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3 物态变化原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9369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3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3 物态变化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3 物态变化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3 物态变化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3 物态变化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3 物态变化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3 物态变化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3 物态变化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3 物态变化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3 物态变化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3 物态变化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3 物态变化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3 物态变化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3 物态变化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3 物态变化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3 物态变化原题.docx

《备战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3 物态变化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3 物态变化原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备战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3 物态变化原题.docx

备战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3物态变化原题

备战2019年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3物态变化

1.(2018•青岛)下列关于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如图,表示在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B.

如图,表示在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温度与放热时间的关系

C.

如图,表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D.

如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2.(2018•泰安)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湖水结成冰B.樟脑丸变小C.露珠的形成D.雾凇的形成

3.(2018•威海)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4.(2018•临沂)对下列各图解释正确的是(  )

A.

如图中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需要吸热

B.

如图中雾凇的形成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

C.

如图中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

D.

如图中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放热

5.(2018•枣庄)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6.(2018•枣庄)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7.(2018•聊城)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瀑布结成冰挂湿衣服晾干露的形成树枝上结霜

8.(2018•淄博)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9.(2018•烟台)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

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

10.(2018•滨州)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11.(2018•菏泽)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雪化成水

B.湿衣服变干

C.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了

D.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的瓶装饮料,稍停片刻,瓶子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

12.(2017•德州)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

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

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吃冰棒解热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冒“白气”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13.(2017•烟台)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成称为“55°杯”。

“55°杯”的工作原理是(  )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14.(2017•泰安)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初春,湖面的冰层变薄

B.盛夏,阳光下湿衣服晒干

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

D.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冰花

15.(2017•泰安)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16.(2017•济宁)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  )

A.秋天房顶上结霜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C.冰棒冒出“白气”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

17.(2017•临沂)沂蒙革命老区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初春,冰雪融化盛夏,露珠凝结深秋,绿叶凝霜严冬,雪花纷洒

18.(2017•滨州)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19.(2017•滨州)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

C.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

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

20.(2017•威海)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淞”

21.(2017•潍坊)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者树叶上结有露珠。

这些都是(  )

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

22.(2017•聊城)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露的形成雾的形成冰化成水霜打枝头

23.(2017•东营)对以下自然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升华现象

B.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液化吸热降温

C.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

D.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

24.(2017•东营)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25.(2017•淄博)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

与这种物态变化相同的自然现象是(  )

A.早春,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

B.盛夏,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

C.深秋,树叶挂上了一层白霜

D.严冬,户外运动的人呼出“白气”

26.(2017•菏泽)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C.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

D.秋天早晨室外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

27.(2017•日照)海波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海波的熔点是48℃

B.海波是晶体,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

D.在CD段海波处于液态,吸收热量

28.(2018•德州)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29.(2018•青岛)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

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

C.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

D.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

30.(2018•青岛)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是因为水分  从人体吸热的缘故。

31.(2018•威海)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不使用水,请写出两个原因:

  ;  。

32.(2018•济宁)在某些干早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

土壤中的水分在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过程中,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3.(2018•东营)民谚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现象产生的原因:

  。

34.(2017•泰安)如图所示为常用体温计,其读数为  ℃。

35.(2017•临沂)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用时  min,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内能  。

36.(2017•莱芜)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变暖,使全球冰川  ,使海面上升,使低地被淹,影响城市供水。

生活在海边的小明同学设计了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的方法:

在地上挖一个水池,往池内灌入海水,按照如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在阳光照射下池内的海水经过  后,在塑料袋上形成小水滴,小水滴滑到最低处滴入桶中得到淡水。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37.(2018•临沂)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丙所示。

由图象可知: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象中AB段与CD段可知:

该物质在  (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38.(2017•德州)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该物质的沸点为217.9℃).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的熔点是  ℃。

(2)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  在CD段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20min后继续加热,被研究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这是因为  。

39.(2017•烟台)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

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物质

酒精

煤油

熔点(凝固点)

0

﹣117

﹣30

113.6

1083

1535

1064

沸点

100

78.5

150

184.25

2360

2750

2500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40.(2017•济南)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小刚在组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意识到,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位置很重要,铁杆位置过高或过低会直接影响实验中对  的测量。

(2)小刚在实验过程中,判断水是否已经发生了沸腾的根据是:

  (填“A”或“B”)

A.观察到的现象B.温度计的示数

(3)小刚完成实验后,注意到只有小强还没有完成实验,观察发现,小强没有使用烧杯盖,小刚经过分析认为,烧杯盖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从而缩短了实验的时间。

(4)小刚还发现,在实验装置相同和组织正确的情况下,各组完成实验的时间也不一样,他又提出了进一步缩短实验时间的两个建议:

一个是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二是提高烧杯中水的初温,如果你要做这个实验,在采取小刚的建议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写出其中的一个并说出你的理由。

  。

41.(2017•聊城)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水的沸点为  ℃,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该处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2.(2017•莱芜)小华同学用温度计测出一部分冰的温度如图甲所示,然后利用图乙所示装置对1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图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甲和图丙图象可知: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在BC阶段中C点处物质的内能  B点处物质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  ;

(3)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阶段物质共吸收了  J的热量〔c冰=2.1×103J/(kg•℃),c水=4.2×103J/(kg•℃)〕;

(4)由丙图可以看出AB、CD段升高的温度相同,但CD段加热的时间长,其原因是  。

43.(2018•德州)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强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图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3)小强观察到:

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  图。

(选填“A“或“B“)

(4)小强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答案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