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470883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

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考点五 仿写变换句式

1.(2018·全国卷Ⅱ)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答:

                               

                                 

答案 (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

仿写的句子涉及内容主题、句式、衔接,要特别注意所给关键词语之间的关系。

仿写时,需从所给材料中提取三个能共同体现或“奋斗”,或“团结”,或“梦想”,能代表中国精神的词语(短语),然后按照给定的句式,写出完整的句子即可。

2.(2017·浙江高考)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

要求:

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3分)

例句:

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答:

                               

                                 

答案 (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

解析 解答时首先要结合例句,明确归谬法的表述特点。

即先摆出要反对的观点,假设其是正确的,然后进行推理,得出错误的结论。

仿写时必须要符合例句的形式,即采用以“如果……那么”为关联词语的假设复句的形式。

3.(2015·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要求:

不得改变原意)(3分)

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

答:

                               

                                 

答案 (示例)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解析 改写成排比句,需要我们先选准一个基准句子,再依照这种结构调整其他各个句子。

这里以“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基准句子改写。

考点

内容

变换句式:

以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否定句与肯定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选用和变换为主。

仿用句式:

主要考查语言能力、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

修辞:

考查重点是对比喻、比拟、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正确及有意识的运用。

考查

形式

本考点多为主观题。

①变换句式以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的变换较为多见。

简答题,4~6分。

②仿用。

a.一般是在一个特定的语段内根据要求进行填空式仿写;b.根据所仿语句另选话题仿写;c.给出例句和材料进行材料重组式仿写。

③修辞。

多见简答题形式。

a.单考修辞,或与仿写句式相结合;b.试题要求分“明示”(明确提出要求)和“暗含”(未明确提出相关要求,但例句中暗含相应的要求)两种。

趋势

分析

2020年对本考点的考查会更灵活,会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压缩语段等考点综合考查。

题组1仿用句式

【特定语段内填空式仿写】

1.(2018·石家庄模拟)仿照示例,在下面的横线处,续写一句话。

帆因船只而存在,而船也因有了帆的扬起,才多了动力,少了阻碍;烛因黑暗而存在,而黑暗也因有了烛的照耀,才多了些希望,少了些迷茫;    

                                。

答案 (示例)桥因河流而存在,而河也因有了桥的横跨,才多了份情韵,少了份孤独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两点:

第一,内容方面,注意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内容要健康向上而排斥颓唐萎靡,明确两种事物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第二,形式方面,句式要依照“……因……而存在,而……也因有了……,才多了……,少了……”。

2.请仿照画线的句子,结合课本的内容,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文字,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性是有缺点的:

祥林嫂因信奉封建迷信而深受其害,最后在心灵的恐惧和煎熬下死在祝福的爆竹声中;别里科夫                 

                                ;

玛蒂尔德                            

                                。

答案 (示例)(别里科夫)因保守落后而胆小多疑,最后在别人的嘲笑中结束了他卑微的生命 (玛蒂尔德)因爱慕虚荣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后在十年的艰苦生活中消耗了她的美丽青春

解析 仿句中涉及名著中的经典人物形象。

人物“祥林嫂”是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是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人公,“玛蒂尔德”是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的主人公。

三个主人公的共同特点:

来自社会底层,或愚昧无知或贪图虚荣,最终导致悲惨的命运。

考生只要熟知人物,结合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特点,组织句式一致的句子即可。

【另选话题仿写】

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

要求:

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

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答:

                               

                                 

答案 (示例)大树敞开宽广的臂膀,向你送去夏日的清爽;花朵露出灿烂的笑脸,向你昭示世界的祥和;山峰秀出曼妙的身姿,向你讲述历史的永恒。

解析 仿用句式讲究“神似”和“形似”:

“神似”要求其主旨、情感、语意一致,合乎逻辑;“形似”则注意句式、修辞、字数等相同或相似。

例句情感积极向上,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排比的句式,仿句也应如此。

2.依照下面的句子,另选话题,写一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如果说祖国是一只远航的征船,我的笔就是一支用力向前划的桨。

答:

                               

                                 

答案 (示例)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悠长的曲子,我的脚步便是一个个跳跃的音符。

/如果说理想是一座耸立云霄的塔,我的付出便是一级级坚实的阶梯。

/如果说学校是一棵参天大树,我便是一颗即将成熟的果子。

解析 本题要求用假设复句的形式,写两个相互关联的比喻,其中第一个比喻是第二个比喻得以成立的前提,第二个比喻是第一个比喻的延伸,同时,第二个比喻也是句子的重点。

抓住这几个特点,适当组织语句即可。

【材料重组式仿写】

依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

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唯在春节,将一只只饺子,包成绵亘千古的和和美美与快快乐乐。

材料:

端午 清明 除夕

爆出千年不变的美美满满与团团圆圆。

洒作千里一地的冷冷清清与悲悲戚戚。

煮成千年不变的香香甜甜与平平安安

一缕缕雨丝 一只只粽子 一串串鞭炮

答:

                               

                                 

答案 (示例)唯在端午,将一只只粽子,煮成千年不变的香香甜甜与平平安安。

唯在除夕,将一串串鞭炮,爆出千年不变的美美满满与团团圆圆。

唯在清明,将一缕缕雨丝,洒作千里一地的冷冷清清与悲悲戚戚。

题组2变换句式

【长句变短句】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他的著作用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就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答:

                               

                                 

答案 他的著作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阐释的依据是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阐释的内容既有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也有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还有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

解析 解题时,首先要准确把握所给句子的原意,认真分析句子的构成元素,分清主次,筛选出主谓宾主干句,例如“他的著作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可以运用“剥离法”,把中心语中的并列修饰成分分开,按照主谓宾的句式进行组句,形成几个并列的分句。

然后检查一下所改的句子是否符合原意,句子是否通顺,内容是否符合逻辑。

【短句变长句】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一个长单句。

可以增删个别字词,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

②传统的知识分子,被“四书”“五经”吃空了灵魂。

③他创作的《怀旧》《孔乙己》等作品,表达了他对传统知识分子的嘲讽与同情。

答:

                               

                                 

答案 作为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的鲁迅创作了旨在表达他对被“四书”“五经”吃空了灵魂的传统的知识分子的嘲讽与同情的《怀旧》《孔乙己》等作品。

解析 本题要求把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句。

首先抓主干,确定主谓成分,其他句子充当枝叶,以定语的形式插入主干句中。

如以第③句为主干,可将第②句提到“传统知识分子”前做定语,第①句放在主语“鲁迅”前做定语,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长单句。

此外,还要注意连接句子成分的用词,如“旨在”“作为”。

【散句变整句】

把下面的语段改写成句式整齐的语句。

岁月轻轻掀起了时光的幕布,翩翩少年如梦的双眸便逝去了天真,蓄满了深沉;岁月把年华的刻刀缓缓一划,婀娜少女的额头由光洁、稚嫩变成了成熟。

答:

                               

                                 

答案 岁月把时光的幕布轻轻一掀,翩翩少年如梦的双眸便逝去了天真,蓄满了深沉;岁月把年华的刻刀缓缓一划,婀娜少女光洁的额头上便抹去了稚嫩,覆上了成熟。

解析 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

“句式整齐”即语段对应的语句在字数、结构等方面大体一致。

改写时,我们可以以分号为分界点,把前后两个部分对应起来,使前后句子结构一致。

比如“岁月轻轻掀起了时光的幕布”“岁月把年华的刻刀缓缓一划”两句,如果以第二句为标准,第一句就可以改为“岁月把时光的幕布轻轻一掀”;也可以以第一句为标准,改写第二句;后面的句子也做相应改写即可。

【整句变散句】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散句。

为了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提高工作效益,为了更好地支援农业,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这一指示。

答:

                               

                                 

答案 为了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益,更好地支援农业,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这一指示。

解析 本题原句是个整句,做题时,找出其中重复使用的词语“为了”,提取“公因式”,再改写句子即可。

【书面语变口语】

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

材料 ①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

②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③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

④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要求:

内容适当;表达得体;符合口语特点;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

  

                                 

答案 徐凡老师是江苏南京人,是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

他是我国红学界年轻的研究专家,尤其在考证曹雪芹的身世方面有专长。

他的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和曾获优秀教育图书奖的《〈红楼梦〉导读》在海内外都享有盛誉。

解析 从语体特点看,②句中的“系”是文言语汇,③句中的“尤以……见长”为典型的文言句式,④句中用括号表示解释,是书面语的写法。

从语言环境看,由于是“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因而①句中的“男”无须介绍,学生一看就知;由于是“文学社成员”介绍“教授”,因此①句中以“徐凡”直呼其名和②句中的“后起之秀”均不妥;另外,③句中的“作者身世”表意不明。

转换的要点:

①句中“徐凡”后应加称呼,不能介绍性别;②句中“系”“后起之秀”必须转换,可以转换为“是”“研究专家”等;③句中“作者身世”应转换为“曹雪芹的身世”或“《红楼梦》作者身世”,“尤以……见长”用“尤其在……方面有专长”一类句子来转换;④句中括号中的内容必须转换到句中表述。

【口语变书面语】

以下是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正式的招聘启事(以“本公司”为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

不超过75个字(含标点符号,电话号码占两格)。

帅哥靓女,你大学本科毕业不?

办公室软件使用熟练不?

英语交流顺溜不?

有没有驾照?

会不会粤语?

快来看哦,这儿招人啦!

这是个中日韩三国合资公司,马上要在广州开业咯。

现需要行政秘书3名。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

要是有意,可以电话1681688月31日面试,海心大厦908,不见不散哦。

答:

                               

                                 

答案 本公司系中日韩合资公司,即将开业,现拟聘行政秘书3名,要求会操作办公软件,会讲粤语,英语口语流畅,有驾照,本科毕业,性别不限,待遇面谈,有意者请拨打168168,8月31日海心大厦908面试。

解析 招聘启事正文主要包括用人的单位、部门、业务、目的、对象、条件、待遇、询问事宜、联系办法、联系时间等项内容,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特别是介绍本单位情况和应聘待遇等事项,不要言过其实。

一般为表示诚意,待遇最好写清楚,以便应聘者自我衡量。

所给材料用语不够庄重,口语化过于明显,宜改为较正式的书面语表达。

因为材料未提供待遇问题,且有字数限制,所以,做题时仅需将口语改为书面语并适当调整内容顺序即可。

【指定开头,重组句子】

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儒、道、佛                            。

答案 (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与创作充满矛盾

解析 本题不仅考查了句式变换中的重组句子,还考查了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原句是个因果关系的句子,“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是结果,“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是原因。

从要求看,以“儒、道、佛”作开头重组句子,是比较容易的,难点是“思想比较复杂”安放的位置,要深入理解生活、创作同思想的关系。

另外,要善于用使动句。

题组3修辞

1.山东济南趵突泉公园扩建后,有人题写了一副楹联。

请用下面的词语组成这副对联。

柳色 泉声 鸣环珮 展画屏 入耳 迎眸

答:

                               

答案 泉声入耳鸣环珮 柳色迎眸展画屏

解析 对联写作上要做到:

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对应工整,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优美。

本题所给词语,“柳色”与“泉声”相对,“鸣环珮”与“展画屏”相对,“入耳”与“迎眸”相对。

考生组合时,只需要做到词性相对、意思通顺、意境优美即可。

(注:

下联末字应为平声)

2.(2015·江苏高考)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答案 B

解析 A.以“试”“裁”赋予“东风”人的动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B.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C.“有情”“含春泪”“无力”“卧”,以人的情态、动作写“芍药”“蔷薇”,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D.以“开门”“翻书”赋予“南风”人的动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1.(2019·甘肃兰州月考)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重整旗鼓,从头再来,哪里跌倒哪里爬起,这是正确做事不服输的精神。

材料:

坚持 进取 借力

不到长城非好汉 它山之石可攻玉 咬定青山不放松

登高而招 锲而不舍 逆水行舟 借力打力 绝不气馁 定点打铁

答:

                               

                                 

答案 (示例)①登高而招,借力打力,它山之石可攻玉,这是正确做事借力的精神。

②锲而不舍,定点打铁,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是正确做事坚持的精神。

③逆水行舟,绝不气馁,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正确做事进取的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要注意题干中要求运用材料中的词语;注意例句中前两个分句都是四字词语,后面两个分句是句子;同时要注意仿写句子的前后的语言逻辑要严密,句子前后要通顺。

2.(2018·山西省第一次质量检测)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雨借着芭蕉或屋瓦,敲打出柔肠寸断或满怀激情。

答:

                               

                                 

答案 (示例)风借着檐铃或波涛,流转出浅吟低唱或澎湃激昂。

云借着明月或山雨,幻化出旖旎缠绵或豪情奔放。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仿写时,注意句式、修辞手法、感情色彩的一致性。

3.(2018·安徽合肥市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小诗,仿照内容和形式再续写一节。

当一颗种子发芽的时候            

别忘了         

你周围的阳光空气和土壤         

在你成长的路上         

学会悄悄将她们珍藏         

答案 (示例)当一棵树结果的时候/别忘了/春夏秋冬的雨雪风霜/在你蓬勃向上时/学会静静地驻足回望

解析 仿写要点:

内容主题为感恩,形式基本一致,语言贴切优美。

4.(2019·甘肃武威八中第三次统一考试)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苏武牧羊,持节出使,臣心一片“磁针石”,告诉我们要忠于祖国。

材料:

担当 法治 出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把权力关在笼子里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弃医从文 革故鼎新 有法可依 鞠躬尽瘁 规矩方圆 承前启后

答:

                               

                                 

答案 (示例)①弃医从文,鞠躬尽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告诉我们要敢于担当。

②规矩方圆,有法可依,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告诉我们要厉行法治。

③承前启后,革故鼎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告诉我们要推陈出新。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仿写的句子既要与所给句子结构相同,形式一致,同时也要找准仿写点,写出流畅并有文采的语句。

就本题而言,解答时先要对材料的词语进行理解、归类,然后再比对示例句子,分析其词句间关系,最后参照示例作答即可。

5.(2018·河南信阳高中第八次大考)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格式,运用对偶和引用的修辞手法,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

动车行至安徽,有这样一段广播稿:

各位旅客:

从沃土千里的淮北平原到群山连绵的皖南山区,风光秀美,历史悠久。

黄山松奇绝天下,采石矶雄踞大江。

曹操父子诗兴盎然,徽州商人叱咤风云。

前人曾感叹,“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现在,你已经随着动车驶出了安徽大地……

接下来前方到达的是被誉为革命圣地的江西,这里山川形胜,人文荟萃。

 

        ,          。

         ,         。

         。

……现在,你已经随着动车进入了赣鄱大地。

答案 (示例一)庐山白雾千古缥缈 井冈翠竹天下奇秀 隐士渊明采菊东篱 革命先辈起义南昌 王勃曾赞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示例二)鄱阳湖候鸟壮观天下 婺源山绿茶香飘万里 宋应星奇思构就《天工开物》 汤显祖妙想著成“临川四梦” 苏轼曾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析 要点:

①内容要切合江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点;②形式要符合对偶和引用的要求。

6.(2019·陕西咸阳高三摸底)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聚沙成塔,积微成著,万丈高楼平地起,道出了打好基础的真谛。

材料:

心境 复习 谦逊

不管风吹浪打 温故可以知新 虚心使人进步

虚怀若谷 心如止水 查缺补漏 不耻下问 充耳不闻 亡羊补牢

答:

                               

                                 

答案 (示例)①心如止水,充耳不闻,不管风吹浪打,道出了良好心境的真谛。

②查缺补漏,亡羊补牢,温故可以知新,道出了及时复习的真谛。

③虚怀若谷,不耻下问,虚心使人进步,道出了谦逊好学的真谛。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仿写的句子既要与所给句子结构相同,形式一致,同时也要找准仿写点,写出流畅并有文采的语句。

就本题而言,解答时先要对材料的词语意思进行理解归类,然后再比对示例句子,分析其句间关系,最后参照示例作答即可。

7.(2018·河南八市联考)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许多汉字如山、日、水、火、土、木……都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

请参照例句,任选一个字写一段话。

要求100字以内。

例:

“月”字形如弯弯的月牙,“月”加“日”是“明媚”的“明”。

“月”在中华文化中总是与清纯、静谧、乡情相联系,“朗月清风”让人神清气爽,“月是故乡明”则勾起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答:

                               

                                 

答案 “火”字形如一堆燃烧的篝火,“火”加“人”是“伙伴”的“伙”。

“火”在中华文化中总是跟燃烧、兴旺、热烈有着密切的关系。

“红红火火”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美满幸福,“日出江花红胜火”描摹了春天到来时百花盛开、春光烂漫的景色。

解析 回答本题时要注意把握示例的内容和特点。

示例以汉字“月”为例,先从“月”的字形方面说明了其意义;然后介绍“月”与“日”组合后的字义,接着解释“月”在传统文化中的意蕴,并列举了一个词语、一句诗歌来解说。

仿写时,注意这些内容,任选一个汉字,注意字数要求。

8.(2018·湖北武汉市大联考)阅读下面语段,变换①②处画线句子的句式,使它们所在的句子成为整句。

在③处填一个不超过10个字的短语,总结上文。

三千多年的历史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