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9426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docx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docx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

老师姓名

学生姓名

教材版本

学科名称

语文

年级

上课时间

课题名称

《艾青诗选》

教学

重难点

1、了解名著常识

2、诗歌风格及作品鉴赏

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

激趣导入:

艾青是中华民族的诗坛大师,是现实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也是有着广泛影响的世界诗坛的巨匠之一,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称他为“中国诗坛泰斗”。

作家聂华苓也说: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

”品读他的诗歌,常被那澎湃的爱国热情所打动,为他对光明、希望的不懈追求而折服。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那灵活多变、充满“散文美”的诗歌中,感受与众不同的恢弘与大气。

1.了解名著《艾青诗选》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2.学会品读诗歌的方法与技巧。

一、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

(观看视频,了解艾青)艾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1985年曾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他的诗歌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诗中有画,饱含哲理,字里行间充盈着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对祖国和人民的爱。

诗人牛汉称“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

1.表现深沉的爱国之情。

若将艾青的诗歌分为两部分,那么,解放前的诗歌是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去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表达对祖国深沉的爱。

建国后的诗歌以朴实的语言来歌颂劳动人民,礼赞社会主义美好的生活。

如写于1937年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通过描写

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和深沉的忧患意识。

写于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发出了“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呼唤。

《手推车》把“北国人的悲哀”描绘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于民族命运的深沉忧虑和对农民的无比同情。

写于1978年的《光的赞歌》是一首闪耀着哲理光芒的经典之作,表现出诗人对新时代、新生活的赞美之情。

2.灵活多变的散文诗体。

[来源:

学*科*网Z*X*X*K]

艾青作为现代著名诗人,成功运用了自由体形式,提出了“散文美”的主张,并在诗作中得以成功的尝试。

首先,诗歌运用口语化的语言。

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的“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这些平淡地描绘平凡生活的语言,读起来却饱含至情,流露出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其次,不受音韵、节奏的限制。

艾青的诗歌,都是根据抒发感情的需要,采用长短相间、错落有致的散文句式。

如“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这几句就是不讲究脚韵,不受现代格律限制,句无定字,有长有短,给人以参差美。

再次,诗中常常采取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强化诗人的感情,“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反复吟咏,多次“呈给你……”造成排比格式,强化了诗的抒情气势,抒发了诗人对于养育过自己的“大堰河”的深厚感情。

3.色彩明丽的画中之诗。

作为诗人,艾青的诗以画家的笔触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幅充满诗情的画面,体现出“诗中有画”的风格。

如《刈草的孩子》一诗,写了在“茫茫的草原”在“通红的夕阳”照耀下,“刈草的孩子”“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不一会“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草丛里,人们只看见“盛草的竹篓”“几堆草”“闪着金光的镰刀”,给读者勾画出一幅色彩明丽、栩栩如生的“孩子刈草”图,寄予了诗人对穷苦孩子的怜悯与同情,以及对不公平社会的愤慨。

4.丰富多彩的诗歌意象。

为表达深刻的社会主题,展示诗人的爱憎感情,艾青的诗常常选取丰富多彩的意象来体现其象征意义。

“土地”和“太阳”是他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土地”凝聚着对大地母亲的最深沉的爱,还包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忧患意识;“太阳”是中华民族光明前途的象征,意味着中国革命必将取得最后胜利。

还有,《雪落在中国是土地上》一诗中的“雪”和“风”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像一个太悲哀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这里的“风”和“雪”不仅表现自然界寒冷,更是对当时社会形势的暗示,为后面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作了铺垫。

5.发人深思的哲理警句。

诗人臧克家说:

“诗,要有警句。

如果把诗中的每一个字比作砖瓦,那么,警句就是梁柱。

”诗人艾青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富有哲理的警句用在诗歌中,让诗歌闪烁出思想的光芒。

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只有通过漫长的黑夜,才能喷涌出火红的太阳”(《光的赞歌》);“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鱼化石》)等,这些充满哲理的诗句,读后让人受到深深的教益,从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

附录: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艾青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从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1937年12月28日夜间

手推车

艾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光的赞歌(节选)

艾青

世界要是没有光

也就没有扬花飞絮的春天

也就没有百花争艳的夏天

也就没有金果满园的秋天

也就没有大雪纷飞的冬天

世界要是没有光

看不见奔腾不息的江河

看不见连绵千里的森林

看不见容易激动的大海

看不见像老人似的雪山

要是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我们对世界还有什么留恋

只是因为有了光

我们的大千世界

才显得绚丽多彩

人间也显得可爱

光给我们以智慧

光给我们以想象

光给我们以热情

光帮助我们创造出不朽的形象

1978年

刈草的孩子

艾青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

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

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

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

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

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1940年

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

艾青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大堰河,

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

你的儿子,

我敬你

爱你!

1933年1月14日

鱼化石

艾青

鱼化石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察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1978年

 

如何读诗

激趣导入:

无论是现代诗歌还是古典诗歌,不仅要通过朗读领会其节奏韵律之美,还要通过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和语言辞藻,体会其技巧之美和情感之美。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读诗:

读什么和怎么读。

学会品读诗歌的方法与技巧。

1.把握诗歌的主旨。

(1)结合背景理解

诗歌主旨。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而中国人民毅然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以表达对祖国的爱。

结合这样的背景,会对诗歌的主题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2)分析诗眼,透析诗歌的主旨、感情。

如余光中先生《乡愁》一诗的诗眼是“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透过这一句,可以看出诗人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诗歌的主旨自然而然地凸现出来。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理解诗歌的意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找出形象。

即从诗歌中找出描写具体形象的名词。

如《沁园春·雪》一词,上阕所写的冰、雪、长城、大河、山、原、晴日等意象,描写景物宏大、辽阔,让人感到大气磅礴,既呈现了北国冰封的茫茫雪景,也虚拟了红日纷纷的红装素裹。

再如《我爱这土地》中,诗人为表达对祖国热爱,对敌人仇恨的感情,灵活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小鸟”“土地”“羽毛”“风”“河流”“黎明”这些可观、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寄托诗人的情感。

第二、抓住特点。

如《乡愁》一诗中,诗人设置了四个象征性的意象:

一是“小小的邮票”,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

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想念母亲。

二是“一张窄窄的船票”,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

这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思恋和向往。

三是“一方矮矮的坟墓”,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

这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在两者之间传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

墓里墓外虽然只有咫尺,然而却又是那么遥远。

四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象征着作者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国之情。

海峡虽然“浅浅”,但是故国之情却是深不可测。

第三、描绘画面。

在诗中,常常用诸多意象构成一幅幅画面,给读者以丰富的遐想。

如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第三节: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诗中的“鲜妍百花”“夜夜的月圆”等意象描绘,让人觉得“你”仿佛是一个带着花冠的婷婷少女,在四月的花丛中翩翩起舞,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再如第四节中的“鹅黄”与“绿”两种颜色交错在一起,又给读者提供了视觉转化和想象的空间。

第四、理解情感。

《沁园春·雪》一词,词人借北国雪景,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壮志;《我爱这土地》一诗,诗人借土地、小鸟、黎明等抒发自己对祖国深沉的爱和为国献身的热情;诗歌《乡愁》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代表着漂泊、隔离和诀别的具体事物承载诗人恋国思家的乡愁。

3.体会诗歌的表达方式:

诗歌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多种写作手法交替运用,写景、议论、抒情在一首诗中同时出现,各得其理,各尽其妙。

如《沁园春·雪》一词,上片写景,抓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景物,描绘出北国冬天的壮丽雪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是抒情,抒发了词人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下片议论,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人物,对历史上的英雄进行评说,然后点明主题,对当代风流人物进行赞颂,借以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

全词熔写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4.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

[来源:

Zxxk.Com]

在诗歌创作上,闻一多曾提出“三美”理论,在《诗的格律》中写到“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倡导诗歌要具有音节和谐、色彩明丽、外形整齐的表现风格。

[来源:

学科网ZXXK]

①诗歌的音乐美。

如《沁园春·雪》中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几句,全是“二二拍”韵律,保持着整齐的音韵节奏,韵律感特强,读来朗朗上口,有着极强的音乐美感。

②诗歌的绘画美。

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有诸多描写色彩的词语,直接展示色彩的词语有“鲜妍、鹅黄、绿、白莲”,间接展示色彩的词语有“点亮、春的光艳、云烟、黄昏、星子、夜夜的月圆、水光浮动”。

“春的光艳”显示了“春”的灿烂和妖娆、“云烟”若隐若现渺渺茫茫、“黄昏”隐喻了温暖。

“星子在无意中闪”承续“黄昏”突出“闪”的动态,给人一种灵动的审美体验,在“夜夜的月圆”和“水光浮动”中,以“暗”和“柔”烘托那种温暖的感觉。

③诗歌的建筑美。

节与节之间匀称,行与行之间整齐,整体外形给人以建筑美感,这也是诗歌的一大特点。

如《乡愁》一诗,四节十六行,节与节、行与行之间对仗工整。

四节诗中的每一行字数相等,从外观上看长短错落,给人以参差的建筑美感。

④语言简洁、凝练。

诗歌是高度凝练化的语言,其明显的特点就是“你”(郑板桥语。

意思是写文章要痛快,道理要讲透彻,不能以不尽之言、言外之意、来掩盖文章的空虚。

)如《你是人间四月天》一诗的最后一节: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里的“爱”“暖”“希望”简洁凝练,带给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

1.作者在诗中塑造了“礁石”怎样的形象?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结合小诗内容,说说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说说诗歌前后两节在结构上有什么联系。

5.请指出诗歌在押韵上的规律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搏击风浪,在狂风中巍然屹立的勇士形象。

2.表达了诗人对具有不屈不挠、不向困难低头的“礁石”精神的歌颂与赞美。

3.

(1)拟人。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它的脸上和身上”“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等诗句,将“礁石”拟化为“人”,使之具有人的情感。

(2)象征。

诗中所写自然界中的海洋,象征着人类生活的海洋;“礁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4.前一节侧重于写海浪的汹涌,后一节侧重写礁石的斗争精神,前一节为后一节展现礁石精神营造了一个典型环境。

5.诗歌整体押(ang)韵,“浪、上、样、洋”是韵脚。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镜子

艾青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为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

谁都从中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已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有的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注释】酡颜:

“酡”tuó。

意为饮酒脸红的样子。

1.你认为诗歌中都有哪些对比?

请指出来并说出其中的好处。

2.你觉得这首诗中的“镜子”有什么寓意?

参考答案:

1.“平面”与“深不可测”,“醉后酡颜”与“鬓如霜雪”,“喜欢”与“躲避”、“打碎”对比,构成着一种强烈的反差,写出了镜子的本性特征。

2.镜子是一个平面、最为真实,忠于寻找它的主人。

“镜子”寓意着公正与真实,每个人都可以从“镜子”中照见自己的所作所为,看到自己的灵魂。

(答题时间:

30分钟)

一、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独木桥

艾青

在两个环着云的高山相接的地方

在两个山峰突然向下倾斜的下面

在几尺高的芝草的密丛里

横着一根棕榈的树干

——独木桥连住了两个高山

旅行的人们都从它上面走过

它在半空里微微地抖动

一条百丈深的黑坑

裂开在它的下面

从黑坑的最深处

可以听见悠远的水流的声音

[来源:

学科网ZXXK]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结合诗歌,说说诗人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景的。

3.动静相衬是本诗的一大特色。

请你谈谈诗中是如何体现这一特色的。

4.读了本诗后,你受到哪些启发?

二、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孩童之道·家

泰戈尔

我独自走过田间的小路,夕阳如同一个守财奴,藏起它的最后的一块金子。

白昼越发凝重地沉入黑暗之中,庄稼早已收割,孤独的大地静卧不语。

突然间,一个小男孩的尖细歌声划破天空。

他穿过不见五指的黑暗,在夜的静谧里留下一串歌声。

他的村庄里的家坐落在荒地的尽头,在甘蔗田的后面,藏在香蕉树,瘦长的槟榔树,  椰子树和深绿色的菠萝蜜林的阴影之中。

孤寂的路途中,我在星光下驻足片刻,看见黑沉沉的大地铺展在我的面前,用她的手臂拥抱着无数的庭,家里都有着摇篮和床铺,母亲的心和夜晚的灯,还有青春的生命,满心欢喜,却

浑然不知这样的喜悦对于这个世界具有怎样的价值。

5.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6.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歌描绘出的五幅画面。

7.诗人为什么将“夕阳”比作“守财奴”?

8.你觉得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形象?

三、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遣意①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

②酿黍:

酿酒。

③移橙:

栽橙。

9.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

(1)”字看出。

颔联中的“

(2)”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10.《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

 

1.对顽强不屈,常年为行人默默付出的“独木桥”的赞颂。

2.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先写两座高山,再写山腰之间的独木桥,进而写独木桥下百丈深的黑坑,最后写黑坑最深处的流水声。

3.高山、独木桥是静,行人从独木桥上走过、流水是动,静得庄严,动得流畅。

有静才更显出动,有动才更显出静。

4.要向独木桥那样,不为名,不为利,默默地为人类做贡献。

5.写出了处在寂寞与彷徨中的“我”自觉路途漫漫,热切盼望从一条窄窄的“路”走向一个温暖的“家”的美好愿望。

6.夕照下的小路、原野上的歌声、绿荫遮蔽的家乡、黑沉沉的大地、欢乐温馨的家。

7.天色已晚,夕阳仿佛不肯多向人施舍一点光辉,吝啬地收回了最后一束光。

这样写更突出了诗人孤独的处境。

8.追求光明,追求幸福生活,对美满家庭充满向往的形象。

9.

(1)泛

(2)野花落

10.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课后小结

组长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