关电路。

 

图3快校时电路

 

5.仿广播电台整点报时电路的设计

设4声低音(约500Hz)分别发生在59分51秒、53秒、55秒及57秒,最后一声高音(约1kHz)发生在59分59秒,它们的持续时间均为1秒。

如表1所示。

实现电路如图4所示。

 

图4仿广播电台整点报时电路

三、电路调试

1.振荡器

振荡器输出仿真波形

如图所示,振荡器输出的是矩形波,产生高低电平,由T2-T1=1.080ms得输出频率f=1/T=1KHZ,符合实验要求。

 

仿真故障/问题:

输出频率达不到1KHZ,即T2-T1≠1ms

解决方法:

改变变阻器阻值,反复调试直至T2-T1接近1ms

2.计数器

分/秒仿真电路图

时仿真电路图

计数器均采用两片74LS160芯片级联而成,根据60的状态01100000连线,采用74LS160异步清零方式进行清零计数,即当计数器计数到59后再计数加1就会异步清零,同时产生进位输送给下一计数器。

时计数器同理可得,区别在于时计数器逢12进1,即进位状态改变。

如图所示为秒的仿真波形,从上至下分别为秒个位的Q3Q2Q1Q0,十位的Q3Q2Q1Q0,当计数至60时产生进位,即图中19号波形所示产生高电平。

 

如图所示为分的仿真波形,从上至下分别为分个位的Q3Q2Q1Q0,十位的Q3Q2Q1Q0,当计数至60时产生进位,即图中9号波形所示产生高电平。

如图所示为时的仿真波形,从上至下分别为时个位的Q3Q2Q1Q0,十位的Q3Q2Q1Q0,当计数至12时产生进位,即图中9号波形所示产生高电平。

仿真故障/问题:

秒/分计数器的高位片直至9才进位,而实验要求计数器计数60进位

解决方法:

在高位进位输出端接一个74LS08实现逢6进1

3.分频器

分频器采用3片中规模集成电路计数器74LS161实现,每片为1/10分频,3片级联则可获得所需要的频率信号。

即第1片的Q0端输出频率为500Hz,第2片的Q3端输出为10Hz,第3片的Q3端输出为1Hz。

第1片的Q0端输出频率波形

如图所示,Q0输出的是矩形波,产生高低电平,由T2-T1=2.151ms得输出频率f=1/T=500HZ,符合实验要求。

4.整点报时

仿真电路图

4声低音(约500Hz)分别发生在59分51秒、53秒、55秒及57秒,最后一声高音(约1kHz)发生在59分59秒,它们的持续时间均为1秒。

例如59分51秒状态为00111001,00110001,此时秒个位Q0,十位Q0,Q1,分个位Q3,Q0,十位Q1,Q0均为高电位,经分析可得此时输入到扬声器也为高电位,实现报时功能

仿真波形

当计数器计数到59分51秒即状态为00111001,00110001时,此时信号通过逻辑电路到达扬声器时会产生高电平,此时达到报时功能,以后每隔2秒产生一次,如图所示,产生5次高电位。

仿真故障/问题:

(1)整点报时即在59分51秒至59秒实现报时,分析51秒即00111001,00110001

(2)扬声器不发声

解决方法:

(1)按照要求接相应的电位

(2)降低扬声器的电压、频率要求

5.校时电路

仿真电路图

A为校“分”用的控制开关,B为校“时”用的控制开关。

校时脉冲采用分频器输出的1Hz脉冲,当A或B分别为“0”时可进行“快校时”。

开关B与分CP的仿真波形

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即图中波形显示低电位,而当开关断开(波形显示高电位)时,CP信号也随之停止,符合校时要求。

仿真故障/问题:

不能实现小时,电路出错

解决方法:

根据分析得,秒的十位和分的十位应通过校时电路经过相应逻辑判断然后产生脉冲输出,所以将秒十位和分十位接仿真电路图的I01,I02即可

 

整体电路图

四、课程设计收获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数字钟的设计,其中包括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校时电路,整点报时电路,每个子电路都是独立的集成电路,所用芯片主要是74LS106,74LS161,74LS08.在设计过程中,对遇到的各种问题如计数器计数不正确,振荡器输出频率达不到要求,校时器不能校时等问题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研究,对各部件的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同时巩固了专业知识,熟悉了Mutisilm的使用,提高了实践能力,真正地将所学付诸于实践了。

 

参考文献:

数字电子技术东南大学出版社主编郭永贞副主编龚克西许其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