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8436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docx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

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问题

引 言

这次课是要帮助大家来了解公共应急和危机管理的一些基本问题。

这些基本问题,也许大家过去有过接触,也有过思考,甚至很多问题都是大家日常工作当中所涉及到的内容。

在这里想跟大家做一些交流,希望大家能够对基本的一些问题和知识,有一个初步、系统的了解,这样可能为我们以后的交流和探讨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安排是:

首先给大家放一个视频。

这个视频是我们曾经跟中央电视台合作来形成的一个资料,内容是前几年危机应对的一些情况。

其次再跟大家简单探讨一下近年来的一些应急的案例。

从这些应急案例里面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样的问题。

接下来要探讨的最最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什么是真正的危机。

在我们所遇到的诸多的应急和突发事件当中,哪样一些情况是我们可以对付的,哪样一些情况我们可能在对付上有些困难,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麻烦,我们叫它真正的危机。

最后再跟大家探讨什么是卓越的应急和危机管理。

也就我们要想做好应急和危机管理,什么样的标准才算是好的。

一案三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总体上来说,过去我们在应急管理方面,有“一案三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这样一个说法。

这几句话什么意思呢?

“一案”——各类的应急预案建设,各种事情要做应急预案。

“三制”——体制、机制和法制。

应急方面的体制、机制和法制的方面建设。

预案加上这三制,应该说是应急管理建设当中非常基础的一些层面。

横向到边,就是要覆盖所有的部门,所有的行业,都要有一案三制的建设。

纵向到底,就是不仅中央要有,省一级要有,市一级要有,接下来每一个县、每一个村、每一个社区等等,都应该有相应的应急管理方面的建设。

大家想想如果要把这样一个事情做好,就相当于我们做了一个大的应急管理的安全网。

这个网一旦形成,我们的平安社会、平安社区、平安城市才比较容易去打造,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东西,就很难去保证我们能够遇到突发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很平稳地来度过。

这是一个大的方面。

我们国家在过去,特别是03年非典以后,做了大量的努力。

截止到这个视频制作的2006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

这个成绩的取得是非常不容易的,各个方面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基本的应急管理的基础建设,在应对新发生的其他事件方面,可能比过去更有方寸,更有底气,我们可以去对付了,不像非典的时候搞得很狼狈。

在这样一个建设的基础上,还有一个情况需要跟大家补充。

2007年8月底,我们国家新通过了一个《突发事件应对法》。

这个法律在2007年11月初生效实施。

这个法律的实施标志着我们国家应急管理的建设步入到一个法制化的阶段,这是更高的一个水平。

这个我们视频资料里面没有去解释。

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基础,我们在应对一些新的突发事件方面,有可能会比过去做的更好一点。

但是会不会遇到麻烦呢?

或者是遇到新的麻烦呢?

我们来看近两年所发生的一些事件。

一、近年的应急案例

应急案例

第一类,自然灾害类。

像南方冰冻雨雪灾害,这是《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两个月以后,就在全国范围内发生了一个巨灾,经济损失大约1500亿。

汶川大地震,在2008年5月份发生,这是一个更为巨大的自然灾害给我们非常大的挑战。

第二类,事故灾难类。

像交通的铁路事故,山西的矿难事故,央视的大火,这些发生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形态不一,都可以归为事故灾难类。

第三类公共卫生类。

像阜阳手足口疫情、三鹿奶粉事件、甲型H1N1流感。

这些事件里面有些事件可能后果非常严重,比如像三鹿奶粉,事后看起来这个后果非常严重。

如果纯从后果的角度来看,阜阳的手足口疫情是不是非常严重呢?

可能也算严重,因为毕竟死了20多个小孩,这应该也算非常非常严重。

但是实际上它如果跟其他的灾难相比,比如说跟大地震相比,或者说跟其他的灾害相比,可能没有那么严重。

但是一样,阜阳的手足口疫情给当地政府带来非常大的麻烦,当地政府在应对方面是非常被动的。

为什么?

因为当地以前没有出现过手足口疫情,这个疫情本身并不严重,但是却给当地带来非常大的麻烦,这也是很值得我们思考。

甲型流感现在正在进行当中,我们现在怎么样应对呢?

我们眼下其实面临很多困难的抉择,比方说现在要不要把学校给关闭。

3·14事件,瓮安事件、重庆出租车事件、7·5乌鲁木齐事件。

这些都是社会安全类的。

社会安全类的这些事件发生以后,对我们的社会稳定、社会秩序,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直接的冲击。

这些事件都是各有各的特点,应对上的难度也各不相同。

其中也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去吸取。

另外,全球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中国也不例外,经济也面临一个下滑的危险,当然现在在一个恢复的过程里面。

这些原来属于第四类,现在我们把它单列出来,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这一类事件的关注。

大家想想,如果这些事件放在2003年以前,我们应对会怎么样?

肯定不如现在。

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做应急方面的建设,很多的领导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政府部门也没有从这样一些角度去思考问题。

但今天如果这个事件一发生,我们的政府的各部门、各层级的领导,他们首先就有这个意识,应急、风险规避、危机控制等等这一系列意识。

社会各个方面也有相应的一些准备,包括专家学者也比过去更加积极地去涉及相关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做一些应急的研究,及时的提供一些专业的意见。

这些方面有非常大的进步,我们今天应对起来比过去感觉要成熟很多。

我们在应对这样一些事件过程当中,尽管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也做了很多的应急管理方面的建设,但是应对这些问题上面依然会觉得有很多被动的地方,或者说我们应对的会有很大的难度。

比如2008年在南方雨雪灾害当中,马鞍山市也遭遇了这样一个灾害,我们当时应对中是不是也面临着当地一些不好解决的困境,大家觉得当时最大的困境是什么?

交通。

交通不通了,我回家过不了年了。

虽然情况可能不像广东火车站那么严重,但是一样交通堵塞,有很多车在高速公路上没办法动了,很多地方的交通没法通了。

你不要说从马鞍山市到外地,你内部的交通就已经面临很大的麻烦。

内部的运作没有交通,我们今天没办法想象现代社会怎么去运作。

这个方面对我们的影响非常非常大。

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

我们这里只是说从这样一些事例当中,一个方面要看我们的成绩,另一方面要能够去发现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实际上还需要继续努力。

应急事件的特点

这些事件,它为什么会在我们应对上构成非常被动这种局面呢?

它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就从这些事件当中,我们能够总结出一些什么特点?

首先从威胁的规模上来看。

这些威胁虽然也各不相同,但总体的威胁要比同类的事件威胁度要大,就是威胁程度要高。

威胁程度高的时候,对我们的压力就会比一般的事件要大。

比如说地震,这个地震为什么对我们构成威胁?

但如果发生一个5.0级的地震,我们为什么感觉它威胁就不那么大,就是这个事件本身的威胁程度要高。

还有一些什么特点让我们应对起来比较麻烦?

难以预测。

就是这个事件它在发生发展的过程里面,我们事后想这事情好像都很容易,但是在事件发展的过程里面,你怎么去看这个事件未来发展的趋势,你怎么预测,怎么做未来的威胁度的风险判断。

有些事件相对比较好,比如说汶川大地震。

一发生就知道是7.6级,或者7.8级,最后定义为8.0级。

一看这个级别就知道是非常严重。

其实你别看它威胁大,可是我们应对这一类的事件,我们做决策,特别是政府要不要放下别的工作,去把工作重心转到这个工作上来,这个决策难不难做?

一点都不难,恰恰是比较容易的。

难的是什么呢?

这个事件发生的过程里面,我没法去判断它未来的威胁。

比如南方雨雪灾害,当初南方雨雪灾害,可能还被看成不出坏事,还看成好事,说这是瑞雪兆丰年,但是没想到后来我们带来那么大的麻烦。

这个过程里面有不确定性,会使应对难度非常大。

还有什么样的特点会让我们应对起来比较麻烦?

社会影响大。

这个刚才说到了,就说它的威胁后果大,威胁后果其中也包括它对社会的威胁后果,不仅是生命安全的,财产损失的,还包括对社会稳定、社会安全,整个社会秩序等等方面的威胁。

除了威胁性后果巨大,除了事件过程当中的不确定性,还有什么样的特点让我们应对比较麻烦?

学生:

时间紧急,处理难度大。

彭老师:

这个难度大,我可能没办法,或者是我有办法,但我没资源。

学生:

涉及面广。

彭老师:

它不光是一个部门,多部门、跨部门的。

学生:

信息的闭塞。

彭老师:

如果我信息不完备,掌握的信息不充分,决策起来也非常困难。

这个信息里面,如果这个事件过去老发生的话,通常这类事件比较容易把握,我们对这一类的事件信息掌握是充分的。

如果这类事件是新发生的,我没有经验,没有经研究没有信息,没有对这样事件的一个感知。

比如刚才我们提到的阜阳手足口疫情,疫情本身并不严重,可是当地历史上没出现过,当地的医生也不太辨识这样一个疾病,当地的政府更没有对这个疾病预防的概念,我们国家卫生方面,传染病名录里面也没有把手足口疫情列进去。

所以一旦这个事件爆发,对于当地来说它就非常被动,无所适从,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在前期来做好有效的应对。

当然后期做的也还不错,但关键的是前期失去了控制的最佳时期。

通过这样一些分析,我们总结一下,其实我们要观察一个事态会不会对我们构成威胁,除了它威胁性后果巨大,很紧急,甚至是突发,可能去考虑这个事件过程里面有没有不确定性,有没有新的情况发生,是不是新的事物,信息是不是不完备,是不是涉及面很广,跨域,跨部门,是不是这样一些情况?

是这些情况的话,我们应对起来会非常非常困难。

我想大家通过这样一些情况的交流,应该可以得到一些基本的共识。

二、何谓真正的危机

接下来我们简单看看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危机?

1.突发、紧急与危机事态

大家看这个图,首先我们需要把这个危机跟突发和紧急这两种情况做一个界定。

实际上这三者之间,有的时候我们会混用,但实际上它们可能概念上不太一样。

突发事件,它讲事件发生的过程,不是漫长的过程,是有一个突然性,前面没有发现,后面变化非常快。

它强调前端发生这样一个过程。

但紧急强调的是我不管你前端怎么样,但到现在这个威胁程度的时候,它需要立即处理,你不能拖延时间,不能说这个事情拖到明天再处理。

就像我们高烧到39度了,你不能说明天再去看大夫。

这就是紧急性。

危机一般是指这样一个事件的后果,威胁性后果非常严重。

一个是讲发生过程的,一个讲处理过程的,还有一个讲后果的。

这几个概念其实是相关的,但是在事件流程里面,所指的具体时段又不完全一样。

这些事态有的时候在概念上可以去这样界定,可是在实际层面它有两点交叉的情况,也有三者交叉的情况。

有些事件从事件流程上来看,发生的过程是突发的,发生以后又需要紧急处理,这里面就涉及到这个事态可能很严重,这三者之间可能会叠加在一起。

如果一个事件仅仅是一个突发事件,没有紧急性,没有危机性,那这个事件会不会对我们构成很大的麻烦?

不会。

平时,天上经常会掉下来一个羽毛,这个羽毛突然掉了,有什么威胁吗?

没有的,不用管它。

如果这个事件仅仅是一个紧急事件,也不突发,也没有威胁性后果。

现在我渴了,我赶紧需要喝水。

喝水对我来说就有紧急性,可是这对我构成真正的麻烦吗?

不会。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没什么问题,也不是突发的。

对我们压力大不大?

实际的压力并不是很大。

如果仅仅是一个危机,后果是很严重,可是它也不突发,也不紧急。

像我们现在干群矛盾,干群矛盾是一个问题,甚至我们认为还挺严重,如果今天处理也行,明天处理也行,它会不会对我们构成现实的压力?

不见得。

但从长期来看它是会构成很大的压力,但从眼下来说不见得对我们构成真正的压力。

真正的压力是需要考虑这几个概念的叠加,它既可能是突发,也是紧急,还是危机的。

从应急管理角度来看,我们要把这类的事件单列出来,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否则的话可能会遇到麻烦,而且是大麻烦。

比如汶川大地震,它既是突发,又是紧急,还有高端的威胁性后果。

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它,否则给我们带来麻烦太大了。

本来麻烦就大,可能后端引发其他的麻烦会更大,所以需要特别加以关注。

从问题的事态分类来看,从事件流程上讲是这样一个区分。

问题事态的分类与演化

下面从问题的逻辑分类来看。

从时期上来看分成紧急时期和平常时期。

事态威胁分低和高,这个事态可以分成一般的问题事态,潜在的危机事态,一般的紧急事态和真正的危机事态。

举个简单的例子,平常感冒。

可能每半年或者每一年发生一次,也不一定发烧,情况也不是非常严重,就是流点鼻涕,有点不舒服,这个其实是一般的问题,平常时期,不见得会引发紧急的,或者更大的麻烦。

但如果一旦时间里面我们常发感冒,这时候有可能会意味着什么?

免疫力下降。

这个其实构成一个潜在的危机,不见得马上会爆发一个紧急的危机。

后来发现这个感冒不是一般的感冒,可能是一个季节性流感,季节性流感流行范围很大,一个流感季节里面会波及到10%左右的人口,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就叫一般的紧急情况。

但是如果我们出现人感染高致命禽流感,如果是大面积的,这可能构成比较大的麻烦。

为什么?

因为它的死亡率挺高的,死亡率现在是60%左右,就凡是得了这个病的,全球来看,60%的人没戏了,死亡率非常高。

但好在目前它的情况,还没有变成今天的甲型流感,甲型流感是什么?

是流行非常快,但是它致死率相对还比较低,跟我们季节性流感差不多,但是流行的范围会比季节性流感要快,而且蔓延的范围要大,这是一个预测,还有不确定性。

这种局面会对我们构成真正的危机。

这是我们从一个事态的逻辑分类的角度来去看。

2.何谓真正的公共危机

我们可以给刚才提到的公共危机一个界定。

我们对危机做界定,首先我们要对紧急的事态先做一个界定。

紧急的事态它是对一个社会系统基本价值和行为架构产生威胁,从后果来上讲。

这里之所以讲紧急事态是因为有时间压力,有紧急性,你必须马上处理,必须对它做出立即响应,这样一个事件,叫紧急事件。

紧急事件当中,虽然有一类危机不一定是属于紧急事件,好比刚才提到的干群矛盾,它也叫危机,但那类危机在我们应急管理里面不直接去关注,我们直接关注的是属于紧急事件当中的高端威胁性后果。

除了高端威胁性后后果这个以外的,还必须要考虑时间的压力、紧急性,甚至紧急性可能比一般的紧急还要更加紧急,还有我们刚才提到的不确定性。

危机与机会

另外,这里面有没有新特点,有没有新的事物?

还有一点,要去看这样一个危机事态,会不会在给我们带来威胁的同时,还蕴含机会。

所以从这样一些视角综合地去观察有些事态是不是真正的危机。

当然如果说单纯具有其中的一个特点,我们也可以叫它危机,但是这个危机有可能对我们的实际威胁不见得是最大的,最大的有可能还需要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其他的因素。

有的时候直接的威胁并不是很大,但是因为这些方面的因素会使得我们应对上没有经验,不及时,最后造成的实际后果,或者间接的、次生、衍生的那些事件的影响,会比这个事件本身的直接影响要大很多。

所以这个是我们需要特别加以关注的。

3.公共危机事态的特点

下面给大家概括一下公共危机事件的特点:

1)威胁性很大。

时间的压力、后果的压力、资源约束这些方面都会带来很大的威胁性。

(2)不确定性高。

事件本身的原因、过程、后果、变化规律,有可能我们不太掌握。

像今天为什么我们要高度警惕甲型流感,就是因为甲型流感目前它的这种发病、致死,它的特点还没有被我们完全认知,这个过程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尤其是目前来看,虽然还是很温和,但是它会不会变异?

将在什么时间变异?

变异以后的甲型流感会不会更加致命?

这些都是未知数。

因此在这个过程里面它不确定性很高,所以应对的难度要比一般的季节性难度大很多。

我们今天要不要重视它?

你不重视它,万一将来情况发展高端了,就像南方雨雪灾害一样,我们很被动。

但如果你要太过于重视它,最后实际的结果也没像原来想象的那么严重,那可能会浪费很多的社会人力资源或者物力资源。

我们今天处理这样的问题难度是特别大的。

所以说事件的不确定性有的时候是胜于高威胁本身,就有些事件我们知道它的威胁,它是确定的威胁,我们处理难度并不大,难度最大的恰好是那些处在初期阶段,在过程里面,对未来发展态势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这样一些事件,需要格外关注。

(3)独特性、崭新性、新颖性。

因为我们习惯于按照过去的方式处理一个新的问题,用过去老的方式,也就说旧瓶去装新酒,就容易出现装不了的情况。

所以我们在处理这样一类事件的时候,经常习惯沿用过去的老方法应对新的问题,却发现它没有效果。

这里面要求我们什么呢?

一方面我们要有过去所讲的“一案三制”建设,可是我们不能够完完全全的不分情况,因循常规、照章办事。

如果出现的紧急情况是一个常规情况,我们可以照章来做事情。

但如果超出了你已有预案设定的风险范畴,这个时候就需要能够果断地采取一些新的措施,甚至有时候需要打破常规办事情,如果做不到这个,要想应对一些新型的危机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说对真正对我们构成麻烦的,不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应该要去关注那些有新特点的事件。

或者一个事件看起来好像跟过去是一样的,好比都是甲型流感,或者都是一个甲型肝炎,但它今年在我们这个地方流行的特点是不是跟过去有所不同,我们今年的甲型流感过去叫猪流感,那跟过去的甲型流感是不是完全一样?

有没有新的特点?

如果不关注这些问题的话,用老的方法去处理新的问题,就会遇到麻烦。

(4)机遇性。

它要求我们在看待一个事态的时候要辩证地去看,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它的高端威胁性后果,但是在重视高端威胁后果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一点——这样一个威胁性后果说不定还会带来新的机遇,会带来好处。

这个好处当然可能会有点代价,但是有可能会解决我们过去多少年想解决都没法解决的问题,现在这个事情爆发了,这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之窗。

比如说我们老百姓的公共卫生的习惯,过去可能不是特别好,随地吐痰、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时候,不能主动地掩住口鼻,甲型流感说不定还可以帮助大家慢慢树立这样的意识。

这时候我们要善于从一个威胁事态当中去发现事业发展的机遇,新的机会。

这个方面是我们的文化渊源里面危机这个词本来的含义。

西方人都说我们中国这个词非常好,不光是强调危,还有一个机。

危机应该是危险+机遇。

它背后实际上是我们过去所讲的辩证思想,祸福相依的理论,危机同在的一个思想。

如果从这样角度去考虑一个危机事态的话,其实对我们确实有好处,这个好处是两个方面。

第一,它可以增强我们面对高端威胁时候的信心。

我们一方面要看到高端的威胁,你可能会感到害怕,但另一方面它能给我们带来增强战胜威胁的信心和勇敢,虽然很难,但它应该是我们思考的一个方面。

第二,它要求我们在平常没有危险的时候,有很好的发展,一个前进的条件下面,我们要考虑到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

因为事物都是互益的,按照《易经》的思想,阴阳是互益的,所有的事情,从一端到另一端都会不停地来回变化。

像《易经》里面有“否极泰来”的思想,也有很多反过来的,你平常是很平安,但实际上孕育着未来更大的危机。

所以就需要我们需要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

阻碍具有风险意识、居安思危的三大因素

我们刚才讲到在威胁当中要善于发现机遇,很难做到。

我们在一个平安的情境里面,我们要能有风险意识,能够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这个好不好做?

相对比前面那个好做一点。

但是实际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很容易做到这个吗?

可能也不见得。

为什么有的时候不容易做到呢?

可能有很多的原因。

第一,认知方面的原因。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时候我们老是事后说这事情真是后悔,为什么不早一点发现这个问题呢?

这个事件怎么不早一点去关注呢?

可是很多时候,都是事情完了才发现,这个问题很严重。

美国的911事件,事后很奥悔,情报部门干什么了,情报部门为什么不早一点把这样的信息挖掘出来,给予重视,然后能够避免双子座大楼被飞机撞毁,造成这么大的恐怖事件。

可是大家想想,每天美国的情报部门都要收到大量的关于恐怖方面的信息,它到底关注什么呢?

是不是能够聚焦到真正的威胁上面呢?

不见得。

这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实际上是受到我们人类认知能力本身的限制。

我们真正在关注一个事件的同时,很难去关注已经在我们眼皮底下发生的未来可能更糟糕事件的征兆,尤其这种征兆可能还不是很强,可能会混在其他的一些事件当中,可能会使得我们这种辨识、发现、预警,这些方面的功能很难去实现。

这就给我们应急,突发事件的应对、危机管理带来麻烦。

我们想做好,但是你不见得能做好。

就像地震,我们都想把地震预测出来,如果我们预测出来,让老百姓在那一刻之前早点跑出来,远离那个建筑物,最后大家都不死,这多好。

可是这个过程里面,我们人类的认知能力是不是完全达到了?

没有。

这还没有受到其他的干扰,这是因为地球的活动还没有完全在我们人类认知的范围之内,所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麻烦。

有些即便在你的认知范围之内,如果你当时工作中心是在别的,不是在这个方面,也很难完全聚焦在这个问题上。

所以就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挑战。

第二,组织方面的原因。

所谓组织方面的原因,就是我们要想对某些危险有一个认知和判断,它是需要组织能把相应的信息完备地传达上去。

可是我们现在在一个组织的运作过程里面会发现经常性的信息流失,我们从基层反映的情况到上层那里可能已经淋过水了,那个信息不完全真实。

上层的政策信息到了基层也有可能会发生变形、走样。

所以这个时候也会使得我们对有些真正的威胁,不见得能够及早地来加以感知和了解。

第三,文化方面的原因。

我们平常都喜欢追求平安、没事,如果提醒别人说,要注意一些不太好的事情,这种提醒的方法我们更习惯于别人提醒好的一面,不愿意提醒有负面词的一面。

比如早上我们出门,家里人提醒我们小心事故、小心车祸、小心撞车、小心冰上滑倒,这些词我们喜不喜欢听?

不喜欢听。

但如果换一种说法,注意安全、安全行车,这些我们一般比较容易听。

也许效果是差不多,但这里面反映了我们人类的文化习惯,这种文化习惯,叫吉祥文化的习惯。

追求吉祥,不太愿意别人去提醒你一个负面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组织文化里面有的时候体现的叫报喜不报忧,如果我们都是报喜不报忧的话,也许出了问题,这些信息能不能获得一个有关方面的认知呢?

就这很难了。

从这些角度,我们说这个方面很重要,但其实是很难做到的。

但如果我们能解决这样一些问题,也许在居安思危,在危机准备方面可以做很多的努力。

这样我们可以大大减少未来危机发生的概率,或者即便发生,我们也为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是可以泰然处之的。

但如果做不好,我们就很难做到事件发生前端的这些工作。

4.应急与危机事态的三维观察

在观察一个事态的时候,除了刚才讲的从几个特点角度来看,还需要能够立体地去看一个事件。

立体地看一个事态,要看这个事态属于哪一类,然后它发生、发展的严重程度,还有它处在发生发展的什么阶段。

这样就等于从三个纬度来看,相当于一个立体的纬度来看一个事件。

我们只有这么去看,才能够把一些事件准确地定位,定位清楚,处理上其实难度并不大。

(1)分类

有很多的分类方法,这里面最最基本的一个分类,就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原因,可以分成自然和人为。

这个分类最简单,但也最重要。

为什么呢?

因为它事关这个事件发生以后的责任问题。

如果是一个纯自然原因造成的,这个事件发生以后,有关部门是没有责任的,因此应对者是没有这种事件原因的责任压力,应对起来心情相对比较坦然一点。

如果是有些事件是人为的原因造成的,你既是这个事件发生的、制造者、推动者、责任者,你同时还必须做现场应急,你还是应急当中的责任主体,这个时候我们的压力会非常大。

所以也许大家能够去应对一个纯自然灾害应对的不错,但你不见得能够应对一个很小的人为的,尤其跟自己工作责任密切相关的一个事件。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事件对你的心理压力太大,你不见得能够真正理性地去考虑一些问题,能够完全抛开其他的问题,泰然处之。

所以现在出现一种情况,一旦事件发生以后,即便是人为的原因,他也会尽量把人为的原因往自然方面去靠,有没有这种趋势?

有。

山西的尾矿溃坝,当时事件出来以后,地方上报上来说是暴雨造成的,好在现在网络很发达,网友们说哪里有暴雨,我们当地没见下什么雨,然后赶紧咨询国家气象局,气象局的专家说我们从卫星云图上看了,好像没有暴雨,那个地方最多有1毫米。

这事情当地就不能再往这方面去推了,最后有关方面受到了责任的追究。

这是最基本的一个分类,但对有关的应对主体来说是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