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0497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26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

《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验检测细则新.docx

试验检测细则新

F路基填前基底强度验收标准21

G.基底排水要求21

1、

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本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明确试验检测任务,完善试验检测流程,细化试验检测内容,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依据本项目《施工监理实施办法》、《技术规范》和国家、交通部颁布的相关规范、规程,结合本项目路基、桥涵工程施工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2、组织机构及职能

本项目试验室由总监办中心试验室、各监理处试验室、及各承包人工地试验室组成。

总监办中心试验室负责对各监理处、承包人试验室工作的检查、监督和业务指导,监理处试验室负责对所管理的各承包人试验室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各承包人试验室负责完成本施工标段内试验检测工作任务。

3、材料试验

3.1原材料试验

3.1.1普通钢筋

a)技术要求

带肋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GB1499.2-2007)的规定,热轧光圆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光圆钢筋»(GB1499.1+2008)的规定。

钢筋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1。

钢筋的主要力学性能

表1

钢筋类型及牌号

光圆HPB235

光圆HPB300

带肋HRB335

带肋HRB400

直径(mm)

8-22

8-22

6-25

28-50

6-25

28-50

屈服强度(MPa)

235

300

335

400

抗拉强度(Mpa)

370

420

455

540

延伸率δ5(%)

25

25

17

16

180°冷弯曲内径

d

d

3d

4d

4d

5d

b)取样及试验

材料公司采购前应在厂家材料仓库(按同品种、同等级、同一截面尺寸、同炉号为一批)随机截取原材样品4根和焊接样品3根,送中心试验室进行拉伸、冷弯和可焊性试验,中心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方可决定采购和配送。

钢筋进场后材料公司应提供厂家的质保资料和中心试验室的检验报告,承包人按同牌号、同厂家、同规格、同批号和供应数量组成检验批次,60t以下按一个批次,60t以上按2个或2个以上批次。

每个批次任选2根钢筋,截取原材样品4根,其中2根用于拉伸试验(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和延伸率);2根用于冷弯试验;如果有1件样品试验失败或不符合表1要求,另取4个样品再做试验。

如果再有1件样品试验结果仍不符合要求,则该批钢筋判为不合格。

试验方法执行《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金属材料冷弯试验方法》(GB/T232-1999)、《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

监理处试验室抽检20%批次,中心试验室抽检2%批次。

3.1.2碎石

材料公司开采前应委托省级试验检测机构对石料的材质进行验证试验,试验项目应包括:

抗压强度、压碎值、坚固性、视密度、有机质和二氧化硫含量等。

生产过程中中心试验室定期抽检碎石的级配、含泥量、针片状等工艺性指标。

材料进场后材料公司应出据相关检测报告,同时承包人试验室按400m3以下组成检验批次进行试验。

试验项目包括: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级配、压碎值、针片状、含泥量。

混凝土用碎石技术要求见本项目《技术规范》表410-4、410-5、410-6、410-7。

试验方法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2005)要求进行。

其中监理处抽检20%,中心试验室抽检2%。

3.1.3砂、卵石

承包人试验室应对卵石、砂的料源存放材料进行验证试验,卵石的验证试验包括:

级配、压碎值、含泥量、坚固性、硫化物含量、有机质含量。

砂的验证试验包括:

级配、含泥量、坚固性、硫化物含量、轻物质含量、有机质含量。

其中坚固性、硫化物含量、有机质含量、轻物质含量等指标应外委试验。

验证试验合格后方可决定采购。

材料进场后,承包人试验室按200m3组成批次进行试验。

砂的试验项目包括: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级配和含泥量等;卵石的试验项目包括: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级配、含泥量和压碎值。

混泥土用砂技术要求见本项目《技术规范》表410-1、410-2、410-3。

混凝土用卵石技术要求见本项目《技术规范》表410-4、410-5、410-6、410-7。

用于软土地基处理处治材料的砂砾石技术指标要求见本项目《技术规程》205.03条款要求。

用于结构物处的回填料应符合本项目《技术规程》302.02条款要求。

用于精加工层的碎、砾石填料应符合本项目《技术规范》302.02条款要求。

试验方法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2005)要求进行。

监理处按20%抽检,中心试验室按2%抽检。

3.1.4水泥

A.技术要求

a)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符合GB175—2007要求。

常用水泥的技术指标为:

化学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品种

代号

不溶物

(质量分数)

烧失量

(质量分数)

三氧化硫(质量分数)

氧化镁

(质量分数)

氯离子(质量分数)

硅酸盐水泥

P·I

≤0.75

≤3.0

≤3.5

≤5.0a

≤0.06c

P·Ⅱ

≤1.50

≤3.5

普通硅酸盐水泥

P·O

-

≤5.0

矿渣硅酸盐水泥

P·S·A

-

-

≤4.0

≤6.0b

P·S·B

-

-

-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P·P

-

-

≤3.5

≤6.0b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P·F

-

-

复合硅酸盐水泥

P·C

-

-

a如果水泥压蒸试验合格,则水泥中氧化镁的含量(质量分数)允许放宽至6.0%。

b如果水泥中氧化镁的含量(质量分数)大于6.0%时,需进行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并合格。

c当有更低要求时,该指标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b)凝结时间:

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390min;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600min。

c)强度:

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通用硅酸盐水泥,其不同各龄期的强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单位为兆帕

品种

强度等级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3d

28d

3d

28d

硅酸盐水泥

42.5

≥17.0

≥42.5

≥3.5

≥6.5

42.5R

≥22.0

≥4.0

52.5

≥23.0

≥52.5

≥4.0

≥7.0

52.5R

≥27.0

≥5.0

62.5

≥28.0

≥62.5

≥5.0

≥8.0

62.5R

≥32.0

≥5.5

普通硅酸盐水泥

42.5

≥17.0

≥42.5

≥3.5

≥6.5

42.5R

≥22.0

≥4.0

52.5

≥23.0

≥52.5

≥4.0

≥7.0

52.5R

≥27.0

≥5.0

矿渣硅酸盐水泥

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复合硅酸盐水泥

32.5

≥10.0

≥32.5

≥2.5

≥5.5

32.5R

≥15.0

≥3.5

42.5

≥15.0

≥42.5

≥3.5

≥6.5

42.5R

≥19.0

≥4.0

52.5

≥21.0

≥52.5

≥4.0

≥7.0

52.5R

≥23.0

≥4.5

d)细度: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以比表面积表示,不小于300m2/kg;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以筛余表示,80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0%或45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

e)强度试验按GB/T17671进行试验。

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掺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在进行胶砂强度检验时,其用水量按0.50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

当流动度小于180mm时,须以0.01的整倍数递增的方法将水灰比调整至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

B.取样及试验

中心试验室负责对材料公司的采购、配送环节进行抽检试验。

材料进场后,承包人试验室按同厂家、同等级、同品种,袋装水泥按每200t作为一个批次,散装水泥按每500t作为一个批次,进行抽样试验。

试验项目包括:

细度、安定性、凝结时间、胶砂强度。

用在重要结构物,如:

水下混凝土、大体积墩台、高标号混凝土中,还需检验三氧化硫含量、氧化镁含量、烧失量和矿物组成。

取样及试验方法按《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要求进行。

监理处按20%抽检,中心试验室按2%抽检。

3.1.5石材

砌体用石材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类别和强度,石质应均匀、不易风化。

要求孔隙率小,不透水、无裂纹、坚硬、耐冻。

承包人应对采石场的石料取样进行验证试验,试验项目包括:

饱水抗压强度、相对密度、毛体积密度、吸水率。

试验方法按《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E41-2005)要求进行。

当材质发生变化或更换料场时均应重新进行验证试验。

监理处试验室应监督承包人的验证试验,中心试验室随时抽查。

3.1.6水

拌制混凝土用的水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或油脂、糖类及游离酸类等。

污水、pH值小于5的酸性水及含硫酸盐量按SO

计超过水的质量0.27mg/cm3水不得使用。

3.1.7外加剂

所采用的外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使用前应复验其效果,使用时应符合产品说明及规范关于混凝土配合比、拌制、浇筑等各项规定以及外加剂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不同品种的外加剂应分别存储,做好标记,在运输与存储时不得混入杂物和遭受污染。

3.2路基填料试验

3.2.1技术要求

(1)含草皮于、生活垃圾、树根、腐殖质的土严禁作为路基填料。

(2)淤泥、泥炭、冻土、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膨胀土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确需使用时,必须采用技术措施进行处理,经检验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3)液限打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含水量不适宜直接压实度细粒土,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需要使用时,必须采用技术措施进行处理,经检验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4)粉质土不宜直接填筑于路床,不得直接填筑于浸水部分的路堤。

(5)利用粉煤灰填筑路堤,烧失量宜小于20%;粒径宜在0.001~1.18mm之间,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宜大于45%。

(6)利用红砂岩作为路基填料,在施工前必须对红砂岩进行烘干岩块浸水崩解试验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以区分红砂岩类别,按设计要求使用。

(7)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符合表4要求。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

表4

填料应用部位

填料最小强度(CBR)(%)

填料最大粒径

(mm)

(路床顶面以下部位)(m)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填方路基

上路床(0-0.30)

 8.0

 6.0

 100

下路床(0.30-0.80)

 5.0

 4.0

 100

上路堤(0.80-1.50)

 4.0

 3.0

 150

下路堤(>1.50)

 3.0

 2.0

 150*

零填及挖方路基

0-0.30

 8.0

 6.0

 100

0.30-0.80

 5.0

 4.0

 100

注:

*不适应填石路堤

3.2.2 取样及试验

路基填筑前,承包人试验室对同一料源用于下路堤区按每8000m3组成一批次、上路堤区按5000m3组成一批次、路床区按每2000m3组成一批次、以及土质发生变化时应取样进行试验。

监理处抽检20%,中心试验室抽检2%。

土质填料试验项目包括:

液塑限、颗粒分析、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CBR值、天然含水量、有机质含量。

石质填料试验项目包括:

单轴抗压强度、强风化石料进行CBR试验、红砂岩进行烘干岩块浸水崩解试验。

试验方法按《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E41-2005)及《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规定执行,红砂岩浸水崩解试验按设计要求进行。

改良土质除需进行上述试验外,还应进行改良剂的性能试验,如石灰的有效钙、镁含量测定,水泥的强度和凝结时间等。

相关的试验方法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及《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规定执行。

4、标准试验

4.1标准击实试验

路基填筑前,承包人试验室对同一料源的填料用于下路堤区按每8000m3组成一批次、上路堤区按每5000m3组成一批次、路床区按每2000m3组成一批次、以及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时应取样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填料的含水量一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试验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中重型击实方法进行。

监理处试验室抽检20%,并在填料发生变化时取样进行平行试验。

当平行试验结果有争议时,中心试验室取样进行仲裁试验。

4.2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4.2.1配合比设计

1)普通混凝土

⑴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通过计算、试配和调整确定。

⑵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根据图纸规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考虑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以及组成材料可能的波动。

当缺少经验数据时,可参考下式确定:

RP=R+1.645Sn。

R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Sn为标准差由承包人具备的历史统计数据确定,当缺乏充分的统计资料时可取用表5经验值:

Sn参考值          表5

R

C2-C30

>C35

Sn

4.0

5.0

6.0

⑶试配混凝土工作性应符合表6要求。

混凝土浇筑入模时的坍落度        表6

结构物类型

坍落度(mm)

小型预制块及便于振捣的结构

0-20

桥涵基础、墩台等无筋结构

10-30

普通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30-50

配筋较密、断面较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50-70

配筋极密、断面高而窄钢筋混凝土结构

70-90

⑷素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不大于0.60,最小水泥用量不小于250kg/m3;钢筋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不大于0.55,最小水泥用量不小于275kg/m3;水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不小于350kg/m3o当混凝土受到浸蚀性物质和其他恶劣环境影响时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表1.0.7规定。

⑸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包括代替部分水泥的混合材料),不宜超过500kg/m3,大体积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宜超过350kg/m3.

⑹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和砂率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中表4.0.1-2、4.0.2选取。

2)泵送混凝土

①坍落度为80~180mm,具体取值根据现场泵送高度选用,试配时应考虑泵送过程中坍落度的损失。

②泵送混凝土宜采用中砂,其通过0.315mm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应少于15%,通过0.160mm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应少于5%。

砂率宜为40~50%。

③粗集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道内径之比直1/3~1/5,泵送高度在50m以下时用1/3,大于100m时用1/5。

④水灰〈胶〉比宜为0.40~0.60,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

3)防水混凝土

①宜选用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且强度等级不低于42.5,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20kg/m3。

②粗集料宜采用连续级配,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大于1.0%。

细集料含泥量不大于3.0%。

③外加剂宜采用防水剂、膨胀剂、引气剂或减水剂;掺用引气剂时,混凝土含气量控制在3%~5%。

砂率宜为35%~45%;灰砂比宜为1:

2~1:

2.5。

最大水灰比应符合表7的规定。

防水混凝土最大水灰比         表7

抗渗等级

最大水灰比

C20~C30

>C30

S6

0.60

0.55

S6~8

0.55

0.50

S12以上

0.50

0.45

⑹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增加抗渗性能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O.2MPa;

b.试配时,应采用水灰比最大的配合比作抗渗试验,试验方法按《公路工程

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规定执行。

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St≥S10+0.2

式中:

St-6个试件中4个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值;

S一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

4)C50、C55混凝土

①应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②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1.5mm;针片状含量不宜大于5%;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2%。

③粗集料除进行压碎值试验外,对碎石尚应进行岩石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其结果不应小于要求配置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的1.5倍。

④细集料宜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6,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⑤外加剂应掺用高效减水剂或缓凝高效减水剂;外掺料应掺用活性较好的矿物掺合料,且宜复合使用矿物掺合料。

⑥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kg/m3,水泥和混合材总量不超过550kg/m3,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结料的30%。

⑦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强度试验时,其中一个应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2~0.03。

配合比确定后,尚应进行不少于6次重复试验进行验证,其平均值不应低于配置强度。

5)大体积混凝土

①水泥应选用水化热低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优先选用大坝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②粗集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集料直采用中砂。

③大体积混凝土应掺用缓凝剂、减水剂和减少水泥水化热的掺合料。

④大体积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应提高掺合料及集料的含量,以降低每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6)水下混凝土

①可选用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应采用防离析措施。

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宜早于2.5h,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

②粗集料宜优先选用卵石或卵石和碎石的混合料,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间距的1/4,同时不应大于40mm。

③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

混凝土砂率宜在40%~50%。

④水灰比宜采用0.50~0.60。

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50kg/m3,当使用缓凝减水剂和粉煤灰时,可不少于300kg/m3。

⑤混凝土拌和物应有良好的工作性,其明落度宜为180mm~220mm。

7)喷射混凝土

A.应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在软弱围岩中宜选用早强水泥.水泥标号不低于42.5级,使用前应对强度﹑安全性﹑凝结时间等进行抽样检验.

B.为防止喷射混凝土过程中堵塞管道,减少回弹量以及保证混凝土支护结构的强度,粗骨料应采用坚固耐久的碎石或卵石,粒径一般不大于15mm.

C.为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和减少施工作业时的粉尘,以及减少混凝土硬化时的收缩裂纹,细骨料应用坚硬耐久的中﹑粗砂,细度模数一般大于2.5,含水量宜控制在5%-7%.

D.速凝剂必须采用质量合格的产品。

应注意保管,不使其变质。

使用前应做速效果试验,要求初凝不超过5min,终凝不超过10min。

应根据水泥品种、水灰比等,通过试验确定速凝剂的最佳掺量,并应在使用时准备计量

E.采用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时,其钢纤维可用普通碳素钢,其抗拉强度不得低于308MPa,且不得有油渍及明显的锈蚀,钢纤维直径宜为0.3~0.5mm,长度宜为20~25mm,且不得大于25mm。

钢纤维含量宜为混合料质量的3%~6%。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F.为使喷射混凝土在运输管道中的顺畅和喷射后密实性高,砂石骨料级配应符合有关标准,宜控制在下表的范围内.

骨粒粒径/mm

0.150.300.601.202.505.0010.0015.00

级配(I)

5~710~1517~2223~3135~4350~6073~82100

级配(Ⅱ)

4~85~2213~3118~4126~5440~7062~90100

G.喷射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

根据大量工程实践并结合有关技术规范,喷射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以下要求︰

a)干集料中水泥与砂石重量比︰干集料中水泥与一般控制在1:

4~1:

4.5;每m3干集料中水泥用量宜控制在375-400kg。

这种配比能满足喷射混凝土强度的要求,且回弹较少。

b)含砂率︰含砂率一般应控制在45%~55%实践证明,低于45%时易造成堵管,且回弹大;高于55%时强度降低,收缩加大。

需特别强调的是喷射混凝土中不宜采用细砂,它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增加其收缩开裂等。

c)水灰比︰水灰比一般以0.40-0.45为宜,否则强度降低﹑回弹增大。

d)速凝剂︰速凝剂一定要由效果试验来确定其最佳掺量值,并要求达到各龄期的设计强度。

一般情况下,实际使用时拱部可用2%-4%﹑边墙可用2%的速凝剂掺量,通过试验适当调整即可达到最佳掺量。

4.2.2混凝土的试配

每个级别的混凝土,应先做3盘或更多的试配合,用来估定和易性、强度、经济性、含气量、坍落度、修饰及一般外观。

然后将最佳配合比分做同样的配料的3盘,每盘至少可制作6个标准立方体,3个用于7天的抗压强度试验,3个用于28天的抗压强度试验,对于防水混凝土,应制作6个抗渗试件用于抗渗试验。

所有试验按《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规定执行。

4.2.3配合比设计提交的成果

(1)水泥、集料、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品种与来源以及检验结果。

(2)集料的筛分结果;组合集料的掺配结果。

(3)水灰比、单位用水量、砂率等设计参数。

(4)混凝土试拌和易性指标(如坍落度)。

(5)混凝土的强度试验结果。

4.2.4混凝土配合比的批准

C40(含C40)以下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承包人试验室必须根据原材料及施工工艺情况,在工地试验室进行设计和试配。

监理处100%进行平行试验并确认满足要求后批准配合比,并报中心试验室备案,中心试验室抽检5%进行验证复核;C40以上混凝土配合比由承包人、监理处斗中心试验室三家同时取样进行设计和试配,中心试验室确认满足要求后批准配合比。

4.3砌筑砂浆和预应力孔道灌浆料配合比试验

4.3.1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

(1)砌筑砂浆配合比,应按《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通过计算、试配和调整确定。

(2)砌筑砂浆用水泥的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水泥砂浆采用的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宜大于32.5级,水泥用量不得小于200kg/m3。

(3)砂浆中宜用中砂,其中毛石砌体宜选用粗砂。

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

(4)水泥砂浆拌合物的密度不宜小于1900kg/m3。

(5)砌筑砂浆稠度、分层度、试配抗压强度必须同时符合要求。

石砌体稠度应在30~50mm;分层度不得大于30mm。

6)水泥砂浆材料用量可按表8选用。

每立方米水泥砂浆材料用量       表8

强度等级

水泥用量(kg/m3)

砂用量(kg/m3)

用水量(kg/m3)

M2.5~M5

200~230

砂堆积密度值

270~330

M7.5~M10

2200~280

M15

280~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