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和谐国税建设的思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8945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和谐国税建设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和谐国税建设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和谐国税建设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和谐国税建设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和谐国税建设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和谐国税建设的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和谐国税建设的思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和谐国税建设的思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和谐国税建设的思考.docx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和谐国税建设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和谐国税建设的思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和谐国税建设的思考.docx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和谐国税建设的思考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和谐国税建设的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与性格,影响和制约着我们今天的政治、经济和生活。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

“管理越是能够利用一个社会的传统、价值与理念,则其成效就越大。

”因此,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推进国税事业科学发展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一、弘扬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国税的重要意义

(一)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塑造国税精神文明新维度,全面提升职业道德水平。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孕育了以善良、智慧、百折不挠和努力探索为特征的民族属性,以自尊、自信、坚忍不拔和大义凛然为特征的民族气节,形成了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与自强不息为基本内容的伟大民族精神;孕育了群体至上、家国一体、忧国忧民、关心社稷的爱国思想、报国意识以及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克己奉公、推己及人的集体精神和群己观念,还形成了厚德载物、团结和谐、求同存异、崇尚一统的社会价值观,以及亲亲仁人、正直诚信、崇德重义、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境界。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结晶,其中包含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可以成为做好当前国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借鉴,成为国税干部增强道德修养的内生动力。

我们应当古为今用,充分挖掘这一丰厚的优秀资源,塑造具有爱国情怀和职业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的国税精神文明新维度。

(二)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构建和谐国税新高度,全面创新社会管理新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推崇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个名词叫“中和”,就是现今的“和谐”。

《礼记•中庸》说: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是稳定天下的道理;“和”是天下最行得通的道理,做到了“中和”,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在这个境界中,一切事物尽管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甚至于矛盾交织,都能实现多样的统一、复杂的平衡。

例如:

“中和”表现在家里要“家和万事兴”,干事业要“和舟共济”,对外关系要“协和万邦”,由此可见,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之学、是人际和谐之学、是身心平衡之学。

学习领会并传承弘扬好传统文化有助于准确地处理和到位地把握好税收与经济的关系、收好税与带好队的关系、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国税部门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内部各个层面之间等多方面的关系,创新社会管理新路径,实现全方位的和谐。

(三)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国税干部德行修养,全面增强国税内部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生死、富贵并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而道德学问的提升、人生境界的升华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

因此,传统文化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人生“不朽”的三件大事,把“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作为人生值得忧虑的大事,主张道德自律、修身养性、慎独慎微。

在传统文化看来,只有寻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本,才能实现内圣外王、平治天下的宏伟目标。

所以,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是一种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它所注重的是生命的存在问题、个人的德行问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

它是生命存在之学、是道德践履之学、是理想人格之学、是安身立命之学、是人生智慧之学。

研习传统文化可以在纷繁多变的世界中寻找属于个人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港湾,可以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孔颜乐处”,它可以慰藉人的心灵,变化人的气质,涵养人的德性,纯洁人的情感,提升人的精神,开阔人的视野,引导国税干部以坦然平静的心扉面对挫折,以快乐自觉的心态对待自我,以平和淡泊的心理对待得失,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对待工作,在平凡的税收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二、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国税的借鉴与启示

(一)于“民为邦本”中树立为民收税的服务意识。

“民为邦本”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后来,这个思想越来越被重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孟子,孟子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老子也说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就是说,治理天下要顺应百姓心理,保持社会长治久安、和谐发展,对百姓不可苛求过多,否则必将使百姓难以安居乐业。

国税部门是政府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是在思想上,要亲民爱民。

树立纳税人至上理念,经常性站在纳税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满足纳税人合理需求;本着“泛爱众而亲仁”的思想,把纳税人当家人,在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中提高遵从度。

二是在执法上,要护民安民。

树立“公正执法就是最好服务”的理念,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为重点,寓管理于服务中,强化政务公开,推进公正、公开、文明执法,营造公平、诚信、和谐的税收环境。

三是在服务上,要便民利民。

按照“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要求,健全纳税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不断满足纳税人个性化、差别化的服务需求,推进征纳和谐,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二)于“变则通”中辨证地把握好税收工作发展的方向。

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具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它大张旗鼓地宣扬通过变革以求发展的精神。

《老子》曰: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周易》讲: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就是说,矛盾对立的双方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才是大道运行的规律。

今天,税收工作也面临着深刻变革,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纳税人数量激增、核算形式也日趋复杂,传统的征收管理方式必须主动变革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这就要各级国税部门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个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以加快税源管理专业化和纳税服务效能化为核心,保持税收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于“仁者爱人”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直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

孔子主张“泛爱众而亲仁”,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

孟子也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

“仁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与当代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完全一致的,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这就要求各级国税部门把培育人、发展人、成就人作为目标,在尊重干部的个性差异、理解干部的价值追求、关心干部的切身利益、激发干部的内在潜力、增强基层组织活力的基础上,采取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的人本管理模式,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氛围。

一是积极探索、大力推行人性化管理。

强化从严治队、以情带队的意识,把关注干部的思想和需求,关心干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关爱干部的身心健康,关怀干部的进步和发展,挖掘人的潜力,激发人的动力,作为管理的基本要素,广纳民言、广聚民意,及时了解干部的需求,认真分析干部的合理化建议,深入研究管理的对策和措施,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出宽松愉快的工作氛围。

二是积极探索、大力推行个性化管理。

《论语•子路》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就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增强包容意识、欣赏意识,包容干部的不足,欣赏干部的个性。

要求我们从干部的个性特征出发,针对干部能力特点、特长爱好,合理配置岗位,用其长、避其短,优化组合团队,实现优势互补,增强整体合力,使每个干部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施展聪明才智,彰显自己的能力和个性,使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是积极探索、大力推行柔性化管理。

以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和严格监督为基础,引导干部遵从各项制度规定,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率;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为抓手,做到想干事的有岗位,能干事的有地位,干成事得实惠,激励干部爱岗敬业,立岗创业,争创一流业绩。

同时,从干部的工作负荷和承受能力出发,切忌盲目压担子、加压力;切忌简单粗暴,把握适度的管理弹性,把刚性要求融入柔性手段之中,把组织关怀融入具体措施之中,做到刚柔相济,宽严适度,实现个人与事业相溶共进。

(四)于“厚德载物”中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寻找渐行渐远的幸福感。

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能在几千年的漫长时间里始终把道德看做文化的核心,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荀子说: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人有气、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究竟该如何端正国税干部的人生态度,传统文化有一整套道德规范体系,将道德内化为个人人格修养,外化为人伦关系中实践道德上的义务,对个体和群体都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道德约束,从中我们可以探寻安身立命、重塑自我的良药,概括起来:

一是在存心上尽到孝悌忠信。

要孝顺父母。

“百善孝为先”,孝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只有先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才能培养起感恩之心、回报之心,日后才能奉献国家与社会。

要兄弟友爱,相互帮助。

扩而充之,对待朋友、同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谦让。

要忠于职守、忠于事业、忠于国家。

要言而有信,做到“言忠信,行笃敬”,说出的话、定了的事都要认真去履行,绝对不敷衍了事。

二是在修身上力行礼义廉耻。

古人将“礼义廉耻”称之为国之四维,认为“四维不张,国将不国”。

要从内心深处尊重他人,不但表面上要敬礼,心里上更要恭敬,这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

要讲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绝无企图之心。

要廉洁自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起贪求之心。

要知耻,孔子曰:

“知耻近乎勇”,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这也是自尊自重表现。

三是在修为上做到克己慎独。

修身离不开“克己”,一切奋发向上的积极行为,都免不了先要克服自己身上的弱点。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就是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修身的崇高境界是慎独。

《中庸》曰: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说的是,即使个人独处于别人看不见、听不到、发现不了的幽隐之地、细微之处,也要谨慎戒惧,严于律己,管好自己。

四是在内心里体现仁爱和平。

对待他人要践行忠恕之道,做到推己及人。

首先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去给别人;其次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住脚,必须使别人站住脚,自己要做成事情,也要使别人把事情做通。

同时,要心存大爱,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身边的同志,积极关爱他人。

孟子有句名言: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就是要从亲爱家人发展到仁爱百姓,再到爱惜万物。

这样就形成由“孝道→感恩→恭敬→善良→大爱→幸福”的循环,用感恩的心态对生活感到满足,在相互关爱中感到生活的巨大乐趣,在税收事业中实现个人价值和奉献社会的有机统一,自然而然地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增添人生的幸福感。

(五)于“重义轻利”中加强职业道德,寻找安身立命的终极目标。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它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职业除了技能与专业的要求外还有道德方面的要求。

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显著区别在于,职业道德与职业的功利行为直接相关。

因此如何在职业谋利行为中遵循基本的道义原则,使谋利行为和道义行为达到内在的统一,就是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基本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儒家的传统道德历来主张“义利合一”的原则,既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认为富与贵都是人们所希望得到的;又掌握中和适度的原则,认为对待物质利益要做到“欲而不贪”,不可放纵欲念没有节制,不能把物质利益作为人生的全部追求,更不能见利忘义,损人利己。

一方面要见利思义,不谋不义之财,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以孔子的话来说就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另一方面要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自觉地恪守义在利先的原则,在必要的时候舍利取义,甚至舍生取义。

这对加强国税队伍职业道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是以责任根本,培养职业道德。

传统文化强调整体精神和为民族国家利益而献身的思想,强调人是构成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定位,认为讲道德,重仁义,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关系天下国家。

孟子说: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儒家提倡积极入世实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作为一名国税干部,拿着国家和人民给予的俸禄,肩负着“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神圣使命,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更要敬重我们所从事的税收事业,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投身税收工作实践,去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做到忠于职守,专心致志,尽职尽责,问心无愧。

二是以敬业为纽带,培养集体精神。

勤劳敬业精神一直就是中华民族赞赏的美德,并衍生化为社会共识。

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儒家文化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提倡社会责任感,庄重自制,勤奋工作,很少强调私利;强调人与人之间应当互助合作,具有群体牺牲精神;崇尚以义生利,勤劳敬业。

这就形成了追求群体和谐和有效率的发展,表现出比个人主义文化更大的优势。

今天我们应当继续大力倡导敬业奉献、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充分发挥典型带头和表率引导作用,打造凝心聚力、充满活力的和谐团队。

三是以勇毅力行为激励,培养蓬勃朝气。

“勇”是恪守坚定,凭意志的意气之勇;“毅”是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守道德准则方面的毅力。

“勇毅”的关键在践履。

传统文化认为,人格的完善,社会的进步,重心不在知遇言,而在于行。

“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正是这种勇毅力行的美德,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在各种险恶的环境中能够化险为夷,自强不息,不断前进。

客观地看,当前国税工作确实面临不少困难,这些困难产生的原因的特定的,其影响是暂时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如何去面对。

领导干部是抓建设、谋发展的带头人,自身精神状态如何,对群众有直接的影响。

领导干部振奋精神,吃苦在前,群众自然会踊跃跟上。

所以,各级国税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知难而上不言难,迎难而上不怕难,排难而上不留难的朝气,带领干部职工共同克难攻坚,勇往直前,奋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六)于“崇俭抑奢”中弘扬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老子曰: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劝诫人们对金钱以不守为守,淡化金钱意识。

这就要求每一位国税干部特别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勤俭节约、勤俭办事,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保持恬淡无欲、返朴归真的作风,不为名利等外物所累,不为自己私欲而心神不安,慎微慎利,做到顺应自然、豁达乐观、心境平和、从容淡定。

另一方面,要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建局的作风,不折不扣执行中央有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规定,严格财务纪律、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管理,深入开展低碳环保型国税机关建设。

(七)于“经世致用”中培养德智双修的学习型国税干部。

儒家把教育放在治国治民的首要地位。

《礼记•学记》将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明,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由必学”。

在教育活动中,历代教育家都将人格培养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大学》开宗明义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国际教育委员会指出,21世纪的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来组织:

“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与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人。

”这种教育观念显示出对当前“工业化”式教育方式的批判,表现出向中国传统教育“回归”的趋向特征。

中国传统教育德智双修、知行合一、内外兼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法则,尤其值得各级国税部门去进行新的诠释。

一是将品德培养置为教育的核心。

以深入推进国税文化建设为载体,建立基本的道德理念,确立共同价值准则;培养道德选择能力,当感性与理性、利益与道德发生冲突时,引导个体通过“强恕而行”来调节个体的心理矛盾;以价值观和道德的认同和融合来坚定集体理想信念,进而培育个体道德情操,提升个人思想境界,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起来,达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理想境界,践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育人标准。

二是将自主性学习立为主要教育途径。

孟子提出“养气”说,指人们经过学习磨练,培育一种催人奋进、百折不挠的志向和精神,称之为“浩然之气”,这与国税部门“练内功、强素质”的教育目标有很多相似之处。

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修身之为,将国税干部来自外部的学习负担转化为内心的危机感、竞争欲与求知欲,转变为改变自身行为方式的学习乐趣,使广大干部职工在知识获取中受益,让每位干部职工变成自我教育的主体,变“逼着学”为“我要学”,激发自发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三是将终身学习倡为新时期的学习理念。

汉代的王冲十分倡导力学不辍,曰“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随着知识更新步伐不断加快,税收工作面临极大挑战,这就要求每位税务干部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四是将知行合一作为教育的实践方式。

古代教育家将教学过程具体概括为:

“学-思-行”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中庸》将其具体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就要求国税干部不仅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辩证思考,探求真谛,更要践履所学,在税收工作实践中砥砺磨练,不断完善提高。

三、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和谐国税建设应把握的原则

(一)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突出创新。

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国税文化,都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融合的一种文化形态,具有一般文化所共有的延续性、独立性和时代性的特征。

传统文化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在今天也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刻的启示意义。

一定程度上讲,坚持文化的延续性,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和谐国税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立足现实,突出文化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和谐国税建设才有生命力。

因此,要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传统文化,用创新的理念去研究传统文化,将历史上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具有深刻税收烙印的文化发展优势,并根据形势的变化、时代的发展,赋予国税文化新的内涵、载体和形式,在继承中创新,在借鉴中发展,既保持传统特色,又富有时代和税收行业气息,力求使和谐国税建设更具科学性、时代性和创新性,不断与时俱进。

(二)坚持务虚与务实相协调,突出成效。

和谐国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虚”和“实”的有机结合上做文章,坚持虚事实办,虚功实做。

既要广泛宣传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结合国税部门的实际,科学谋划和谐国税建设;既要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建设目标,又要注意区分轻重缓急,切合实际、符合规律;既要抓宣传造声势,又要抓活动、抓载体,促落实,见成效。

重点是切实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提高道德修养、培养道德规范方面的重要作用,与当前将加强国税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通过国税干部自身的修养和学习,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准则,实现个体自身、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的统一及协调发展。

(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突出力行。

构建和谐国税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只有在理论上取得突破,才能在实践中有所发展。

因此,要注重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推进和谐国税建设,既认真研究国税文化现象和国税干部的具体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提炼理论,揭示规律;又坚持研以致用,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力求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为国税思想道德、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在摸索中构建国税的全面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