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7365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企业绩效评价是管理者完成其利润目标和战略的工具,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如何进行企业绩效评价,各种绩效评价体系科学性如何则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四本核心期刊上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评述有关观点,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企业绩效;统计分析;评价;文献综述

Abstract:

Theassessmentofcompany’sperformanceisatoolformanagerstoaccomplishthecompany’sgoalofprofit-makingandstrategy.Appropriateassessmentofacompany’soperatingperformancehasbecomefundamentalpartofmoderncompanymanagement.Therefore,howtoassessacompany’sachievementsandtowhatextentdifferentkindsofassessmentsystemarescientificformthecriticalresearchareas.Previousliteraturespublishedonfourcoreperiodicalsfrom2001to2006----StudyonAccounting,WorldofManagement,CommentsonManagementbyNankaiUniversityandEconomicTheoryandManagement-----havebeentakenassamplesinthispaper.Thecurrentconditionofthestudyoncompany’sachievementsinourcountryisstatisticallyanalyzed:

somerelevantideasarediscussedandpotentialproblemsandfurtherstudydirectionsarepointedoutaswellinthispaper.

Keywords:

Enterpriseperformance;Statisticalanalysis;Assessment;LiteratureReview

 

企业绩效评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体系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一直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较流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来自西方创造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工具。

但其实,立足于我国的企业实践,也有许多值得借鉴挖掘的方法。

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四本核心期刊上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评述有关观点,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

一、统计说明

(一)统计对象:

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以“企业绩效评价”为主题的文献。

(二)统计时间:

2001年至2006年。

(三)统计标准:

统计标准是指根据选取的文献内容分析归类的依据。

除按年份期刊统计外,我们还按以下主题进行分类统计。

主题一:

企业绩效评价的一般性研究。

主要指对企业绩效进行宽泛的研究,涉及企业绩效的方方面面。

主题二:

企业绩效评价的创新性研究。

这类主题主要是在分析评述传统企业绩效评价的缺陷基础上开展创新性探索性的研究,譬如基于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绩效问题的研究。

主题三:

基于特定背景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主要是对特定背景特定行业下的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譬如”空降兵”背景下对企业绩效的研究,转型经济下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

主题四:

基于组织行为学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这是比较前沿的问题,是从行为科学角度对企业绩效评价进行研究。

(四)统计结果:

见表1-1和表1-2。

 

表1-1 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按期刊分年度分布状况表单位:

年份

期刊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合计

比例%

会计研究

1

2

3

13.6

管理世界

2

2

2

6

27.3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

1

2

9.1

南开管理评论

2

2

4

2

1

11

50

合计

2

4

4

9

2

1

22

100

比例%

9.1

18.2

18.2

40.9

9.1

4.5

100

从表1-1中可以看出,在我们的“企业绩效评价”为主题选择的样本期刊中,共发表了与企业绩效评价有关的文章22篇,分别分布在《会计研究》3篇,占总数的13.6%;《管理世界》6篇,占总数的27.3%;《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篇,占总数的9.1%;《南开管理评论》11篇,占总数的50%。

可见在《南开管理评论》上发表的此类文献较多。

另外,从年份分布看,2004年发表的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最多,共有9篇,比例达到了40.9%,其次是2002年和2003年各4篇,分别占总数的18.2%。

表1-2     各类主题在各期刊中的分布状况统计表    单位:

期刊

 

主题

《会计研究》

《管理世界》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南开管理评论》

合计

篇数

比例

篇数

比例

篇数

比例

篇数

比例

篇数

比例

主题一

1

33.3

2

33.3

4

36.4

7

31.8

主题二

2

66.7

1

16.7

1

50

3

27.3

7

31.8

主题三

0

2

33.3

1

50

4

36.4

7

31.8

主题四

1

66.7

1

4.5

合计

3

100

6

100

2

100

11

100

22

100

从表1-2可以看出主题一、主题二、主题三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比较多,分别为7篇,比例为31.8%。

另外从期刊分布上,各主题在《南开管理评论》上的研究比较多,有11篇,比例为50%。

而基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最少,只有1篇,比例为4.5%。

特别要说明的是,对于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在这四本核心期刊上,主要是采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有19篇,比例为86.4%;而采用规范方法进行研究的只有2篇,比例为13.6%。

二、统计描述

企业绩效是一个非常复杂也是非常热门的研究主题。

人们的研究既有从经济理论角度研究企业绩效,又有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研究企业绩效;既有对传统行业绩效评价的探索,又有结合新行业新环境研究。

下面将从分类统计的四个主题进行统计描述。

(一)企业绩效评价的一般性研究

根据我们的定义,该主题是对企业绩效进行宽泛的研究,涉及企业绩效的方方面面。

从统计结果看,此类文章共发表7篇,比例为31.8%。

仲理峰、时勘(2002)认为,有效的绩效管理的核心包括绩效计划、管理绩效、绩效考核和奖励绩效四个环节的循环过程;它是全体员工参与的自下而上的过程;绩效管理的沟通包括沟通组织的价值、使命和战略目标、对员工的期望结果和评价标准以及如何达到该结果、组织的信息和资源,强调员工之间相互支持和鼓励;绩效管理是一个强调发展的过程,目标之一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最终目标是建立企业的绩效文化,形成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氛围。

王化成、刘俊勇(2004)回顾了,业绩评价的历史演进,从早期的业绩评价、财务评价,到目前的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在此基础上,将业绩评价划分为三种模式,即财务模式、价值模式和平衡模式。

通过对三种模式的比较,认为中国企业更应倾向于选择平衡模式。

常健(2003)依据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定义了5种公司治理类型,并在实证分析的同时论述不同治理类型的公司业绩决定机制。

他认为,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本市场条件下,没有所有权经营权代理、没有所有权代理有经营权代理治理类型,要比有所有权代理有经营权代理、有所有权(营权)代理治理类型有效率。

没有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其业绩与人力资产提供者报酬显著相关;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关,但不显著。

有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其业绩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相关,与人力资产提供者报酬不相关。

潘镇、鲁明泓(2005)以苏州市426家企业为样本,对影响中小企业绩效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有形资源,特别是资金的可获得性、生产设施的利用效率、员工的整体素质等,是目前中小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基础条件,但企业制度改革对绩效改进并无明显的促进作用;无形资源,如产品的质量水平、注册商标的等级等对中小企业的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灵活性能力、反应性能力的作用则比较微弱。

施东晖、司徒大年(2004)通过构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评价指数,并据此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总体不高;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政府控股型公司的治理水平最高,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型公司的治理水平要高于国有法人控股型公司,而一般法人控股型及股权分散型公司的治理水平介于前两者之间,但不存在显著差异;公司治理水平对净资产收益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市净率却具有负向影响。

胡志勇(2004)以国有股占20%以上的上市公司为对象,以价值相关性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我国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经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值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报酬率之间存在明显的价值相关性和增量价值相关性,但与股票市值的价值相关性较低。

对样本按基金持股状况重新分组后发现:

基金重仓股评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和增量价值相关性进一步增强。

总体而言,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具有价值相关性,一定意义上有助于改善投资决策。

综合对全部样本和子样本的研究,认为国有资本金效绩体系的评价值具有价值相关性,有助于投资者的价值评价或投资决策。

具体而言,第一,报酬模型表明效绩评价值具有价值相关性,并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特别是证券投资基金重仓持股股票的评价值具有更大的价值相关性和增量价值相关性。

第二,由于价格模型可能存在规模效应和异方差等经济计量问题,与每股收益和净资产相比,效绩评价与股票市值的价值相关性相对较低,难以发现其增量价值相关性,但考虑个别股票的市场效率后,评价值的价值相关性有一定改善。

第三,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基金重仓股的市场效率相对较高,其市场价格反映的信息不同于非重仓股,难以证实存在“功能锁定”现象。

(二)企业绩效创新性研究

这类主题主要是在分析评述传统企业绩效评价的缺陷基础上开展创新性、探索性的研究,基于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绩效问题的研究。

从统计结果看,此类文章共发表7篇,比例为31.8%。

杨宗昌、许波(2003)认为,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应具有导向性,通过建立企业短期经营目标与长期经营目标相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持续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企业价值。

他们应用代理理论,根据电信企业运营机制和管理特点,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应用指标链的方法,构建了价值导向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余颖、唐宗明、陈琦伟(2004)认为,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他们从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出发,系统比较了三种评价体系的优劣,并在此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新体系,即能力性经济租金评估体系。

其理论思路是:

将国有企业管理层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分解为两块,即基于行业优势而获得的经济增加值称为非能力性经济租金,后一部分称为能力性经济租金,并将其作为企业绩效的主要评价指标。

周玮(2003)提出传统绩效考核方法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商业银行的特点设定了风险调整收益法(RAROC)。

指出商业银行通过科学的测量方法对银行不同经营部门、产品和客户间的收益情况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进行比较,以达到对银行经营情况进行科学的衡量。

通过RAROC手段可以衡量银行内部各个部门、不同产品以及针对不同客户的收益大小和资本的使用效率。

将这些不同经营部门、产品和客户之间的盈利性和风险状况与其盈利性目标进行比较,使商业银行资本的收益与其所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与银行最终的盈利目标相统一,为银行各个层面的业务决策、发展战略、绩效考核、目标设定等多方面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统一的标准依据。

风险收益法解决了现代商业银行在针对产品和客户的绩效考核分析中收益和损失的统一测评问题,真实完整地反映了各类客户和不同产品的收益情况,完善了现代商业银行内部对不同业务部门的企业绩效管理的内容。

程承坪、谢科范(2001)认为,西方的企业理论包含许多分支理论,但总括起来不外乎解决企业家在其能力既定的前提下的生产性努力问题,而且每种激励方法遵循的都是经济学方法,即把企业家视为经济理性人,这种思路忽视了企业家能力、激励方法的综合作用以及企业家需要的多样性,因而总觉不尽如人意。

超产论试图从外部竞争的角度解决企业家能力和企业家生产性努力问题,但似乎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化了。

事实上,从企业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看,企业绩效是企业家能力、企业家生产性努力以及企业家掌握的资源数量和质量、外部随机干扰这几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对这一问题必须多方法、多角度系统地加以把握。

贺小刚、李新春(2004)认为,不同企业的经营业绩持续地存在差异,资源的异质性假设很好地解释业绩差异的持续性,但难以解释为何此差异没有逐步增大。

资源的可交易性、可分享性以及制度背景下对产品价值创造过程中标准化的要求致使企业的资源具有同质性,这一因素的存在导致了企业间赢利能力的差异化随时间而退减。

谢洪明、刘常勇、李晓彤(2002)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知识管理战略与知识管理方法的一致性,及其对知识管理绩效的影响,建立了有较高涵盖性的知识管理战略及其方法分类模型,提出知识管理战略与方法两者间的对应关系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假设,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在一般制造业、高科技制造业与服务业中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表明,知识管理战略与方法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特定的知识管理战略需要特定的知识管理方法,这样才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

颜光华、李健伟(2001)认为,企业知识战略评价体系是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通过与战略目标对应的评价体系去保障战略执行效果的一种评价体系。

它符合企业战略管理的思想,有利于企业进行精确的内部控制和持续改进管理水平。

如果企业意图运用战略思想经营企业,就应将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调整为支持实现战略的活动。

特别是绩效评价体系,作为企业内部的行动指针,它的制定必须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

其主要的特点是,绩效评价主要通过一些综合性的、与企业战略密切相关的评价指标进行,注重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的结合。

在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时期,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施战略规划对企业绩效具有正面作用。

企业通过实施战略规划,可以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的战略思维理念,有助于内部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还可以加强普通员工和中下层管理人员的参与意识,促进企业内部的沟通,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绩效。

(三)基于特定背景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此主题是对特定背景、特定行业下的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譬如“空降兵”背景下、转型经济下背景下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

从统计结果看,此类文章也比较多,共发表7篇,比例为31.8%。

1.国有企业隐性失业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袁志刚、黄立明(2002)以国有工业企业1986至1997年的情况为研究样本,对国有企业隐性失业和国有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论证。

主要的结论有两点:

第一,国有企业绩效与国有企业隐性失业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影响的。

第二,隐性失业问题使国有企业自身的“造血机能”极度地被弱化,严重削弱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2.高管团队变更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刘学(2004)采用单一纵深案例研究与多案例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定性研究方法,对空降兵与原管理团队之间的冲突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

研究初步发现,空降兵进入企业后,高层管理团队内部冲突有所增加,且主要表现为空降兵与原管理团队之间的冲突。

其次,驱动空降兵与原管理团队之间冲突的主要因素是薪资差异、信息差异、感知的权力差异、厂龄差异、价值观差异等。

第三,薪资差异和感知的权力差异,由于削弱了公平感与信任感(中介变量),从而造成空降兵与原管理团队之间的关系冲突。

而厂龄差异和价值观差异,既导致关系冲突,又造成任务冲突。

信息差异主要与任务冲突相联系。

在任务独立性、专业性较强的情况下,空降兵的信息优势有助于组织绩效改进。

3.大股东变更对企业绩效的研究。

方芳、闫晓彤(2004)通过对2000年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的38家上市公司,在股权转让前、转让当年和转让后其绩效的变化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行为对公司综合绩效的影响。

他们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降低有利于公司综合绩效的提高。

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应调整和优化股权结构,采取一定措施降低股权集中度,降低国有股权比例,使国有股持股主体多元化、分散化。

4.物流企业的企业绩效研究。

邵兵家、刘小红(2005)认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导向度与经营业务类型呈正相关,市场导向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企业的顾客导向和跨部门间协调与企业绩效正相关,竞争者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不显著。

从实证角度验证了市场导向对于转型经济下的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对于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实施市场导向战略是必要的,但基于环境和行业发展的独特性,在实施市场导向战略时要具有自己的特色。

5.股本性质与企业绩效研究。

胡芳肖、王育宝(2004)以深沪两市2001年综合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国有股、流通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1)国有股、流通股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曲线关系,且它们与公司绩效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

(2)国有股“一股独大”并不是导致国有企业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资产的过于分散和产权的多元化(对上市公司来讲就是流通股过多)、再加上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才是上市公司经营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3)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股权的相对集中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而股权的分散不利于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

(4)国有股减持应慎重对待。

5.高管特征与企业绩效评价关系研究。

魏立群、王智慧(2002)认为,企业绩效是高层管理者特征、企业家能力、企业家生产性努力以及企业家掌握的资源数量和质量、外部随机干扰这几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高层管理人员的平均年龄与组织绩效是正相关关系,高层管理人员平均年龄较高对组织绩效的提高是有利的。

高层管理者多样性与组织绩效之间并无直接关系,它们之间真正的因果联系更大地程度上取决于高层管理人员的认知和心智过程。

6.战略规划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武亚军、吴剑峰(2006)认为,战略规划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

现有的文献虽然已经对二者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存在两大不足:

一是战略规划对企业绩效是否有正面影响还没有定论;二是现有关于战略规划的理论是否可以适用于转型经济尚是疑问。

他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有关中国制造业企业战略规划的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战略规划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转型发展经济中的中国企业尚未广泛应用战略规划;那些应用了战略规划的制造类企业比未采用的企业有更好的绩效;企业未采用战略规划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合格的战略规划人员。

7.资本结构、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评价关系研究。

曹廷求、孙文祥、于建霞(2004),代理成本理论的架构下,以公司成长机会为背景,分析了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利用1998年年底之前在上海和深圳两个交易所上市的498家上市公司1999至2001年三年间1494个观察值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成长性的公司而言,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为我们选择理想的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对于不同成长机会的公司而言,不同的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以及由此所引致的不同的治理结构和监督模式的作用机理及其对公司绩效产生的最终影响都存在很大差别。

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和差距,是寻找“合适”的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的理性选择。

(四)基于组织行为学的企业绩效研究

这类主题是关于企业绩效评价比较前沿的研究,是从行为科学角度对企业绩效评价进行研究。

从统计结果看,目前此类文章只有1篇,仅占总数的4.5%。

李武武(2004)认为,组织行为与经济绩效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他通过借鉴英、美、日等国家的行为科学家完成的“企业绩效市场测定表”、“企业绩效文化测定表”、“企业绩效管理测定表”三个模块,进行本土化,通过产业化改造,增加“企业绩效政府测定表”,并与前三个模块共同构建组织行为与经济绩效四模块测量模型。

三、结论与启示

企业绩效评价是管理者完成其利润目标和战略的工具,是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资产保值增值等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

企业绩效评价系统能使管理者平衡利润成长和成本控制之间的矛盾;平衡不同群体之间期望值的矛盾。

正确运用企业绩效评价,能够克服妨碍员工潜能发挥的组织障碍。

通过连续的绩效评价,可以检测企业发展的状况,把握企业当前的总体情况,使企业知彼知己、扬长补短,采取更有效的方法与措施提高竞争力。

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衡量企业经营者的工作成绩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内容比较多,企业绩效研究的方法、着手点有很多,可以有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可以就某一行业进行研究,也可以就某一细小的方面研究,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因素也比较复杂,有的表现为具体的数量特征,有的则表现为抽象的描述特征。

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杨宗昌、许波:

《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模式研究--我国电信企业集团经营绩效考评方法初探》,《会计研究》,2003年第12期。

[2]胡志勇:

《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的价值相关性》,《会计研究》,2004年第10期。

[3]余颖、唐宗明、陈琦伟:

《能力性经济租金: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新体系》,《会计研究》,2004年第11期。

[4]袁志刚、黄立明:

《国有企业隐性失业与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世界》,2002年第5期。

[5]谢洪明、刘常勇、李晓彤:

《知识管理战略、方法及其绩效研究》,《管理世界》,2002年第10期。

[6]常健:

《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决定机制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3年第5期。

[7]刘学:

《“空降兵”与原管理团队的冲突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管理世界》,2003年第6期。

[8]李武武:

《对英美日组织行为与企业绩效测量模型的再研究》,《管理世界》,2004年第3期。

[9]王化成、刘俊勇:

《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