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9650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docx

《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docx

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汇总

河北省中考专题复习教科版

国籍

科学家

主要贡献

命名物理量和符号

中国

墨子

发现小孔成像。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错误)

意大利

伽利略

用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英国

牛顿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光的色散

力学单位N

德国

奥托格里克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意大利

托里拆利

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液体的沸点随之下降。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10m水柱

法国

帕斯卡

发现压强作用

压强单位Pa

古希腊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杠杆平衡条件

瑞士

伯努利

伯努利原理:

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升力,安全线

法国

安培

安培定则:

(右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N极

前进左为N,后进右为N。

电流单位A

意大利

伏特

发明伏打电池

电压单位V

德国

欧姆

欧姆定律:

电阻单位Ω(电阻由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来决定与电流电压无关)

英国

瓦特

改进蒸汽机工业时代

功率单位W

英国

焦耳

焦耳定律:

Q=I2Rt

电热计算公式

功、能量、热量的国际单位:

J

电能的常用单位是KW•h

丹麦

奥斯特

电生磁。

奥斯特实验: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英国

法拉第

磁生电。

发现电磁感应,发电机的原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动圈式麦克风

电动机原理: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中国

沈括

指南针,磁偏角。

考点1:

物理学史

考点2:

声音光速与电磁波

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电磁波是变化的电流产生的。

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月球上需要借助电磁波传递信息。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速约是340米/秒且受温度的影响。

真空中光和电磁波的速度3*108米/秒。

2、声音的三要素:

形容音调用高低,决定音调由频率;形容响度用大小,决定响度由振幅;分辨声音用音色。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超声波振动频率超20000Hz(高于),低于20Hz的为次声波。

超声波具体应用有:

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蝙蝠也是利用的超生定位。

次声波可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

4、减弱噪声三途径:

声源处、传播过程、人耳处。

光学

考点3光现象

1、三个现象:

(1)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影子、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日食、月食、坐井观天;

(2)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倒影,猴子捞月、水中月镜中花;(3)光的折射:

直筷子在水中变弯曲,池水看起来浅、海市蜃楼等。

2、平面镜成像规律:

像是虚像,像与物等大,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即:

垂直,等大,等距,虚像。

 

考点4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近视眼要配戴凹透镜。

远视眼要配戴凸透镜

4个符号:

F焦点:

与主光轴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于焦点

f焦距:

从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

f越小会聚能力越强;U物距: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V像距;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位置

成像

像距

应用

像与物

U与v关系

A

u>2f

倒立缩小实像

f

照相机

异侧

u>v

B

f

倒立放大实像

v>2f

幻灯机投影机

异侧

u

C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同侧

D

u=2f

倒立等大实像

v=2f

u=v

E

u=f

不成像

3个位置:

2个点:

2F点分大小,1F点分虚实

1句话:

像物移动同方向,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像的变化由物定)

小技巧:

先判断出焦距f,再去看物距u,根据物距确定像的性质,在2F点时物距等于像距此时像物等大。

力学:

力学的一般解题方法:

受力分析是基础,二力平衡是核心,先状态后力是方法。

考点5相互作用力与二力平衡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而平衡力是一个物体。

方向都是相反,大小相等,同一直线。

例如:

静止在桌面上的水杯

相互作用力是:

压力与支持力

平衡力是:

重力与支持力。

考点6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画图

1.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速度,运动方向);

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

3.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用作图的方法表示力的三要素,要求准确美观。

两者的区别是图示有标度,示意图无标度。

考点7重力

重力: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是:

G=mg。

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注意一点有月球上由于引力变小,物体受的重力变小。

考点8摩擦力

一、分三类:

1、静摩擦:

静上在斜面上的物体,手拿物体不动,把物体压在墙上等。

2、滑动摩擦:

钢笔

3、滚动摩擦:

圆珠笔

2、产生摩擦的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1、相互接触;

2、发生挤压;

3、接触面粗糙;(如果题目中指出是光滑表面,则无摩擦力)

4、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3、摩擦力的大小:

(1)静止物体摩擦力=所受拉力或推力的大小(物体将要沿竖直方向下落时,静摩擦力等于物体重力);

(2)运动物体摩擦力=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力的大小。

(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例如人走向前走路,摩擦力是向前的)。

(3)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考点9:

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惯性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作用或者惯性力,决定惯性的唯一因素是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在生活中我们要减小惯性所带来的危害。

3、力不维持运动,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

(速度变化;方向变化;速度方向均变化)

考点10平衡状态与平衡力

一、平衡状态

合力零

平衡力

(1)静止(不动、漂浮、悬浮、沉底)

(2)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物体所受平衡力的方法:

先看方向后定力(主要是指从水平、竖直两个方向分析)

平衡力四条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物体,同一直线。

二、非平衡状态: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运动速度、运动方向两个方面)

动变静,静变动,加速,减速,转弯,圆周运动等。

物体受平衡力时合力为0,相当于不受力,处在平衡状态,非平衡力相反。

.

考点11合力与分力的计算法则

同向相加,方向不变,反向相减,方向随大。

考点12压力与压强

1、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不等同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对地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重力的大小。

2、压强: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

公式中:

p单位是:

帕斯卡,简称:

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

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

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或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

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或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5、液体压强特点:

①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②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③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6、液体压强计算:

 ,液压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容器的形状等无关。

(实心柱体也放在水平面时可以用液体压强公式)

7、连通器的应用:

船闸、茶壶、下水管道。

8、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存在。

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大气压的数值。

方法:

压强计算题的一般方法:

固体是先压力后压强,液体是先压强后压力。

考点13浮力

有5种状态4个公式,先看状态后看力,若有体积用阿原理

1、浮力:

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方向竖直向上

2、产生原因:

浸没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不同(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

3、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或气体)密度越大,受到浮力越大即

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无关

4、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5、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力的计算:

(1)

(压力差)

(2)

(称重法)

(3)

单位是

单位是

(阿基米德原理)

(4)物体悬浮或漂浮时,

(平衡法)

上浮

下沉

悬浮

漂浮

沉底

实心体

处于动态(运动状态不断改变)

受非平衡力

可以停留在液体的任何深度

“上浮”过程的最终状态

“下沉“过程的最终状态

处于静态,受平衡力作用

考点14杠杆

杠杆有五个要素:

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支点O。

力臂的画法口决:

一找点,二找线,点线之间做垂线,垂足括号符号标上面。

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生活中杠杆分三类:

费力杠杆:

镊子,笤帚,划桨,筷子,镊子,晾衣杆,理发剪刀,缝纫机的踏板,钓鱼竿。

省力杠杆:

剪树枝剪刀老虎钳,自行车刹车,动滑轮(相当于省力杠杆),缝纫机踏板

等臂杠杆:

天平

考点15功功率与效率。

功:

力学中的功=力(F)与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s)的乘积,即W=Fs。

电学中的功即电流所做的功=消耗电能的多少。

电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国际单位焦耳(J),常用单位:

千瓦时(kW‧h)、度。

1kW‧h=1度=3.6×

J

计算公式:

W=UItW=Pt

功率:

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

力功率的计算:

P=

P—功率(W);W—功(J);t—时间(s)

P=

=F·v(F—作用在物体上的力(N);v—物体移动的速度(m/s)

电功率的计算:

P=

=I2R=UI=

(纯电阻电路的计算,必须用带R的)

效率:

无论是机械效率还是热效率,指的都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计算公式均为:

 

,详细计算方法参照机械效率跟热效率的计算考点16、17。

常用公式:

 

W、P、η三个物理量各自独立,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常见错误说法:

做功多,效率高;功率大,效率高等

考点16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使用滑轮组的主要目的是省力,对物体做的功是有用功,而对动滑轮,绳子的重力,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额功,拉绳子所做的功是总功。

有用+额外=总功。

竖直情况:

1、五要素

G物体的重力,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滑轮组克服的是拉力即物重减浮力

h物体上升的高度

F绳子自由端所受的拉力S绳子自由端拉力移动的距离

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奇动偶定法、划线法、二力平衡法可以判断)

2、常用公式:

s=nh

单位

(二力平衡时,物体匀速上升)

 

 

 

(不计绳重及摩擦)

水平时情况:

G为f(滑轮组克服的是摩擦力)

热学:

热学主要有五个定义(温度热量热值比热容内能)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

考点17热效率

1、要内容:

初中物理热学主要是对水加热,所以水所吸收的热量Q吸即为有用功

2、水吸热的途径主要有三种:

燃烧燃料(化学能——内能)

太阳(太阳能——内能)

电(电能——内能)消耗电能,电流做功转化为内能。

这些热源放出的热量

即为总功。

由于热源放出的热量不能完全被水吸收,所以就有了热效率。

计算公式:

变形式

常用公式:

水的吸热公式:

(注意升高了和升高到)

燃料燃烧放热公式:

消耗多少电能就转化为多少内能:

W=Pt

考点18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

1、温度表示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热量是热传递中过程转移内能的多少。

2、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为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具有。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

3、内能是所有所有物体都有的能量。

同一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液体沸腾过程,晶体熔化过程);反之,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不一定降低(晶体凝固过程)。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做功或者热传递。

5、同一物体温度升高或是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6、扩散证明(肉眼见不到的,眼可见的为机械运动)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考点19物态变化

1、晶体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

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非晶体熔点:

温度不断上升。

2、熔化的条件:

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1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和蒸发(蒸发吸热有制冷的作用)

1液化的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2常见的液化:

雾和露的形成;;冷饮瓶外的水滴;常见的白气如:

冰棒周围的“白气”,人呼出的白气,烧开水时冒的白气。

3常见的升华现象:

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常见的凝华现象:

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

方法:

物质有三态,所以有六变,水蒸气人眼看不到,常见白气一般是液化。

一定要先看物质的初始状态然后再看物质变成了什么状态。

例如:

冬天室内冰花:

初态是室内水蒸气为气态,终态是冰晶为固态。

气变固为凝华。

其中:

放热凝液凝,吸热熔汽升。

初中物理常用公式及单位

名称

公式

说明

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

速度

=

求物体的速度、路程、时间,如果是平均速度注意是总路程/总时间。

不是速度的平均。

国际单位:

m/s

1米秒=3.6千米/时

密度

=

求密度,质量,体积。

常用的质量与体积的换算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

1L水的质量是1kg.

国际单位:

kg/m3

1x103kg/m3=1g/cm3

1ml=1cm3=1x10-6m3

1l=1dm3=1x10-3m3

1t=1x103kg

重力

G=mg

重力计算公式。

注意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作用点是重心。

g—常数(9.8N/kg)

计算时一般取10N/kg

压强

P=

P=ρgh

压强一般计算方法:

固体先压力后压强,液体先压强后压力。

实心圆柱体也可用液体压强公式。

h是深度。

国际单位:

帕斯卡(Pa)

1Pa=1N/m2

S—受力面积(m2)

1cm2=1x10-4m2

h—深度(m)

浮力

(1)F浮=F下-F上(压力差)

(2)F浮=G-F示数(称重法)(3)F浮=G物(平衡法)

(漂浮、悬浮)

(4)F浮=G排=ρ液gV排(阿基米德原理)

在计算时先用平衡法,如果有体积用阿基米德原理,

V排=  V浸=V物-V露

W=F·s

W—功(J);F—作用在物体上的力(N);s—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m)

国际单位:

焦耳(J)1J=1N.m

功率

P=

P=

=F·v

P—功率(W);W—功(J);t—时间(s);

F—作用在物体上的力(N);v—物体移动的速度(m/s)

国际单位:

瓦特(w)1w=1J/s

常用单位:

千瓦(kw)

效率

η=

×100%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无单位且总小于1

初中物理常用公式及单位

名称

公式

说明

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

滑轮组机械效率

1η=

=

2η=

=

3η=

=

S=nh

V绳=nV物

nF=(G物+G动+G绳+f)

G为物重h物体上升高度S绳子移动距离F拉力n为绳子股数。

水平方向上要看拉物体的力,一般为摩擦力。

首先判断出绳子的股数,然后进行受力分析。

如果物体浸在水中。

则物重要减去浮力。

注意V绳单位:

米/秒。

机械效率无单位且总小于1。

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凡是杠杆题采用此公式

单位要统一

热量

Q=cmΔt(利用比热容求执量)

Q放=qm=qV(利用热值)

注意“升高到,还是升高了”。

水的比热容是4.2×10³J/(kg℃)

比执容单位:

焦每千克摄氏度(J/(㎏·℃)

热值:

单位:

焦每千克(J/㎏)

欧姆定律

必须是同一导体在同一时刻的物理量

电阻与等效电阻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U、I无关。

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并联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和。

两个电阻求等效串联是相加并联是上乘下加。

单位:

欧姆Ω

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温度有关。

同种导体的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电功

[W=UIt=I2Rt=

]

[W=Pt]

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

国际单位:

焦耳J

电能的常用单位是KW•h

1kW·h=3.6×106J=1度

电功率

P=UI

[P=I2R=

]

无论串并联总功率都等于各用电器功率之和。

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电阻小的功率大

注意:

电功单位取焦耳,时间单位用秒,所得功率单位为瓦特。

电功单位用千瓦时,时间单位用时。

所得功率单位为千瓦。

焦耳定律

Q=I2Rt

[Q=W=UIt=

=Pt]

①“万能公式”

②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

电流的热效应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I相等,UWP与电阻成正比。

并联U相等,IWP与电阻成反比。

 

河北省中考专题复习物理教科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