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7949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21 大小:2.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1页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1页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1页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1页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1页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1页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1页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1页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1页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1页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1页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1页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1页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1页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1页
亲,该文档总共1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 实验探究题 汇总doc.docx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实验探究题汇总doc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实验探究题汇总

一.实验探究题(共50小题)

1.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根据工业炼铁的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主要成分为氧化铁(Fe2O3)的铁矿石的名称是  (填“赤铁矿”或“磁铁矿”)。

(2)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粉末,当红棕色粉末变成  色时停止加热,玻璃管内物质冷却后,停止通CO。

(3)写出①处CO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②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在③处点燃尾气的目的是  。

(6)如图2为有关金属铁的实验。

①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②洁净铁钉久置空气中生锈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  发生化学反应。

③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

2.实验室模拟炼铁(装置如图1)

已知B装置中的液体为过量的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混合溶液,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比氢氧化钙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A处玻璃管中现象:

  ,写出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装置按图2连接,请将以下四步按正确操作步骤排序:

  (填序号)。

a.点燃A处酒精喷灯

b.通入CO

c.停止通入CO

d.熄灭酒精喷灯。

(3)实验装置图中虚线框内装置起到的作用有  (填序号)。

A.收集一氧化碳

B.吸收二氧化碳

C.检验二氧化碳

(4)已知此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同,可能生成铁的不同的氧化物。

原固体Fe2O3质量为48.0g,现用热分析仪记录CO与Fe2O3进行反应时有关数据,得到固体质量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①根据图象分析,写出D点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  。

②若B点生成物为一成分固定的化合物,请确定其化学式是  。

3.请参与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完成下列内容。

[设计实验]

编号

操作

现象

解释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为:

  ,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  色固体

2Al+3CuCl2═2AlCl3+3Cu

(1)铝丝表面有一层氧化膜,其形成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比较实验乙和实验  (填“甲”或“丙”)可得知:

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结论与反思]

(1)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l比Cu  (填“强”或“弱”)。

(2)查阅资料得知:

CuSO4溶液中有Cu2+、SO42﹣、H2O三种粒子,CuCl2溶液中有Cu2+、Cl﹣、H2O三种粒子。

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你认为合理的猜想是  。

A.H2O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B.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C.Cu2+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D.SO42﹣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4.小明在参观博物馆时,发现青铜器上都有绿色的锈蚀,XX得知青铜器出土之前深埋地下,长时间与水、空气接触,生成了铜绿[Cu2(OH)2CO3]。

【提出问题】Cu生锈产生的铜绿与什么物质有关呢?

【假设猜想】猜想1需要H2O和O2;猜想2需要H2O和CO2;猜想3需要O2和CO2;猜想4需要H2O、CO2和O2

【讨论分析】小红认为猜想  不成立,理由是  ;小兰认为猜想  不成立,理由是  。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两周后的现象

结论

实验1

铜片表面  

猜想4成立

实验2

铜片表面  

【得出结论】铜在H2O、CO2和O2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才能产生铜绿,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拓展反思】铁在潮湿的空气易生铁、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也会生锈、但黄金、白银却能长期保存而不易被氧化,可见,金属被腐蚀的难易程度与  有关。

5.请结合如图中A﹣F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得出蜡烛中含有氢元素的理论依据是  。

(2)实验B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导致实验C测定结果偏小的因素有  (任写一条)。

(4)实验D  (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5)实验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实验F得出“水是铁生锈条件之一”这一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6.根据下列实验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请用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某化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推测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4ClO4)发生反应提供,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O4

N2↑+Cl2↑+2O2↑+4X.则,则X的化学式为  。

(3)用图1所示的三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实验前后天平不能保持平衡的是  (填序号),理由是  。

(4)镁带在一密闭容器中与氧气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其固体质量变化可用图2表示,则质量差(m2﹣m1)表示的意义是  。

7.小明同学想在实验室完成模拟炼铁的实验,设计如图①→④的思路。

已知方框内是初中常见气体制取的发生装置,可供选择的装置见图A或B,提供选择的药品是:

氯酸钾晶体、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稀盐酸、块状石灰石。

(1)写出图中标号a、b、c的仪器名称:

a是  ,b是  ,c是  ;

(2)若用A装置放入①方框内,则X是氧气,写出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用B装置放入①方框内,且能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则X气体  (填能或不能)是氧气,写出生成X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4)③中玻璃管内固体由  色逐渐变成  色,说明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铁,该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  (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

(5)④中试管内出现白色浑浊,该化学方程式为  ;④中尾气处理的化学方程式为  。

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

R>Fe>Cu;

猜想二:

  ;

猜想三:

Fe>Cu>R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  (填“快”或“慢”)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得出结论】猜想  正确。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2)金属与  溶液(盐酸、稀硫酸等)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与盐溶液(金属的化合物的水溶液)是否反应。

9.小明同学家新换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钢质镀铬。

好奇的小明想探究铬(Cr)与常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邀请你一同参加。

(1)(作出猜想)

小明根据金属活动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作出猜想:

猜想1.Cr>Fe>Cu;猜想2.Fe>Cu>Cr;猜想3.你的猜想是  。

(2)(查阅资料)

①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其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的氧化膜。

②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GrSO4)溶液。

(3)(设计与实验)

小明同学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再分别放入三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等量的同种稀硫酸,观察现象并得出了猜想1正确的结论,请你根据猜想1正确的结论完成表格:

实验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①  ,  。

②  ,  。

铜片表面没有气产生,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4)(结论与解释)

①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

②请你写出铬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几个重要实验,请回答:

(1)实验1连接装时,需根据导气管的高度调节  处的高度,再确定  处的高度(填“甲”或“乙“)。

(2)实验2正确操作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该实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且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的上述性质,决定了其用途是  。

(3)铁钉生锈需满足的条件是  实验3中所用蒸馏水要煮沸并迅速冷却,其目的是  。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对自行车进行养护,其中对链条采取的防锈措施是  。

11.现要配制6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试完成下列填空。

【实验过程】

(1)计算:

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3g,需要水的体积为  mL。

(2)称取氯化钠:

在己调节平衡的天平两端的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等的纸片,移动游码至刻度如  (选填“甲”或“乙”)图所示。

(3)量取水:

先向量筒内直接加水,当水接近刻度时改用  继续加水至所需刻度。

(4)溶解: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5)转移:

将配得溶液移入指定容器,贴上标签。

【实验反思】

(6)上述实验中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氯化钠粉末不纯

B.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配制溶液的烧杯事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D.转移己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1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1)图中P点的含义是:

  。

(2)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若提纯甲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3)4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  乙(填“>”、“=”或“<”)。

若将40℃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  乙(填“>”、“=”或“<”)。

20℃时,将6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升温至40℃,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4)20℃时,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  溶液与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1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  。

(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

氯化钠  g,水  g。

(3)称量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填序号)。

A.增加适量砝码或移动游码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4)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5)对配制的溶液进行检测时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A.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

B.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6)把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  g。

14.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把红热的木炭插入集气瓶时,为了使木炭与集气瓶内的氧气充分接触发生反应,坩埚钳夹持着红热的木炭插入集气瓶内的具体操作是:

  。

(2)工业上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炼铁,炼铁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

  ;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是①C+O2

CO2,②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在实验室里,可利用图乙所示赖置进行此实验:

该实验中设置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  ,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常温下,丙实验中可形成对比实验的是  ,得出的结论之一是  。

15.小明要配制用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所示

(1)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g,水的体积为  mL;

(2)操作②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3)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

(4)小明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6.汽车、电动车一般使用铅酸蓄电池。

某铅酸蓄电池使用的酸溶液是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用10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该稀硫酸时,需要蒸馏水(密度为lg/cm3)的体积为  mL。

(2)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

①计算②  ③  ④装瓶并贴标签。

上述仪器中一定不用的是  。

(3)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若俯视读数(其它操作都正确),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2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7.研究物质的溶解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表一是硝酸钾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表一: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

31.6

63.9

110

169

(1)由上面表一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选填“变大”或“变小”)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能将该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

(写出一种即可)

(2)探究20℃时配制硝酸钾溶液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

向硝酸钾中分批加水,充分搅摔,现象如图所示:

下列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描点可能是  (选填编号)。

(3)取等质量甲和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最终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甲小于乙。

则40℃时,甲的溶解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的溶解度,根据本实验结果能否判断40℃~80℃间,甲、乙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更大  (选填“能”或“不能”)。

(4)根据表一的数据,20℃时,将50gKNO3固体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8.如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1)该实验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A操作中应选用  (填“10mL”或“100mL”)的量筒。

(2)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  。

放好砝码和游码后,向托盘上加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进行的操作是  。

(3)C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19.同学们需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如图为实验操作过程:

(1)称量氯化钠时,若按如图操作,天平平衡时,实际称得的药品质量  (填“偏大”“偏小”“不变”)。

(2)按正确操作称量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向右,应如何操作  (填字母)。

A.减少砝码B.增加食盐C.调节平衡螺母

(3)在本实验中,应选择  (填“20”“50”“100”)mL的量筒。

(4)配制出来的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②称好的食盐有部分洒落到烧杯外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0.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过程】

(1)计算:

需要5g氯化钠,需要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为1.0g•mL﹣1)

(2)称取氯化钠时,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两端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等的纸片,用镊子移动游码至刻度如  (选填“A”或“B”)图所示。

(3)量取水时,选用  (选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当液面接近刻度时改用  (填仪器名称)加水至所需刻度。

(4)在烧杯中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至氯化钠完全溶解,再将其转移至指定容器,贴上标签。

【实验反思】

(5)实验时,用蒸馏水洗涤烧杯,未经干燥即用来配溶液,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

“偏大”“偏小”或”“不变”)。

【拓展计算】

(6)若将所配的100g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至0.9%,需加入水的体积为  mL.(计算结果精确到0.1mL)

21.“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1中,将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先燃烧,通过此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  。

(2)通过实验2的对比可以得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  不同。

(3)实验3中,将塑料瓶充分振荡后,发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子比盛有水的瓶子明显更瘪,据此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2.如图所示,小娟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娟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

(2)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欲探究“NaOH和HCl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方案一

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上pH为7处的颜色一致(浅黄色)

  

方案二

取反应后的水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颗锌粒

  

盐酸已完全反应

再取反应后的少量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  

溶液

  

氢氧化钠已完全反应

23.某兴趣小组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回答相关问题。

I.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

方案l:

甲同学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成无色。

甲同学得出结论:

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请写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方案2:

乙同学取少量NaOH溶液,测得溶液pH为10,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测得溶液pH为9,乙同学发现溶液pH减小了,得出结论:

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交流讨论:

大家同意甲同学的结论,对乙同学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NaOH溶液;大家认为,乙同学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必须  (填“小于”或“小于或等于”)7,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Ⅱ.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丙同学对探究I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

【提出猜想】(l)Na2SO4;

(2)  。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I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然后加入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

锌粒逐渐减少,有

  产生

猜想

(2)成立

方案II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然后慢慢滴加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

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发现  。

【实验反思】为了验证猜想

(2)成立,你认为还可以选择的药品是  (填字母序号)。

A.BaCl2溶液B.CuC.Fe2O3D.Cu(OH)2

24.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分类、比较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请根据如图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可以按照实验目的分类,也可以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分类。

我们从实验方法角度可将实验B和E分为一类,它们都采用了  的实验方法。

(2)实验D、E、F虽然装置不同,但探究目的是相同的,其实验目的是  。

其中,利用F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时,要先将注射器  (填“甲”或“乙”)的药品注入反应容器中,再将另一支注射器药品注入反应容器,气球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是  (实验过程中a始终关闭)。

(3)实验是A、C从定量角度研究化学问题,实验中常常因为操作不当产生一些误差。

如果A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则测得氧气体积含量会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利用C装置进行探究实验的目的是  。

若取用的白磷量不足对该实验结果  (填“有”或“没有”)影响。

25.小刚同学为验证Ba(OH)2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1)四个实验中没有明显现象是实验  (填序号)。

(2)实验②③验证了Ba(OH)2能和某些  (填物质类别)发生化学反应;

(3)实验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结束后,将实验①、实验3和实验④三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无色滤液A.则滤液A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6.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是借助U型玻璃管探究微粒的性质,打开玻璃旋塞,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从左到右先后变蓝,该实验说明分子  ,湿棉花的作用是  。

(2)图2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明显现象的是试管  (填序号,下同);可根据观察到  的现象对比,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

(3)甲同学用图3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他向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50mL,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

由此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

乙同学利用图3所示装置,补做一个对比实验:

将甲同学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实验步骤与甲同学完全相同,对比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27.同学们你还记得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做的下面这个实验吗?

现在请你根据当时所做的实验完成下列有关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10mL量筒量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然后用滴管向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观察到的现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用试管夹夹住该试管(夹在距试管口约  处),按照正确的加热方法加热。

观察到的现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

CuO+H2O

反应类型  

28.某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在学习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结合自己在实验室中所做的实验,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图画描述。

图A是实际操作图,图B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图,图C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示意图。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变化对应的实验操作是将  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滴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  (填化学式);

(3)当溶液的pH=7时,溶液中的主要离子是  、  (填离子符号);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是  色。

29.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任写一个即可)。

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乙实验中,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①中液体的颜色变化是由  ,该实验说明铜、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