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9272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docx

《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

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

/1.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在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毛泽东思想趋于成熟的主要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明。

/3.几个“问题”: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4.毛泽东重要著作: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著作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的著作是《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毛泽东系统阐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是《<共产党人>发刊词》。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毛泽东把建设这样的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5.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6.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指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7.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8.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

∙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

∙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9.人民军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

∙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

注:

“宗旨”通常与人民或为人民服务有关。

/10.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盾是:

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

/11.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是没收官僚资本。

/1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

∙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

∙个体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

/13.邓小平理论主题的形成是在党的十二大上。

/14.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15.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党的十四大之所以能够明确地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因为认识到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

/17.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不可以结合。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19.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就是要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1.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是实体经济。

/22.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们党农村政策的重要基石。

/2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

∙总目标(也是根本目的)是农业农村现代化。

∙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24.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25.当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

/26.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27.私营经济中劳动者的收入实际上是按劳动力价值进行分配取得的收入。

/28.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9.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内容是多党合作。

/31.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结合(是根本方向和目的,是工作重点)。

/32.发展文化事业,要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发展文化产业,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

/3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

/34.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

∙国家利益至上是国家安全的准则。

/35.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三大攻坚战: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居于首位)、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36.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37.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

∙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

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居于首位)、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38.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39.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重要途径是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40.中国秉持的全球治理观的内容是共商共建共享。

/41.“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伟大工程。

/1.毛泽东思想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共同点:

∙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这是它们的基本点。

∙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都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常见错误表述:

都是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经验的科学总结。

注意区分革命、建设与改革:

∙革命:

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和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

∙建设:

是指社会主义建设(1956-1966)

∙改革:

是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78至今)

毛泽东思想对应的是革命、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应的只是改革。

/3.毛泽东在七大总结的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自我批评的作风。

/4.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有: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世界形势的新变化。

(指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6.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概括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又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作了完整的概括(公众号:

kaoyanx)。

这两个时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概括的相同之处是:

∙都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

∙都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人民大众的革命。

不同之处是,《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

∙把官僚资本主义作为革命对象。

∙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既是总路线又是总政策。

/7.毛泽东提出的无产阶级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对同盟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

/8.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规定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国体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当家作主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准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最直接、最全面地体现这一核心内容和准则)

/9.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依据(必要性)是:

∙第一,中国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第二,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10.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

必要性:

∙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可能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

注意:

必要性和可能性可互设干扰项。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也是主要内容)是:

∙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关键是要以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和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1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注意:

没有大资产阶级。

因为大资产阶级在新中国建立后,经过没收官僚资本已经被消灭了)

/13.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何时及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先后有过的思路是:

∙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

(1951年前后形成共识)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即:

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1953年12月形成)

/14.毛泽东指出,我国之所以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因为只有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

∙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展,

∙才利于在技术上起一个革命,

借以达到:

∙大规模地出产各种工业和农业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确有把握地增强国防力量,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巩固人民政权,防止反革命复辟。

/15.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内容有: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16.我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是因为:

∙第一,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第二,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

∙第三,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强大的国营经济造成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

∙第四,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

/17.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第一,使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第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第三,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四,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五,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第六,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丰富了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8.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说明中国共产党:

∙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开始摆脱单一的苏联模式。

(注意:

“第二次结合”并没有开始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第二次结合”总体上没有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

/19.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

∙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向外国学习”的口号。

/20.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一系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原则,主要有:

∙政治思想领域:

实行“团结-批判-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物质利益、分配方面:

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科学文化领域:

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

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1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这些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是: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新思路、经验和借鉴。

(注:

不能说提供了标准、模板)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

∙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

∙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

/2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

∙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精神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之间的关系。

∙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没有改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25.中国梦的本质是: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6.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是:

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7.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

∙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28.协调:

∙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

∙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

/29.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其内涵主要有:

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

/30.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

∙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任务。

∙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是适应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3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

/3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是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主抓手。

∙是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33.有关基本经济制度的表述: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注意:

∙错误表述1: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只有公有制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

∙错误表述2: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只能是公有制)

/34.混合所有制经济:

∙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

∙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是新形势下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35.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

∙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

∙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

∙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是经过反复比较、长期探索、实践验证的“原版”。

/37.我国的一套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安排,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38.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以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为支撑。

∙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3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符合当代中国实际。

∙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

∙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这种民主最基本的体现是: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4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41.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采取民族区域自治这个办法,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坚持统一与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

/42.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包括: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43.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必须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

∙牢固树立“一国”意识。

∙坚守“一国”原则。

∙正确处理特别行政区和中央的关系。

∙做到在“一国”基础之上的“两制”和谐相处、相互促进。

/44.如何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必须始终:

∙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

∙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

∙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45.2019年1月2日,领导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郑重宣示了新时代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主张,包括:

∙携手推动民族复兴,实现和平统一目标。

∙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和平统一前景。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

∙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

/4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熔铸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承继于革命文化。

∙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47.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首先要努力弘扬中华文化,推进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其次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最后要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提炼与阐释。

/48.脱贫攻坚的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

∙不愁吃不愁穿。

∙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49.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内容: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依法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

∙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社区治理的重心要向基层下移落到城乡社区。

/50.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就是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各项权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存发展条件和安定生产生活环境。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

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就是要:

∙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

∙把制度安全、政权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为国家安全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国家利益至上是国家安全的准则。

/51.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

∙人民生活改善的增长点。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52.1978年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

∙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

∙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

∙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

∙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53.改革开放: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