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思修考试重点整理.docx
《西北大学思修考试重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大学思修考试重点整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北大学思修考试重点整理
西北大学思修考试重点整理
3.如何认识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P7~9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1)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2)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3)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1~13
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科学内涵:
(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灵魂,核心)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主题)
(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精髓)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基础)
第1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1.理想的涵义与特征?
P21
(1)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特征:
目标性现实可能性超前性阶级性时代性差异性实践性
2.信念的涵义?
P22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理想信念的作用(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
P24
宏观: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微观: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2)引导大学生走什么路。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节
1.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P28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为什么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科学的理想信念指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第2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主精神
第一节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P40
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定义)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P41
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3.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P42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维护祖国统一:
一致性P45
2.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P47
(1)经济全球化形式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3.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P50
民族精神内涵: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团结统一。
(3)爱好和平。
(4)勤劳勇敢。
(5)自强不息。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51:
弘扬中国古代民族精神,更要弘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4.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P53~55
(1)时代精神的内涵:
(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2)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3)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4)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弘扬时代精神:
(1)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第三节
如何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失误义务;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促进民族团结。
(三)维护祖国统一。
(四)增强国防观念: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五)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世界观与人生观P64(定义、关系)
世界观:
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
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1)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2)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2.人生目的涵义P65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3.人生态度定义P66
人生态度:
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4.人生价值定义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5.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1)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调控情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2)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
(1)应坚持的原则:
平等,诚信,宽容,互助
(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正确认识竞争,合作,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把握人对自然改造活动;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1.道德的定义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或借机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功能:
(1)主要:
认识功能(道德反映社会现实),调节功能(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时间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2)其他: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6)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第二节
1.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矝。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2.为什么要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一)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二)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辨证统一。
(2)社会注意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三)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1)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3)结合实际。
第四节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
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
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
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
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2.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1)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3)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4)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3.大学生如何树立诚信品质?
如何锤炼个人品德?
(一)
(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二)锤炼个人品德首先应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1)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
(2)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坚忍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修养。
(3)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
(三)加强思想道德的方法:
(1)学思并重的方法。
(2)省察克治的方法。
(3)慎独自律的方法。
(4)积善成德的方法。
(5)知行统一的方法。
(四).加强道德修养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根本途径:
于社会实践相结合/联系)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1.为什么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社会公德的定义、基本特征:
定义: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道德要求。
特点:
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4.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
5.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6.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第三节
1. 结婚的法定条件
(一)必备条件:
(1)必须是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2)必须达到法定年龄:
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未婚,离婚,丧偶)
(二)禁止条件:
(1)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2)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三)法定程序: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规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
第7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1.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综合以上三方面,可以将法律定义为: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从法律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3)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4)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5)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6)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第四节
1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1)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
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2)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3)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
第8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第一节
1.宪法的特征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2)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
(2)人民主权原则。
(3)公民权利原则。
(4)法治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3.我国的国家制度国体、政体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我国的国家制度主要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等。
(2)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权体制,是形成和表现国家意志的方法。
(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注:
我国现行宪法1982年制定宪法1988年修正案1993年宪法修正案1999年宪法修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