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8413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

《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x

临床助理医师临床药理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2010年临床药理辅导:

苯巴比妥和扑米酮的临床应用

  苯巴比妥除镇静、催眠作用外,还是巴比妥类中最有效的一种抗癫痫药物。

  苯巴比妥起效快、疗效好、毒性低和价格低廉,用于防治癫痫大发作及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对单纯性局限发作及精神运动性发作亦有效,但对小发作、婴儿痉挛效果差。

  扑米酮对大发作及局限性发作疗效较好,可作为精神运动性发作的辅助药。

与苯妥英钠和酰胺咪嗪(卡马西平)合用有协同作用。

扑米酮与苯巴比妥相比并无特殊优点,故只用于其他药物不能控制的病人。

不宜与苯巴比妥合用。

  扑米酮可引起镇静、嗜睡、眩晕、共济失调、复视、眼球震颤,偶见粒细胞减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血小板减少。

因此,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010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辅导:

多西环素

  多西环素

  1)抗菌作用:

为广谱抗生素,快速抑菌,高浓度杀菌。

但对G十菌作用不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G-菌作用不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氯霉素,对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也有强大抑制作用。

  2)用途:

呼吸道感染(尤其老年慢性气管炎、肺炎)、胆道感染及泌尿道感染,肾功能不全患者仍可用,也用于四环素类药的适应证。

  例题:

红霉素对哪种疾病不作首选:

  A.白喉带菌者B.支原体肺炎C.婴儿沙眼衣原体肺炎D.脑膜炎E.军团肺炎

  答案:

D

2010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辅导:

甲硝唑

  甲硝唑

  1)作用:

属硝基咪唑类药物。

对厌氧性G+、G-杆菌和球菌都有较强抗菌作用,尤其对脆弱类杆菌、梭形杆菌属敏感,对破伤风梭菌、滴虫及阿米巴原虫也有效。

  2)用途:

主要用于厌氧菌引起的口腔、下呼吸道、腹腔、女性生殖器、骨和关节等部位的感染;也是治疗破伤风(需与破伤风抗毒素合用)、阿米巴病及滴虫病的首选药。

2010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辅导人工合成抗菌药

  人工合成抗菌药

  

(1)环丙沙星

  1)抗菌作用:

为广谱抗菌药物,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中作用最强的药物。

对多数G十和G-菌都有良好抗菌活性;对结核分枝杆菌较敏感,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氨基糖苷类药耐药的细菌仍然有效。

  2)用途:

伤寒、急慢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可作为首选,也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骨、关节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及淋病。

  

(2)磺胺类

  1)抗菌作用:

最早用于临床的广谱抗菌药物。

对大多数G十和G-细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

在G+细菌中具有高度敏感性的是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G-细菌中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鼠疫耶氏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菌、变形杆菌等较敏感。

  2)作用机制:

药物通过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发挥抗菌作用。

  由上述作用机制提示使用磺胺类药时应注意:

  ①首剂加倍,因PABA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亲和力远大于磺胺类药。

  ②局部用药时先清创排脓,因脓液中含大量PABA。

  ③对人体毒性小,因人体能直接利用外源性叶酸。

  3)用途:

全身用药时常与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TMP)合用,既可增强磺胺类药的抗菌作用,又可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①磺胺嘧啶(SD):

易进入血脑屏障,在脑组织中含量较高,是预防和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也可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肺部及泌尿道感染。

.

  ②磺胺甲嗯唑(SMZ):

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感染,也可作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预防用药。

  ③柳氮磺吡啶(SASP):

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肠道手术前的准各。

  4)不良反应

  ①泌尿道损害:

引起尿痛、结晶尿、管型尿、血尿、尿闭等,以SD常见,大量使用SMZ也易发生。

老年人、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②过敏反应:

常见为药热、皮疹,严重者引起多行性红斑、剥脱性皮炎。

对本类药过敏者禁用。

  ③造血系统反应:

长期用药可抑制骨髓造血系统,引起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

  例题(单选):

磺胺类药抗菌作用机制是:

  A.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B.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C.影响胞浆膜通透性D.抑制核酸代谢E.抑制细菌二氢叶酸代谢

  答案:

E

2010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缩宫素的用途

  缩宫素的用途:

  

(1)催产、引产:

对胎位及产道正常、宫缩无力的难产者应用本药称为催产;对死胎、过期妊娠、严重疾病、创伤等需提前中止妊娠者用药视为引产。

两种情况均采用小剂量(2~5U)缩宫素静脉滴注。

  

(2)产后出血:

用于产后、流产后因宫缩无力或子宫收缩复位不良导致的子宫出血,常用大剂量(5~10U)缩宫素皮下或肌肉注射,使子宫产生强直性收缩,压迫血管而止血。

  (3)不良反应:

治疗量时不良反应较轻,偶见恶心、呕吐及心律失常;使用从动物神经垂体中提取的制剂,偶见过敏反应。

大剂量应用则可因子宫强制性收缩,致胎儿窒息、子宫破裂。

  (4)注意事项:

应用缩宫素催产、引产时,应注意:

  1)严格控制剂量和滴速:

用2~5U缩宫素溶于5%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开始8~10滴/分钟,以后根据宫缩及胎心情况调整滴速,但最快不得超过40滴/分钟。

  2)严格掌握适应证:

凡胎位不正、产道异常、头盆不称、前置胎盘、有剖宫产史及三次妊娠及以上的经产妇均禁用。

2010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缩宫素的作用

  缩宫素

  

(1)作用:

  1)兴奋子宫平滑肌:

能选择性的激动子宫平滑肌上的缩宫素受体,增强子宫的收缩力,加快其收缩频率。

此作用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①剂量不同,作用性质和强度不同:

小剂量(2~5U)能加强子宫的节律性收缩,使其收缩振幅加大,张力略增,类似正常分娩状态。

大剂量(5~10U),使子宫出现持续的强直性收缩,不仅不利于胎儿娩出,还可能造成胎儿宫内窒息死亡甚至子宫破裂。

②对子宫不同部位作用不同:

小剂量使子宫体和宫底平滑肌节律性收缩而宫颈松弛,有利于胎儿正常娩出;剂量过大,则不利于胎儿娩出。

③药物作用受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雌激素可提高子宫内膜和蜕膜中缩宫素受体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孕激素则相反。

  2)其他作用:

缩宫素能收缩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促进排乳;大剂量可松弛血管平滑肌,使血压降低;尚有轻度抗利尿作用。

2010临床助理医师药理学:

肝素

  肝素:

  1)作用

  ①抗凝血作用:

肝素在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血作用,此作用主要依赖抗凝血酶Ⅲ(AT-III)。

用药后可迅速延长凝血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较小。

此外,药物还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

  ②降血脂作用:

肝素使血管内皮释放脂蛋白酯酶,水解血中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使血脂降低。

  2)用途

  ①血栓栓塞性疾病:

如肺栓塞、静脉血栓栓塞、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可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

  ②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是本药的主要适应证,及早用药,可防止微血栓形成,并减少纤维蛋白及凝血因子的消耗,避免后期出现继发性出血。

  ③体外抗凝:

用于心导管检查、血液透析及心血管手术。

  例题(单选):

肝素的抗凝作用特点是:

  A.起效慢、维持久B.起效慢、作用强C.在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

  D.仅在体内有抗凝作用E.仅在体外有抗凝作用

  答案:

C

2010临床助理医师药理学:

维生素K

  维生素K:

  1)作用:

属促凝血药,主要参与肝脏中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前体物缺乏活性,必须在γ-羧化酶作用下进行γ-羧化作用后才有活性,再与钙离子和血小板磷脂结合后,使血液正常凝固。

维生素K作为γ-羧化酶的辅酶,参与这一过程。

故维生素K缺乏时,凝血因子Ⅱ、Ⅶ、Ⅸ、X的合成受阻,导致凝血障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引起出血。

  2)用途:

主要用于因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

包括患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所致的维生素K吸收障碍;早产儿、新生儿及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引起的维生素K合成障碍;香豆素类、水杨酸类等药物拮抗维生素K的作用导致凝血酶原过低等发生的出血。

2010临床助理医师药理学之抗消化性溃疡药

  抗消化性溃疡药

  

(1)雷尼替丁

  1)作用:

本药为H2受体阻断药。

药物通过竞争性阻断胃黏膜壁细胞基底膜上的H2受体,抑制胃酸的分泌。

用药后可使胃液量减少,H+浓度降低,并减少胃蛋白酶的分泌,尤其减少夜间胃酸分泌的作用,有利于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

  2)用途:

主要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也可用于胃肠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胃肠吻合口溃疡等所致的胃酸分泌过多。

  

(2)奥美拉唑

  1)作用

  ①抑制胃酸分泌:

药物能特异性地与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H+-K+-ATP酶)结合,并不可逆的抑制其活性。

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此作用强大而持久,同时也减少胃蛋白酶的分泌。

  ②抗幽门螺杆菌:

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与抗生素合用,能产生协同抑菌作用。

  2)用途:

本药疗效显著,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的抑制胃酸分泌药。

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上消化道出血、胃肠吻合部溃疡等;也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常与有效抗生素合用。

2010临床助理医师药理学之平喘药:

糖皮质激素

  吸入类糖皮质激素

  常用药物有:

倍氯米松、氟替卡松、氟尼缩松等。

  1)作用

  ①抗感染作用:

抑制磷脂酶A2,使花生四烯酸代谢形成的前列腺素和白二烯(后二者均为炎性介质)减少,同时抑制支气管黏膜中各种炎症细胞的趋化、聚集、活化及细胞因子的释放,发挥抗感染作用。

  ②抗过敏作用:

抑制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等过敏介质的释放。

  ③增强支气管及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对缓解支气管痉挛、消除黏膜水肿有利。

  2)用途:

适用于支气管扩张药不能有效控制病情的慢性哮喘患者,用药后可减少或中止发作。

因起效较慢,不宜用于急性发作的控制

2010临床助理医师药理学之平喘药:

特布他林

  特布他林

  1)作用及作用机制:

为选择性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剂,对β2受体的激动作用较强,对心脏β1受体的激动作用较弱,对α受体几无作用。

  ①平喘作用:

本类药物具有作用强,稳定性较好,维持时间长、用药方便等特点。

其作用机制主要为:

药物与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结合后,激活兴奋性G蛋白,进一步活化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通过激活蛋白激酶A,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此外,尚与药物抑制肥大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与过敏介质,促进黏液分泌和纤毛运动,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等因素有关。

  ②其他作用:

可激动子宫平滑肌上的β2受体,抑制子宫收缩。

  2)用途:

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还可用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引起的支气管痉挛。

口服常用于预防哮喘发作和轻症治疗,气雾吸入或静脉注射适用于控制急性发作或哮喘持续状态。

  例题(单选):

特布他林的平喘作用机制是:

  A.激动β1受体B.激动β2受体C.阻断M受体D.抑制过敏递质释放E.抑制磷酸二酯酶

  答案:

B

2010临床助理医师药理学之镇咳药

  镇咳药:

石美沙芬

  

(1)作用特点:

为人工合成的吗啡衍生物,其中枢性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似或略强,但无镇痛作用;治疗量时对呼吸无抑制作用;反复用药也不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安全范围大,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镇咳药。

  

(2)用途:

单用或与其他药物组成复方制剂,用于无痰或痰少的干咳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剧烈咳嗽。

2010年临床药理辅导:

苯巴比妥和扑米酮的临床应用

  苯巴比妥除镇静、催眠作用外,还是巴比妥类中最有效的一种抗癫痫药物。

  苯巴比妥起效快、疗效好、毒性低和价格低廉,用于防治癫痫大发作及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对单纯性局限发作及精神运动性发作亦有效,但对小发作、婴儿痉挛效果差。

  扑米酮对大发作及局限性发作疗效较好,可作为精神运动性发作的辅助药。

与苯妥英钠和酰胺咪嗪(卡马西平)合用有协同作用。

扑米酮与苯巴比妥相比并无特殊优点,故只用于其他药物不能控制的病人。

不宜与苯巴比妥合用。

来源:

  扑米酮可引起镇静、嗜睡、眩晕、共济失调、复视、眼球震颤,偶见粒细胞减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血小板减少。

因此,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010年临床药理辅导:

苯妥英钠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一、苯妥英钠的作用机制

  苯妥英钠不能抑制癫痫病灶异常放电,但可阻止病灶部位的异常放电向病灶周围的正常脑组织扩散。

这可能与其抑制突触传递的强直后增强的形成有关。

  苯妥英钠的药理作用基础是其对细胞膜有稳定作用,降低细胞膜对Na+和Ca2+的通透性,抑制Na+和Ca2+的内流,从而降低了细胞膜的兴奋性,使动作电位不易产生。

  这种作用除与其抗癫痫作用有关外,也是其治疗三叉神经痛等多种疼痛和抗心律失常的药理作用基础。

  二、苯妥英钠的临床应用

  1.抗癫痫:

  苯妥英钠是治疗癫痫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的一线药。

由于起效慢,故常先用苯巴比妥等作用较快的药物控制发作,在改用本药前,应逐步撤除先用的药物,不宜长期合用。

  对小发作无效。

  2.治疗外周神经痛:

  如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和坐骨神经等疼痛。

这种作用可能与其稳定神经细胞膜作用有关。

  3.抗心律失常。

2010年临床药理辅导:

局麻药的吸收作用和不良反应

  

(一)吸收作用

  局麻药的剂量或浓度过高或误将药物注入血管时引起的全身作用,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的毒性。

  1.中枢神经系统:

  局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先兴奋后抑制。

初期表现为眩晕、惊恐不安、多言、震颤和焦虑,甚至发生神志错乱和阵挛性惊厥。

中枢过度兴奋可转为抑制,之后病人可进入昏迷和呼吸衰竭状态。

  原因:

中枢抑制性神经元对局麻药比较敏感,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的不平衡而出现兴奋症状。

  治疗:

局麻药引起的惊厥是边缘系统兴奋灶向外周扩散所致,静脉注射地西泮可加强边缘系统GABA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可防止惊厥发作。

中毒晚期维持呼吸是很重要的。

  普鲁卡因易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常被利多卡因取代。

  丁卡因可引起欣快和一定程度的情绪及行为影响。

  2.心血管系统:

  局麻药对心肌细胞膜具有膜稳定作用,吸收后可降低心肌兴奋性,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传导减慢,不应期延长。

  多数局麻药可使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因此在血药浓度过高时可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心血管反应,偶有突发心室纤颤导致死亡。

特别是药物误入血管内更易发生。

  高浓度局麻药对心血管的作用常发生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之后,但少数情况下较低剂量也可出现严重的心血管反应。

  利多卡因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

  

(二)变态反应

  较为少见,在少量用药后立即发生类似过量中毒的症状,出现荨麻疹、支气管痉挛及喉头水肿等症状。

  一般认为酯类局麻药比酰胺类发生变态反应为多,如普鲁卡因可引起过敏反应。

2010年临床药理辅导:

卡马西平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卡马西平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广谱抗癫痫药,对于各类型癫痫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临床上现作为部分性发作(包括单纯部分性及复合部分性发作)及大发作的首选药,对小发作(失神性发作)也有对抗作用。

与苯妥英钠相比,卡马西平对认知功能损害较轻。

  卡马西平对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苯妥英钠,对舌咽神经痛也有效。

  有抗躁狂作用,可用于锂盐无效的躁狂症患者,其副作用比锂盐少而疗效好。

  作用机制:

与苯妥英钠相似,可能是降低神经细胞膜对Na+和Ca2+的通透性,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和延长不应期。

2010年临床药理辅导:

利多卡因的临床应用

  利多卡因的临床应用:

  具有起效快、作用强而持久、穿透力强及安全范围较大等特点,同时无扩张血管作用,对组织几乎没有刺激性。

  可用于多种形式的局部麻醉,有全能麻醉药之称,主要用于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本药也可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对普鲁卡因过敏者可选用此药。

2010年临床药理辅导:

吗啡的不良反应

  1.一般不良反应:

治疗量吗啡可引起眩晕、恶心、呕吐、便秘、呼吸抑制、尿少、排尿困难(老年多见)、胆道压力升高甚至胆绞痛、直立性低血压(低血容量者易发生)等。

偶见烦躁不安等情绪改变。

  2.耐受性及依赖性:

长期反复应用阿片类药物易产生耐受性和药物依赖性。

  3.急性中毒:

吗啡过量可引起急性中毒。

  主要表现为昏迷、深度呼吸抑制以及瞳孔极度缩小。

常伴有血压下降、严重缺氧以及尿潴留。

  呼吸麻痹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抢救措施为人工呼吸、适量给氧以及静脉注射阿片受体阻断药纳洛酮。

2010年临床药理辅导:

吗啡的禁忌证

  1.分娩止痛:

吗啡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以及对抗缩宫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而延长产程,故禁用于分娩止痛。

  2.哺乳妇女:

吗啡可经乳汁分泌,也禁用于哺乳妇女止痛。

  3.支气管哮喘及肺心病:

由于抑制呼吸、抑制咳嗽反射以及释放组胺可致支气管收缩,禁用于支气管哮喘及肺心病患者。

  4.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所致颅内压增高的患者禁用。

  5.肝功能严重减退:

患者及新生儿和婴儿禁用。

2010年临床药理辅导:

吗啡的临床应用

  1.镇痛:

  吗啡对多种疼痛均有效:

  

(1)可缓解或消除严重创伤、烧伤、手术等引起的剧痛和晚期癌症疼痛;来源:

考试大网

  

(2)对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绞痛,如胆绞痛和肾绞痛,加用解痉药如阿托品可有效缓解;

  (3)对心肌梗死引起的剧痛,除能缓解疼痛和减轻焦虑外,其扩血管作用可减轻患者心脏负担。

  久用易成瘾,除癌症剧痛外,一般仅在其他镇痛药无效时短期应用。

  诊断未明前慎用,以免掩盖病情而延误诊断。

  2.心源性哮喘:

  对于左心衰竭突发急性肺水肿所致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

  除应用强心苷、氨茶碱及吸入氧气外,静脉注射吗啡常可产生良好效果,可迅速缓解病人气促和窒息感,促进肺水肿液的吸收。

其机制可能是:

  

(1)由于吗啡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有利于肺水肿的消除;

  

(2)其镇静作用又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

  (3)此外,吗啡降低呼吸中枢对C02的敏感性,减弱过度的反射性呼吸兴奋,使急促浅表的呼吸得以缓解,也有利于心源性哮喘的治疗。

  但当病人伴有休克、昏迷、严重肺部疾患或痰液过多时禁用。

  3.止泻:

适用于急、慢性消耗性腹泻以减轻症状。

可选用阿片酊或复方樟脑酊。

如伴有细菌感染,应同时服用抗生素。

2010年临床药理辅导:

吗啡的镇痛作用

  吗啡对伤害性疼痛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

对绝大多数急性痛和慢性痛的镇痛效果良好,一次给药,镇痛作用可持续4~6h。

  吗啡的镇痛作用是通过激动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等部位的阿片受体,主要是μ受体,模拟内源性阿片肽对痛觉的调制功能而产生镇痛作用的。

2010年临床药理辅导:

普鲁卡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一)临床应用

  本药属短效酯类局麻药,亲脂性低,对粘膜的穿透力弱。

  一般不用于表面麻醉。

  常局部注射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注射给药后1-3min起效,可维持30-45min,加用肾上腺素后维持时间可延长20%.

  普鲁卡因也可用于损伤部位的局部封闭。

  普鲁卡因在血浆中能被酯酶水解,转变为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乙氨基乙醇,前者能对抗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故应避免与磺胺类药物同时应用。

  

(二)不良反应

  过量应用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反应。

  有时可引起过敏反应,故用药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但皮试阴性者仍可发生过敏反应。

对本药过敏者可用利多卡因代替。

2010年药理学: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

 

(1)药理作用

  1)抗感染作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对各种因素(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免疫性)引起的炎症都具有强大的非特异性抗感染作用,对炎症的不同阶段均有抑制作用。

抗感染作用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抑制炎症介质的形成和释放,包括前列腺素、白三烯及某些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②抑制一氧化氮(NO)的生成、NO参与炎症的发生和发展;③诱导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加速缓激肽的降解。

  2)免疫抑制与抗过敏作用:

药物对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有抑制作用,包括:

①诱导淋巴细胞的凋亡和DNA的降解;②影响淋巴细胞的物质代谢,进而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③加速淋巴细胞由血液向组织的转移,减少循环血液中的淋巴细胞;④阻断致敏T淋巴细胞诱发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等。

在免疫反应中,由于抗原抗体结合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出一系列致敏、致炎因子(如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慢反应物质等),导致过敏症状和炎症反应。

糖皮质激素类药能抑制上述因子的产生,故能发挥明显的抗过敏作用。

  3)抗休克作用:

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有抗休克作用,除与药物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有关外,尚有下列作用参与:

①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②增强心肌收缩力,解除血管痉挛;③抑制蛋白水解酶释放,减轻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④增强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缓解毒血症状。

  4)允许作用:

指由于本类药的存在,使其他药物作用加强的现象。

如有糖皮质激素类药存在时,儿茶酚胺类的缩血管作用明显增强。

  5)其他作用:

①血液和造血系统:

能刺激骨髓造血系统,增加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含量,但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游走、吞噬等功能;对肾上腺功能亢进者,可减少血中淋巴细胞数量。

②中枢神经系统:

有兴奋作用,出现激动、失眠等,可诱发惊厥、癫痫及精神失常。

③消化系统:

能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提高食欲,增强消化功能。

④骨骼:

可抑制成骨细胞的活力,减少骨中胶原的合成,促进其分解,长期用药可引起骨质疏松。

2010年药理学辅导:

抗生素之阿米卡星

  阿米卡星

  1)抗菌作用:

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抗菌谱最广,对G-杆菌、分枝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强大抗菌活性;对肠道G-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钝化酶(氨基糖苷类灭活酶)稳定。

  2)用途:

常用于G-杆菌、葡萄球菌所致的严重感染,以及对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感染;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可取得协同疗效。

2010年药理学辅导:

抗生素之红霉素

  红霉素:

  1)抗菌作用:

为窄谱抗生素,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主要对G+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对G-细菌中的百日咳鲍特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及某些病原体如嗜肺军团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也有明显作用。

  2)用途:

可作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白喉带菌者、沙眼衣原体所致新生儿结膜炎或婴儿肺炎的首选药。

也常用于对青霉素耐药的G+球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对青霉素过敏者。

2010年药理学辅导:

抗生素之庆大霉素

  庆大霉素:

  1)抗菌作用:

庆大霉素属静止期杀菌药。

对多种G-杆菌具有强大抗菌活性;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表皮葡萄球菌(MRSE)有较强抗菌活性;对沙门菌属、沙雷菌属、产碱杆菌属、分枝杆菌属、嗜血杆菌属等也有一定活性;对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作用差。

  2)用途:

主要用于各种G-杆菌所致全身感染;与羧苄西林、头孢菌素合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口服用于细菌性痢疾、伤寒及婴儿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炎以及肠道术前准备等。

2010年药理学辅导:

抗生素之头孢噻肟

  头孢噻肟:

  1)抗菌作用特点:

属第三代头孢菌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