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8020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1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

《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 st.docx

初中物理17情景归纳st

初三物理春季班

教师

日期

学生

课程编号

课型

专题

课题

情景归纳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题目所给的情景找到对应的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

2.能有依据地解释给定情境的探究性任务的解决思路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3.有逻辑地表述和处理相关信息之间的关系,正确地表达出初步结论

教学重难点

(考试要求B;出题频率高)

1.判断出情景中的结果和变量

2.有效地组织有逻辑地表述和处理相关信息之间的关系

教学安排

版块

时长

1

考点汇聚

15分钟

2

典型例题

25分钟

3

考点链接

30分钟

4

课堂总结

10分钟

5

课后作业

30分钟

……

情景归纳

考点汇聚

 

情景归纳题属于中考必考题型,目前固定分布在第二大题(填空题)的最后一题,即第16题,分值一般是4分,此题难度较大,是中考得分率较低的题型之一。

情景归纳题的基本形式是:

先给出若干实验图像以及相关的文字条件,而针对图像情景提出物理问题,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分析、归纳从而得出初步结论。

其特点是:

图像情景取材非常广泛,会是学生学过的物理规律,物理知识,会是课本上的探究实验,也可能是生活中出现额一些物理现象和针对这些实验现象所进行的实验探究。

情景归纳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一些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对试题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提取,分析其物理实质,并进行准确的文字表述。

情景归纳题的难点:

1、考查的物理知识一般来源于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甚至选学的内容),但也有可能涉及到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或者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会提高试题的难度。

2、试题中所含的信息较多,条件相对隐蔽,往往侧重考察考生的观察、筛选、获取有用信息、对比和归纳的能力。

3、考生容易对试题中实验探究的最终目的出现误判,从而答非所问,导致失分。

4、结论的正确表述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而这恰恰是许多学生的弱项,因此可能出现表述不精练、因果关系颠倒、语句不通顺等问题。

解题步骤:

1、审题,通过审题获取两种信息。

(1)实验目的,通常出现在题干第一句话中;

(2)控制的变量(或条件)。

2、对比和归纳,对比出不同点,归纳出相同点。

相同点反映出的是本次实验控制不变的量,不同点反映出的是本次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

3、组织语言。

组织语言是难点,有不同的写法,但基本有一个格式可做参考(控制的变量+改变的变量+结果的改变)。

 

典型例题

 

题型一:

【例1】为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小明和小红二位同学利用若干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重10牛)、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的木板(粗糙程度相同)进行实验。

实验中,他们先后以平放、竖放的方式改变长方体与木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如图(a)、(b)所示;然后将几块长方体叠放在一起进行实验,如图(c)、(d)所示。

实验过程中始终用同一弹簧测力计拉动长方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请仔细观察图(a)、(b)、(c)、(d)中测力计示数的情况,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图(a)与(b)中测力计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图(a)与(c)与(d)中测力计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某同学想研究悬挂小球的悬线拉力与斜面AB夹角α的关系。

他用悬线拉着小球静止在光滑斜面上。

通过移动斜面,改变悬线与斜面AB夹角α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悬线拉力的大小。

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α

α

α

A

A

A

B

B

B

abcd

 

(1)分析比较a、b或a、c或a、d可得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b、c、d可得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我们可以利用图中(a)、(b)两组图来判断浮力的大小。

质量为m的木块

静止在水平地面

质量为m的木

块静止在水面

金属块静止,测力计示数为F1

手托一下,测力计示数为F2

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F3

(a)(b)

 

(1)请你选择图中的一组完成:

在_________组中用____________跟浮力相类比;根据该组所给出的信息,浮力的大小为(涉及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2)两组图示都是运用“物体处于_____________状态时,它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___”的物理规律对浮力进行分析。

 

题型二:

热和能

弹簧A(或B)

弹簧A

弹簧B

弹簧A

(a)

G

(b)

G

G

S1

(d)

G

G

S3

(c)

G

G

S2

【例1】为了研究发生形变后的弹簧对其他物体做功的本领,小华同学选用不同弹簧A、B和重物G进行实验,弹簧A、B原来的长度相等,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水平放置的重物G相连,如图(a)所示。

他们先后压缩弹簧A、B并将其释放,弹簧释放过程中将重物G推动的距离为S(S1

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图(a)和(b)和(c)中弹簧的压缩程度、重物G的移动距离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图(a)和(c)和(d)中弹簧的压缩程度、重物G的移动距离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小黄同学对市场上热卖的自发热内衣的宣传产生了质疑。

他认为,能量不能凭空产生,如果内衣发热,其内能一定是通过其它能的转移或转化而来的。

接着在查阅资料发现:

发热内衣的原料是一种特殊纤维材料,当它吸收人体散发的水分时,纤维分子中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结合,水分子的动能降低,同时转换为热能释放出来。

为此小黄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将三块相同的标有发热字样内衣样品烘干后取出放到室内,并将三个测温探头放入三块样品的相同位置,室内温度保持20℃不变。

由于室内空气湿度较大,内衣开始吸湿。

经过半小时的数据记录发现,三块内衣样品的升温幅度最高不超过4℃,半小时平均升温值小于3℃。

请问:

(1)小黄选用三块相同的内衣样品做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样品内衣增加的内能是_____________能转化而来的。

(3)为了进一步探究不同的纤维吸湿发热性能的高低,本实验将如何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

 

【例3】

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如图所示。

将甲乙两小球(m甲<m乙)分别拉到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θ1<θ2)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当小球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

图中的摆长L都相等。

(1)如图(a)、(b)所示,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出乙球具有的动能大;当同时释放甲、乙两球时,观察到它们的摆动始终相对静止,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___________无关。

(2)比较图(b)、(c)所示,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三:

压强

【例1】为了研究连通器内液体静止时液面的高度差,小王将水注入用不同粗细的玻璃管制成的连通器中,待水静止后,水面如图(a)、(b)、(c)所示(管的横截面积SB>SA>SC);然后他分别在连通器右侧的玻璃管中注入不同高度的酒精,静止后液面如图(d)、(e)所示。

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AAABACAAAA

(a)(b)(c)(d)(e)

Δh2

Δh1

 

(1)分析比较图(a)、(b)或(c)中液面高度及相关条件可得:

当连通器内只有一种液体且液体静止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图(d)和(e)中液面高度差与酒精增加量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黄同学选用了两块材质相同、厚度不同的海绵A、B,以及若干完全相同的砖块进行实验。

实验中,他将砖块分别叠放在A、B海绵的表面,并保持海绵与砖接触面的形状和大小始终一致,实验过程如图(a)、(b)、(c)、(d)、(e)、(f)所示,观察到海绵的形变程度为△L1、△L2、△L3和△L4,且△L2>△L4>△L1>△L3。

请根据实验条件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a)

(b)

(c)

(e)

(f)

(g)

A

A

A

B

B

B

ΔL1

ΔL2

ΔL3

ΔL4

 

(1)分析比较图(b)和(c)[或(f)和(g)]中海绵形变程度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初步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图(b)和(f)[或(c)和(g)]中海绵形变程度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初步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为了研究气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同学将质量一定的某种气体密闭在烧瓶中,用压强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器将测量结果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如图(a)所示。

接着,他分别改变了该密闭气体的温度和体积,又进行了两次实验,实验操作和测量结果如图(b)、(c)所示。

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传感器

数据

采集器

1.0×105Pa

电脑屏幕

传感器

数据

采集器

1.1×105Pa

电脑屏幕

传感器

数据

采集器

1.3×105Pa

电脑屏幕

温度为20℃

(a)

温度为50℃

(b)

温度为20℃

(c)

 

(1)分析比较图中(a)与(b)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对于某种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图中(a)与(c)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对于某种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

电磁

【例1】小明在学习了“电流的磁场”后,进一步研究磁与电的关系。

他用一个螺线管、一根条形磁铁以及一种检验电流存在与否的仪器开展实验,研究过程如图所示。

实验中,他通过快速变化磁铁位置的方法,使得螺线管附近的磁场发生变化。

(a)磁铁静止不动时,螺线管的导线中无电流

(b)磁铁很快靠近螺线管时,螺线管的导线中立刻有电流出现,随即消失

螺线管

磁铁

I

螺线管

磁铁

v

(c)磁铁很快离开螺线管时,螺线管的导线中立刻有电流出现,随即消失

I

螺线管

磁铁

v

 

(1)分析比较图(a)和(b)[或(a)和(c)]螺线管中电流的有无及相关条件可得:

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一个通电螺线管代替条形磁铁重复图(b)、(c)的实验过程,请推测:

能否得到相同的实验现象,并说明理由。

 

【例2】小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螺线管一端的磁与电的关系。

螺线管没有通电时,小磁针N极指向如图(a)所示,螺线管通电后,小磁针N极指向如图(b)、(c)、(d)和(e)所示。

根据图中的操作和实验现象:

(d)

N

NN

N

NN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N

A2V

(a)

(c)

N

(b)

N

(e)

N

 

(1)小周分析比较图(a)、(b)或(a)、(c)得到的结论是:

“螺线管通电后周围存在磁场”。

请判断小周的结论正确与否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分析比较图(b)、(c)、(d)和(e)得出初步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导体通过电流时会发热,为了探究导体通电时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实验小组同学用通电的电阻丝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并将温度计插入水中,观察加热后的水温。

三次实验中通电时间相同,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a)、(b)两图中电流表指针所指刻度相同,电阻丝的电阻R1<R2。

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a)(b)(c)

0.63

A

R2

0.63

A

R1

R2

0.63

A

 

(1)分析比较图中(a)与(b)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图中(b)与(c)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链接

 

1、飞机主要选用铝和铝合金做的。

纯铝很软,人们在纯铝中加入4%的铜与少量的镁、锰、硅、铁

等,制出了硬铝。

在金属中,铝已经够轻了,后来科研人员受泡沫塑料作用的启发,又研制出了更轻的铝—泡沫铝。

在纯铝或铝合金中加入添加剂后,经过发泡工艺处理,使其密度仅为金属铝的0.1——0.4倍,它会像木头一样漂浮在水中;并使得泡沫铝兼有金属和气泡的特征,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

目前用泡沫铝来做飞机与火箭是最理想的材料,还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纯铝中加入4%的铜与少量的镁、锰、硅、铁等制成了硬铝,“硬铝”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泡沫铝”与铝相比又有了______________的优点(从力、声、热等角度分析,至少谈两点),“泡沫铝”的这些特点,你认为还可以应用在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举一例)。

2、某小组同学在交流复习方法时,小明展示了用对比法整理两个电学实验的表格,如下表所示:

实验名称

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备注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电流、电压

相同点

实验次数

多次实验

多次实验的目的

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不同点

……

……

……

小红和小华各自提出了学习借鉴后的想法:

(1)小红认为可以将实验器材与测量的物理量相同、但实验目的不同的实验进行对比,提高对易混淆实验的辨析能力,比如将实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与实验____________对比。

(2)小华认为也可以将探究过程类似、运用的科学方法相同的实验进行对比,提高对探究过程的认识,比如将实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与实验___________对比。

3、某兴趣小组为了比较节能灯与白炽灯的使用情况,查询了很多资料,归纳结果如表所示。

请根据表1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表1:

名称

功率(瓦)

光通量(明流)

光效(明流/瓦)

寿命(小时)

售价(元)

白炽灯

60

550

9.16

1000

1.43

节能灯

10

550

55

5000

31.20

(1)表1中的光效是指光通量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

(2)60瓦的白炽灯与10瓦的节能灯亮度相同,若60瓦的白炽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约为3%,那么10瓦的节能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o

o

o

A

A′

B′

B

o

C

C′

((a)(b)(c)(d)

振动周期0.4s0.4s0.4s

4、小希同学想要研究如图所示的弹簧上的小丑的振动周期(来回振动一次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

小希反复打开盒盖观察几次后,他猜测小丑的振动周期可能与其初始位置或质量有关。

于是,他找来了一根弹簧和小球进行模拟实验,测量了在不同位置松手时小球的振动周期,如图(a)(b)(c)(d)所示。

(点O是小球静止时的位置,点A、B、C是松手时小球在弹簧上的最初位置,点A/、B/、C/是小球弹起的最高点)。

然后,更换质量不同的小球重新测量出振动次数相同时的振动周期并记录数据如表一。

表一

质量(克)

220

420

620

820

1020

振动周期(秒)

0.39

0.5

0.63

0.71

0.79

 

(1)比较图(b)、(c)和(d)可知:

质量相同的物体在同一弹簧上振动次数相同时其振动周期与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2)根据题意,由表一中数据初步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

R/Ω

0

100

300

5、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PTC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陶瓷材料,它以钛酸钡为主,渗入多种物质后加工而成,目前家用的陶瓷暖风器、陶瓷电热水壶等就是用这种材料做成的。

PTC有一个根据需要设定的温度,低于这个温度时,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高于这个温度时,电阻值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我们把这个设定的温度叫“居里点温度”,用PTC材料制成的电热器具有发热、控温双重功能,应用十分广泛。

(1)家用固体电热灭蚊器就使用PTC陶瓷电热元件,如图为其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PTC材料的“居里点温度”为__________℃。

(2)家用固体电热灭蚊器工作时的温度基本恒定在165℃左右,若它的温度高于165℃,电阻____________,功率__________,使其温度__________(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反之,也能自动调节。

因此用PTC材料制成的电热器具有自动调节功能。

 

6、当水的质量一定时,加入食盐的质量越多,溶液的浓度就越高。

某小组同学想探究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同学们的猜想是:

a.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b.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金属片之间的距离有关。

c.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温度有关。

小组同学利用水、食盐、烧杯、小勺子、电源、刻度尺、小灯泡、金属片、酒精灯等器材,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

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

加盐

实验次数

加入食

盐量

两金属片AB间

距离/厘米

灯泡

亮度

1

1/4勺

2

微亮

2

1/2勺

2

较亮

3

1/4勺

1

较亮

4

1/2勺

1

很亮

(1)你认为该小组同学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

(2)为了验证猜想a,应该分析比较实验次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现有的装置和器材,请你对猜想c进行探究验证,请你写出简要实验步骤及判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A

A

铜丝

铁丝

铜丝

电流表

(毫安表)

BB

7、把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如铁丝和铜丝)组成如图所示的闭合电路,当AB两端存在温度差时(B端加热、A端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电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这就是塞贝克效应,这种电路叫热电偶。

实验表明:

热电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跟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有关;跟接点A和B间的温度差的大小有关,温度差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

(1)若其他条件不变,将图中的铁丝换成铜丝,则电路中电流将_________;若其他条件不变,将图杯中的冰水混合物换为沸水,则电路中电流将_________。

(均选填“变大”、“不变”、“变小”或“变为零”)

(2)图中的热电偶实际上是一个电源,它的电能是由_________转化而来的。

热电偶信号可以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利用这种性质可以把热电偶做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它的一种应用)

家电名称

额定功率(瓦)

个数

日光灯

60

8

电视机

80

3

电饭锅

900

1

微波率

1000

1

Ⅰ型空调

输入制热功率:

1300

2

Ⅱ型空调

输入制热功率:

1700

1

8、2013年12月的某一天,学习了电功率知识后,小郑同学回到家里查看了部分家电的额定功率和家电个数,并记录在下表中:

(1)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可得:

在相同时间内,家用电器的功率越大,消耗的电能越_________,若电饭锅连续正常工作0.5小时,则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__千瓦时。

(2)从节能角度思考,请为小郑家考虑两条节能的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凸透镜A(焦距为20厘米)前某一位置上,调节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观察到的现象如图(a)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调换不同的凸透镜B和C重复实验,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b)、(c)所示,已知fA>fB>fC。

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图(a)或(b)或(c)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图(a)和(b)和(c)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小组自学“光敏电阻”后,知道了在光敏电阻两端的金属电极加上电压,其中便有电流通过,再受到一定波长的光线照射时,电流就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光电转换。

他们设计实验,验证所学到的结论。

该小组利用由金属的硫化物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光敏电阻、电压恒定的电源、电流表、电键和导线组成电路,并用光源对光敏电阻照射不同强度的光波,做了如图(a)、(b)、(c)所示的三次实验。

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a)(b)(c)

无光

强光

弱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