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9362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2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

八年级物理复习教案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

第一章声现象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振动而发声。

二胡、提琴等弦乐器是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的;鼓是由鼓面振动发出声音的。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可以在

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

传播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

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空气是最常见的传播介质。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通常是:

U气

<U液

<U固,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米/秒

考点二乐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要素是:

音调、

响度、

音色。

2、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

快慢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的声音

强弱,由声源振动的

幅度决定,还与

距声源的距离有关,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音色是指声音的

品质与特色,与

发声体的材料有关。

适时总结:

(1)日常用语里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分辨时关键看其具体含义,如“引亢高歌”“低声细语”的“高”“低”分别表示“大声歌唱”“小声说话”的意思,显然是指声音的大小,即响度。

(2)音色则是指人耳对声音特色的感受,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有关,不同的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平常就是根据音色来“听声辨人”的。

考点三噪声的防治

1、定义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

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等级计量单位

人们用

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它是计量声音强弱的单位,

0分贝是人们肾听到的最弱的声音。

3、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适时总结:

噪声污染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之一。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人们理想的声音环境为45分贝左右。

考点四超声与次声

1、超声(频率高于

20000HZ的的声音)人类发不出超声,也听不到超声。

(1)特点:

很强的穿透能力

(2)实例

2、次声(频率低于

2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次声

(1)特点:

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2)实例:

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第二章多彩的光

第一节光现象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1、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觉的光源在太阳、萤火虫、通电电灯、燃烧的蜡烛等。

2、光的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常见的现象:

树影、小孔成像、日食、凿大山隧道时,用激光来引导掘进机。

3、光的传播速度: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光年是长度单位。

总结:

(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注意两点:

一是同种介质;二是介质的密度是均匀

(2)直线传播现象包括:

影子的形成、日晷仪、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形成等级,(3)光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是不同的:

考点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

当光射到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常见现象:

镜中花、水中月、水中倒影。

2、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总结:

光的反射定律可记作“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有了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反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重合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均为0

考点三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常见的折射现象有水中筷子,海市蜃楼、彩虹等

2、光的折射定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3)折射角随入射的改变而发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总结:

光的折射定律可记作“同平面、居两侧、角不同、路可逆”。

当光射到分界面时,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均等于0,反射现象、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考点四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处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秘物体相对平面镜对称

3、平面镜的作用是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考点五光的色散

1、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白屏上被分解成七种色光,光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2、光的三基色:

把红、绿、蓝三种色光称为光的三基色,这三种色光按强弱一同相互混合就组成各种不同的颜色。

3、颜料的三原色:

把红黄蓝三种色称为颜料的三原色,这三种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其他任何色彩

总结: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可总结成四个字“对称虚像”有以下几层含义:

第二节透镜及其应用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透镜

1、透镜:

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央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凹透镜。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简称光轴;凸透镜的中心称为光心。

2、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使光线会聚: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会聚的点称为凸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

焦点到

主光轴

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胡f表示。

如图所示

(2)凹透镜使光线发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透镜发散后,其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凹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由于该焦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叫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如图所示

f

3.三条特殊光线:

比较两透镜的异同

(1)凸透镜

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焦点

B.通过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C.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凹透镜

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反向延长线通过同侧的焦点,

B.正对凹透镜另一侧焦点射出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C.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考点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与应用

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2.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列表:

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

应用

U>2F

F<V<2F

缩小倒立实像

照相机

U=2F

V=2F

等大倒立实像

F<U<2F

V>2F

放大倒立实像

投影仪、幻灯片

U=F

无限远

不成像

获取平行光源和测焦距

U<F

放大正立虚像

放大镜

总结:

凸透镜的成像可总结成: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物近像越远大

4、生活中的透镜

(1)显微镜:

显微镜实质是凸透镜的组合,是通过折射原理来工作的。

(2)照相机: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幻灯机:

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4)放大镜:

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总结:

照相机的调节方法:

摄近景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也增大,即镜头向外伸出一些,离胶片远一些,像大一点,摄远景时,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也变小,即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像小一点,照相机上光圈的作用是控制进入照相机的光线多少,快门控制进光的时间。

考点三眼睛和眼镜

1.近视眼及其矫正:

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轴过长,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要配合适的凹透镜进行矫正

2.远视眼(老花眼)及其矫正:

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轴太短,近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要配合适的凸透镜进行矫正

 

第三章运动的世界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

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参照物选取不同,其运动状态也可能不同

考点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

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

国际单位:

米;其他单位: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千米=1000米;1分米=10

2、时间测量

(1)测量工具:

秒表、手表等

(2)单位:

国际单位:

秒;常用单位小时、分、毫秒、微秒

(3)测量:

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测若干次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一次所花的时间

考点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

(1)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

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的多少;(3)公式:

U=S/T(4)国际单位:

米/秒。

单位换算:

1米/秒3.6千米/时

2、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3、变速直线运动

(1)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为S,那么它在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U=S/t

总结:

平均速度是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知道了一个做变速的物体的平均速度,就大体一知道了它运动的快慢,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留。

考点四刻度尺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完好,量程、分度值

2、使用过程中要正确使用刻度尺,应该做到“五对”选对、放对、看对、读对、记对

A、是指刻度尺的选择,不同的刻度尺精确程度不同,而测量对象不同,所需精确的程度也不同,所以首先要搞清楚被测物体是什么,测量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合理选择不同精确程度的刻度尺

B、指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能歪斜,刻度尺较厚时,刻度尺应紧贴被测物体,零刻线磨损的,应以某一刻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的数字

C、地指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

D、是指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

E、指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的数字外,还要注明单位,只写了数字未标明单位的记录是无意义的,而忘了写单位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

第四章力力与运动

考点一力和力的作用效果

1、概念: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特点: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单位:

牛顿

5、力的三要素及其表示:

 

总结:

1、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离开物体或只有一个物体不会有力的作用中。

2、相互接触或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都可能发生力的作用,3、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它也受到一个反作用力,因此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的物体,在指明该物体是施力物体还是受力物体时,必须指明对哪一个力而言

考点二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1、弹性形变:

有些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恢复原状,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2、非弹性形变:

有些物体的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当力撒去后,物体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

3、弹力:

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4、弹簧测力计原理:

在一定范围内拉伸弹簧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5、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待测力的大小应在量程之内

(2)明确分度值: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3)校零:

测力计要检查指针与零刻度线是否对齐,要调节至对齐

(4)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居一条直线上,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总结:

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如压力、拉力等,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间相互皎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弹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与形变方向相反

考点三重力

1、定义:

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上及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就是地球

2、大小:

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

3、计算公式:

G=mgg=9.8N/kgg的意义是在地球附近,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为9.8N

4、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重心:

重力的等效作用点,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不规则的薄板形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

6、总结:

1、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的含义是垂直水平面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2、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考点四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2、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力是静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总结:

1、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但不一定会阻碍物体的运动,在很多情况下,摩擦力反而会推动物体的运动。

例如:

自行车、汽车的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动力,因此后轮称为驱动轮

3、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大小、相对接触面运动速度大小无关,仅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考点五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

2、惯性: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3、惯性是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受到外力无关,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4、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总结: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因此不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说明:

(1)“一切是指对于所有的物体都普遍适用”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理想情况,即物体确实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二是实际情况,物体所受的合力为0,(3)“或”是指两种状态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考点六力的合成

1、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那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

考点七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

1、平衡状态:

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平衡力: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

3、二力平衡: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4、二力平衡条件

 

5、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区别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相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

不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任何两种性质

的力都可能成为一对平衡力

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根本区别

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考点八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不发生改变,则物体一定受平衡力的作用。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例如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第五章密度浮力

第一节密度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质量及其测量

1、质量:

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它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

2、

总结:

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要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Kg,1t=1000kg=106g=109Kg

3、测质量的常用工具:

托盘天平,杆秤、台称、电子称等

4、天平的使用

(1)调平:

会放: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会调:

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处,调节横梁右端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上,或左右摆动幅度一样时,天平平衡

(2)称量放:

左物右码,有镊子加减砝码,加砝码顺序是从大到小,通过加减砝码不能将横梁调平时,应该调节标尺上的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3)读数:

物体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示的示数

考点二密度

1、定义:

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谋,用p表示

2、单位:

kg/m3或g/m31g/cm3=103kg/m3

3、公式:

ρ=m/v

注意: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考点三密度的测量

1、密度测量的原理:

ρ=m/v

2、量筒的使用

A、观察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

B、将量筒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C、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相平

3、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

(1)测量规则固体密度的方法:

A、用不干不净测出物体的质量,B、用刻度尺等工具直接量出体积

(2)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A、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B、用量筒间接测出物体的体积,C、利用密谋公式算出物体的密度

4、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1)测部质量m1

(2)将被测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并记下其体积v

(3)测出剩余部分液体及烧杯的部质量m2,则量筒中被测液体的质量为m=m1—m2

(4)利用密度公式算ρ=m/v出被测液体的密度

 

第二节浮力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浮力及其应用

1、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的实质是液体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F浮=F向上—F向下

2、潜水艇:

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浮沉的

3、气球和飞艇:

是对过改变自身的体积来实现浮沉的

总结:

(1)“浸在”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物体完全浸没在液面下,一种是物体有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有部分体积浸没在液面下

(3)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在该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始终是坚直向上的,它与重力的方向始终相反

考点二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的大小,用公式表示是F浮=G排=m排g=ρ液gv排

2、由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两个因素在关,而跟物体本身的其他因素无关

3、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即F浮=ρ气gv排,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上升或下降的气球所排开空气的体积等于气球自身的体积,即V排=V球

考点三物体的浮沉现象

1、物体的浮沉条件

F浮

上浮

下沉

悬浮

漂浮

沉底

F浮

F浮>G

F浮

F浮=G

F浮=G

F浮

处于动态(运动状态不断改变)受非平衡力作用

可以停留在液体的任何深度

是“上浮”过程的最终状态

是“下沉”过程的最终状态

处于静态,受平衡力作用

总结:

通常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有5种方法,运用的原理及其注意事项如下:

(1)“公式法”是F浮=ρ气gv排,通常用在涉及F浮、ρ液、v排的情况中,运用最多、最广

(2)“平衡法”是F浮=G排=m排g,通常用在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计算浮力或物体的重力

(3)“称重法”是F浮=G物—F‘,通常用在已知物重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情况下,而F‘是弹簧测力计下悬挂着的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这并不是物体在液体中的重力

(4)“排液法”是F浮=G液=m液g,通常用在已知被测物体排开的液体重力或质量的情况下,已知舰船空载、满载的排水量即可计算舰船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5)“压力差法”是F浮=F向上—F向下,通常用在已知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下表面积、所处深度或所受到压强大小时来计算浮力,此公式运用的最少

2、浮沉条件的应用:

密度计、盐水选种、热气球

 

第六章压强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压力

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且指向被压的物体。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总结: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

压力

重力

 

 

定义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产生原因

物体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物体受到的力

力的性质

压力是弹力,只有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才有压力

重力是引力,物体与地面不直接接触也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力的方向

垂直于物体表面,并指向被压的物体

竖直向下

力的大小

与物体间的挤压程度有关

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G=mg

作用(点)面

被压物体表面

物体的重心

联系:

物体孤立地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与它的重力大小相等,且两力方向都竖直向下,但不是同一个力

考点二压强

1、压强的物理意义:

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

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

ρ

3、公式:

4、单位:

帕斯卡(Pa),1Pa=1N·m-2

总结:

(1)公式ρ=F/S无论对于固体、液体还是气体产生的压强都普遍适用

(2)公式中的受力面积S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的那部分面积,而并不一定是受压物体的表面积

(3)压强P决定于压力F和受力面积S两个因素,在判断和计算压强时,一定要同时考虑压力和受力面积两个因素

(4)应用公式P=F/S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5)对于放在水平面上,密度均匀的柱形固体来说,压强P=F/S=G物/S=ρ物vg/s=ρ物shg/s=ρ物gh

考点三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三种方法:

(1)当压力F一定时,需减小受力面积S,

(2)当受力面积S一定时,需增大压力F(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减小受力面积S,减小压力F。

2、减小压强的三种方法:

(1)当压力F一定时,需增大受力面积S,

(2)当受力面积S一定时,需减小压力F,(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增大受力面积S,减小压力F

考点四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尝试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2、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液体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