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8567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docx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共3学时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3课时)

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实验的分析得出质量守恒的内容。

2.弄清化学变化中存在质量守恒的原因。

3.会设计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归纳】

探究归纳一:

实验探究——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放出大量的热,玻璃管上的气球先变后变。

实验结论:

天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铁钉表面,溶液由蓝色变为色。

实验结论: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的表达式为。

总结:

通过两个实验的证明,我们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参加总和,等于生成总和,这个规律叫做。

是否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实验现象:

烧杯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

反应前称得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称得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结论分析:

反应时有大量的逸出,如果把气体收集起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依然。

反应的表达式为。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反应前称得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称得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结论分析:

由于有参加反应,所以生成的的质量大于镁的质量,但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表达为:

总结: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说明,研究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二是。

因而用有气体参加或者是气体生成的反应来探究质量守恒时应让反应在进行。

探究归纳二:

化学变化中存在质量守恒的原因:

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

2.化学变化中的六个不变是;两个一定变是;一个可能变是。

□典题解析·掌握基本技能我最捧

例.小红、小明两同学分别按照图A、图B装置做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

他们的做法是:

将反应前的装置放在各自的天平的左盘上,往右盘上加砝码使天平平衡;

取下装置:

小红挤压胶头;小明将气球内一定量的镁粉倒入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胀大,最终如图C所示;

把装置放回各自的天平上。

(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待天平平稳后,小红、小明的天平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小红(填“平衡”或“不平衡”,下同)小明。

两次实验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填“是”或“否”),分别解释原因:

小红;小明。

 

第2课时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导学案)

【学习目标】

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现象及进行简单的计算。

【探究归纳】

探究归纳一:

解释现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

(1).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了

(2).镁条燃烧后质量变大了。

探究归纳二:

推测物质的元素组成依据: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如: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和元素。

□典题解析·掌握基本技能我能行

例1.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质量为16克

(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从质量守恒定律

(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例2.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用A+B=C表示)。

现有12克A与32克B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A)44克(B)32克(C)小于或等于44克(D)12克

例3.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X

Y

Z

Q

反应前的质量/g

8

10

1

21

反应后的质量/g

0

21

待测

9

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反应后Z的质量为10克

C.反应后Z的质量为9克

D.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10克

□达标测评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B.煤燃烧后质量减轻

C.双氧水分解后质量减少

D.10克的冰融化后变成10克的水

2.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相等

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所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①原子总数;②分子种类;③物质的总质量④物质的种类;⑤元素的种类;⑥原子的质量;⑦分子数目;⑧原子的种类

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______;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______;

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________________。

4.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那么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中,一定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可能有的元素为__________。

5.冶炼技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矿(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到8000C左右,即可得到金光闪闪与黄金外观相似的“药金”。

用上述方法不能制得黄金是因为。

6.1.6克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7.15.8克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物的质量为14.2克,则生成氧气的质为。

8.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20

50

80

30

反应后的质量(g)

0

100

10

x

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的值()

A.50B.40C.10D.70

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

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第3课时化学方程式概念及含义

【学习目标】

理解化学方程式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涵义。

【探究归纳】

探究归纳一:

化学方程式含义

1.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含义

为例回答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

(1).;

(2).;

(3).;

探究归纳二: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1).“十”不能读“加”,应读“和”“与”“跟”;

(2).“=”不能读“等于”,应读“生成”;

(3).化学式应读成物质的名称;

(4).反应条件也应读出。

□典题解析·掌握基本技能我能行

例1.请同学们至少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两种含义或两种读法。

2H2O

2H2↑十+O2↑

练习:

至少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两种含义或两种读法。

S+O2

SO2

例2.在反应X+2Y==R+2M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比为11:

9,则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是()

A、23:

9B、16:

9C、32:

9D、46:

9

例3.2011年5月初,我市某县一副长酒后驾车将受到法律追究。

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化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

A、Cr2O3B、CrSO3C、Cr2(SO4)3D、Cr2S3

□达标测评

基础训练·基本题型我过关

1.已知A与B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用A+B=C+D表示),现80克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42克C和36克D,则参加反应B的质量是克。

2.根据4.6g某有机物完全燃烧需要消耗9.6g氧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的事实,可以判断该有机物中()

A、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一定含碳元素

C、可能含有氧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3.火力发电厂的燃料主要是煤,煤燃烧排放的SO2、NO2等污染物不仅污染空气,还会开成酸雨。

湖南邵阳某发电厂处理NO2的反应原理为CH4+2NO2==CO2+X+2H2O,则X的化学式是()

A、CB、N2C、COD、O2

4.将20克甲、5克乙、8克丙三种纯净物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可知:

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5克甲、16克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

则丁物质的质量是()

A.12gB.9gC.4gD.17g

导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

导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3分钟)

我们知道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化学变化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

二、新课导学(35分钟)

导学一:

1.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P92-94内容,然后教师投影演示课本实验,看完视频后,学生闭卷完成探究归纳一。

2.交流展示

请学生回答导学案上探究活动一中的相关内容。

(先请学困生回答,学优生和老师补充)

3.规律小结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导学二:

1.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p95最上面一段,独立完成探究归纳二。

2.交流展示

请学生回答导学案上探究活动二的相关内容。

(先请学困生回答,学优生和老师补充)

导学三:

典例解析(5分钟)

达标测评(10分钟)

1.学生独立认真完成达标测评。

2.教师巡视,对于

个性问题个别指

导;

3.对于共性问题当堂讲解。

附:

板书设计

1.探究实验

2.定律内容

3.微观原因

4.化学变化中几不变等

教后反思

 

导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现象及推测物质的元素组成。

导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3分钟)

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内容。

我们怎样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实践一下!

二、新课导学

(25分钟)

导学一:

1.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按照认真审题划重点、准确回顾知识点、细心分析找好切入点的程序独立完成探究归纳和三个例题,并做好笔记。

2.自学展示:

请学生回答探究归纳中的内容,讲解三个例题,要说出解题方法和过程。

(先请学困生回答,学优生和老师补充)

3.规律小结:

(1)任何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时,要注意反应物,生成物中的气体有没有考虑到。

(3)解题时要回顾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几不变,几个变以及可能变的内容。

达标测评

1.学生独立认真完成达标测评。

2.教师巡视,对于个性问题个别指导;

3.对于共性问题当堂讲解。

 

教后反思:

 

导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及意义的运用。

导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3分钟)

前面我们表示一个化学反应常用什么表示呢?

(文字表达式)那样太麻烦,也不直观,更不便于应用。

我们学习了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之后,大家想不想学会一种更好的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呢?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

二、新课导学

(25分钟)

导学一:

1.自学指导

学生阅读课本p96页的内容,完成导学案探究归纳一和探究归纳二中的内容。

(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

2.自学展示:

请学生回答探究归纳中的内容,讲解三个例题,要说出解题方法和过程。

(先请学困生回答,学优生和老师补充)

3.规律小结:

(1)任何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时,要注意反应物,生成物中的气体有没有考虑到。

(3)解题时要回顾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几不变,几个变以及可能变的内容。

达标测评

1.学生独立认真完成达标测评。

2.教师巡视,对于个性问题个别指导;

3.对于共性问题当堂讲解。

 

教后反思:

 

导学案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课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能初步掌握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探究归纳】

探究活动一: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遵守两个原则:

一是,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二是,等号两边各原于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

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横线相连;

(2)配:

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短线左右两边达到原子的种类相同,数目相等;

(3)等:

将短线(或箭头线)改为等号;

(4)标:

标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沉淀物用“↓”:

①“加热”是最常用的化学反应条件.“加热”用符号“Δ”表示。

如: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反应进行只需1个条件,就把此条件写在短线上方,若需2个或多个条件,则分开写在短线上、下方。

③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出现了气体,需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注“↑”如:

④在溶液中的反应,反应物中没有固体,而生成物中出现了固体,则需在固体物质化学式右边注“↓”符号。

如;CuSO4十2NaOH=Na2SO4+Cu(OH)2↓

⑤若反应物中有气体,生成物中又出现了气体,则气体生成物就不需注“↑”符号。

同样,若溶液的反应物中有固体,生成物中又出现了固体,则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明“↓”符号。

如:

S+O2

SO2

(5)查:

检查化学式是否写错,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条件和物质状态标注是否标了,标了是否恰当。

3.归纳:

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要从化学方程式的四个要素考虑:

(1)化学式

(2)配平(3)条件

(4)↑”或“↓”的写法

注:

其中一项错,化学方程式书写就不正确。

探究活动二:

化学方程式常用的配平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

先找出反应前后同种元素原子在不同种分子中的个数,然后求其最小公倍数,进而确定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使化学方程式配平。

2.定“1”法:

找出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元素种类最多的物质,定它的化学计量数为1,再配其他的,出现分数最后划为整数。

Δ

点燃

例1以下化学方程式:

①S+O2═SO2②HgO═Hg+O2↑③4P+5O2↑═2P2O5

④4Fe+3O2

2Fe2O3

请根据下列问题填写空格(填序号):

⑴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有;

⑵化学式书写正确,但未配平的有;

⑶未注明反应条件的有;

⑷“↑”箭头使用不当的有;

例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P+O2——P2O5

练习:

Al+O2

Al2O3

例2H2S+O2

SO2+H2O

练习:

⑴NH3+O2

NO+H2O

(2)C+CO2

CO

(3)H2+O2

H2O

(4)CuO+C

Cu+CO2↑

例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铁在氧气中燃烧:

②用碳高温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③双氧水、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第2课时达标测评

□达标测评

基础训练·基本题型我过关

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Cl2+Ca(OH)2——Ca(ClO)2+H2O+CaCl2

②Fe2O3+C

Fe+CO2↑

③C2H2+O2——CO2+H2O

④C3H8O+O2——CO2+H2O

2.下图中“O”表示某种原子,“●”表示另一种原子,下列反应中,能用该图表示其实质的是()

A.H2+Cl2==2HClB.N2+3H2==2NH3

C.2CO+O2=2CO2D.2H2+O2=2H2O

催化剂

3.将“神舟七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

A.N2O4B.NO2C.N2OD.CH4

4.下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C.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1

5.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

8g

35g

5g

8g

反应后质量

2g

X

5g

42g

A.X=7gB.在该反应中,丙物质一定做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l

6.下列关于反应"X2十3Y2===2Z”叙述错误的是()

A.Z的化学式为XY3

B.若mgX2和ngY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n)gZ

C.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若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一a)gY2

7.科学家通过宇宙探测仪发现金星大气层中含有物质X。

X可以通过下列反应制取CH2(COOH)2

X+2H2O,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A.COB.CO2C.C302D.C2O3

8.“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

它包括“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

其中“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

下列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的是(提示:

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一般用“→”代替“——”)()

A.C2H4+3O2→2H2O+2CO2

B.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02

C.2M+N→2P+2Q2P+M→Q(M、N为原料,Q为期望产品)

D.用铁屑、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制取铜

CuO+H2SO4→CuSO4+H2OFe+CuSO4→FeSO4+Cu

9.修建“娄新高速”公路是我市“十一五”期间的重大建设项目,在修建公路的土石方爆破中要用到黑火药,黑火药爆炸时反应如下:

S+2KNO3+3C=K2S+X+3CO2。

其中X的化学式为(

A.N2B.NO2C.NOD.N2O

能力提升·走进中考我能赢

10.右图中H是一种汽车安全气囊,

内部贮有硝酸铵(NH4N03),当汽

车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

硝酸铵迅速分解,

产生大量一氧化二

氮气体和另一种

氧化物,充满气

囊,填补在乘员与

挡风玻璃、方向盘

之间,防止乘员受伤。

(1)硝酸铵受撞击后发生分解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2)此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可能为()

A.--3价B.+l价C.+3价D.+5价

1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②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

③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分解双氧水制取氧气、

、、

④甲烷(CH4)的燃烧: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1课时有关纯净物的计算

【学习目标】

1.会利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规范的计算。

【探究归纳】

探究活动一: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和步骤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哪些质量关系?

2.计算步骤:

第一步:

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第二步:

写出并配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第三歩:

找出关系量,即求出有关物质间的质量比,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边,再把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质量比的下边;(注意对齐)

第四歩:

列出比例式,解出未知数;

第五步:

简明地写出答案。

□典题解析

例1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

如果需要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例例2实验室要制得0.64g氧气,需高锰酸钾多少克?

同时生成二氧化锰多少克?

例312.25gKClO3和3gMnO2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多少克氧气?

反应后剩余固体是多少克?

□达标测评

基础训练·基本题型我过关

1.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5g,待反应完全后,冷却,称量得到10g固体剩余物质,则制得的氧气为g。

2.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A.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B.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D.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3.A、B、C三种物质各15g,当它们相互反应完成时,生成30g新物质D。

若再增加10gC,它们又继续反应到完成时,A与C恰好消耗完毕。

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A.2∶3B.2∶1

C.3∶2D.1∶1

4.质量相等的下列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后,放出氧气最多的是()

A.HgOB.KMnO4C.KClO3D.H2O

5.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关于这种物质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能力提升·走进中考我能赢

6.将A、B、C三种物质各16g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有12gA、27gC和一定质量的D,已知B完全反应。

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32、44、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2A+B==C+2DB.A+2B==C+2D

C.2A+B==2C+DD.A+B==C+D

7.把干燥的KClO3和MnO2的混合物15.5克装入大试管加热,当反应不再发生时,冷却、称重,得10.7克固体物质,试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8.某金属R与稀HCl反应,在放出H2的同时生成RCl2,已知9.6克R与足量盐酸反应后可制得0.8克H2,求R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2课时有关混合物的计算

【学习目标】

1.会进行有关混合物的计算。

【探究归纳】

探究活动一:

混合物的处理

有关混合物(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分数)=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