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0213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docx

教师招聘考试高分试题4

2017.04.27

1.《民主主义与教育》是谁的作品()

A.布鲁纳B.克伯屈

C.怀特海D.杜威

2.最近教育部门规定中小学的学校班级规模原则上不超过()个。

A.40B.45

C.50D.60

3.教育部要求中小学的教师5年内培训不少于()课时。

A.240B.280

C.320D.360

4.从()起,国家开始实施教师资格证考试和5年定期注册改革试点。

A.2010年B.2011年

C.2012年D.2013年

5.中国古代思想家()说: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A.孔子B.老子

C.孟子D.列子

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著名文学家()

A.欧阳修B.谭嗣同

C.柳宗元D.韩愈

7.当代美好教育的目的是()

A.自学B.教育

C.创新D.育人

8.法律规定,儿童实施了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视为犯罪,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限是()

A.不满12岁B.不满13岁

C.不满14岁D.不满18岁

9.王老师大学毕业后自愿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应该依法对王老师()

A.给予补贴B.予以表彰

C.进行奖励D.提高津贴

10.学生张某因多次偷盗,学校准备申请送其到工读学校进行矫治。

有权对这一申请进行审批的机构是()

A.公安机关B.检察机关

C.教育行政部门D.民政部门

【参考答案】

1.D【解析】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又译《民本主义与教育》。

2.B【解析】班级数量不超过45个,单班人数不超过50人。

3.D【解析】略。

4.D【解析】略。

5.C【解析】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出: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6.D【解析】题干内容出自韩愈的《师说》。

7.D【解析】略。

8.C【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不满十四周岁是无责任能力年龄阶段。

因此,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法律侵害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9.A【解析】根据我国《教师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

10.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对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2017.04.27

1.初中少先队的直接领导者是()

A.中国共产党

B.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C.中国少年先锋队

D.初中班主任

2.下列关于导入的注意事项的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导入要有针对性

B.导入要有趣味性

C.导入要有启发性

D.导入要有统一性

3.某中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了各种各样的课余兴趣小组,比如篮球队,剪纸小组,汽车模型小组等,该校的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A.组织安排的灵活性和伸缩性

B.学生参与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C.内容形式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D.活动的开放性和实践性

4.教师有目的的组织德育活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

A.情操B.修养

C.礼仪D.德育

5.一节课的优劣得失,一定会从()上反映出来,一般是看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业负担等方面。

A.教学组织方式

B.教学内容

C.教学水平

D.教学效果

答案及解析

1.选B。

【解析】少先队是由中国共产党创立并委托中国共青团领导的群众性的儿童组织。

2.选D。

【解析】课堂导入的特点有:

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间接性,新颖性。

3.选C。

【解析】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该校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体现了课外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4.选D。

【解析】德育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5.选D。

【解析】一堂课的好坏,一定会从通过教学取得的效果上反映出来。

2017.04.28

1.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规定,中小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的时间应该达到()

A.0.5小时B.1小时

C.1.5小时D.2小时

2.根据我国《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限制年限是()

A.1年B.3年

C.5年D.8年

3.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教育家是()

A.杜威B.凯洛夫

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4.具有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特征的教育阶段是()

A.原始社会教育

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①教育领导权②受教育权③教育目的④教育结构⑤教育内容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6.裴斯泰洛齐认为:

“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

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这种观点反映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A.生活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D.文化本位论

7.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B.必修课程

C.学科课程D.综合课程

8.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类型是()

A.选修课程B.必修课程

C.学科课程D.综合课程

9.“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表明教师应具备()

A.广博的文化修养

B.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C.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D.良好的实际工作能力

10.陶行知说: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与之相关联的教师职业道德是()

A.爱国守法B.关爱学生

C.爱岗敬业D.终身学习

【参考答案】

1.B【解析】略。

2.B【解析】详见我国《教师资格条例》第二十条规定。

3.A【解析】略。

4.B【解析】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教育和生产劳动是相分离的,那时候的教育具有等级性,是奴隶主和贵族享有的教育。

5.D【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取舍。

6.C【解析】裴斯泰洛齐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7.A【解析】略。

8.A【解析】选修课程是针对必修课程的不足之处提出来的,是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而开设的课程。

9.C【解析】题干的意思是:

教师只有懂得了教育成功的因素,同时又懂得了教育失败原因,然后才能胜任教师的工作。

这表明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10.B【解析】陶行知的话语的意思是:

教师不要歧视学生,要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

这反映的是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

2017.04.28

1.德育的知行统一原则要求()。

A.理论重于实践

B.实践重于理论

C.学习与理论想结合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利用校园的花坛、草坪影响学生的品德,这种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说服教育法

3.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不包括()。

A.当前的形势

B.学生的年龄特征

C.学生的思想实际

D.德育的方法

4.通过人格感化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参观法

D.实际锻炼法

5.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6.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育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

B.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就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C.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德育过程可以从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任何一个方面开始

8.德育应当普遍存于一切教学活动之中。

()

9.科尔伯格认为,认知是发展的前提,即道德水平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而提高。

()

10.德育过程包含教学过程,它和教学过程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知行统一是指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相结合。

2.【答案】C。

解析:

利用草坪、花园影响学生品德,属于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选情感陶冶发。

3.【答案】D。

解析:

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包括:

①德育目;②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③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④文化传统的制约作用。

4.【答案】B。

解析:

人格感化是陶冶教育法的一种形式,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5.【答案】A。

解析:

道德认识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6.【答案】D。

解析: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但是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

7.【答案】ACD。

解析:

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二者有联系也有区

别。

8.【答案】√。

解析:

学校以教学为主,因此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它各科教学是德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德育应当渗透到各科教学当中。

9.【答案】√。

10.【答案】×。

解析:

德育可以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等其他形式来实现,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实现德育,还可以实现智育、体育、美育等。

2017.04.29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的是()

A.家长批评孩子

B.感受美好的自然环境

C.新生儿吮吸母乳

D.参加画展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提出者是()

A.蔡元培B.黄炎培

C.陶行知D.杨贤江

3.下列关于教育要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教育都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

B.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有知识的人都可以成为教育者

C.学习者的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

D.教育形态的多样化是由于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结合而造成的

4.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不包括()

A.流畅性B.适应性

C.灵活性D.独创性

5.1951年,我国颁布的《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正式确立班主任制度,规定从1952年设立“班主任”,负责全班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工作、道德行为、生活管理、课外活动等工作,并取代之前的()

A.级任导师B.级任教师

C.班任导师D.班任教师

6.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A.道德信念的形成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C.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D.价值内化

7.下列关于封建社会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官学与私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类型

B.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

C.鲜明的等级性是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特征

D.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已经从分离走向结合

8.“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最早出自()

A.《论语》B.《学记》

C.《孟子》D.《中庸》

9.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内容中属于()范畴。

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D.心理教育

10.提倡“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D.凯洛夫

【参考答案】

1.C【解析】“新生儿吮吸母乳”属于人类的本能行为。

2.C【解析】略。

3.B【解析】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是教育者。

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引导、促进和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要成为教育者,需要许多内在素质和外在条件。

4.B【解析】创造性思维以发散思维为核心。

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独特性)等特点。

因此,目前也有人以发散思维的特点来代表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5.A【解析】略。

6.C【解析】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若只是此一时、彼一时地偶然表现,则不能称之为品德,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

7.D【解析】封建社会的生产仍是手工操作的小生产,生产劳动者的培养不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因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没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基本上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

8.B【解析】略。

9.B【解析】我国的德育是“大德育”,也称作广义的德育。

其外延包含了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

其中,政治教育主要是对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国际关系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属于政治教育的范畴。

10.C【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三中心论”。

2017.04.29

露影飞舞QQ:

421021411

1.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德育原则是()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2.在初中阶段,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

A.初一年级

B.初二年级

C.初三年级

D.初中毕业

3.教师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设了飞机模型兴趣班,培养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这属于课外教育活动中的()

A.劳动工艺活动

B.科学技术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4.在指导初中生课外活动中,教师应该明确课外活动成败的关键在于()

A.学生是否愿意参加课外活动

B.是否全体学生都参加了课外活动

C.是否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D.是否在课外活动中进一步巩固了课堂的教学内容

5.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包括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方面,下列()是理解(指的是把握知识材料的意义的能力)相对应的行为动词。

A.区分、估计、举例、解释

B.分类、比较、对照、归纳

C.鉴别、比较、理论、检讨

D.改变、运用、证明、计算

答案及解析

1.选D。

【解析】中小学德育原则包括: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疏导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

2.选B。

【解析】初二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3.选B。

【解析】课外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

思想教育活动,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公益活动。

科技活动是指学校根据实际的办学条件和社会资源,举办各种科普知识讲座,参观科技展览,组织各种科技小组活动,组织“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等。

4.选C。

【解析】课外活动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活动能力和表现是课外活动成败的关键,所以选C。

5.选A。

【解析】

(1)知识:

对所学材料的记忆能力,涉及重认知和再现具体的事实、定义、规则。

知识目标最为强调的是记忆的心理过程。

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2)领会:

掌握材料含义及主旨的能力,通常表现为将材料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解释材料和预测结果、倾向等。

它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与层次的理解。

(3)运用:

运用已学概念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包括使用诸如规则、方法、概念、原则、规律和理论的能力。

应用代表较高水平和层次的理解。

(4)分析:

将材料分成其组成部分或要素的能力,包括组成部分的辨认、各部分关系的分析及其组织原则的确认。

分析代表着一个较高的智慧水平,因为它不仅要求理解材料的内容,也要求了解材料的结构形式、关系和构成依据。

(5)综合:

组合有关部分和要素以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的能力,包括整理各片断、各要素、各部分的过程,也包括安排和组合它们构成一种新的清晰的模式和结构的过程。

此范围内的学习结果强调创造性的行为,着眼于新模式和新结构的创造。

(6)评价:

依据既定标准判断材料(文章、小说、诗歌、研究报告、某种陈述等)价值的能力。

判断所依据的标准有两种,一是外部标准,二是内部标准。

此范畴的学习结果代表着认知领域的最高层次和水平。

因为它既包含了所有其它类别的要素,又添加了依据一定的标准而进行的判断。

2017.04.30

1.具有鲜明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特征的旧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2.以下关于教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

B.教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

C.教师是学生的朋友

D.师范教育的产生促使教师培养走向专门化

3.下列关于终身教育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终身教育使教育成为有效的、公正的、人道的事业

B.终身教育谋求各类教育之间的联系和统一

C.终身教育不包括非正规教育

D.终身教育已被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普遍接受

4.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属于()

A.经验课程B.综合性课程

C.三级管理课程D.学科课程

5.下列关于课程标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及评价的依据

B.课程标准是按学科门类制定的

C.课程标准包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D.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6.人的身体发展遵循“由中心向周围发展”的规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特征。

A.不平衡性B.顺序性

C.阶段性D.差异性

7.认为教育目的由社会需要决定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B.卢梭

C.涂尔干D.洛克

8.良好的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有()、有效的行为规范、共同的心理归属感。

A.明确的共同目标、共同的舆论基础

B.明确的共同目标、共同的活动基础

C.明确的共同目标、公认的班级核心

D.共同的活动基础、公认的班级核心

9.我国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

A.接班人B.建设者

C.建设者和接班人D.劳动者

10.下列关于学生的本质属性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B.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C.学生是以升学为主要任务的人

D.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参考答案】

1.B【解析】1903年的“癸卯学制”是我国实行新学制的开端,它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2.A【解析】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A项表述错误。

3.C【解析】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

4.D【解析】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方案中新设置的一门课程。

它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是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

其性质主要有:

(1)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经验性课程,不存在内在的知识逻辑和知识体系,按主题的形式来展开设计;

(2)相对于分科课程而言,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包括内容综合、学习方式综合和活动时空综合三个方面;(3)综合实践活动还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5.C【解析】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其内涵包括:

(1)它是按门类制定的;

(2)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3)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4)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5)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6.B【解析】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例如,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中心向周围发展)、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

7.C【解析】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其代表人物有荀子、柏拉图、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等。

8.C【解析】略。

9.C【解析】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要求之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10.C【解析】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017.04.30

1.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思想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2.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不包括()。

A.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B.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

C.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

D.德育对教育的导向功能

3.成长记录袋法是属于下列哪种德育方法。

()

A.说理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4.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统一的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5.“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严格管理学生原则

6.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A.道德意志

B.道德情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

7.“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这段言论体现了德育的方法是()。

A.陶冶法

B.榜样法

C.两难法

D.说服法

8.下列属于德育的途径有()。

A.参观军事博物馆

B.学习模范事迹

C.教学活动

D.共青团工作

E.进行公益劳动

9.榜样示范是品德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基本方法。

()

10.德育应当普遍存于一切教学活动之中。

()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

A、B和C选项都不全,选D。

2.【答案】D。

解析: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

其基本功能具体表现在:

①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②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③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④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3.【答案】B。

解析:

成长记录袋是一种新兴评价方式,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科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地分析与解析,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

4.【答案】D。

解析: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

其实质是教育者将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5.【答案】C。

解析:

“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是由马卡连柯提出来的,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6.【答案】B。

解析:

德育体谅模式主要主张:

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

故选B。

7.【答案】A。

解析:

题干古语意思是:

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时间一长,自己本身因为熏陶也会充满香气,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和素质低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了卖鲍鱼的市场,时间一长,连自己都变臭了,也就不觉得鲍鱼是臭的了。

体现了陶冶法,即为受教育者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8.【答案】ABCDE。

解析:

德育的途径有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和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