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4853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 专题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四)

1.(2017·南昌二模)关于氧气对生命活动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无法进行主动运输

B.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可以抑制厌氧菌的繁殖

C.氧气浓度越高,乳酸菌的呼吸速率就会越大

D.长期生活在低氧环境中,血红蛋白含量会降低

答案 B

解析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A项错误;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防止伤口处厌氧菌生存和繁殖,B项正确;乳酸菌是厌氧菌,氧气会抑制其进行无氧呼吸,C项错误;长期生活在低氧环境中,血红蛋白含量会升高,D项错误。

2.(2017·永州二模)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肺炎双球菌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不能对葡萄糖进行氧化分解

C.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做发酵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 B

解析 由于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所以与肺炎双球菌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A项正确;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对葡萄糖进行氧化分解生成乳酸,B项错误;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叫做乳酸发酵,C项正确;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无光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D项正确,故选B项。

3.(2017·南昌二模)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都发生在叶绿体内

B.光合作用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C.绿色植物缺乏Mg元素将影响其光合作用

D.光反应产生的ATP能为各项生命活动直接供能

答案 C

解析 蓝藻没有叶绿体,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项错误;光合作用的产物可以是葡萄糖、氨基酸等,B项错误;Mg元素是构成叶绿素的主要成分,所以绿色植物缺乏Mg元素将影响其光合作用,C项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D项错误。

4.(2017·武汉调研)用一定浓度的NaHSO3溶液喷洒到小麦的叶片上,短期内检测到叶绿体中C3的含量下降,C5的含量上升。

NaHSO3溶液的作用可能是(  )

A.促进叶绿体中CO2的固定

B.促进叶绿体中ATP的合成

C.抑制叶绿体中[H]的形成

D.抑制叶绿体中有机物的输出

答案 B

解析 若NaHSO3溶液促进叶绿体中CO2的固定,则CO2被C5固定形成的C3增加,则消耗的C5增加,故C5的含量将减少,C3的含量将增加,A项错误;若NaHSO3溶液促进叶绿体中ATP的合成,则被还原的C3增多,消耗的C3增加,生成的C5增多,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将减少,C5的含量将增加,B项正确;若NaHSO3溶液抑制叶绿体中的形成,则被还原的C3减少,生成的C5减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将增加,C5的含量将减少,C项错误;若NaHSO3溶液抑制叶绿体中有机物的输出,意味着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变慢,生产的C5减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将增加,C5的含量将减少,D项错误。

5.(2017·湖北二模)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表):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酵母菌

A

B

C

D

E

F

葡萄糖

丙酮酸

氧气

注:

“+”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是B、D、F

B.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只有C

C.根据试管B、D、F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

D.A试管中会有CO2产生

答案 C

解析 酒精是在无氧情况下,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会产生酒精的是B、F,A项错误;有氧情况下在线粒体中产生CO2和水,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只有C、E,B项错误;若要研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必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对照实验,因此通过试管B、D、F的实验结果可以作出判断,C项正确;A试管中缺少呼吸作用的原料,故无CO2产生,D项错误,故选C项。

6.(2017·三门峡一模)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C.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右移

D.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移

答案 D

解析 a点光照强度为0,植物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A项正确;b点既不吸收氧气,也不释放氧气,是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B项正确;植物缺Mg,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相同条件下植物呼吸作用强度不变,因此光的补偿点应该增大,b点右移,C项正确;由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植物由25℃提高到30℃,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呼吸作用强度增强,因此a点上移,b点右移,d点上移,D项错误,故选D项。

7.(2017·衡中六调)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可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提供原料

B.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可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提供原料

C.两者产生气体的阶段都有水参与

D.两者产生气体的阶段都与生物膜有关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O2可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提供原料,A项正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H2O可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提供原料,B项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可将H2O分解产生氧气,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O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项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可将H2O分解产生氧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O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项错误。

8.(2017·北京西城区一模)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同化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经森林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净光合速率为零时,蓝藻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主要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C.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是暗反应中将CO2合成糖类的能源物质

D.用H218O培养小球藻,一段时间后可在其产生的糖类和氧气中检测到18O

答案 B

解析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项正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B项错误;在暗反应过程中,CO2被固定后形成的一些三碳化合物(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接受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释放出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最终形成糖类等富含稳定化学能的有机物,故C项正确;用H218O培养小球藻,H218O在光反应中经水的光解生成18O2。

H218O还可参与小球藻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C18O2,后者再经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生成含18O的糖类,故D项正确。

9.(2017·淮南二模)某研究小组对某大豆新品种的种子萌发过程开展研究,首先将大豆种子置于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过程中种子的鲜重和气体交换速率(曲线①和②分別代表一种气体的交换速率。

)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

(2)甲图中阶段Ⅱ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________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

阶段Ⅲ期间不可能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________。

(3)乙图a点以前,曲线①高于②的原因是________,a点以后曲线②高于①,其原因是此时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所使用的底物可能包含一定量的________。

答案 

(1)氧气、温度、水分

(2)赤霉素(或GA) 基因重组

(3)种子进行了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但释放二氧化碳 脂肪(或脂肪和蛋白质)

解析 甲图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早期干种子不断吸水,种子鲜重增加,之后由于种子细胞代谢增强,分解有机物加快,鲜重基本不变,种子处于休眠期;之后因脱落酸的减少,赤霉素的合成、促进作用,种子开始萌发,鲜重又开始增加。

乙图中两种气体显然是O2和CO2的交换速率,早期由于干种子无氧呼吸强,产生CO2的速率大于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速率,之后出现a点,说明二者速率相等;a点之后,因为呼吸底物的改变如原来主要是糖类,现在改变为脂肪,才导致种子消耗O2的速率又大于释放CO2的速率。

由此分析可知,曲线①代表CO2的释放速率,②代表O2消耗速率。

(1)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有氧气、温度、水分。

(2)具有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植物激素是赤霉素,由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

甲图中阶段Ⅲ期间是种子萌发的幼苗生长阶段,不可能发生减数分裂,所以也就没有基因重组发生。

(3)乙图a点以前,曲线①中CO2释放速率高于②O2速率的原因是种子进行了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但释放二氧化碳。

a点以后曲线②高于①,其原因是此时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所使用的底物可能包含一定量的脂肪。

10.(2017·福州一模)为研究某植物在水分相对缺乏条件下,叶表面气孔是均匀关闭(所有气孔关闭程度相同)、还是不均匀关闭(有的气孔关闭,有的开放),科研人员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实验:

实验①:

被测叶片置于含放射性的空气中,光照20s后将叶片速冻至-60℃,通过检测叶片放射性有机物的分布是否均匀,判断气孔是否均匀关闭。

实验②:

被测叶片进行光照2h后,用有机溶剂将叶片脱色后用I-KI溶液染色,通过观察叶片蓝色分布是否均匀,判断气孔是否均匀关闭。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选用的放射性元素应是________,该元素在暗反应中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中,如果有被测植株需要预先在黑暗中进行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实验①相比,实验②需要较长时间的光照,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发生气孔不均匀关闭,叶不同区域的胞间CO2浓度有何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4C 14CO2→14C3→(14CH2O) 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实验②中需要合成一定量的淀粉,用I-KI处理后才能显示出颜色差异 气孔关闭的区域胞间CO2浓度低于气孔开放区域

解析 

(1)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气孔进入细胞中,参与光合作用,并合成有机物,因此实验①选用的放射性元素应是14C,该元素在暗反应中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H2O),上述实验中,如果有被测植株需要预先在黑暗中进行处理,其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实验②中需要合成一定量的淀粉,用I-KI处理后才能显示出颜色差异,因此与实验①相比,实验②需要较长时间的光照,如果发生气孔不均匀关闭,使得气孔关闭的区域胞间CO2浓度低于气孔开放区域。

11.(2017·湛江二模)将用完全培养液栽培的植物放入密闭的玻璃瓶内,在室外培养一昼夜,测得瓶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值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从培养液中吸收的氮和磷,参与合成________等化合物(答两种)。

(2)用18O标记完全培养液中的水,结果测得瓶内氧气含放射性,请写出18O的转移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段瓶内二氧化碳浓度相对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将暗处理后植物的一片绿叶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该叶片,证明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甲、乙两同学重复此实验,分别取处于D点、E点时的叶片进行检测;预测________同学会成功,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磷脂、ATP、核酸、RNA等(答2种即可)

(2)H218O→18O(或H2O→O2)

(3)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

(4)甲和乙 叶片曝光的—半变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

解析 熟记并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及光合作用的过程等相关知识,据此围绕图示信息和题意,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1)植物从培养液中吸收的氮和磷,可作为合成含有氮和磷的化合物的原料,即参与合成磷脂、ATP、核酸、RNA等。

(2)完全培养液中用18O标记的水被植物吸收后,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被分解产生[H]和氧,其中氧直接以分子(O2)形式释放出去,即18O的转移途径为:

H318O→18O(或H2O→O2)。

(3)图中AB段对应的时间为凌晨0~4h,此时间段内,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导致瓶内二氧化碳浓度相对增加。

(4)在C~E点之间,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淀粉等有机物积累,因此甲、乙两同学重复萨克斯的实验,分别取处于D点、E点时的叶片进行检测,均能获得成功,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叶片曝光的一半变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

12.(2017·衡中六调)油菜果实发育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果皮的光合作用。

(1)油菜果皮细胞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的细胞器是________。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运输至种子。

种子细胞内的蔗糖浓度比细胞外高,说明种子细胞吸收蔗糖的跨(穿)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

(2)图甲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油菜果实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变化。

分析可知,第24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第12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

第36天后果皮逐渐变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而________(填色素名称)的含量基本不变。

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变慢,导致光反应供给暗反应的________和________减少,光合速率降低。

(3)图乙表示油菜种子中储存有机物含量的变化。

第36天,种子内含量最高的有机物可用________染液检测;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该有机物由________转化而来。

答案 

(1)叶绿体 主动运输

(2)小于 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H](或NADPH) ATP

(3)苏丹Ⅲ(或苏丹Ⅳ) 可溶性糖和淀粉

解析 解坐标柱形图题时,要看清楚纵坐标、横坐标的含义以及坐标系中柱形图所代表的意义,认真分析、对比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找出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做进一步的分析、判断。

除此外,还要关注曲线的起点、交点、折点和终点,分清自变量和因变量,曲线的走势等,并深入挖掘题目中的有效信息。

(1)油菜果皮细胞含有叶绿体,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

蔗糖属于二糖,种子细胞吸收蔗糖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2)第12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3.5+6=9.5,第24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2+6.5=8.5,故第24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小于第12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

第36天后果皮逐渐变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基本不变。

叶绿素减少,导致光反应减弱,生成的[H]和ATP激素导致暗反应减弱,光合速率降低。

(3)据图乙分析,第36天,种子内含量最高的有机物是脂肪,可以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检测呈黄色或红色。

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该有机物由可溶性糖和淀粉转化而来。

13.(2017·张家口一模)选取黄瓜幼苗进行无土栽培实验,图甲为该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同学们用图乙所示装置对该实验进行模拟测定。

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实验所示黄瓜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向空气中释放的氧气量可以代表________(填“真光合速率”或“净光合速率”),在5—20℃的温度范围内,呼吸酶和光合酶中对温度更敏感的是________。

若一天中光照12小时,黑暗12小时,则黄瓜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是图中的________(填“5℃”“10℃”“15℃”“20℃”或“25℃”),当温度低于曲线中________点所对应的温度时,黄瓜幼苗就不能正常生长。

(2)图乙是在植物接受正常光照下进行模拟实验,小烧杯中E应该是________(填“NaHCO3”或“NaOH”)溶液,当温度由10℃升高到15℃时,液滴移动方向是____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移动”);若E中是清水,则当温度由10℃升高到15℃时,液滴移动方向是____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移动”)。

答案 

(1)净光合速率 光合酶 20℃ B

(2)NaHCO3 右移 不移动

解析 在解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共存的问题时,一定要分清题中所给的数值代表的是光合作用产生的量,还是净光合作用积累的量,利用净光合作用量=光合作用总量-呼吸作用量计算出相关数值。

(1)甲图实线为黄瓜幼苗释放O2的速率变化曲线,而不是氧气生成速率变化,因此代表净光合速率。

光合速率的曲线比呼吸速率的曲线斜率大,所以光合酶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

净光合速率越高白天积累有机物越多,C、D两点相等,但是因为晚上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30℃比20℃时多,所以如果一天中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那么黄瓜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是图中的20℃。

B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12小时光照下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等于12小时黑暗条件下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低于该温度时,晚上的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大于白天净光合积累有机物的量,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2)测定光合速率的变化应该使装置内的CO2浓度稳定,从而测得装置中O2的变化,因此小烧杯中为NaHCO3,温度由10℃升高到15℃时,产生的O2增多,液滴向右移动。

若是清水,则对装置内的气体无影响,而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吸收所产生的气体体积均相等,因此液滴不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