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7948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5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练习二

化学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2020.6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Fe56

第一部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4道小题,共42分。

1.下列防护隔离、杀菌消毒等措施中,没有应用蛋白质变性原理的是

A.佩戴医用口罩

B.蒸煮餐具

C.紫外线杀菌

D.碘伏清洗伤口

2.正确应用物质性质并规范操作是保障安全的前提。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金属钠残渣用乙醇进行处理

B.苯酚不慎沾到皮肤上,用氢氧化钠溶液擦拭

C.大量氯气泄漏时,戴好防毒面具,喷稀碱液进行吸收

D.向电石上滴加饱和食盐水,将产生的气体验纯后点燃,观察燃烧现象

3.下列变化中,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向Na2CO3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B.向K2Cr2O7酸性溶液中滴加乙醇,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

C.向碘水中滴加维生素C溶液,溶液棕黄色褪去

D.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呈红褐色

4.用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氨基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B.标准状况下,22.4LO2完全转化为Na2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4NA

C.56gC3H6和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8NA

D.0.1mol·L-1CH3COONa溶液中CH3COO-、CH3COOH数目之和为0.1NA

5.下列数据或事实所呈现的规律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6.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用FeCl3溶液制作铜质印刷线路板:

2Fe3++Cu===Cu2++2Fe2+

B.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

2Al+2OH-===2AlO2-+H2↑

C.用难溶的MnS除去MnCl2溶液中含有的Pb2+:

MnS(s)+Pb2+(aq)===PbS(s)+Mn2+(aq)

D.向银氨溶液中滴加乙醛后水浴加热,出现银镜:

7.科研人员利用Cu/ZnO作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实现了CO2和H2合成CH3OH,该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I中ZnO表面上进行CO2的吸附与转化

B.过程II中存在极性键的断裂与形成

Cu/ZnO

C.过程V中生成CH3OH时吸收能量

D.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3H2======CH3OH+H2O

8.高温下CO2和H2S发生如下反应:

CO2(g)+H2S(g)

COS(g)+H2O(g)。

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

温度

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COS物质的量/(mol)

n(CO2)

n(H2S)

n(COS)

337℃

0.10

0.40

0.01

347℃

0.10

0.40

0.0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实验Ⅰ达平衡后COS的物质的量分数为5%

C.实验Ⅰ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D.平衡后向Ⅱ中再充入0.10molCO2和0.40molH2S,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n(COS)=0.03mol

9.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仪器略去),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中试剂

b中试剂

c中试剂

实验目的

装置

A

氨水

CaO

制取并收集氨气

B

浓盐酸

MnO2

饱和NaCl溶液

制备纯净的Cl2

C

浓盐酸

Na2CO3

Na2SiO3溶液

比较酸性强弱:

H2CO3>H2SiO3

D

浓硫酸

Na2SO3

KMnO4酸性溶液

验证SO2具有还原性

10.漂白粉和漂粉精是常用的消毒清洁用品,有效成分均为Ca(ClO)2,相应的生产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B.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C.上述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

D.制备漂粉精过程中,Cl2转化为Ca(ClO)2时,Cl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11.尿素(

)氮原子上的氢原子可以像苯酚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那样与甲醛发生反应,生成交联脲醛树脂,其结构片段如下图所示(图中

表示链延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尿素可以与甲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B.脲醛树脂的合成反应为缩聚反应

C.交联脲醛树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重新生成尿素和甲醛

D.甲醛可以与

交联成网状结构的脲醛树脂

12.研究人员采用双极膜将酸-碱电解液隔离,实现MnO2/Mn2+和Zn/Zn(OH)42-的两个溶解/沉积电极氧化还原反应,研制出新型高比能液流电池,其放电过程原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过程中,总反应方程式为Zn+MnO2+4OH-+4H+===Zn(OH)42-+Mn2++2H2O

B.放电过程中,当1molZn参与反应时,理论上有4molK+发生迁移

C.充电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为Zn(OH)42-+2e-===Zn+4OH-

D.充电过程中,右侧池中溶液pH逐渐减小

13.已知Na2CO3与稀盐酸反应分两步进行:

CO

+H+==HCO

,HCO

+H+==CO2↑+H2O。

向10.00mL0.1000mol·L-1Na2CO3溶液中滴加0.1000mol·L-1盐酸,溶液pH随盐酸体积的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V=5.00mL时,溶液中c(HCO

)>c(CO

)>c(OH-)>c(H+)

B.V=10.00mL时,溶液中c(Na+)=c(HCO

)+c(CO

)+c(H2CO3)+c(Cl-)

C.a点的溶液中:

2n(CO

)+n(HCO

)=0.001mol

D.V=20.00mL时,溶液pH<7,是因为H2CO3

HCO3-+H+

14.研究金属钠的性质,实验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方案

液体a

现象

蒸馏水

Ⅰ.钠浮在水面,剧烈反应,有少量白雾

0.1mol·L-1盐酸

Ⅱ.钠浮在液面,反应比Ⅰ剧烈,有白雾产生

浓盐酸

Ⅲ.钠浮在液面,反应比Ⅰ缓慢,产生大量白雾,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Na++H2↑

B.对比Ⅰ、Ⅱ、Ⅲ可知,随着c(H+)增大,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大

C.实验Ⅰ、Ⅱ、Ⅲ均有白雾产生,说明Na与水或酸反应均放出大量热

D.推测Ⅲ中浓盐酸的c(Cl-)以及生成的NaCl固体对反应剧烈程度有影响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15.(8分)近年来,FePO4作为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重要原料而成为研究热点。

一种以FeCl3、H3PO4、氨水为主要原料制备FePO4的流程如下图。

已知:

H3PO4是弱电解质

(1)将FeCl3溶液与H3PO4溶液按

混合,没有明显现象,逐渐

滴加氨水至pH=1.5左右,生成FePO4·2H2O沉淀。

①操作a为______。

②生成FePO4·2H2O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③控制氨水用量,避免因pH偏高而产生______杂质。

(2)测定产物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主要步骤如下:

ⅰ.取ag样品,加入过量盐酸充分溶解,再滴加SnCl2(还原剂)至溶液呈浅黄色;

ⅱ.加入TiCl3,恰好将i中残余的少量Fe3+还原为Fe2+;

ⅲ.用cmol·L–1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Fe2+,消耗vmLK2Cr2O7标准溶液。

①将步骤ⅲ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②产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16.(10分)尿素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工业生产尿素的主要流程如下:

(1)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尿素分子中C、N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偏向N原子,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原

因:

(3)由NH3和CO2合成尿素分为两步反应(均为可逆反应),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①合成尿素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粗尿素中含有NH2COONH4杂质。

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强,可将NH2COONH4分

解为NH3和CO2。

研究温度和压强对NH2COONH4分解率的影响,结果如下:

X代表_____(填“温度”或“压强”),L1_____L2(填“>”或“<”)。

(4)工业上含尿素的废水需经处理后才能排放。

一种利用电化学方法降解尿素的装置

示意图如下:

写出尿素被降解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17.(14分)中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汉黄芩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

合成汉黄芩

素的中间体M的路线如下:

(1)A属于芳香烃,A的名称是______。

(2)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D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

(4)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

(5)K与X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L,X的分子式是C4H8O2。

①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②符合下列条件的K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种。

a.含有苯环,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b.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

(6)F与L合成M的步骤如下:

中间产物1和中间产物2的结构简式分别是_____、_____。

18.(12分)柴油机氮氧化物(NOx)处理技术是一种系统简单,占用空间较小的柴油车尾气

处理技术,氮氧化物主要在催化转化装置中被处理。

(1)柴油中含有多种烷烃,其燃烧性能用十六烷值表示。

C16H3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

式是______。

(2)柴油发动机工作时在稀燃(O2充足、柴油较少)和富燃(O2不足、柴油较多)条

件下交替进行,催化转化装置中的物质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BaO吸收N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富燃条件下Pt表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研究CO2对BaO吸收氮氧化物的影响,一定温度下,测得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

与氮氧化物吸收率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一定范围内,氮氧化物吸收率随CO2体积分数的增大而下降,原因是_____。

②当CO2体积分数达到10%~20%时,氮氧化物吸收率依然较高,原因可能有:

______。

③若柴油中硫含量较高,在稀燃过程中,BaO吸收氮氧化物的能力下降至很低水

平,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______。

 

19.(14分)化学小组探究铜与硝酸反应的快慢及产物。

(1)实验甲:

将铜片放入盛有稀HNO3的试管中,开始无明显现象,渐有小气泡生成,该气体是。

液面上方出现浅红棕色气体,溶液呈蓝色。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A中:

最初反应较慢,随后加快,反应剧烈;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呈绿色。

B中:

溶液呈淡蓝色。

(2)实验乙:

铜与浓HNO3反应,装置、现象如下:

①A中铜与浓HNO3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实验现象“最初反应较慢,随后加快”的原因可能是。

(3)有文献记载:

铜与浓HNO3反应一旦发生就变快,是因为开始生成的NO2溶于水形成HNO2(弱酸,不稳定),它再和Cu反应,反应就加快。

实验探究如下:

Ⅰ:

向1mL浓硝酸中加入几滴30%H2O2溶液、铜片,反应较慢,溶液呈蓝色。

Ⅱ:

向1mL浓硝酸中加入几滴30%H2O2溶液,无明显变化。

①Ⅰ中反应变慢的原因是。

②NO2与H2O反应生成HNO2和。

③对生成HNO2后反应变快的原因进行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B中溶液,加入一定量固体,再加入铜片

立即产生无色气体;液面上方呈红棕色

取B中溶液,放置一段时间,溶液变为无色后,再加入铜片

产生无色气体,较Ⅲ慢;液面上方呈浅红棕色

a.Ⅲ中加入的固体为。

b.Ⅳ中“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实验Ⅲ、可以说明,HNO2氧化Cu的反应速率比HNO3氧化Cu的反应快。

(4)化学小组同学结合实验甲、乙中HNO3被还原后的气体产物以及实验Ⅲ的产物,综合上述实验,分析判断甲中反应慢的原因,除了硝酸起始浓度小、反应过程中温度较低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练习二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2020.6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第一部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C

D

B

C

B

D

D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C

B

C

B

第二部分

15.(8分)

(1)①过滤

③Fe(OH)3

(2)①1;6;14H+;2;6;7H2O

16.(10分)

(1)N2+3H22NH3

(2)N和C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N>C,原子半径N<C,原子核吸引电子

能力N>C

(3)①CO2(g)+2NH3(g)CO(NH2)2(l)+H2O(l)ΔH=–101.5kJ·mol-1

②压强;<

(4)CO(NH2)2+8OH––6e–===CO32–+N2↑+6H2O

17.(14分)

(1)甲苯

(2)

(3)—COOH、—NO2(或羧基、硝基)

(4)

(5)①CH3COOCH2CH3

②4

(6)

;

点燃

18.(12分)

(1)2C16H34+49O2===32CO2+34H2O

(2)①2BaO+4NO2+O2===2Ba(NO3)2

(3)①BaO与CO2反应生成BaCO3,覆盖在BaO表面

②BaCO3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吸收NOx(其他答案合理给分)

③稀燃过程中,柴油中的硫氧化为SO2,2BaO+2SO2+O2===2BaSO4,BaSO4稳定,不易分解,也难与NOx反应(其他答案合理给分)

19.(14分)

(1)NO

(2)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反应放热,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温度升高(其他答案合理给分)

(3)①H2O2与HNO2发生反应使HNO2浓度降低

②HNO3

③a.NaNO2

b.使HNO2完全分解(其他答案合理给分)

(4)稀硝酸不能将NO氧化为NO2,体系中不能发生NO2与H2O生成HNO2的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