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8984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程中的实践及研究的结题报告

太浮中学杨朱进

一、问题的提出:

新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方法的培养置于了更重要的地位。

认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使一个探究、选择、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造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形成的过程。

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来理解,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要素的整合,明确提出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课程的功能要变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将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体验和领悟,真正理解知识的内在含义,才能真正获得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讲话更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荣辱观教育,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内化为青少年学生的自觉行动。

2004年,成长网对中小师生进行的调查显示:

88%的教师认为思想品德课说教味浓,学生缺少实践体验的机会,80%的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对自己影响很小或者几乎没有影响。

在此之前,我们也对本校学生就学习目的和动机进行了实际的问卷调查,结果只有27%的学生能基本明白学习目标。

这促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定位我们的课堂教学,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状况,创立能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的依据与基础

研究的依据:

(一)新课标的要求1.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

2. 新颁布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积极反映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坚持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科学性,根据学生实际提出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和要求;坚持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强调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化、科学化;坚持综合化的课程形态,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以主题模块的方式组织教育材料,力求增强思想品德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二)行动研究理论:

它的基本内涵是:

由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问题情境进行全程干预,并在此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的显著特征是:

为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教学模式是涉及到学校中以人为主体的研究,教师和学生都是行动的主体和参与者,因此他们同时也都是研究者。

而且就教学模式研究本身而言,纯理论的研究有其统率指导和上位引领的作用,但是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实践行动,教学模式问题的发现要从实践行动中来,教学模式问题的解决也要在实践行动中进行。

(三)发生认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不断建构”的过程。

这是一个个体不断地将外部事物纳入主体图式,引起原因式变化和调节的过程,即不断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

使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活动成为一个感性的活动过程,并强调主体对客体的主动建构活动。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成为后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发现教学”和美国心理学家萨奇曼“探究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四)人的主体性理论: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已成为我国教育的基本理念,其核心就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素质教育中讲的全面性,主体性和创造性。

这一思想的贯彻实施必然对学校教育的目标、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学习方式,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发生全方位的影响和改革。

研究的基础。

一、溯源历史,这种注重学生主观体验而获得教学成功的思想由来已久。

其中,原始人的教做结合可谓是这一观念和做法的开端。

此外,古希腊的智者派讲授雄辩技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式教学对话、亚里士多德重视练习与实践,古罗马西塞罗模拟演说练习,中世纪宗教教育中的情感与理智的结合,人文主义教学中思想情感的陶冶,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便易性原则,卢梭“行以求知”的主张,福禄贝尔的游戏教学原则,乌申斯基对经院主义学校的批评,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托尔曼提出的“中介变因”理论,以马斯洛为代表的现代人本主义思想,杜威提倡的活动课程,蒙台梭利环境作用的原则,斯金纳的行为主义教学目标论及操作条件学习学说,罗杰斯的情意主义教学过程论,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赞科夫的实验新体系等等生活。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本校七、八、九三个年级三百多名学生为对象,跟踪研究一年。

㈡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辅以调查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

四、研究目标:

㈠开展“体验式”教学现状调查研究工作,形成调查报告。

㈡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符合新课标要求、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和学习评价办法。

㈢通过本课题研究,拓展“体验式”教学外延,探索学生课外体验学习生活的途径和方法。

五、研究内容:

㈠“体式”教学现状调查。

1、通过对教师的座谈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们对“体验式”教学理解到何种程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给了他们什么样的启发和帮助;“体验式”教学在哪些类型的教学中运用起来有优势或有难度;“体验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思想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有何作用和不足;课程改革对体验教学有哪些新的挑战。

2、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体验学习的方法、体验的形式认识多少,又是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听课获得知识;是否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是否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㈡构建符合新课标要求,具有地区特色的“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模式和课业学习评价办法。

1、从“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出发,遵循新课程提出的“双主体性”教学改革理理念,克服以往“我讲你听”的课堂讲授模式。

探索找到几种师生互学,角色互换等具体活动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激发他们的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和热情,真正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2、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讲讲议议与课后的纯书面练习。

找到拓展第二课堂的多种课内课外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思想活动中得到内在情感的体验与升华。

3、找到多种学业评价方法,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

从功能目标、自主学习、反馈评价三个方面构建思想品德课堂学习评价办法,在自主学习中强调以情激情。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研究准备(2012年3月~2012年4月)

选题,成立课题组,组织学习培训,制定研究方案,落实人员分工,确定实验对象。

阶段成果:

完成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调查研究(2012年5月~2012年10月)

对部分教师和学生展开调查,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完成调查报告,。

阶段成果:

完成调查报告、撰写调查方案

第三阶段:

研究和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展开课题的系列研究,编制相关测评工具,搜集整理研究资料;典型个案汇编,论文汇编;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

课题总结(2012年12月)

整理全部研究资料,分析得到研究结果,形成研究结论;撰写研究报告。

七、保证措施:

(一)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

(二)学校把本课题作为本单位教育科研工作的重点项目,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必须的人员、资金、设备、资料,保证研究时间的充足和研究内容的落实,确保按期结题。

八、课题组成员情况及组内分工

杨朱进教师全面负责,撰写主题报告

杨文忠教师思想品德课教师,负责初二的思想品德课实验研究工作,搜集保存资料。

杨火见教师负责初一的思想品德教学实验研究。

九、成果形式

(一)结题报告

(二)论文汇编

(三)教案、反思集

十、我们的体验式学习研究过程与操作实施

1、什么是“体验”理念

解读教育部颁布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品德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体验”是本次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理念之一。

什么是“体验”在教育领域中如何理解它?

这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都需要深刻理解的。

(1).体验的一般语义。

“体验”一词的语义在汉语中出自《淮南子·汜沦训》:

“故圣人以身体行之。

”《荀子·修身》:

“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

在英语中,与体验相对应的词为Experience,可译作经验、通过经验获得的知识或技术,还可译作经历、阅历等。

“体验”与“经验”既密切关联又有所不同。

“经验”,按我们通常的理解以及《辞海》的解释,包括“体验”,但更多是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和通过自己的感官获得的认识。

而“体验”,同样必经自己的某种亲身实践,必经自己的感官,也包含认识(领悟),但侧重在立足于感官的“感受”。

这—区分对中学思想品德课程颇有意义。

(2).教育视野中的体验理念。

近年来,“体验”理念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学研究者的关注。

一些教育研究者认为,体验是产生情感且生成意义的活动,是个体素质形成与发展的核心环节;体验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具有自由创造性、自主选择性、情感通融性、形象直观性和操作实践性等特征,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具有重要意义;体验在道德教育、学科教育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所以,教育视野中的体验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

(1)体验本身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2)体验是教育过程的本质之一;(3)体验是达到教育目标的方式和手段。

2、“体验”理念在新教材中的意义

我们知道,体验是在与一定的经验的关联中发生的情感融人与态度生成,它是包含认知与非认知在内的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是知、情、意的全面投入,是心灵的感悟、经验的升华、生命力量的体现。

所以,“体验”理念在新教材中体现了它独特的意义。

(1).“体验”理念使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以往的思想品德教材把道德教育从学生的生活中剥离出来,教材往往以德目或道德规范为逻辑来呈现,强调严密的知识体系结构,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

而新课程强调重视学生的生活,把道德学习置于生活中。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品德教育同样也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品德教育。

因此,课程改革中教材的编写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

(2).体验理念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中学展开活动化、生活化的体验教育适合学生的认知特征,思维水平,它让学生道德的学习不再在事不关己的符号学习中进行,而使道德教

育变得真实具体、可感可触、可理解可实践,真正起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作用。

另外,根据构建主义和现代认知学派的基本观点,“构建主义基本的前提是把知识作为一种关系来建构。

学生通过重复、反复和再现来组织他们在广泛的关系体系中一次次经历所获得的体验”(弗曼,1995年)。

学生通过体验各种情境,把体验到的情境中所内在地蕴涵着的各种客观的知识加以处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或“经验”,成为自己认知结构的一部分。

因此,体验情境的活动不仅是特定知识的载体,也成为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知识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变得难以分离,要将之分开,“恰如把游泳动作和水分开来一样”。

(3).体验能拉动情感纽带,培养道德情感。

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学生的体验有利于教师、学生、教材情感的传递。

(1)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真情交融。

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是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同时在上课时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心与学生的心是相通的;

(2)教材与学生之间,引发共鸣。

教师组织的体验活动通过再现教材内容的相关情境,利用角色效应强化了感受,使教材所含蕴的思想情感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的影响,缩短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3)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会共处。

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离不开与同伴的相互合作,他们在情境中,相互交流、讨论,学会与他人共处,逐渐懂得合作的快乐,合作的重要性。

总之,学生的道德不是独立于学生生活之外的,生活是道德的载体,道德品质形成过程是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起新的品质的过程。

体验理念在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的体现,使学生知行统一,有效地形成学生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3、实施体验式学习遵循的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

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地位,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机会最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要尊重学生人格,确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2)、因材施教原则。

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不仅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更要充分考虑所有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注意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能在不同程度地充分地发展。

(3)、和谐的师生关系原则。

在课堂上,建立起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平等的师生观、主导观。

教师信任并尊重学生,理解并支持学生,启发又鼓励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自主习作创设最佳的教育情境。

(4)、活动性原则。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研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活动方式,努力让学生处于主体激活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对学生最有价值的活动,使之成为学生乐于追求的学习形式。

(5)、多样性原则。

改革千篇一律的枯燥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取多种形式的小组学习的方法,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以课内学习指导课外的自主习作,促进学生素质的主动发展。

4、我们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做法与特点

在总结继承前人已有的研究和撰写案例的基础上形成我们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继承改进了体验式教学的若干做法

(1)在教学活动中实行故事接龙式和小组交流式相结合的方法。

此方法有利于节约时间和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展示自我。

如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登台表演或复述或补充课本剧时可首先叫一二个学生上讲台进行角色扮演之后然后按小组进行。

如此可减少某些同学坐冷板凳作长久的无聊看客从而全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大家因此都能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

这一点与目前叫个别同学依次登台回答问题的接龙式教学是有效率得多。

(2)把批评与表扬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

在某次考试中明显有一两道老师觉得很容易的题大部分学生做错了,教师不直接批评反而说这道题我们班上很多同学做得很好;假如40个同学考试得了80分,老师却说这次班上只有10来个同学有80分,从而使40个同学感到自豪与快乐;如果说这次考试有绝大多数同学得了80分,那么80分以上的同学可能体验不到更多的成就感受。

同样,班上如果只有几个子80分以上者,老师却说有多数同学取得了80分以上的好成绩,让许多同学觉得自已的不足,这比直接批评学生考得不好来达到激励的作用要好得多。

(3)在打造学习平台上我们有更清晰的理念与强烈的意识进行引导我们的教学。

在课堂实践中已形成了走进生活-----明确观点-----深入体验------学会运用的教学模式。

继承时下相关学科中的比一比、议一议、说一说、读一读、辩一辩的教学理念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改进知识的呈现方式,让学生能更好地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同时改进创设了更多的平台如聚焦生活实话实说、牛刀小试、寻医问药、才艺展示、大观园、啄木鸟医生、画外音、心灵诵读、舌枪唇战、抛砖引玉、峰回路转、今日说法、我的箴言、故事接龙、猜猜看、温馨提示、抢答、知识拓展、精彩回放、帮助中学生认识自己、调控自己、悦纳他人,提高他们对中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开朗、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立、开拓、合作、创新的健康人格。

●创造性地总结出了一些以评价促学生的学习体验的方法

(1)把学生的“说法”作标准答案。

就是在讨论活动中给回答最好的学生给以欣赏,把该位学生同学的发言作为标准答案写在每一位同学的课本上。

这样做虽然答案含金量要少一些,但它给予了学生以足够的尊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有力地强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式中的情感体验。

(2)点明学生的特殊身份进行回答问题。

这些身份内容广泛,包括学生担当的某项学生干部的职位、课代表、单科成绩最好的、校奖学金获得者、每类学科竞赛的获奖者、有某种特长的同学、人缘关系最好的、口才最佳的等等。

我们认为差别就是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本身中的个别特征、优势被我们挖掘呼出后,学生必然会体验到一种被得到关注的认同感、幸福感。

(3)实践情商理论、讨论回答后让学生点评。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之间互评,据此我们在课堂上发动诱导学生进行他评。

点评形式有让学生对自已的表现进行自评、让某位同学对前面发言的同学进行点评、对本节课后的收获进行反思点评,做得最多的是让某位同学对其它同学进行点评。

在点评过程中不管是被评学生还是评价者对自我的内在品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地位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体验。

而且我们还发现有学生在互评中学会了欣赏评价,某些学生因此变得非常喜欢回答问题和评价他人。

由于学生的情商被唤起,课堂的情感气氛也因此非常的和谐,学生学得很愉快。

(4)把教学后记和对同学的书面评价张贴在教室。

这种做法起先是由于杨文忠老师出于对班上几位顽皮学生的拯救教育书写墙上的评语启发而成的,觉得他这样做很有意思。

他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平时能受到学生如此的欢迎、与学生的情感拉得那么近,这与他的独特的春风化雨般的思想教育有关。

对此我们课题组认为这是种很好的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方法。

大家经过讨论与改进,进一步提出把平时教师的课后记或教学日记和对学生的评价张贴切在教室中供学生反思的教学策略。

其中要求写明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感、教学评价,特别是对班上某些同学的评价、看法与建议。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近距离的关注,营造了良好的班级评价氛围。

(5)让学生开展自测自评。

我们开展了的自测自评有情绪自我测评、变长的线段小测试、测试你的自控能力、你能抵制诱惑吗、罗森伯格自尊量表、你的自立能力强吗、你如何面对挫折的自测、意志力测试。

经常评价的结果让学生不仅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自我了解,更主要的是学生体验了自评的过程,这个过程让学生觉得快乐,实际上也是一个学习体验的过程。

(6)象记住学生的名字一样记住学生的考试分数。

一次改完试卷并课堂分析这后,课间出于提醒的鼓励之意,不经意间记住并报出了几位学生的此次成绩甚至前一二次的考试成绩。

学生在惊讶之余感到庆幸。

庆幸自已能被老师给予如此的关注。

此后学生们纷纷向我提问分数,实际上也是在探探自已在教师心目中的位置。

对上了分数的同学喜形于色,体验到了某种强烈的自尊;而记错了的分数的同学则明显有些失落。

学生就是学生,他们需要老师的关注,因此他们对老师的一言一行很敏感。

象记住学生的名字一样记住学生的分数,会让学生体验到一种浓浓的师生情谊以及某种班级成员的归属感。

(7)对学生进行模糊表扬。

新课程要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对此我们的做法就是在欣赏中尊重学生。

办法是以表扬班级整体达到鼓励少数个人或者是表扬班级少数激励班级全部的个人,比如说班级有一二个同学回答问题很好,就对全班同学说我们班真是人才济济,据我发现我们有各种特长的同学非常多,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优秀班级是一种幸福同时也是一种挑战。

如此进行泛化表扬会让大多数同学包括后进生产生对班级和科任教师的认同,从而有利于创造和谐和的师生关系,增进体验老师评价带来的课堂愉悦感。

(8)多方面提高教师自我综合素质。

教师素质包括内在的思想品德素质、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语言表达能力、语气语调、神态风度、为人处世的态度、育人的方式与方法等。

内在强素质外在树形象,两者一旦做得好,学生就会强烈地体验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了。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组内从改变教学态度着手,做到语气亲切自然、态度诚恳,不骄不躁。

鼓励表扬学生时发自内心,不虚伪、不做作,让学生体验到你的真诚;批评学生时不大声喝叱,而是在指出缺点的基础上要求改正;多鼓励少批评;多欣赏,少贬斥;让学生在一种友好和谐师生关系的融洽氛围中学习。

然后在此基础上来进行知识教学。

教学不单是上课,其中还无时无刻包含有师生间的感情交流,甚至教师的着装和心情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

这方面我们有深切的体会并做到了。

在我们的课堂上没有歧学生畅所欲言、非常民主,充满欢声笑语就是证明。

●为学生设计四种类型的教学活动

(1)体验性学习活动。

如:

重演内容、发现情境、探究体验、操作演练、深化延伸等。

(2)交往性学习活动。

如:

营造交往氛围、鼓励小组交往、情境角色体验、思辨碰撞交锋等。

(3)思辨性学习活动。

如:

创设多种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角色情境、辨析情境、是非情境,训练思维的主动性、流畅性、广阔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4)创造性学习活动。

如:

创设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自己规划、即兴创作和表演的动机,促进学生直觉、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特性和新颖性。

十一、实验的效果及分析

1、对学生成绩影响不明显

表一数据表明,实验班七(147)、八(146)、九(144)班与对比班的学业成绩差异不显著。

对比班与实验班在成绩上没有可比性。

表一、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数据

七(147)84.7分

七(148)83.2分

八(145)86.4分

八(146)85.5分

九(143)77.2分

九(144)78.4分

2、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重要影响

我们在实验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书面测试与调查。

结合平时的课堂观察记录和个别谈话、询问,测试数据具有可信度和真实性。

调查情况如下:

表二、实验班情感、态度、价值观测查

主题

题目

选项

人数

百分率

关于思想品德课程

1.你喜欢思想品德科吗?

喜欢

87

78.9%

不喜欢

16

13.0%

说不上

20

16.26%

2.你爱上思想品德课吗?

喜欢

96

78.05%

不喜欢

11

8.9%

说不上

16

13.0%

4.在人际交往中,你用到过思想品德知识吗?

用到过

98

79.7%

没用到过

25

20.3%

5.你觉得思想品德课时间过得快吗?

91

74.0%

不快

32

26.0%

6.上课思想品德课时,你愿意举手让老师和同学们听你的想法吗?

愿意

103

83.7%

不愿意

20

16.3%

关于教师

4.你喜欢思想品德老师吗?

爱听思想品德老师讲的课吗?

喜欢

114

92.7%

不喜欢

9

7.3%

关于自己

1.你遇到生活问题,你是自己解决,还是和同学商量,或直接问老师家长?

自己解决

67

54.5%

找同学

25

20.3%

问老师、家长

31

25.2%

2.当自己运用所学生活知识,一道题后,你高兴吗?

高兴

116

94.3%

说不上

7

5.7%

5.回家后跟家长谈论思想品德问题吗?

谈论

83

69.9%

不谈论

40

30.1%

6.回家后看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书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