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1123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8843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1123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1123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1123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1123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1123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1123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1123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1123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1123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1123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1123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1123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1123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1123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1123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1123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1123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1123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docx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1123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1123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1123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docx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数学1123四种命题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11

1.1.2 四种命题

1.1.3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教师用书独具)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四种命题的概念,掌握四种命题的形式;初步理解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判断命题的真假.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感受探索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

四种命题之间相互的关系.

难点:

正确区分命题的否定形式及否命题.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引出逻辑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地位,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四种命题的兴趣,然后主要通过对概念的讲解和分析,并配以适量的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四种命题的概念,会写四种命题,并掌握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逆否命题来判断命题的真假;最后运用所学命题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用理性的逻辑推理能力思考问题,从而突破重难点.

(教师用书独具)

 

●教学建议

这节内容是以概念的理解和关系的思辨为主的,因此采用以讲解和练习强化为主要方法,并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和动手演练.宜采取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从而发现数学规律;

(2)讲练结合法.这样更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学习方法:

(1)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方法:

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探索、分析、发现、归纳、概括;

(2)讲练结合法:

让学生知道数学重生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并及时加以补救.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关系,利用原命题与逆否命题,逆命题与否命题之间的等价性解决有关问题,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数学思想.

●教学流程

(对应学生用书第4页)

 

课标解读

1.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会写出某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重点)

2.认识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以及真假性之间的关系.(难点)

3.利用命题真假的等价性解决简单问题.(难点,易错点)

四种命题的概念

【问题导思】 

给出以下四个命题:

(1)对顶角相等;

(2)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3)不是对顶角的两个角不相等;

(4)不相等的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1.你能说出命题

(1)与

(2)的条件与结论有什么关系吗?

【提示】 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恰好互换了.

2.命题

(1)与(3)的条件与结论有什么关系?

命题

(1)与(4)呢?

【提示】 命题

(1)的条件与结论恰好是命题(3)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命题

(1)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命题(4)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

一般地,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把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是另一个命题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那么把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如果是另一个命题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那么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把第一个叫做原命题时,另三个可分别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四种命题的关系

【问题导思】 

1.为了书写方便常把p与q的否定分别记作“綈p”和“綈q”,如果原命题是“若p,则q”,那么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该如何表示?

【提示】 逆命题:

若q,则p.

否命题:

若綈p,则綈q.

逆否命题:

若綈q,则綈p.

2.原命题的否命题与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之间是什么关系?

原命题的逆命题与其逆否命题之间是什么关系?

原命题的逆命题与其否命题呢?

【提示】 互逆、互否、互为逆否.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问题导思】 

1.知识1的“问题导思”中四个命题的真假性是怎样的?

【提示】 

(1)真命题,

(2)假命题,(3)假命题,(4)真命题.

2.如果原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是真命题吗?

它的逆否命题呢?

【提示】 原命题为真,其逆命题不一定为真,但其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1.在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一定与原命题真假性相同的是逆否命题.

2.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时,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对应学生用书第5页)

 

四种命题的概念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当x=2时,x2-3x+2=0.

【思路探究】 

(1)原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分别是什么?

(2)把原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作怎样的变化就能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自主解答】 

(1)原命题:

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三边对应相等.

逆命题:

若两个三角形三边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

否命题:

若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则两个三角形三边对应不相等.

逆否命题:

若两个三角形三边对应不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2)原命题:

若x=2,则x2-3x+2=0,

逆命题:

若x2-3x+2=0,则x=2,

否命题:

若x≠2,则x2-3x+2≠0,

逆否命题:

若x2-3x+2≠0,则x≠2.

1.给出一个命题,写出该命题的其他三种命题时,首先考虑弄清所给命题的条件与结论,若给出的命题不是“若p,则q”的形式,应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把原命题的结论作为条件,条件作为结论就得到逆命题;否定条件作为条件,否定结论作为结论便得到否命题;否命题的逆命题就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分别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1)负数的平方是正数;

(2)若a>b,则ac2>bc2.

【解】 

(1)原命题可以改写成:

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平方是正数;

逆命题:

若一个数的平方是正数,则它是负数;

否命题:

若一个数不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

逆否命题:

若一个数的平方不是正数,则它不是负数.

(2)逆命题:

若ac2>bc2,则a>b;

否命题:

若a≤b,则ac2≤bc2;

逆否命题:

若ac2≤bc2,则a≤b.

四种命题真假的判断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然后判断真假.

(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2)等高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3)弦的垂直平分线平分弦所对的弧.

【思路探究】 

【自主解答】 

(1)逆命题:

若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它是菱形,是假命题.

否命题:

若一个四边形不是菱形,则它的对角线不互相垂直,是假命题.

逆否命题:

若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不互相垂直,则这个四边形不是菱形,是真命题.

(2)逆命题:

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等高,是真命题.

否命题:

若两个三角形不等高,则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是真命题.

逆否命题:

若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不等高,是假命题.

(3)逆命题:

若一条直线平分弦所对的弧,则这条直线是弦的垂直平分线,是假命题.

否命题:

若一条直线不是弦的垂直平分线,则这条直线不平分弦所对的弧,是假命题.

逆否命题:

若一条直线不平分弦所对的弧,则这条直线不是弦的垂直平分线,是真命题.

1.本例题目中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明显,为了不出错误,可以先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再写另外三种命题,进而判断真假.

2.要判定四种命题的真假,首先,要正确理解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其次,正确利用相关知识进行判断推理.若由“p经逻辑推理得出q”,则命题“若p,则q”为真;确定“若p,则q”为假时,则只需举一个反例说明.

3.互为逆否命题等价.当一个命题的真假不易判断时,可通过判定其逆否命题的真假来判断.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①“若x2+y2≠0,则x,y不全为零”的否命题;

②“正三角形都相似”的逆命题;

③“若m>0,则x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D.①

【解析】 ①原命题的否命题为“若x2+y2=0,则x,y全为零”.真命题.

②原命题的逆命题为“若两个三角形相似,则这两个三角形是正三角形.”假命题.

③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若x2+x-m=0无实根,则m≤0”.

∵方程x2+x-m=0无实根,

∴判别式Δ=1+4m<0,m<-

.

故m≤0,为真命题.

故正确的命题是①,③选B.

【答案】 B

等价命题的应用

 若a2+b2=c2,求证:

a,b,c不可能都是奇数.

【思路探究】 

(1)a,b,c不可能都是奇数包含几种情况?

(2)它的反面是什么?

能否考虑证它的逆否命题?

【自主解答】 若a,b,c都是奇数,则a2,b2,c2都是奇数,所以a2+b2为偶数,而c2为奇数,即a2+b2≠c2.即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故原命题为真,所以若a2+b2=c2,则a、b、c不可能都是奇数.

1.因为“a、b、c不可能都是奇数”这一结论包含多种情况,而其否定只有一种情况,即“a、b、c都是奇数,”故应选择证明它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以使问题简单化.

2.当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比较困难,或者在判断真假时涉及到分类讨论时,通常转化为判断它的逆否命题的真假,因为互为逆否命题的真假是等价的,也就是我们讲的“正难则反”的一种策略.

3.四种命题中,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等价的,有相同的真假性,原命题的否命题与其逆命题也是互为逆否命题,解题时不要忽视.

“已知a,x为实数,若关于x的不等式x2+(2a+1)x+a2+2≤0的解集是空集,则a<2”,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

【解】 ∵a,x∈R,且x2+(2a+1)x+a2+2≤0的解集是空集.

∴Δ=(2a+1)2-4(a2+2)<0,

则4a-7<0,解得a<

.

因此a<2,原命题是真命题.

又互为逆否命题的命题等价,故逆否命题是真命题.

(对应学生用书第6页)

因否定错误致误

 写出命题“若x2+y2=0,则x,y全为零”的逆命题、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错解】 逆命题:

若x,y全为零,则x2+y2=0,是真命题;

否命题:

若x2+y2≠0,则x,y全不为零,是假命题.

【错因分析】 本题中的错解主要是对原命题中结论的否定错误.对“x,y全为零”的否定,应为“x,y不全为零”,而不是“x,y全不为零”.

【防范措施】 要写出一个命题的否命题,需要既否定条件,又否定结论,否定时一定要注意一些词语,如“都是”的否定是“不都是”,而不是“都不是”等等.

【正解】 逆命题:

若x,y全为零,则x2+y2=0,是真命题;否命题:

若x2+y2≠0,则x,y不全为零,是真命题.

1.写出四种命题的方法:

(1)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逆命题;

(2)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否命题;

(3)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命题是逆否命题.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若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否命题不一定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的真假性相同.因此,若一个命题的真假不易判断时,我们可借助它的逆否命题进行判断.

(对应学生用书第7页)

1.(2013·福州高二检测)已知a,b∈R,命题“若a+b=1,则a2+b2≥

”的否命题是(  )

A.若a2+b2<

,则a+b≠1

B.若a+b=1,则a2+b2<

C.若a+b≠1,则a2+b2<

D.若a2+b2≥

,则a+b=1

【解析】 “a+b=1”,“a2+b2≥

”的否定分别是“a+b≠1”,“a2+b2<

”,故否命题为:

“若a+b≠1,则a2+b2<

”.

【答案】 C

2.命题“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是命题“矩形是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的(  )

A.逆命题     B.否命题

C.逆否命题D.无关命题

【解析】 从两种命题的形式来看是条件与结论换位,因此为逆命题.

【答案】 A

3.命题“当x=2时,x2+x-6=0”的逆否命题是____.

【解析】 原命题结论的否定作条件,条件的否定作结论,写出逆否命题即可.

【答案】 当x2+x-6≠0时,x≠2.

4.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判断命题的真假.

(1)若mn<0,则方程mx2-x+n=0有实数根;

(2)若ab=0,则a=0或b=0.

【解】 

(1)逆命题:

若方程mx2-x+n=0有实数根,则mn<0.假命题;

否命题:

若mn≥0,则方程mx2-x+n=0没有实数根.假命题;

逆否命题:

若方程mx2-x+n=0没有实数根,则mn≥0.真命题.

(2)逆命题:

若a=0或b=0,则ab=0.真命题;

否命题:

若ab≠0,则a≠0且b≠0.真命题;

逆否命题:

若a≠0且b≠0,则ab≠0.真命题.

一、选择题

1.命题“若綈p,则q”是真命题,则下列命题一定是真命题的是(  )

A.若p,则綈q    B.若q,则綈p

C.若綈q,则pD.若綈q,则綈p

【解析】 若“綈p,则q”的逆否命题是“若綈q,则p”,又互为逆否命题真假性相同.

∴“若綈q,则p”一定是真命题.

【答案】 C

2.若命题p的否命题为q,命题p的逆否命题为r,则q与r的关系是(  )

A.互逆命题B.互否命题

C.互为逆否命题D.以上都不正确

【解析】 设p为“若A,则B”,那么q为“若綈A,则綈B”,r为“若綈B,则綈A”,故q与r为互逆命题.

【答案】 A

3.(2013·台州高二检测)已知命题p:

若a>0,则方程ax2+2x=0有解,则其原命题、否命题、逆命题及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A.3    B.2    C.1    D.0

【解析】 易知原命题和逆否命题都是真命题,否命题和逆命题都是假命题.故选B.

【答案】 B

4.(2013·大庆高二检测)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命题“若A∩B=B,则A∪B=A”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

B.“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

C.“已知a,b,m∈R,若am2

D.“若x∈N*,则(x-1)2>0”是假命题

【解析】 若A∩B=B,则有B⊆A,从而有A∪B=A,

∴A正确;

B中的逆否命题:

“若一个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等,则它不是矩形”为真命题∴B正确.

C中的逆命题为:

“已知a,b,m∈R,若a<b,则am2<bm2为假命题,故C不正确.

D中x=1时,(x-1)2=0显然是假命题.故D正确.

【答案】 C

5.下列命题中,不是真命题的为(  )

A.“若b2-4ac≥0,则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B.“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的逆命题

C.“若x2=9,则x=3”的否命题

D.“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

【解析】 A中命题为真命题,其逆否命题也为真命题;B中命题的逆命题为“正方形的四边相等”,为真命题;C中命题的否命题为“若x2≠9,则x≠3”为真命题;D中命题的逆命题为“相等的角为对顶角”是假命题.

【答案】 D

二、填空题

6.命题“若A∪B=B,则A⊆B”的否命题是________.

【答案】 若A∪B≠B,则A⃘B.

7.已知命题“若m-1<x<m+1,则1<x<2”的逆命题为真命题,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由已知得,若1<x<2成立,则m-1<x<m+1也成立.

,∴1≤m≤2.

【答案】 [1,2]

8.(2013·菏泽高二检测)给定下列命题:

①若a>0,则方程ax2+2x=0有解.

②“等腰三角形都相似”的逆命题;

③“若x-

是有理数,则x是无理数”的逆否命题;

④“若a>1且b>1,则a+b>2”的否命题.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解析】 显然①为真,②为假.对于③中,原命题“若x-

是有理数,则x是无理数”为假命题,∴逆否命题为假命题.

对于④中,“若a>1且b>1,则a+b>2”的否命题是“若a≤1或b≤1,则a+b≤2”为假命题.

【答案】 ①

三、解答题

9.设原命题是“当c>0时,若a>b,则ac>bc”,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分别判断它们的真假.

【解】 原命题是真命题.

逆命题是“当c>0时,若ac>bc,则a>b”,是真命题.

否命题是“当c>0时,若a≤b,则ac≤bc”,是真命题.

逆否命题是“当c>0时,若ac≤bc,则a≤b”,是真命题.

10.已知命题p:

“若ac≥0,则二次方程ax2+bx+c=0没有实根”.

(1)写出命题p的否命题;

(2)判断命题p的否命题的真假,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 

(1)命题p的否命题为:

“若ac<0,则二次方程ax2+bx+c=0有实根”.

(2)命题p的否命题是真命题,证明如下:

∵ac<0,

∴-ac>0⇒Δ=b2-4ac>0⇒二次方程ax2+bx+c=0有实根.

∴该命题是真命题.

11.已知奇函数f(x)是定义域为R的增函数,a,b∈R,若f(a)+f(b)≥0,求证:

a+b≥0.

【证明】 假设a+b<0,则a<-b.

∵f(x)在R上是增函数.

∴f(a)<f(-b),又∵f(x)为奇函数.

∴f(-b)=-f(b),∴f(a)<-f(b).

即f(a)+f(b)<0.

∴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真,故原命题为真.

(教师用书独具)

判断命题“若m>0,则方程x2+2x-3m=0有实数根”的逆否命题的真假.

【解】 ∵m>0,∴12m>0,∴12m+4>0.

∴方程x2+2x-3m=0的判别式Δ=22-4×1×(-3m)=4+12m>0,∴原命题“若m>0,则方程x2+2x-3m=0有实数根”为真.

又∵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等价,

∴“若m>0,则方程x2+2x-3m=0有实数根”的逆否命题为真.

已知ad-bc=1,求证:

a2+b2+c2+d2+ab+cd≠1.

【证明】 设a2+b2+c2+d2+ab+cd=1,则2a2+2b2+2c2+2d2+2ab+2bc+2cd-2ad-2bc+2ad=2,

即(a+b)2+(b+c)2+(c+d)2+(a-d)2+2ad-2bc=2,

若(a+b)2+(b+c)2+(c+d)2+(a-d)2=0,则a=b=c=d=0,于是ad-bc<1;

若(a+b)2+(b+c)2+(c+d)2+(a-d)2≠0,

则(a+b)2+(b+c)2+(c+d)2+(a-d)2为正数,所以必有ad-bc<1.

综上,命题“若a2+b2+c2+d2+ab+cd=1,则ad-bc≠1”成立,由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等价,知原命题也成立,从而原命题得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