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9126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1 大小:12.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1页
亲,该文档总共1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1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小学

教学备课本

学校______十陵三小_____

年级一年级(数学)

教师_______张波_________

二○一○年二月二十日

 

课题

数铅笔

学情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来自本地的农村家庭,还有一部分是外地打工者的子女。

学生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照顾孩子。

因此,虽然学生很聪明,吸收知识很快,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

1.创设情境,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2.认识100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出各数,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培养合作交流与耐心倾听的意识,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学习重点

认识100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出各数,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

学习难点

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课型

新课

教学手段

计数器、小棒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活动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老师想跟你们玩猜铅笔有多少的游戏,愿意和我玩吗?

活动二:

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操作、数数

(1)同学们,猜猜看,老师手里的铅笔有几枝?

(2)同学们猜了这么多,那到底谁猜的对呢?

怎么办呢?

(3)刚才我们猜完以后要想知道到底有几枝铅笔,都是通过一枝一枝地数,每次都要这样数一数,你感觉怎样?

(4)那有没有好办法使铅笔摆起来别人一看就知道有多少枝呢?

可以和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5)好,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呢?

(6)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种数法,你们比较一下,觉得哪种数法最好呢?

 

2.摆小棒,读数

(1)现在我们就用刚才想出的好办法来试试看,你们知道这表示多少吗?

你是怎么看的呢?

(2)现在老师再摆,这表示多少?

谁能用刚才的说法说一说呢?

(3)刚才都是老师摆小棒,现在同学们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摆一下,有问题吗?

(4)你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摆的吗?

(5)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一捆一捆地边摆小棒边数数,从10开始。

10,20,…,90

(6)同学们,100根怎样摆让别人一眼看出是100根呢?

3.数的顺序和大小

(1)同学们很聪明,能够看着小棒读出它们表示的数,现在老师说出一些数,你能很快地用小棒摆出来吗?

(三)游戏活动

1.数字接龙

老师说一个数字,你们说出后面连续的五个数,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接力赛

你们能按照老师的方法说出后面三个数吗?

试试看。

 34,36,38。

45,50,55。

  (四)小结这节课中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事?

出示装有15枝铅笔的盒子

(老师把盒子里的铅笔全抓在手中)

数一数就知道了。

一枝一枝地数这么麻烦

师巡视,加入学生的讨论中。

(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几种数法并标上序号。

把10枝扎成一捆的好。

 (板书:

1个十是一十,2个十是二十,3个十是三十,……,9个十是九十,学生齐说),再数数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了。

(用小棒在黑板上摆出3捆加4根小棒)

3捆就是30根,再加旁边的4根,就是34

(板书:

3个十和4个一)。

(出示5捆加8根)

 

(学生各自操作后教师指名回答。

 

(当数到90时,教师故意停顿),我们一根一根地摆数到99(放慢速度),再数100。

 

(一个学生在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下面操作。

数铅笔

1个十是一十,2个十是二十,3个十是三十,

3个十和4个一

教案编号:

备课时间:

20年月日

课题

数豆子

学情分析

学生平均年龄不大,入学前已经进行了一年的学前教育,进入一年级后经过半学期的指导,学生基本上能够有条理、有秩序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实际生活中,学生对大于20的数接触的机会不是很多,缺乏生活经验,在脱离实物的情况下抽象地数数,有一定的难度。

1.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合作意识,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

3.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体会数位、数序及数量多少的观念。

学习重点

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体会数位、数序及数量多少的观念。

学习难点

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

课型

新课

教学手段

计数器、小棒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活动一:

设疑激趣

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活动二:

正确估计

(1)老师今天带来的杯子里装有一些豆子,你们猜猜看里面有多少粒呢?

(2)谁估计得比较准确呢?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活动三:

小组合作,加深理解

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在小组里做一个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抓小棒,其余同学估计是多少根。

估计完成后再数一数,看哪位同学估计得最准确。

活动四:

寓教于乐,探索新知

(1)看到22这个数字,你们有什么问题和老师交流吗?

(2)哪位同学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

(3)同学们认识了数位,知道个位和十位不同,那么右边起第三位又是什么位呢?

(4)完成课本第5页“写一写”及“练一练”的第2题。

 

(5)完成“练一练”的第4题。

  

活动五:

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不小,哪位同学能跟大家交流一下你都学到了什么?

 

(教师事先准备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在其中一个里面放上一些豆子(内装22粒),另外一个是空杯。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下,让学生观察。

(教师一边说一边带着学生一起数10粒豆子,放入空杯中。

让学生观察,然后拿出第一个杯子。

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的同时要指导学生进行交流,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是怎样估计的,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让学生逐步养成善于合作、乐于表达、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学生数小棒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要求有统一的方法,只要数的结果正确,数数的过程熟练即可,数数与实物不相符的给予个别指导,选取几种数法特别的在班内交流。

 

对两位数的写法及数位的意义进一步巩固。

 

全班学生一起完成,进行交流;并把结果填写在课本上。

 

数豆子

十个

22(2个一)

(2个十)

教案编号:

备课时间:

20年月日

课题

动物餐厅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已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用符号表示大小,但对100以内数只是初步认识,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较为困难。

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具体、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从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再逐步过渡到借助计数器的比较,最终能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利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现实有趣的情境激发求知欲、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学习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课型

新课

教学手段

计数器等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活动一:

猜数游戏,激发兴趣

我很想知道你们的年龄,谁愿意告诉老师?

  

活动二: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

  

(1)提出问题

  小猴和小狗觉得我们的同学很聪明,邀请你们去他们的动物餐厅做客,好吗?

  你从动物餐厅里看到了什么?

 

  听了他们的对话,你最想知道什么?

  

(2)合作交流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跟小组成员说一说。

   

(3)再次比较

 小狗上次输了,决心再和小猴比一比,这次小猴拿了35个盘子,小狗说:

我拿了32个盘子,超过了它。

你认为小狗说得对吗?

(4)填写符号

  ①21()18,②35()32,这两个数之间能用什么符号连接?

  

2.借助计数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第6页“填一填”

  

 

3.抽象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58()9180()64

  

  58()5680()84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数和前面的两组数有什么不同?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独立完成

  

(1)你父母今年各多少岁?

谁大一些?

(2)练一练第1,2题。

2.小组合作完成

  调查你们小组每个同学的体重,谁最轻,谁最重?

并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进行排列。

请一名学生上台,把自己的年龄写在黑板上,教师背对黑板,面向学生。

请同学们帮我提示一下,我猜的数是大了还是小了。

(出示挂图)

学生思考片刻后进行汇报,并请两名学生模仿小猴和小狗的对话。

 

大家说得很有道理,从刚才的交流中,你又学会了哪个小组的方法?

请你把这种方法再说一说。

 

通过和同桌的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请两名学生板演,并试着说出符号名称。

同学们独立在书上完成。

让两名学生上讲台板演,然后说出比较的方法。

 

比较这两组数的大小,只需要比较十位上的数就可以了。

 

看个位,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动物餐厅

21()18,35()32

58()9180()64

58()5680()84

教案编号:

备课时间:

20年月日

课题

小小养殖场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年龄小,虽然对“多一些、少一些”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多得多、少得多”学生生活经验少,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概念,教材没有数量上给予限定,全凭学生的直觉感觉与理解。

所以,学生学习本节课有一定的难度。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发展数感。

3.培养合作交流、勇于发表意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

学习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发展数感。

课型

新课

教学手段

计数器、小棒等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活动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数学城堡游玩吗?

数学城堡可美丽了(屏幕显示),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题呢,不过要想进入数学城堡,必须闯过两关,同学们有信心吗?

活动二:

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第一关:

出示准备好的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蓝水,一杯红水。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杯水,然后用“……比……多得多,……比……多一些”说一句话。

  

 

  

  2.第二关。

  

(1)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同学们,这幅图漂亮吗?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养殖场都养了些什么呀?

  

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告诉小组的同学。

 

(2)质疑反馈,点拨引导。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活动三:

巩固练习,扎实新知

  同学们,我们已经闯过了两关,现在可以进入数学城堡尽情游玩了。

看智慧老人为我们准备了什么,有奖竞答,每做对一题,奖小旗一面。

  1.小红跳了38下。

  2.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集中交流,进行评价。

3.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认真思考后做答,交流评价。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教师再问:

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生独立思考,积极投入探究。

 

“多一些”“多得多”

“少一些”“少得多”

 

请学生说明题意,再独立思考做答。

反馈时,可能会出现两个答案,只要理由正确,可以加以肯定。

 

小小养殖场

多一些、多得多、

少一些、少得多

教案编号:

备课时间:

20年月日

课题

观察物体

学情分析

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小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前面、后面、侧面、上面、下面等位置关系;但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处于由直观认知逐步向抽象认知过渡的阶段,他们的空间观念也处于较低水平。

因此,本课内容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际观察和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观察、感知、操作、思考、想像等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玩中学、乐中悟。

1、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3 、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点

在活动中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学习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课型

新课

教学手段

实物或图片等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

1、观察玩具汽车,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

2、

3、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

二、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

1、第1题:

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

2、第2题:

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连一连。

3、第3题:

看一看,说一说。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

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

小结:

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

再交流评议。

(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

(2)、连一连。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

再交流评议。

观察物体

从不同位置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案编号:

备课时间:

20年月日

课题

桌子有多长

学情分析

学生普遍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本节课是长度单位的起始课,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关注单位的换算,而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重视不够,致使学生缺乏对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测量单位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并通过学生自主的测量活动,逐渐建立厘米的概念。

学生估测物体的长度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

与物体实际的长度差距较大。

教师可在学生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先估计物体的长度够不够1厘米,再在认识几厘米之后,估计物体的长度。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重点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课型

新课

教学手段

尺子、铅笔等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

讲台有多长?

课桌有多长?

2、小组讨论:

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

1、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

该怎么呢?

2、认识尺子,学习厘米。

(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

(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

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

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

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7、小结测量方法: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

(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橡皮等)

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

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先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再请学生进行测量;最后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

 

先估后量再填。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

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桌子有多长

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长度。

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教案编号:

备课时间:

20年月日

课题

我又长高了

学情分析

学生大部分都是6~7岁的孩子,虽然求知欲非常旺盛,但知识积累较少,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只对长度单位“厘米”有了一些了解。

而“米”的认识,难点就在于怎样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米”的正确表象,使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因此,在这节课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培养能力。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重点

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

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长度。

课型

新课

教学手段

米尺等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活动一、情境创设。

去年我们参加了体检,大家还记得咱们的身高吗?

活动二、学习米

1、估计“1米”大约有多长。

2、感受1米的长度。

3、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长度有1米的东西,再量一量。

4、猜想:

1米有多少个厘米。

5、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长度,然后在进行测量。

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

1、

2、一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猜对了?

3、填一填

4、学生观察图,然后独立完成。

5实践操作。

自己画出一条长3CM的线段。

四、总结

你这堂课感觉学什么对方最难。

为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吗?

那我帮你量一量,有没有长高啊!

长高了,1米25厘米。

得出课题米的认识。

(手臂或身高等)

板书1米=100厘米,1M=100CM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完成后核对。

我又长高了

1米=100厘米,1M=100CM

教案编号:

备课时间:

20年月日

课题

估一估,量一量

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对“米”和“厘米”有初步的感知,知道“米”和“厘米”是常见的长度单位,也知道了“1米”和“1厘米”大约有多长。

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只是作为一个概念停留在头脑中,并没有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对现实生活中某一物体的长度的估测,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有一定困难。

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学习重点

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

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

课型

新课

教学手段

米尺、卷尺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估一估、量一量

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

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1、试一试

(1)讲桌的高是---米---厘米。

(2)板报的长是---米---厘米。

(3)门的高是---米---米。

 

2、练一练

3、估计淘气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4、

5、找一找,量一量。

6、实践运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

(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

7、回到家里,对自己家里的一些物体先进行估计再测量。

活动三、课堂总结。

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生测量。

当出现不足1米时,学生讨论如何来表示。

得出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

学生先估测,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体的数值。

填写。

同桌合作,先估测,再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正确的数值写在数上。

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再独立完成。

核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得。

内容是P19第三题。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有,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

 

先小组里交流,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然后小组里进行测量。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活动。

 

估一估,量一量

不足1米时,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

教案编号:

备课时间:

20年月日

课题

小兔请客

学情分析

对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数的计算掌握较好。

有少部分学生已经会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对于看图编故事和看图提问题,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这些都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学习重点

体会意义,正确计算。

学习难点

会正确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课型

新课

教学手段

小棒、苹果图片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活动一:

说说图意。

活动二、新知学习。

(一)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会解答你提出的问题吗?

 

(二)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0+30=5050–10=40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活动三、巩固新知

活动四、课堂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师童话引入课题。

创设加减法情境。

 

出示挂图。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列式计算。

说说你是怎么想?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独立观察图意。

自己列式计算。

全班核对。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计算。

请学生板演。

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自己进行速算。

小兔请客

教案编号:

备课时间:

20年月日

课题

采松果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对于加减法的意义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但是,对于单纯的口算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浓,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便显得尤为重要。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