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9933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docx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

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

(供临床医学、医学影像专业使用)

 

二OO四年十一月

前言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它是以某些疾病在发生和发展的某个阶段需要手术或以手术为主要疗法的疾病。

因此,外科学课程包括外科基础、外科常见疾病和外科手术学。

外科学的教学应使学生能掌握外科基础如外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常见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熟悉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训练学生外科手术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观念。

外科学还要着重对学生临床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强调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自觉地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亲自参加实践,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外科学教学包括理论课、临床见习、临床实习三部分。

教学总时数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学时,临床见习学时,临床实习学时。

理论课、见习课、实习课的时数比为

课程目标

外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学科密切相关。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专业课程,外科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从事临床外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他临床医学学科,特别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医学学科的学习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掌握无菌技术,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失调,输血,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麻醉,复苏,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处理,外科营养,外科感染,创伤,烧伤和冷伤,战伤外科,显微外科,移植。

2.熟悉外科常见病的基本知识及诊断、治疗:

包括普通外科的颈部、乳房疾病、胃十二指肠、小肠、结直肠、肛管、胆道、胰腺疾病(包括消化道先天性畸形),腹外疝,腹部闭合性损伤,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肝脓肿,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骨外科的运动系统检查法,骨折概论,上、下肢、脊柱及骨盆骨折,手外科,关节损伤及关节脱位,周围神经损伤,断肢(指)再植,运动系统慢性损伤,腰腿痛和磺肩痛,骨关节化脓性感染、结核,非化脓性关节炎,运动系统畸形,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骨肿瘤;泌尿外科的泌尿、男生殖系检查和诊断,先天畸形、感染、结核、肿瘤及其他疾病,泌尿系损伤、梗阻、尿石症,肾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疗,男性节育;脑外科的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颅脑和脊髓先天性畸形,颅内和椎管内肿瘤与血管性疾病;胸外科的胸部损伤,胸壁、肺部、食管、心脏疾病,脓胸,原发性纵隔肿瘤。

(二)能力的培养

1.自学能力:

大课只讲授重点和难点内容,适当缩减讲课时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教材和有关的参考资料。

2.分析能力:

见习教学通过讨论病例,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发言,提高学生临床分析的能力。

3.综合能力:

书写临床病案如病历、病情记录、手术前总结及术后记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判断的能力。

4.临床独立诊治病人能力:

结合临床诊断和治疗病人,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已动手完成各种临床操作,提高学生独立临床工作的能力。

5.外语:

七年制学生部分用英语讲课,考试用英文答卷;普通班用中文讲课,但要介绍常用的专业英文词汇及部分英文参考资料。

理论教学时数安排

教学内容

时数

教学内容

时数

外科绪论

1

门静脉高压症

2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4

胆石病

3

外科感染

5

周围血管疾病

3

创伤和战伤

2

骨折总论

2

外科休克

3

上肢骨折

2

心肺复苏

2

下肢骨折

2

全麻

2

关节伤

2

局麻与椎管内麻醉

2

手外伤、断肢再植

2

重症监测治疗

3

骨盆骨折

2

输血

2

脊柱、脊髓损伤

2

器官移植

2

周围神经损伤

2

烧伤

3

腰腿痛

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

骨关节化脓性感染

2

围手术期处理

2

骨关节结核

2

肿瘤的外科治疗

2

骨肿瘤

2

外科病人营养代谢

3

颅内压增高

2

疼痛治疗

2

颅脑创伤

2

组织修复与移植

2

颅内占位病变

2

甲状腺疾病

2

椎管内肿瘤;脊柱裂

2

甲亢的外科治疗

1

脑血管疾病外科治疗

2

乳腺癌

2

胸部创伤

2

急性乳腺炎

1

胸部疾病

4

腹外疝

2

心血管疾病外科治疗

4

外科总论考试

3

泌尿系检查、诊断

2

胃溃疡与胃癌的外科治疗

3

泌尿系先天性畸形

2

肠梗阻

3

泌尿系损伤

2

阑尾炎

2

泌尿生殖系感染

2

结肠、直肠、肛门疾病

3

泌尿、生殖系结核

2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2

泌尿系梗阻、尿石症

2

腹部损伤

3

泌尿系统肿瘤

2

肝癌的外科治疗

1

野战外科

4

教学总数

140

 

注:

一.授课学时数

普外54骨科30输血2烧伤3整形2

麻醉13肾移植2泌外14神外10胸外10

总授课学时:

140

 

理论教学内容

下划“”的内容为重点掌握内容,下划“”的内容为一般掌握内容,未划线的内容为了解内容.“了解”:

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

“一般掌握”:

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它事物的相互关系。

“重点掌握”:

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

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和综合。

1.绪论

1.1外科学的范畴

1.2外科学的发展

1.3怎样学习外科学

2外科领域的分子生物学

2.1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2.2分子诊断

2.3生物治疗

2.3.1基因治疗

2.3.2生物应答调节剂疗法

2.4临床应用

3无菌术

目的要求:

3.1树立无菌概念

3.2常规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3.3手术人员手臂消毒法、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的方法

3.4学会病人手术区的消毒和铺无菌巾

3.5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3.6手术室的建立和管理要求

附:

实习、见习教学内容

手术室见习,掌握无菌术

电化、多媒体教学内容

教学录像《外科无菌术》

扩展性教学内容(讲座)

讲座:

隔离.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4水电解质的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4.1体液、酸碱平衡的基本理论

4.2各类型缺水、低血钾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4.3熟悉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4.4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防治原则及综合防治方法

附:

实习、见习教学内容

普通外科、烧伤科病房实习、见习,深化水电酸碱平衡知识的理解

电化、多媒体教学内容

教学录像《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及治疗》

扩展性教学内容(讲座)

讲座:

混合性酸碱平衡.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5输血

【内容】

5.1了解输血治疗和输血医学,掌握人类血型概念(广义和狭义)、血型的临床意义,掌握血型相容输血原则。

5.2掌握外科输血的适应证:

大量失血、凝血功能障碍、贫血、重症感染。

5.3了解输血技术和方法,掌握输血的注意事项,包括输血速度、输血容量、质量检查与控制、输血疗效评价。

5.4掌握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传播疾病。

5.5掌握成分输血,主要血液成分制品的性质和临床应用,包括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凝血因子。

5.6掌握自体输血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

【重点要求】

掌握输血适应证、主要输血并发症的防治。

掌握成分输血、自体输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附:

实习、见习教学内容

输血科实习、见习

电化、多媒体教学内容

教学录像《自体输血》

扩展性教学内容(讲座)

讲座:

输血与传染病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6外科休克

6.1休克的病理生理和微循环的变化

6.2休克的分类

6.3休克的临床表现、如何判断休克的发生、发展和预防要点,特别是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

6.4休克的一般急救措施、治疗要点

附:

实习、见习教学内容

实习、见习掌握休克的诊断及治疗原则,观测指标

电化、多媒体教学内容

教学录像《创伤性休克》

扩展性教学内容(讲座)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7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7.1概论

概念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及诊断

预防和治疗原则

7.2急性肾功能衰竭

概念

病因及分类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及分期

诊断和鉴别诊断

预防和治疗原则

7.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概念

病因

病理生理改变

临床表现及分期

诊断标准

预防和治疗原则

7.4应激性溃疡

概念

发病基础和发病机制

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预防和治疗原则

7.5急性肝功能衰竭

发病基础

临床表现和诊断

预防和治疗原则

附:

实习、见习教学内容

电化、多媒体教学内容

扩展性教学内容(讲座)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8麻醉

8.1绪论

发展简史

现代麻醉学的范畴

临床麻醉方法分类

8.2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ASA病情分级

麻醉前准备

麻醉前用药的目的、药物选择及常用药物

8.3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药:

常用吸入麻醉药的药理特性

常用静脉麻醉药的药理特性

肌肉松弛药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常用药物

常用的麻醉辅助药物

麻醉机的基本结构和应用

气管插管术:

常用方法、并发症

全身麻醉的实施:

全麻诱导、维持、苏醒

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

8.4局部麻醉

局麻药的药理及临床常用的局麻药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局麻方法:

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指或趾神经阻滞)

8.5椎管内神经阻滞麻醉

椎管内神经阻滞麻醉分类

椎管解剖基础

椎管内麻醉的机制及椎管内麻醉对生理的影响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分类、操作方法、常用局麻药、麻醉平面的调节、适应症、禁忌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分类、操作方法、常用局麻药、麻醉平面的调节、适应症、禁忌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骶管阻滞麻醉:

操作方法、常用局麻药、并发症及处理

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

8.6麻醉期间和麻醉恢复期的监测、管理

麻醉期间:

呼吸、循环、其他系统的监测、管理

麻醉恢复期:

监测、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处理、呼吸道管理、循环系统管理、恶心呕吐的处理:

8.7控制性降压和全身低温

控制性降压:

概念、实施原则、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全身低温:

分类、对机体的影响、方法、适应症

附:

实习、见习教学内容

电化、多媒体教学内容

扩展性教学内容(讲座)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9重监测治疗与复苏症

9.1重症监测治疗

概述:

ICU的概念、功能、种类和运作方法

危重病人病情评估及ICU收治范围

ICU的工作内容:

循环系统监测治疗、呼吸系统监测治疗、肾功能监测治疗、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控、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

9.2心肺脑复苏

概述:

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

初期复苏:

开放气道(Airway)

人工呼吸(Breathing)

人工循环(Circulation)胸外心脏按压术、开胸心脏按压术

后期复苏:

呼吸道管理、呼吸器应用、监测、药物治疗、体液治疗、电除颤和心脏起搏器的应用

复苏后治疗:

呼吸功能维持、循环功能稳定、肾功保护、脑复苏治疗

10疼痛治疗

10.1概述

疼痛的定义

疼痛的临床分类

疼痛程度的评估

10.2疼痛对生理的影响

精神情绪的变化

内分泌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凝血机制

其他

10.3慢性疼痛治疗

慢性疼痛诊治范围

常用的治疗方法:

药物、神经阻滞、椎管内注药、痛点注射、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物理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心理疗法

癌症疼痛治疗:

三阶梯疗法、椎管内注药、化疗、放疗和激素疗法

10.4术后镇痛

镇痛药物

镇痛方法:

硬膜外镇痛

病人自控镇痛PCA:

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ECA

11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处理

11.1认识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处理在外科治疗中的重要性

11.2手术前准备、熟悉术后的一般护理以及术后的病情观察及处理。

术后的监护

11.3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附:

实习、见习教学内容

电化、多媒体教学内容

扩展性教学内容(讲座)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2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

12.1了解手术及创伤对人体代谢的影响

12.2了解外科病人的营养需要和补充的方法

(不作大课讲)

13外科感染

13.1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分类和防治原则

13.2常见软组织急性化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13.3甲沟炎和化脓性指头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13.4脓毒症与菌血症的概念、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13.5破伤风的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

13.6抗菌素在外科感染中应用

附:

实习、见习教学内容

实习、见习掌握外科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电化、多媒体教学内容

教学录像《外科感染》、《AIDS:

现状与对策》,网络版多媒体教材《破伤风》

扩展性教学内容(讲座)

讲座:

外科与AIDS.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4创伤和战伤

14.1创伤的分类和创伤后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及修复过程

14.2创伤的诊断、急救和处理原则

14.3各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

14.4开放性损伤的伤口处理原则和清创方法

15烧伤、冷伤、咬螫伤

15.1热力烧伤

15.1.1伤情判断面积估计、深度识别、严重性分度、吸入性损伤

15.1.2烧伤的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

15.1.3治疗原则补液疗法、补液的监测和调节

15.1.4现场急救、转送与初期处理

15.1.5烧伤休克

15.1.6烧伤全身性感染

15.1.7创面处理

15.2电烧伤和化学烧伤

15.2.1电烧伤特点、治疗

15.2.2化学烧伤酸烧伤、碱烧伤、磷烧伤

15.3冷伤

15.3.1非冻结性冷伤

15.3.2冻结性冷伤

15.4咬螫伤

15.4.1兽咬伤狂犬病、猫抓病

15.4.2蛇咬伤蛇毒分类、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15.4.3虫螫伤蜂螫伤、蝎螫伤与蜈蚣咬伤、水蛭咬伤

实习、见习教学内容

1烧伤面积的估计

2烧伤深度的判断

3烧伤休克的临床特点

补液疗法

1)补液公式(Even’s公式;Parkland公式;三军医大公式;简易公式)

2)补液的监测和调节(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常规,精神状况,口渴改善,消化道症状,尿量)

综合疗法

4浅度烧伤创面的治疗

1)冷疗法

2)包扎疗法

3)烧伤治疗仪

4)常用外用药

5)生物及非生物敷料的应用

6)细胞生长因子的应用

5深度烧伤的治疗

1)暴露疗法

2)保痂

3)翻身床

4)悬浮床

5)分期削痂及切痂

6)皮肤移植术(自体皮片移植术;异体皮肤与自体皮肤混合移植术;皮瓣移植术)

6烧伤感染的临床特点

电化、多媒体教学内容

《烧伤创面的的治疗》

扩展性教学内容(讲座)

1严重烧伤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综合防治

2烧伤休克发生机理及液体复苏的研究新进展

3影响烧伤创面的局部和全身因素的研究进展

4创面脓毒症的发生、诊断和治疗

5电流烧伤的损伤机制

6国内外烧伤专业的现状与发展展望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烧伤治疗学;黎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9年第二版

 

16.显微外科

16.1显微外科概念

16.2显微外科的设备和器材

16.3显微外科基本手术技术

16.4显微外科的应用范围

17.肿瘤

17.1肿瘤的病因、分类、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

17.2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

18移植

18.1发展简史国内外概况与未来,分类及定义

概念:

移植术、供者、受者

免疫学分类:

自体移植、同质移植、同种移植、异种移植

移植方法分类:

游离移植。

吻合移植、带蒂移植、输注移植

18.2移植免疫

临床移植免疫

临床排拆反应综合征

急性排拆反应的治疗

18.3移植器官的获得

18.4器官移植

肾移植与肝移植

19.颅内压增高

19.1概述

概念

颅内压的形成与正常值

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

颅内压增高原因

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19.2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的类型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原则

19.3急性脑疝

解剖基础

概念

病因及分类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处理

附:

实习、见习教学内容

电化、多媒体教学内容

教学录像:

《脑疝的诊断与治疗》

扩展性教学内容(讲座)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20颅脑损伤

20.1头皮损伤

20.1.1头皮血肿

分类

临床表现

处理原则

20.1.2头皮裂伤

处理原则

注意事项

20.1.3头皮撕脱伤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20.2颅骨损伤

20.2.1线形骨折

分类

诊断

治疗原则

20.2.2凹陷性骨折

临床诊断

手术适应症

20.3脑损伤

20.3.1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机制、概念、发生机制:

冲击伤、对冲伤

20.3.2原发性和继发性颅脑损伤概念

20.3.2.1脑震荡病理改变、机制、临床表现

20.3.2.2弥散性轴索损伤病理改变、临床表现

20.3.2.3原发性脑干损伤特点、病理改变、临床表现

20.3.3颅内血肿概述、分型

20.3.3.1硬脑膜外血肿形成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

20.3.3.2硬脑膜下血肿分类(急、慢性)、临床表现和诊断

20.3.3.3脑内出血分型、临床表现及诊断、脑室内出血与血肿、病因、临床表现

20.3.3.5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概念、形成机制、临床表现

20.3.4开放性颅脑损伤概述

非火器伤特点

火器伤特点

20.3.5脑损伤处理

病情观察

特殊监测

脑损伤分级

急诊处理要求

昏迷病人的护理与治疗

脑水肿治疗

手术治疗

对症治疗与并发症处理

21颅脑和脊髓内先天性畸形

21.1先天性脑积水概念、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

并发症及处理

21.2颅裂和脊柱裂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21.3狭颅症概述、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1.4颅底陷入症概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2颅内和锥管内肿瘤

22.1颅内肿瘤概述、病因、分类、发病部位、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各类颅内肿瘤特点

神经胶质瘤、脑膜瘤、垂体腺瘤、听神经瘤、颅咽管瘤、血管网状细胞瘤

22.2椎管内肿瘤概述、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3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畸形

23.1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概述、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3.2颅内动脉瘤概述、病理及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3.3颅内和椎管内动静脉畸形分类

23.3.1颅内动静脉畸形概述、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3.3.2脊髓血管畸形概述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3.4脑底异常血管网症概述、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3.5颈动脉海绵窦瘘概述、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3.6脑卒中的外科治疗

23.6.1缺血性脑卒中的外科治疗概述、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3.6.2出血性脑卒中的外科治疗概述、诊断及分级、外科治疗

24颜面部疾病

24.1先天性唇裂和腭裂

24.2舌下囊肿

25颈部疾病

25.1甲状腺疾病

25.1.1解剖生理概要

25.1.2单纯性甲状腺肿

25.1.3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诊断、术前准备、手术和术后注意事项、手术后主要并发症及处理

25.1.4甲状腺炎

25.1.5甲状腺瘤

25.1.6甲状腺癌

25.1.7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25.2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25.3颈淋巴结结核

25.4颈部不同部位肿块的性质和病变

26乳房疾病

26.1乳房解剖、淋巴回流的途径

26.2乳房的正确检查方法

26.3多乳头、多乳房畸形

26.4急性乳房炎诊断和外科治疗

26.5乳腺囊性增生病

26.6乳房肿块的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27胸部损伤

27.1概论

27.2肋骨骨折

27.3气胸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27.4血胸

27.5创伤性窒息

27.6肺爆震伤

27.7心脏损伤心脏挫伤、心脏破裂、室间隔穿破、瓣膜、腱索或乳头肌损伤

27.8胸腹联合伤

28胸壁疾病(自学)

28.1漏斗胸

28.2非特异性肋软骨炎

28.3胸壁结核

28.4胸壁肿瘤

29脓胸(1学时)

29.1急性脓胸

29.2慢性脓胸

30肺部疾病(2学时)

30.1肺大疱

30.2支气管扩张的外科治疗

30.3肺结核的外科治疗肺切除术、胸廓成形术

30.4肺棘球蚴病

30.5肺和支气管肿瘤肺癌、支气管腺瘤、肺或支气管良性肿瘤、肺转移性肿瘤

31食管疾病(1学时)

31.1食管癌

31.2食管良性肿瘤

31.3腐蚀性食管灼伤

31.4贲门失弛缓症

30.5食管憩室(自学)咽食管憩室、食管中段憩室、膈上憩室

32原发性纵隔肿瘤(1学时)

常见纵隔肿瘤

33心脏疾病(2学时)

33.1心内手术基础措施体外循环、心肌保护

33.2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口狭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窦动脉瘤破裂、法洛氏四联症

33.3后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粘液瘤

34胸主动脉瘤(自学)

35腹外疝

35.1疝的概念及病因、病理解剖、临床类型、嵌顿疝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35.2腹股沟疝解剖、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断、手术方法

35.3股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5.4其他腹外疝

36腹部损伤

36.1实质性脏器和空腔性脏器损伤的临床表现

36.2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步骤及辅助诊断方法

36.3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急救和手术治疗原则

36.4肝、脾、肠破裂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37.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37.1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原因、病理、临床表现和病程演变

37.2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