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9083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docx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管理学考点与重点

护理管理学重点及考点

第一章绪论

管理:

就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含义:

1.管理活动是在特定的组织内外部环境的约束下进行的,任何组织都存在于一定的内外部环境之中,并接受环境的约束。

2.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

3.管理工作要通过有效地利用组织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目标。

4.管理最终要落实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职能上。

管理学:

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通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的职能:

1.计划职能2.组织职能3.领导职能4.控制职能

管理的特征:

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3.管理的综合性与不确定性

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2.经济方法3.法律方法4.数学方法5.教育方法6.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管理理论的发展: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韦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梅奥“人际关系理论”霍桑试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现代管理学派和理论阶段

三、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

(一)系统:

是由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整体。

系统原理

(1)整体性

(2)层次性(3)目的性(4)集合性(5)环境适应性

系统原理对应的管理原则1、整分合原则2、反馈原则

(二)人本原理五个层次:

感情沟通管理、员工参与管理、员工自助管理、人才开发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

人本原理对应的管理原则1、能级原则2、动力原则

(三)动态原理:

又可称为权变原理,指有效的管理是根据组织的内外因素,灵活地应用各种管理方法解决管理问题的过程。

弹性原则:

是指管理必须要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用以适应系统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千变万化的形势,实现灵活管理。

(4)效益原理

价值原则|、效益原则

四、护理管理:

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关的其他人员或设备、环境和社会活动的过程。

护理管理的特点1、专业性2、实践性3、广泛性

第二章计划管理

计划:

是管理职能中基本的职能,也是管理活动的第一步,计划工作的核心问题是通过方案择优实现组织目标。

计划的基本特征1.前瞻性2.目的性3.经济性4.具体性

计划的作用:

1.是管理活动的基础

2.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

3.为各部门的具体工作提供依据

4.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

5.是控制活动的依据

6.增强了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

计划的类型:

(1)长期计划:

5年以上;中期计划:

1~5年;短期计划:

1年或1年以下

根据计划的表现形式划分(12级填空)

任务、目标、策略、政策、规程、规则、方案、预算

二、计划的内容(5W1H):

what—做什么?

目标与内容

why—为什么做?

原因

who—谁去做?

人员

where—何地做?

地点

when—何时做?

时间

how—怎样做?

方式、手段

(二)计划工作的原则:

1计划目标的可考核原则,2计划领先原则,3计划先进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原则,4计划的弹性原则,5计划的“三维思想结构”原则

(三)制订计划的步骤:

1、分析形势2、确立目标3、确定实现目标的条件

4、设立数种备选方案5、比较备选方案6、制定最佳方案7、制定辅助计划8、编制预算

三、时间管理:

是指在同样的时间消耗情况下,为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它包括对时间进行的计划和分配,以保证重要工作的顺利完成,并留出足够的余地处理突发事件或紧急变化。

(二)时间管理的基本策略:

12级考简答1.评估时间的使用情况:

记录工作时间的利用情况,评估个人最佳工作时间,分析浪费时间的常见因素

2.设计目标,拟定时间进度

3.善于授权(授权:

是指领导者将自己的某些权力和责任授予下属。

4.拒绝艺术

5.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三)ABC时间管理的方法美国管理学家来金提出

A——最重要的工作;必须完成

B——较重要的工作;

C——相对不重要、可暂时搁置的目标。

ABC时间管理法的核心:

是抓住主要问题解决主要矛盾,保证重点,兼顾一般,有效利用时

间,提高雇工作效率。

ABC时间管理法的步骤

(1)列清单

(2)归类(3)工作排序

第三章目标管理与决策

一、目标:

是在任务指导下,组织要达到的可测量的、最终的具体成果。

目标管理(MBO):

12级名解是组织内管理者与工作者共同参与目标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的特征:

目标性,参与性,整体性,成果性

(三)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

1.目标的设置阶段

(1)目标的作用:

定向作用、标准作用、激励作用、协调作用

(2)目标设置的步骤:

1)设立组织总目标

2)确立下级目标和个人目标

3)形成目标协议

☆(3)制订目标的要求:

简答

1)目标应有明确的内涵

2)目标应有可衡量、可考核的指标

3)目标应有具体的时间限定

4)目标应有适当的难度

5)目标应具有系统化的特征

6)目标应有共同协商制订的特征

7)目标应有明确的约束条件

2.目标的实施阶段

3.目标的考评阶段

☆(四)目标管理的优缺点

优点:

1)有利于激发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有利于责任与利益两者的统一

3)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完成

4)有利于组织结构的改进

5)有利于工作的有效控制

局限性:

1)设立目标有难度

2)目标管理缺乏弹性

3)目标商定增加了管理成本

4)限制管理者管理能力的发挥

二、决策:

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提出不同的策略方案并根据某一准则选择最佳行动方案的分析和判断过程。

2.决策的基本要素:

决策主体、价值主体、实施主体、决策对象、决策目标、决策环境和决策结果

(二)决策的类型

1)个体决策(individualdecisionmaking):

指由组织中的个人所作出的决策。

2)群体决策(groupdecisionmaking):

指一个群体作为决策主体,根据一定规则、标准,运用一定的方式针对存在的或将要发生的问题作出的决策。

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相比,其优点是:

①群体决策拥有更广泛的知识、经验和信息,能够集思广益,从而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②可以产生更多的方案,提供更多的思路和观点;

③综合了多方的需求,从而提高了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决策方案的可接受性;

④提高决策的合法性。

缺点:

①耗费时间,群体决策需要集合多个人的意见,因而不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比个人决策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济的投入;

②责任不清,由于是集体决策,很难明确谁能对决策后果承担责任,特别是在决策错误时,决策集体就容易被虚化,无人真正承担责任;

③受到少数集权人的控制,在群体决策中,决策成员在组织中的地位和威信是不同的,因此,群体决策组织不当,极易受到少数掌权人的控制;

④抵制少数派的意见,群体成员的从众心理,可以抑制少数派的意见。

★(三)决策的原则

1.信息准全原则

2.系统分析原则

3.科学可行原则

4.分层决策原则

5.对比选优原则

6.民主参与原则

7.跟踪反馈原则

(四)决策的程序1.发现问题2.确定目标3.手机资料4.拟定方案5.比较方案6.选择方7.实施反馈8.检查评价

★(五)群体决策的方法

(1)互动群体法

(2)头脑风暴法

(3)名义群体法

(4)德尔菲法

(5)电子会议法

第四章组织管理

组织的基本要素(五要素):

目标与任务、职权与职责、组织与精神、技术与质量、适应与发展要素

正式组织:

通过管理的组织职能所形成的组织结构。

条件:

①有共同的目标;

②有明确的信息沟通系统;

③有协作的意愿,即人们在组织内积极协作,服从组织目标;

④讲究效率;

⑤分工专业化又强调协调配合;

⑥建立权力,权力由组织赋予,下级必须服从上级;

⑦不强调工作人员工作的独特性,组织的工作及职位可以相互替换。

★非正式组织(informalorganization):

指不是管理部门规定,而是由于地理上相近、兴趣相似,或者利益相同等而自发形成的组织,又称为隐性结构。

1.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1)由于成员互相吸引而自发形成的。

(2)维系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力量是情感、共同兴趣等。

(3)非正式组织也有领袖人物,该人物并非与正式组织一样由任命或选举而产生,而是在非正式组织形成过程中自然产生的。

该领袖人物对组织内成员的影响力常常比正式组织的领导者更大。

(4)有较强的凝聚力,可形成“抱团”现象,这种凝聚力突出表现在自卫性和排他性上,成员之间自觉进行互相帮助。

(5)具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控制成员活动,有不成文的奖惩办法。

(6)信息在组织中的传递速度快,并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组织设计:

是指把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组合和建构,形成相对稳定的、职责关系明确的组织结构的动态设计过程。

通过组织设计,力求用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效益。

组织设计依据:

组织战略、组织规模、技术、组织环境

组织设计的过程:

确立组织宗旨及工作目标、设计职务并分配职责、部门划分、形成组织结构、反馈修正

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

目标明确一致原则、专业化与分工协作原则、管理宽度原则、最少层次原则、权责对等原则、集权统一与授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稳定和变革相结合原则、精简高效原则、执行与监督分设原则

1.★管理宽度(spanofmanagement)也称为管理跨度或管理幅度,即一个管理者能直接有效控制管理的下属人员数。

适宜的管理宽度取决于诸多因素:

1)主管人员与其下属双方的素质和能力

2)面对问题的种类

3)工作任务的协调

4)授权

5)计划的完善程度

6)组织沟通渠道的状况

2.管理层次:

也称组织层次,是指从组织最高管理者到最低管理者所形成的有序系列。

☆在有效的管理宽度内,管理层次越少越好。

一般来说,从最高层到基层以2~4个层次(级)为宜。

3.管理层次与管理宽度有关(扁平结构、直式结构)

1)扁平结构有利于缩短上下级距离,密切上下级关系,信息纵向流动快,管理费用低

2)直式结构具有管理严密、分工明确、上下级易于协调的特点

第五章组织环境与文化

组织环境:

指所有潜在影响着组织运行和组织绩效的因素或力量,它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无形组织界线:

指那些从外部特征难以识别,但能影响其组织成员的行为和思想等内容。

其主要包括组织或行业的行为规范、文化、管理风格、规章制度等。

无边界组织:

是指组织横向的、纵向的或外部的边界超越传统组织设定的组织结构限定或定义设计。

无边界组织的特征:

1)无边界组织是以边界组织为基础

2)无边界组织使得信息、资源的渗透扩散更容易

3)无边界组织更强调组织的整合、弹性和创新

4)无边界组织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网络化

5)无边界组织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动态性

护理组织环境:

1)护理组织的政治、经济环境

2)护理组织的科学技术环境

3)护理组织的服务环境

4)护理组织的文化环境

SWOT是指对组织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分析的简称,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安德鲁斯提出来。

3.SWOT的优点及意义

优点:

①它能把内、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帮助护理管理者认识和把握内、外部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及时地调整护理管理策略,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②它能将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关系用一个二维平面矩阵反映出来,直观而且简单;

③它促使护理管理者辩证地思考问题。

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都是相对的,只有在对比分析中才能识别;

④它的分析可以组成多种行动方案供管理者选择,由于这些方案是在认真的对比分析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可以提高决策的质量。

文化:

广义概念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成员所特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医院文化: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医院及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医院文化的特征1.从形式上,医院文化属于思想范畴的价值理念

2.从内容上,医院文化反映医院的价值观、精神

3.从性质上,医院文化是价值理念付诸实践的表现

4.从属性上,医院文化是科学管理的价值理念

5.从作用上,医院文化是规范医院行为的重要理念

★护理文化:

是护理人员在长期的护理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能约束自己思想和行为、凝聚其归宿感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精神因素的总和。

护理文化包括价值观、道德行为、知识技能、行为协调、人际关系、技能水平等。

(12填空)

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

护理人力资源(nursinghumanresource):

是指从事护理工作,具有一定护理知识技能和服务素质的各层次护理人员的总称。

人力资源管理:

是指以科学的方法将人与事进行适当的匹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的作用,促进组织的发展,包括对组织中的成员进行规划、培训、开发和利用的过程。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nursinghumanresourcemanagement):

是医院为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对组织中的护理人员进行规划、培训、开发和利用的过程。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1.护理人力资源规划

2.护理人员招聘与配置

3.护理职业生涯管理

4.护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5.护理人员的绩效管理

6.护理人员的薪酬管理

护理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2.人力资源的预测

3.编制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4.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与评价

常见护理服务模式(12填空)

整体护理、责任制护理、个案护理、功能制护理、小组护理、综合护理、临床护理路径

责任制护理(12名解):

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由一名护理人员负责提供整体、系统、连续和个性化的护理。

护理人员编配原则1.满足患者需要原则

2.结构合理原则

3.优化组合原则

4.能级对应原则

5.动态调整原则

6.经济效能原则

护理人员工作方式:

1、个案护理2、功能护理3、小组护理4、责任制护理5、个案管理6、整体管理

我国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规定:

二、三级医院护理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0%,医师与护理人员之比为1:

2,病房床位与病房护理人员之比>=1:

0.4

计算方法:

1、人员编制比例:

300张床位以下的按1:

1.30—1:

1.40计算

300—450张床位的按1:

1.40—1:

1.50计算

450张床位以上的按1:

1.60—1:

1.70计算

2、各类人员的编制:

卫技人员占70%—72%,各级医师占25%,护理人员占50%

医院高级、中级、初级员工的比例:

一级医院为1:

2:

8~9,二级医院为1:

3:

8,三级医院为1:

3:

6。

直接护理:

是指直接为患者提供的身体、心理照顾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活动。

间接护理:

是指为直接护理所做的计划、准备、记录与沟通协作等护理活动。

每名患者日均所需护理时间=直接护理时间+间接护理时间+相关护理时间

工时单位值:

最理想的工时单位值为45工时单位/小时,即每小时内最有效地劳动效率时间为45分钟。

护理人员每天工作8小时,达到有效劳动6小时,是较理想的劳

动效率。

★4.人员编配计算公式

(1)护士人数=各级护理所需时间总和/每名护士每天工作时间(分)×机动数。

(2)护士人数=床位数×床位使用率×每名患者平均护理时间/每名护士每天工作时间(分)×(机动数+1)。

床位使用率=占用床位数开放床位数×100%

每名患者平均护理时间=各级护理/所需时间总和该病房患者总数。

(一)护理人员排班原则

1.满足患者需要的原则

2.搭配合理的原则

3.工作量均衡的原则

4.稳定性和机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5.公平原则

职业生涯管理(careermanagement):

是一种新兴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是根据组织发展和组织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需要,帮助员工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并设计员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相适应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学习培训计划等的一系列活动。

绩效:

是指组织机构及其成员的行为、活动、程序与行动产生的结果,并期望结果是以最小资源达到的。

绩效考核(performanceappraisal,PA):

是指对组织机构的工作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标准,通过运用一定方法准确测量它们所取得的业绩和效益。

是绩效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

(一)绩效考核的意义:

诊断功能、开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沟通功能

(二)绩效考核的原则:

全面考核原则、基于工作原则、标准化原则、信息准确原则、反馈原则、激励原则p124

二、绩效考核的内容1.基本分类:

结果、行为、特质。

2.具体内容:

德、能、勤、绩

三、绩效考核的方法1.描述法2.评定量表发3.关键事件法4.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5.强制分布法6.目标管理考核法7.实绩记录法8.平衡积分法9.排序比较法10.360度考核

第七章领导管理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1)范畴上的区别:

领导是一种管理职能,是管理的高级形式。

而管理比领导具有更广泛的含义,管理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等四大职能。

(2)对象上的区别:

管理的对象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而领导的重点对象是人。

(3)内容上的区别:

管理更多地注重具体的生产过程研究,注重正式的规章制度,强调刚性。

而领导则更注重领导者对人的影响和引导,重视人的需要、情感、兴趣、人际关系等方面内容,强调柔性。

(三)领导的作用

1.更有效、更协调地实现组织目标

2.有效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协调沟通,建立良好的组织氛围

权力影响力构成因素:

1、传统因素2、职位因素3、资历因素

(3)特点:

①职权是法定的权力,因此这种影响力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②职权是由外界赋予的,因而,这种影响力是外来因素;

③职权的大小、变更既带有法定性,又带有领导体制的规定性,因此,权力性影响力既受组织的调控,又受社会各种机制的制约。

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

1、法定影响力2、强制影响力3、奖惩影响力4、专家影响力

领导者影响力按性质分:

权力影响力、非权力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

又称非强制性影响力或自然影响力,与权力无关,而是靠领导者本人品格、作风、知识、能力、业绩以及行为榜样等对被领导者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影响力。

领导者如何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

护理领导者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想品德;加强临床实践锻炼,提高护理管理才能;努力学习护理及相关学科知识,提高知识素养;加强与下属的关系,增强感情融洽,从而不断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以便更好地调动被领导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非权力影响力:

1、品格因素2、能力因素3、知识因素4、感情因素

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理论p134:

1、任务型领导

2、关系型领导

管理方格理论:

1、任务型管理(9.1型管理):

这种管理偏重任务,对生产高度关心,虽能达到一定的工作效率,但不注意人的因素,很少关心人,职工士气不高。

2、俱乐部型管理(1.9型管理):

偏重对人的管理。

与9.1型管理相反,这种类型的领导对人高度关心,为职工创造友好的组织气氛,而对工作不注意

3、中庸之道型管理(5.5型管理)一般化管理。

这种领导对工作和人的关心都不突出,一般化,动作层级和职工士气达到中等水平。

4、贫乏型管理(1.1型管理):

对生产和人的关心程度低,这是一种失败的管理。

5、团队型管理(9.9型管理)理想有效地管理。

这种管理对生产和人都高度关心,上下关系协调,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任务完成出色,这是最理想的领导类型。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12级简答考过)

成熟度构成型:

1、m1型:

能力低,动机水平低。

2、m2能力低,但有工作愿望

3、m3型:

能力高,动机水平低

4、m4型:

能力高,动机水平高

根据员工的成熟度不同,将领导方式:

1、命令式:

高工作—低关系,适用于m1型

2、说服式:

高工作—高关系,适用于m2

3、参与式:

低工作—高关系,适用于m3型

4、授权式:

低工作—低关系,适用于m4型。

激励的类型:

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情感激励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p141:

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过程型激励理论1.期望理论:

美国弗鲁斯,该理论认为当人们在预期其行为将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并且该目标对他们是有意义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该目标。

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概率(E)。

2.公平理论:

也称平衡理论或社会比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于1965年提出来的,该理论侧重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贡献率公式”——OA/IA=OB/IB,其中公式中OA、OB分别表示某人对自己、对他人所得的报酬的感觉;IA、IB分别表示某人对自己、对他人的投入的感觉。

★3.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

也称认知理论,它是对人们行为活动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的理论,即通过改变人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识来改变和调整人的行为的激励理论。

(12级分析题)

改造型激励理论:

挫折理论、强化理论

第八章协调与控制

控制:

主要是指护理管理人员为保证下属的执行结果与计划相一致,对执行中出现的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以便实现预期目标和计划的管理活动。

(三)控制在护理管理中的意义

1.适应护理组织环境对护理计划目标完成的影响

2.避免护理组织成员因素对护理计划目标完成的影响

3.避免护理组织活动的复杂性对护理计划目标完成的影响

(四)控制类型

1.前馈控制又称预先控制,是指控制点处于事物发展的初始端。

2.同期控制又称过程控制,是指控制点处于事物发展进程的过程中,是对正在进行的活动给予指导与监督,以保证活动按规定的政策、程序和方法进行。

3.反馈控制是一种最主要也是最传统的控制方式。

(一)控制的基本过程

1.确立标准:

时间标准、程序标准、质量标准、成本标准、无形标准

2.衡量成效,找出偏差

3.纠正偏差

(二)控制重点:

人员控制、物品控制、财务控制、信息控制、业务技术控制

★控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灵活性原则、重点性原则、责权利相一致性原则

控制的基本方法:

制度控制法、观察法、目标管理法、组织文化控制法、报告法、预算控制法

护理人际关系特征1.专业性2.特殊性3.协作性4.不对等性5.时限性

★护理人际关系冲突的协调:

(一)护患冲突的协调

1.提高护理质量

2.强调护士的服务意识

3.完善护患之间的沟通渠道和技巧

4.强化双方法制观念

5.规范各项收费

6.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7.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二)护士与医院其他工作人员之间的冲突协调

1.正确认识这种冲突存在的必然性

2.辩证地去认识这种冲突存在的必要性

3.采取有效的冲突处理措施

第九章护理质量管理

★质量:

就是指产品、过程、工作或服务等其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优劣程度。

★质量的内涵及特点(12级简答)

(1)规定质量,又称符合性质量

(2)要求质量,又称适用性质量

(3)魅力质量,又称愉悦性质量

质量管理:

是对确定和达到质量所必需的全部职能和活动的管理。

质量管理的内容: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的特点:

广泛性、复杂性

二、质量管理的发展:

1.质量检验阶段泰罗“三权分立”

2.统计质量控制

3.全面质量管理菲根堡姆

★全面质量管理:

是指以全面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综合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有效地控制质量的全过程和各影响因素,最经济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