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7975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

《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docx

成本核算系统V800培训资料

 

安易2000成本核算系统V8.00

内部培训讲义

培训部

 

北京安易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零一年十月

第一章功能介绍

前注:

只有通过了解软件的工作流程和体系,以及成本核算内容,才能很好理解本系统的功能。

希望大家通过上机模拟练习题,了解软件的体系,业务流及数据流的来去,以体会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这里注意三点,第一:

理解生产企业成本核算的计价体系与意义。

第二:

理解成本的方案(包括分配基数)和其它设置与录入数据的含义与之间的关系,它们是成本的核心。

第三:

成本软件不能脱离账务使用,因为它的数据源头是凭证,即成本生成的报表的数据是从凭证科目中取的数,而数据的交换和递推同样依赖于帐务系统的科目。

功能概述:

本系统是一套成本核算系统,它是以水钢等钢铁行业成本核算的成功应用为基础,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以先进的编程工具及方法为依托,怀着诚恳、务实的态度,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成本核算解决方案。

具体来说,有以下功能特色:

1、企业可以按照自已的核算需要,灵活定义产品成本核算方案,使企业能随时根据核算要求的变化对成本核算作出相应的调整。

真正做到了量身定制的目的。

2、灵活的材料成本差异及制造费用分配基数录入功能,企业可以按产量、耗量、工时等各种可以作为成本分摊的基数按比例进行成本的分配。

3、成本要素的灵活设置,使企业能根据自身的行业特性,设置符合自身需求的成本要素。

4、成本表的灵活定义,使企业能根据自身的要求,设置成本账表的输出形式。

5、本系统成本核算采用分步法,适应了多步骤、大批量生产企业的成本核算需求(如:

钢铁行业等),通过额定各自制半成品及产成品的标准成本,考核各分厂的生产业绩,同时为控制成本提供依据。

6、在一个会计期间内(一般指1个月),可以随时进行成本计算,随时都可以查询当时的生产成本情况及各成本要素的构成,为生产过程中监控成本提供依据。

7、使用FTP传递业务数据,使分厂能准确及时地向总部传递成本信息。

在局域网和Internet网上成本数据均能实时传递。

对跨国及跨区域集团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8、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灵活设置产品核算到科目级别或项目级别。

9、提供成本表的分解功能,对企业的主产品与副产品成本核算提供支持。

也为总体核算成本后分解成本的多个类似产品的成本核算提供支持。

如:

制酒业、冶金中的焦化厂等。

10、提供成本表的合成功能,为多个产品成本表汇总提供一种灵活的成本核算方法。

11、提供本期成本、累计成本与上年相应平均成本的比较,为成本决策提供依据。

12、及时提供原辅料及自制半成品的成本差异分配情况。

13、及时的在线帮助。

14、真正的C/S三层结构、大型数据库支持及相应的系统权限管理体制,轻松存储、管理企业大量的业务数据。

为企业数据提供安全保障。

15、本系统与Anyi2000账务系统息息相关,数据来源于账务,计算后以凭证的形式传递到账务,在软件集成方面,与账务系统实现了无缝连接。

成本账表的产生准确及时、安全可靠。

第一章

生产企业成本核算内容

前注:

Anyi2000成本核算软件针对的是生产企业,它的作用:

计算各分厂、总厂产品、半成品的生产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并计算列出构成该产品的成本要素的计划生产成本和实际生产成本)和成本盈亏、差异。

因为生产企业成本构成关系比较复杂,因此需要相关软件辅助核算、分析。

下图为软件提供的成本报表。

 

 

第一节生产企业成本构成

 

前注:

计算、分析某个产品的成本(无论计划价成本、实际成本),是通过计算、分析成本构成要素实现的,例如:

制造烧结矿,制造成本由直接材料矿石的成本,加直接人工,加制造费用,加燃料动力费煤合成。

因此,计算产品成本要了解产品构成。

 

一、成本的构成要素:

(按经济用途分类)

1、直接材料:

直接用产品生产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燃料、包装物等材料。

2、直接人工:

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及提取的相应职工福利费。

3、制造费用:

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折旧、维修、水电等费用。

二、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

1、直接成本:

能根据费用的会计凭证直接归集到某种产品的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是不用进行分配的。

2、间接成本:

不能根据费用的会计凭证直接归集到产品而需要通过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到相应产品中去的成本。

(制造费用、材料成本差异、内部差异等)

本成本软件,直接成本根据费用会计凭证提供数据,间接成本,通过归集分配方案和分配基数设置进行计算,提供最终数据。

 

三、产品生产成本基本核算方法:

1、品种法:

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的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大量或大批简单生产的企业或车间,如采掘、发电、供水等。

2、分步法:

按照产品的品种及其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步骤和最终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复杂生产企业或车间。

如冶金、机器制造、造纸等。

3、分批法:

按照产品的批别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批或各件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单件小批的复杂生产企业和车间,如船舶制造、重型机械等。

目前,软件比较适用于前两种类型,而第三种不太适用。

原因:

对于产品变化大,非批量生产的产品的成本核算,设置方案变化大,繁复,另,单件小批量生产,采用成本软件的意义不大。

大批、大量生产,且生产步骤多的企业,采用成本软件的意义大,能够方便、加快成本计算、核算。

 

第二节水钢成本构成

 

一、单位体系统:

I、总部:

负责购进材料,并且记录其差异,月底按适当比例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II、各分厂:

1、烧结厂:

生产烧结矿,并向总部上报《计划成本表》。

2、炼铁厂:

生产生铁,并向总部上报《计划成本表》。

3、炼钢厂:

生产钢锭,并向总部上报《计划成本表》。

4、中板厂:

生产中板,并向总部上报《计划成本表》。

5、元钢厂:

生产元钢,并向总部上报《计划成本表》。

二、成本构成

注:

生铁的成本构成:

烧结矿、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煤

元钢的成本构成:

钢锭、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煤

三、各分厂生产用料及产量等(单位:

吨T):

 

分厂

烧结厂

炼铁厂

炼钢厂

中板厂

元钢厂

合计

 

产品

烧结碳

生铁

钢锭

普碳中板

16Mn中板

螺纹元钢

1

矿石

1000

 

 

 

 

 

1000

2

10

8

10

8

5

12

53

3

烧结矿

 

380

 

 

 

 

380

4

生铁

 

 

280

 

 

 

280

5

钢锭

 

 

 

80

50

120

250

6

人工[元]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18000

7

制造费用[元]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30000

8

产量

400

300

270

80

50

120

 

9

销售

10

10

10

10

10

20

 

10

库存

10

10

10

70

40

100

 

根据成本构成图,我们知道生铁的成本构成:

烧结矿、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煤,根据领用和产量表,如果我们知道烧结矿的实际成本价(单价)、煤的实际购进价,我们可心算出生铁的实际成本。

然而,如果作为生铁厂,我们只有等烧结矿厂计算出其产品的实际成本,只有了解总厂的采购价格,才能计算生铁的实际成本。

因此,产品实际成本要在总厂,根据总厂的原料价格,根据烧结矿厂上报的数据,利用分配归集方案,递推算出生铁的实际成本。

第三节成本计价体系

前注:

生产企业的成本核算比较复杂,如前水钢的例子,因此,计价体系中引进了计划价,其目的是:

方便企业预算、反映各单位(分厂)的产品成本盈亏、便于考核采购、生产业绩。

简化核算工作。

软件及报表反映的成本数据包括:

单位期间内,某产品成本要素的计划成本额,实际成本额,调整量和内部差异(某产品的成本盈亏)。

一、什么是计划价、标准成本价?

什么是材料差异、内部差异、库存差异?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为什么引入它们?

1.计划价:

为便于会计核算,在购进材料时,规定一个固定的购买价格。

同时,在各分厂领用材料时,均按此价格结算。

2.标准成本:

为便于会计核算和考核各分厂的成绩,从而规定的产品单位生产成本。

同时,在其他分厂领用本产品时,均按此价格结算。

(这里的标准成本也可以即产成品或半成品的计划价)

3.实际成本:

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

这也是成本计算所要得出的最终结果。

在本软件示例中,成本要素中的直接材料成本的实际成本是由计划价的直接材料成本加上材料成本差异(原辅料转入差异)得到的。

4.计划生产成本(讲分厂上报的计划成本表中的成本):

计划价的材料成本+实际的直接人工成本+实际的制造费用

5.成本差异:

1)原辅料转入差异:

由总部分配给各产品的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成本差异。

(该差异在总部进行分配,并根据各分厂上报的计划生产成本表,生成实际成本表。

材料差异反映了采购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异)

2)内部差异:

各分厂所生产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问二:

这里的生产成本是实际成本吗?

)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

内部差异=生产成本-本期产量× 标准成本

=(计划价的原辅料转入成本+实际的直接人工成本+实际的制造费用)-本期产量× 标准成本

注:

由以上公式可见,内部差异是生产成本和本期该产品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它不受原辅料的影响(例如:

生铁的内部差异,不受煤的实际价的影响,不受上级产品烧结矿石的实际成本价的影响),使生产计划成本减去标准成本(考核成本盈亏的标准计划价)×本期产量,真正反映了分厂生产成本的盈亏,可用于考核分厂的成本管理情况。

3)库存差异:

存货库存(例:

生铁厂的库存差异为生铁库货已有差异)所应分摊的差异金额。

第三章案例介绍——水钢

一、基础信息:

1、原辅料:

计划价(元/吨)

矿石200

煤1000

2、自制半成品及产成品:

标准成本(元/吨)

1、烧结矿400

2、生铁1500

3、钢锭2000

4、普碳中板2400

5、16Mn中板3000

6、中板2700

7、螺纹元钢3500

8、螺纹钢1500

9、元钢2000

3、成本要素: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动力、制造费用

4、单位体系统:

A、总部:

负责购进材料及辅助材料,并且记录其差异,月底按适当比例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B、各分厂:

烧结厂:

生产烧结矿,并向总部上报《计划成本表》。

炼铁厂:

生产生铁,并向总部上报《计划成本表》。

炼钢厂:

生产钢锭,并向总部上报《计划成本表》。

中板厂:

生产中板,并向总部上报《计划成本表》。

元钢厂:

生产元钢,并向总部上报《计划成本表》。

二、生产流程及相关信息:

1、生产流程:

2、数据流:

(2)传递“内部差异”凭证。

(4)生成成本凭证传回账务

(3)从账务取数据上报《产品计划成本表》

生成成本表

三、本月业务:

I、总部购入原辅料:

按实际价计算计划价材料成本差异

1、矿石:

1000Tx250=25000020050000

2、煤:

53Tx900=477001000-5300

II、各分厂生产用料及产量等(单位:

吨T):

 

分厂

烧结厂

炼铁厂

炼钢厂

中板厂

元钢厂

合计

 

产品

烧结碳

生铁

钢锭

普碳中板

16Mn中板

螺纹元钢

1

矿石

1000

 

 

 

 

 

1000

2

10

8

10

8

5

12

53

3

烧结矿

 

380

 

 

 

 

380

4

生铁

 

 

280

 

 

 

280

5

钢锭

 

 

 

80

50

120

250

6

人工[元]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18000

7

制造费用[元]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30000

 

 

 

 

 

 

 

 

 

8

产量

400

300

270

80

50

120

 

9

销售

10

10

10

10

10

20

 

10

库存

10

10

10

70

40

100

 

四、业务流程:

******

1.总厂、分厂建立基础资料,制定分配归集方案,制定计划价和标准成本。

a)建立科目,及项目(产品)核算——在账务系统中(总厂);分厂建立科目、项目(产品)核算和数量核算

b)总、分厂:

设置系统选项(启用日期、FTP地址)

c)总厂:

设置下级单位

d)总厂、分厂设置产品,注意1:

代码、名称一致;注意2:

在此录入标准成本;为内部差异凭证的自动生成定义差异科目。

e)总厂、分厂设置成本要素,注意1:

代码、名称一致;注意2:

成本表中的成本要素定义在此设置

f)总厂、分厂设置原辅料及半成品

g)总厂、分厂设置分配方案,为分配归集递推使用。

本质:

从科目取数与写入的过程定义;实物:

差异的计算递推过程,从采购、领料凭证中取原始的数据,进行归集,并逐一按科目(及科目对应的项目)进行差异的分配与归集,求导每一级产品差异,以计算实际成本。

h)总厂、分厂设置分解基数:

产量、工时等

i)总厂、分厂设置成本表分解与合成

j)总厂、分厂设置定义成本表:

定义成本表项目,及取数科目

2.总厂采购,录制原材料购进凭证。

3.分厂领料,作领料的凭证。

4.分厂进行生产,录入产量(标准成本乘产量与生产计划成本形成内部成本差异,即盈亏),分配基数,作制造费用凭证、直接人工凭证。

(1)领料凭证:

从其科目中取得直接材料的计划价和数量——>直接材料的计划成本源

(2)制造费用凭证:

为将形成生产成本的制造费用建立数据源

注(3)分配归集方案:

制造费用的凭证中科目取数,并通过方案,将制造费用转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数据源

注(4)直接人工及燃料凭证:

直接人工及燃料成本的数据源

5.进行分配归集,生成产品计划成本表、成本盈亏表。

以上,形成产品计划成本表(包括:

各直接材料的计划价成本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实际成本)和各分厂成本盈亏表,将它们(各直接材料的计划价成本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实际成本)与总厂求导的直接材料的差异求和,可计算实际成本。

6.分厂上报计划成本表,总厂接收。

7.总厂根据分厂上报的《产品计划成本表》(取数:

产品产量、原辅料数量、成本要素计划成本)和标准成本,计算内部成本差异,生成内部差异凭证。

注,分配基数定义:

为下级产品进行的归集做分配准备

8.总厂录入分配基数,并根据分厂上报的《产品计划成本表》(取数:

产品产量、原辅料数量、成本要素计划成本)和标准成本,进行归集分配,生成实际成本表、转帐凭证。

注意:

1、在分配归集前,凭证要记帐。

2、内部差异凭证,点一次,生成一次。

小结:

目标是求各产品在单位期间内各产品(各产品每个成本要素)的生产实际成本、生产计划成本、成本盈亏,现在全部完成。

***凭证与取数***:

1.总厂在账务系统中编制的凭证:

材料采购凭证

2.分厂在账务系统中编制的凭证:

领料凭证、制造费用凭证、直接人工凭证

3.总厂成本系统传递给账务系统的凭证——差异分配与归集凭证:

1)内部差异凭证:

在成本软件中的“设置产品”中进行该凭证模版的借贷科目的定义,从成本软件中由分厂上报给总厂的计划成本表中取数。

2)原辅料差异分配与归集:

由成本的“分配方案定义”凭证借贷,根据分配方案(调整系数)、分配基数,将归集的差异进行分配;按成本的“归集方案”定义凭证借贷,根据分配方案,将转入原辅料差异进行归集。

(最终分配比例=调整系数*分配基数。

4.分厂成本系统传递给账务系统的凭证:

分配制造费用凭证(由分厂分配方案定义凭证借贷,取制造费用的凭证。

5.报表取数:

根据成本表的定义,从数据库中取数(数据库数据来源:

成本中录入数据、帐务中凭证录入的数据,分配、归集产生的数据),计算,最终生成报表。

分厂报表数据来源:

1)生产成本(分厂上报的生产成本表)=(计划价的原辅料转入成本+实际的直接人工成本+实际的制造费用)

计划价的原辅料转入成本:

通过编制领料凭证,从科目取数;

实际的直接人工成本+实际的制造费用:

通过编制制造费用和人工费用凭证和分配方案实现。

2)内部差异=生产成本-本期产量× 标准成本

=(计划价的原辅料成本+实际的直接人工成本+实际的制造费用)-本期产量× 标准成本

生产成本:

如上。

本期产量:

在成本软件中录入

该产品的标准成本:

在产品定义里录入

五、关于差异的分配与归集方案:

总部分配材料成本差异:

借131材料成本差异(矿石)贷1350204自制半成品差异归集(烧结矿)

购入:

50000分配:

50000原辅料归集[矿石]:

50000分配:

107000

原辅料归集[煤]:

-1000

内部差异:

58000

期初库存差异:

0

借131材料成本差异(煤)贷1350204自制半成品差异归集(生铁)

购入:

-5300分配:

-5300原辅料归集[烧结矿]:

101650分配:

-181150

原辅料归集[煤]:

-800

内部差异:

-282000

期初库存差异:

0

分厂分配制造费用[烧结厂]:

借405制造费用贷401生产成本(烧结矿)

杂费:

5000分配:

5000直接材料:

200000转出218000

直接人工:

3000

燃料动力:

10000

制造费用:

5000

合计:

218000

 

内部差异=生产成本本期产量×标准成本=218000400×400=58000亏损

差异的分配与归集图

 

产品差异归集与分配的方案:

凭证内容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借/贷

分配矿石

13101

材料成本差异—矿石

135020101

自制半成品—自制半成品差异—原辅料转入—矿石

分配煤

13102

材料成本差异—煤

137020102

产成品—产成品差异—原辅料转入—煤(项目:

普碳中板)

137020102

产成品—产成品差异—原辅料转入—煤(项目:

16MN中钢)

137020102

产成品—产成品差异—原辅料转入—煤(项目:

螺纹元钢)

135020102

自制半成品—自制半成品差异—原辅料转入—煤(项目:

烧结矿)

135020102

自制半成品—自制半成品差异—原辅料转入—煤(项目:

生铁)

135020102

自制半成品—自制半成品差异—原辅料转入—煤(项目:

钢锭)

烧结矿归集

1350201

自制半成品—自制半成品差异—原辅料转入(项目:

烧结矿)

1350202

自制半成品—自制半成品差异—内部差异(项目:

烧结矿)

1350203

库存(项目:

烧结矿)

1350204

自制半成品—自制半成品差异—差异归集(项目:

烧结矿)

烧结矿分配

1350204

自制半成品—自制半成品差异—差异归集(项目:

烧结矿)

135020103

自制半成品—自制半成品差异—原辅料转入(项目:

生铁)

502

产品销售成本

1350203

自制半成品—自制半成品差异—库存(项目:

烧结矿)

生铁的归集

1350201

自制半成品—自制半成品差异—原辅料转入(项目:

生铁)

1350202

自制半成品—自制半成品差异—内部差异(项目:

生铁)

1350203

库存(项目:

生铁)

1350204

自制半成品—自制半成品差异—差异归集(项目:

生铁)

生铁的分配

1350204

自制半成品—自制半成品差异—差异归集(项目:

生铁)

135020104

自制半成品—自制半成品差异—原辅料转入—生铁(项目:

钢锭)

502

产品销售成本

1350203

自制半成品—自制半成品差异—库存(项目:

生铁)

归集的来源(科目)全部相同,其取数是从该科目的明细级查找有无该产品的项目核算,有,则取数,而有无及此数的产生是从以往的分配中得到。

例如:

生铁归集原辅料转入差异时,它将查找1350201明细科目是否有按生铁项目进行分配的,有,包括:

煤和烧结矿,取数,但是取多少,是由分配基数定的,比如,共分配有100吨煤,而只分配给生铁10吨,则其取该明细科目总数的1/10。

在总厂,这个案例子中,分配、归集方案的主要目的是计算原辅料转入的差异,以便与计划成本加和,求导实际成本。

本案例的差异科目:

131:

材料成本差异;13502:

自制半成品差异(下级:

原辅料转入、内部差异);13702:

产成品差异(下级:

原辅料转入、内部差异)

第四章附录

一、成本分配归集方案(总厂)

图1

如图1:

此图中所示为“归集与分配方案”,此功能用于灵活地定义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此功能中的内容由用户按企业的成本核算需求而定义,并且可以在需要时进行更改。

系统按方案中的顺序号顺次进行成本核算。

图中所示为:

总部将“煤”的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给各领用煤的产品。

分录为:

借:

135020102自制半成品—自制半成品成本差异–原辅料差异转入–煤(项目:

烧结矿)

135020102自制半成品--自制半成品成本差异–原辅料差异转入–煤(项目:

生铁)

135020102自制半成品--自制半成品成本差异–原辅料差异转入–煤(项目:

钢锭)

137020102产成品–产成品成本差异–原辅料差异转入–煤(项目:

普碳中板)

137020102产成品–产成品成本差异–原辅料差异转入–煤(项目:

16Mn中板)

137020102产成品–产成品成本差异–原辅料差异转入–煤(项目:

螺纹元钢)

贷:

13102材料成本差异–煤

二、分配比例:

(总厂)

“归集与分配方案”仅仅定义了成本的核算方法,而成本分配中具体的分配比例则由下一个功能:

“辅助量登记簿”来提供。

图2

如图2:

此图中所示为“辅助量登记簿”,在材料成本差异及制造费用等进行分摊时,就是由此功能提供各产品的分摊比例。

此功能针对每一个成本分配方案中的每一项录入一个辅助量,从而形成成本的分摊比例。

辅助量可以是:

耗量、产量、工时等企业认为合理的任何一种成本分摊基数。

图中所示为:

各产品领用煤的领用量。

系统根据“归集与分配方案”与“辅助量登记簿”配合,进行成本核算,最终计算出产品的最终实际成本。

三、成本表定义

图3

如图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