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1008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识字1神州谣

  教学要求

  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字词的含义,感受祖国的伟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的本课的生字,理解字词含义。

  2.领悟字词的含义,感受祖国的伟大。

  教学

  课时两课时。

  ①神州(zhōu)谣(yáo)

  我神州①,称中华②,

  山川③美,可入画。

  段导读:

写中华山川美如画。

  黄河奔,长江涌(yǒnɡ),

  长城长,珠峰(fēnɡ)耸(sǒnɡ)。

  段导读:

写黄河、长江、长城和珠穆朗玛峰的特点。

  台湾(wān)岛,隔(ɡé)海峡(xiá)④,

  与(yǔ)大陆(lù),是一家。

  段导读:

写台湾和大陆是一家。

  各民族⑤,情意(yì)浓(nónɡ),

  齐(qí)奋发⑥,共繁(fán)荣(rónɡ)。

  段导读:

写中华各民族共同发展。

  1.会读“州、谣”等15个生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走近课文

  师:

出示祖国地形图,学生说地形图形状像什么。

(课件出示图片)

  生:

像雄鸡。

  (图片展示美丽风光)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朗读课文。

  

(1)要求:

朗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

  朗读指导:

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本文。

  读“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可用低缓、深情的声音,表现宝岛未归的遗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从第一二句中读出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从第三句中读出宝岛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人民盼望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从第四句中读出各族人民正在齐心协力,奋发向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指名读。

  齐读。

  师点评。

  

(2)读课文,说说你从文字中想到了什么

  ①当你读到“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时,请你说一说你对这些地方的了解。

  生: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

  生:

长城全长一万三千多里,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生:

珠穆朗玛简称珠峰,是世界上最高的陆地。

  生:

台湾是祖国的领土,我们和台湾人民是同胞兄弟姐妹。

  ……

  ②请读下面的内容:

(课件出示)

  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请你说一说,你从加点的字中读出了什么?

  生:

奔,让我似乎看到了黄河的水,波涛汹涌,直奔天际。

  生:

涌,让我仿佛看到了长江浩浩荡荡向东奔流。

  生:

长,让我好像看到了长城就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

  生:

耸,让我好像看到了珠穆朗玛峰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雄姿。

  ③“各民族,情谊浓”,你知道我国有多少民族吗?

  生:

56个民族。

  唱: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师:

有谁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民族的名称?

  生:

汉族。

  生:

苗族。

  生:

水族。

  师:

大家将自己是哪个族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学生书写。

  老师讲解:

中国汉族人口最多,其他各族的人相对来说人口较少,所以将其它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

  ④请你给台湾小朋友说一句祝福语。

  生:

祝台湾小朋友学习进步!

  生:

祝台湾小朋友健康成长!

  生:

……

  ⑤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大家一起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你打算怎么做呢?

  生:

努力学习,将来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生:

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

  总结:

是啊,我们都是华夏儿女,我们一起生活在神州大地上,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母亲——中国!

希望同学们像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热爱祖国!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本课是一篇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引导学生先将课文熟读成诵,然后结合平时搜集的内容和在电视上看到的内容说一说祖国的山河、民族等内容,联系了学生实际,学起来让学生有话可说。

  1.会写本课“州、湾”等9个生字。

  2.培养爱国热情。

  多媒体课件。

  一识字写字

  1.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

比如:

  各地学生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广州、兰州、苏州)、川(四川、银川)、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峡(三峡、刘家峡)”。

再如,通过“江泽民、人民路、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人名、路名,公园名、学校名,认识“民”字。

  2.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如:

  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民、旅-族。

“州、川”的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来理解。

  3.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

如: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4.写字指导。

  

(1)巩固字音、字形。

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及平翘舌音的较多,如川(chuān)、州(zhōu)、争(zhēng)、族(zú)。

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齐”字是六笔写成,“族”字是左右结构,这些都要提醒学生注意。

  

(2)观察发现。

相似的字:

“川、州”。

难写的字:

“民、族”。

  (3)重点讲解。

  夕:

撇不宜长。

奋:

横要短,撇要长。

川:

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

民:

字形特点是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二拓展实践

  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少数民族的服饰、房屋、节日、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

可以按民族把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分类整理,在学习园地或板报上办个专栏。

  课文虽短,但识字量和写字量丝毫没减,因此,本文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要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在这个环节,可让学生联系生活来识字、记字,也可根据已学过的汉字来记住汉字,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识字1.神州谣

  山川美黄河、长江

  长城、珠峰

  台湾、大陆是一家

  各民族共繁荣

  1.给下面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神州(zhōuchuān)六号飞船升入太空啦。

  

(2)珠峰(tēnɡfēnɡ)高耸(sǒnɡshǒnɡ),好像跟天连在了一起。

  (3)我们为了祖国的繁荣(rónɡrǒnɡ)而努力奋(fènfèng)斗。

  (4)台湾(wānmān)人民和大陆(lùnù)人民的情谊(ìyì)很深。

  2.选择正确答案。

  

(1)“珠峰耸”,从“耸”字可以看出(A)。

  A.珠穆朗玛峰很高

  B.珠穆朗玛峰很直

  C.珠穆朗玛峰很大

  

(2)台湾岛是(B)国家的领土。

  A.英国B.中国C.美国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

  

(2)各(民)族,情(谊)浓,(齐)(奋)发,共繁荣。

  4.祖国地大物博,请把你知道的祖国也写两句“三字经”。

  示例:

我中华,幅员阔,山河丽,物丰硕。

  五千年,源远长,长江美,黄河壮。

  5.猜字谜。

  

(1)大人挑小人,挑到大山上。

这个字是(峡)

  

(2)一半不是直,一半在河边。

这个字是(湾)。

  1.教学精彩片断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解答。

小组解答不了的,由组长向全班提出。

  (3)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各组疑问,汇总学生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我们的祖国为什么又称为“神州、华夏、中华”?

  ②“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在哪儿?

是什么样的?

  ③台湾在哪儿?

为什么说台湾和大陆是一家?

  ④“各民族”指哪些民族?

我们自己是什么民族的?

  (4)以上这些问题你最想了解哪个,你打算怎么解决呢?

  (5)选取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回家利用多种途径找答案。

明天开一个祖国知识讨论会:

“我来说说我们的祖国”。

  2.我国的民族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名称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yí)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dòng)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dǎi)族、黎族、傈僳(lìsù)族、佤(wǎ)族、畲(shē)族、高山族、拉祜(hù)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wò)尔族、仫(mù)佬族、羌(qiāng)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gē)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luò)巴族、基诺族。

(具体分布地域见《新华字典》附录。

 

识字2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

识字1。

板书课题:

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

本课讲了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

21教育网

  6﹒拍手、齐读小儿歌。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jiēsǎozhōuàizhuǎntuánrènɑo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

“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

如:

“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

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

“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闹”里面是“市”字。

  另外,“贴、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

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五)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我国传统节日,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

  (课件出示:

带拼音词语):

  chuántǒnɡyuánxiāomǎntánɡqǐqiǎo

  传统元宵满堂乞巧

  niúlánɡyuèbǐnɡshǎnɡjúxiǎoxiànɡ

  牛郎月饼赏菊小巷

  1.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

不带拼音的词语)传统元宵满堂乞巧牛郎月饼

  赏菊小巷

  2.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

(板书:

传统节日)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

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

他们正在干什么?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

  

(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

[拜年、吃饺子]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元宵节)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

(看花灯)

  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

(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

踏青。

  4.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

这是什么传统节日?

[相机出示:

赛龙舟、端午节]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

(吃粽子)

  5.出示第五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

这是什么传统节日?

[相机出示:

乞巧七月七]教师介绍“七月七”,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师介绍“乞巧”:

汉族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

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6.出示第六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你知道吗?

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

[赏月、吃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

“团圆”[相机出示词卡:

团圆]

  7.出示第七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你知道吗?

(重阳节)

  

(2)教师介绍“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比较熟悉的,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节日,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

  三、整体感知

  

(一)分层解读

  第1句介绍了春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2句介绍了元宵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3句介绍了清明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4句介绍了端午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5句介绍了七月七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6句介绍了中秋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7句介绍了重阳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8句介绍了春节团圆的情景。

  板书设计

  识字2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

  重阳节

  中秋节七月七端午节

 

 

识字3贝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甲、骨、类”等16个生字,会写“贝、壳、甲”等10个生字,会写“贝壳、甲骨文、样子、可以、钱币、钱财、有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4、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5、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重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甲、骨、类”等16个生字,会写“贴、街、扫”等9个生字,会写“贝壳、甲骨文、样子、可以、钱币、钱财、有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一、激趣引入。

  1、观察,说说你的发现。

  

(1)流、泪、河、江

(2)说、话、记、读

  (3)树、杨、李、林(4)购、货、赠、赚

  2、说说你的发现。

  生1:

第一组的字都是“氵”,三点水的字都与水有关。

  生2:

第二组的字都是“讠”,言字旁的字都与说话有关。

  生3:

第三组的字都是“木”,木字旁的字都与树木有关。

  生4:

第四组的字都是“贝”,贝字旁的字都与钱有关。

  3、师:

孩子们真聪明,观察得非常仔细。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贝有关的课文。

  4、揭示课题:

3、贝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预习情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借助拼音认识文中的生字。

  

(2)有困难的生字多读几遍,有困难的句子多读几遍。

  (3)有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

  (4)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看看有不会的吗?

如果有不会的,同桌互相教读。

  

(2)出示有困难的生字,强调:

  A珍、饰、赚都是翘舌音。

  B随、损、财都是平舌音。

  C品、贫都是前鼻音。

  D漂是多音字

  piāo()

  漂

  piào()

  (3)去掉拼音读一读这些生字。

  (4)把生字送入词语宝宝中再读。

  甲骨文贝类漂亮珍贵饰品随身携带有关

  容易损坏钱币钱财贝壳样子可以

  (5)说说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注意:

要把生字读准确,不能添字,不能漏字。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贝”的由来,以及由贝组成的字都与钱财有关。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自由观察,提醒大家写字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2、指导书写贝、财用贝做偏旁的字。

  3、提示学生:

贝出现的位置不同,最后一点的长短有所不同。

  4、指导钱字的写法,以及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5、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6、学生书写生字。

  四、作业。

  1、扩词。

  珍()()币()()

  财()()赔()()

  贫()()购()()

  2、近义词

  漂亮----()珍贵----()

  损坏----()容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2、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3、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导入,复习本课生字词。

  

(1)出示本课词语自由读一读。

  甲骨文贝类珍贵漂亮装饰品佩戴

  钱币购买偏旁钱财携带富贵

  货物样子可以有关

  

(2)指名读词语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

  (3)全班齐读词语三遍。

  (4)单独出示文中1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5)一起朗读生字。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指名说明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1)第一自然段贝壳是什么?

它是什么样子的?

在甲骨文中?

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2)第二自然段贝壳有什么特点在古代人们把它用作什么?

除了珍贵漂亮贝壳还有什么特点?

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引导学生归纳:

这一段讲的是贝壳在古代的作用作为饰品。

由于贝壳不容易损坏,所以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3)用贝字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书上例举了一些例子。

  赚、赔、购、贫、货

  3、除了书上列举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她贝字旁的字吗?

(请同学们让字典帮忙)

  三、细读课文,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再读课文,用横线勾出贝字的由来。

  2、精读细读,用波浪线勾画出贝的作用及特点。

  3、讲一讲贝的故事。

  四、拓展延伸。

  1、根据“贝”的故事,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字的由来。

  2、猜一猜:

我还知道哪些字与什么有关。

  如:

(1)铜镜与什么有关?

  

(2)珠宝与什么有关?

  五、作业。

  1、将“贝”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观察生活中的字,看看你知道哪些字的由来。

  

 

识字4中国美食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正确认读“菠、煎、腐”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烧、烤”等8个字。

  2.正确认读“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等词语;正确读写“红烧茄子、烤鸭”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制作哪种食物运用那种烹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激发对中国美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读好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了解中国美食的烹调方法。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我国从南到北,美食文化不同烹调方法也不一样。

  2.告诉学生,本文就是介绍中国美食文化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美食》。

  3.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

(板书:

4中国美食)

  

(二)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出示11道美食图片。

  图片中,介绍了哪些美食?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35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词语能读正确吗?

  出示:

(课件出示)(带拼音)

  红烧烤鸭羊肉蛋炒饭茄子小鸡

  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词语,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

重点指导翘舌音“烧、肉、炒”,前鼻音“饭”。

  出示:

(课件出示)(带拼音)

  菠菜香煎豆腐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蒸饺炸酱面小米粥

  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

重点指导翘舌音“煮、蒸、炸、粥”,前鼻音“煎、炖”后鼻音“酱”。

  3.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

(课件出示读书正确姿势图片;注意读书姿势:

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

  (3)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4.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用田字格课件出示生字:

烧烤鸭肉炒饭茄鸡

  仔细观察字形结构跟着老师书空。

  “烤”字左右结构,右边是个“考”。

  “肉”两个人不一样写法,上面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