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1033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docx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docx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

安徽省蚌埠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本卷分为I、Ⅱ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00分。

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本卷为选择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吕思勉先生曾把中国古代分为三个阶段:

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他的划分依据是

A.五大社会形态理论B.社会组织形式

C.社会经济形态D.社会意识形态

2.图1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

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D.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3.钱穆在《国史新论》说:

在这种制度下,“皇帝不能独裁,宰相同样不能独裁。

”该“制度”应该是

A.二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

C.二府三司制D.内阁制

4.《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说:

“没有充分的土地、但却拥有充裕的劳力,中国人本可全力以赴去生产资本以弥补土地的短缺。

但是实际上,在力图节省土地的同时,技术发展反倒专注于能更密集地使用劳力的手段。

”这段材料强调了

A.中国农业没有技术革新B.技术落后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

C.过多的人口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D.精耕细作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

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等认为中国宋代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下列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有

①街市制度取代坊市制度②政府取消夜市禁令③海外贸易兴起④纸币的流通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6.历史叙述一般分为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历史评价、历史解释等几种方式。

下列叙述中:

①“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②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③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④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7.司马谈尝论诸子百家,认为诸子百家学说虽然不同,但“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其所渭“一致”、“同归”,是指

A.治国安邦方案B.天人合一思想

C.国富兵强思想D.大一统观念

8.中西方文化有很多相近之处,下列西方名言在内涵上与中国的“知书达理”一词最为接近的是

A.“美德即知识”B.“认识你自己”

C.“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D.“人是万物的尺度”

9.书法家欧阳中石说:

“每个人的字都有差别,正像每个人的面孔不同一样。

其实,人的面孔有多大的区别呢?

眼睛、鼻子、嘴……的部位已经非常固定,然而人的妍媸差别竟如天渊,有的实在难看,有的能够倾国倾城。

字的书写也正是如此。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书法作品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风格之别B.书法作品优劣有别特点各异

C.欣赏书法作品之前应先了解作者D.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字

10.对于近代化与社会转型,日本福泽谕吉说: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学,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按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走的道路是

A.洋务运动—政治革命—新文化运动B.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D.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11.近代英国某议员在国会中演讲:

“他们(中国政府)警告你们放弃走私贸易,你自己不愿停止,他们便有权把你们从他们的海岸驱逐,因为你固执地坚持这种不道德的残暴的贸易……在我看来,正义在他们那边。

”该演讲反映了

A.英国政府反对对华走私贸易B.该议员主张对华发动侵略战争

C.英国的走私行为遭到了中国的打击D.英国议会维护英国商人的利益

12.图2是我国抗战时期名为“共荣圈”的漫画,其主旨是

A.揭露日军虚假宣传的本质

B.丑化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

C.美化日本的侵略行为

D.揭示日本侵略者必将灭亡的结局

13.“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

”材料中的“三种势力”不包括

A.外国资本主义B.洋务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D.自然经济

14.下表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该表能够说明l920—1936年间

A.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B.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C.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D.官僚资本阻碍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15.下表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模仿苏联模式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B.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中苏关系恶化,影响了我国重工业的发展

D.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高了农村生产力

 

16.—位同学在某经济类的书籍中发现如下表格。

表格中的数据应是四个地区的

A.茶叶生产总值B.白银的贮存总量

C.罂粟的产量统计D.煤炭生产总值

17.“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是列宁对十月革命的总结。

材料中的“办法”是

A.落实新经济政策

B.面对矛盾的激化,进行全面的改革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18.“在开国者的设计下,总统与国会很自然地对内政外交进行了分工,在外交事务方面,总统的权力比国会大,但在一项国内政策上,总统的权力就小了许多。

在大多数时间里,双方都保持着心照不宣的默契和权力平衡,任何打破平衡的一方都将受到另一方的坚决抵抗。

”这种“没计”体现了哪国政体的施政原则

A.英国君主立宪制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C.美利坚合众国D.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19.某书在介绍欧洲各国政治与体制时指出:

俄罗斯、法兰西、普鲁士等国盛行君主专制;荷兰及西班牙已无法维持海上霸权;而英国因开风气之先,实施君主立宪制度,君主与国会共治,国势蒸蒸日上。

该书最早可能出版于

A.十六世纪初B.十八世纪末

C.十九世纪末D.二十世纪初

20.“商业革命在几个方面有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材料中的“几个方面”在欧洲直接体现为

①广阔的市场②必备的资金③充足的劳动力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

21.亚当·斯密在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中说: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

”作者当时担心的主要问题是

A.工人捣毁机器,进行罢工斗争B.贫富悬殊扩大,威胁社会稳定

C.经济危机发生,经济进入“滞涨”状态D.垄断组织出现,中小企业破产

22.图3是美国1890—1945年的某项经济指标统计示意图,依据所学分析,该示意图最有可能是哪一项数据

A.工业发展指数

B.黄金储备总量

C.失业人数指数

D.农业发展指数

23.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

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

以下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设议会、开国会

24.近代某思想家说: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其“根本条件”是指

A.动员广大农民B.让人民当家作主

C.民众思想解放D.推翻反动政府

25.康德说: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如果把这个观点套用于中国近代史,这里的“一场革命”可以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6.15世纪的名画《圣母与掌玺官罗兰》中掌玺官脸容强悍,目光尖利,跟中倔强的线条反映出他顽强的个性。

他不像是在景仰若圣母,更像是在盯着圣母的脸看。

圣母显得贤淑优雅,仍然是哥特式绘画里的人物,但掌玺官已完全走进肖像画的现实世界了。

该画作旨在宣扬

A.人文主义B.禁欲主义

C.蒙昧主义D.神秘主义

27.巴黎公社革命胜利伊始,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就指出:

“我们接受委侄之际,深感责任重人,……我们的目的一旦达成,就要对……人民群众说:

‘你们当时给我们的是这样一种委托:

我们的个人利益开始抬头之日,就是我们克尽公职结束之时;那么听凭你们发落吧!

’”这一主张能够体现

A.无产阶级专政思想B.分权制衡思想

C.直接民主思想D.社会契约思想

28.1950年,美国总统发表演说:

“共产主义者在韩国所作所为,就如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在10年、15年和20年前所做的一样,我敢肯定,假如让南韩沦陷,共产党的领袖便会变本加厉,进而攻击我们邻近的国家。

”随即美国采取了哪一亚洲政策

A.视共产中国为大国而采取强硬的围堵政策

B.不待联合国的安理会表决即断然出兵南韩

C.援助并借重台湾国民党军队协助南韩反攻

D.为避免骨牌效应而开始军援南越对抗共党

29.图4是建国后某一时期的中学语文课本封面,这一时期

A.国家重视中等教育B.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

C.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D.教育执行“三个面向”思想

30.易卜生《玩偶之家》,尖锐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家庭关系的虚伪,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问题,但由于触犯了资产阶级的传统道德观,被禁止上演。

下列作品中与其同属一类的是

A.《巴黎圣母院》B.《格尔尼卡》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蓝色的多瑙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本卷为非选择题,共4小题,其中第31题13分,第32题10分.第33题18分,第34题14分,共55分。

31.(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同题

材料一苏联著名人权活动家萨哈罗夫1970年3月发表了一封“呼吁”:

“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发展的障碍物很多,凡事不能除去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注定无效的……如果不采取一种导向民主化的做法,我们的国家还能指望什么呢?

它只能期待自己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回复到一个二流大国的地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萨哈罗夫所说的“障碍物”具体指什么?

他的建议是否被当时的苏联领导人采纳?

为什么?

(3分)

材料二1987年6月,他(戈尔巴乔夫)在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上坦率地说,他决心与过去一刀两断: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正在迅速变化的社会……我们面临很多斯问题,相当复杂的情况、我们不能保证不犯错误.……但我确信,最大的错误就是害怕犯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戈尔巴乔夫为什么要“与过去一刀两断”?

他的这种做法结果如何?

(3分)

材料三“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盖开放以采,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西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十八大报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综合上述材料,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我国政治改革取得成就的原因。

(7分)

32.(10分)仔细观察下列两幅不同时期的都城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5:

唐朝长安城示意图图6:

北宋汴梁示意图

(1)根据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长安城的布局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经济状况?

(5分)

(2)对照图5和图6,说明北宋汴梁城布局上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

(3分)

材料二“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割与约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

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3)结合材料一,谈谈对材料二观点的看法。

(2分)

3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杨树诚(1885—1973)河北人,16岁时,经村人介绍到河南焦作煤矿英国人所办福公司当徒工。

由于聪慧刻苦,备受英人赞赏。

日久,他学得一手地质勘探的技术,成为华北一带知名煤矿钻探工程承包商。

民国9年,杨树诚将历年积累的资本在徐州筹建宝兴铁工厂和勘探钻务处。

徐州交通便利,是苏北、鲁西、豫东的小麦集散地,杨树诚见猎心喜,为寻求重大利润,于民国10年底筹建徐州宝兴面粉厂,是为扬氏独资办实业的新起点。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杨树诚兴办实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5分)

材料二杨树诚经营面粉业,获得丰厚利润,至民国17年,集资本60万银元,来蚌埠兴建宝兴第二面粉厂,于民国19年投产。

工厂很快垄断了皖北一带的小麦,所出产价廉物美的宝兴“洋面”完斥市场,当地许多传统的手工磨坊即被取代。

杨树诚在厂内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并采取增开夜班、对工人延长工时、严格惩罚制度等手段。

与此同时,他不惜用巨款贿赂当地军政要员,甚至与一些高级将领结拜成异娃兄弟(李宗仁称其为“三哥”),以求得他们的保护。

其企业盈利不断上升,到民国23年,仪蚌埠面粉厂所获纯利即达200余万银元,超出原始资本三倍多。

杨树诚成了淮海一带著名的面粉业资本家。

(2)依据材料二分析杨树诚的企业经营有哪些特点?

据此指出以宝兴面粉厂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7分)

材料三“七七”事变后,徐州、蚌埠成为战略要地,杨树诚本打算将这两处面粉厂迁往内地。

此时国民党大军云集徐蚌,军队亟需面粉,李宗仁约见杨树诚:

“现在国难当头,我们应以民族大义为重,三哥不可临危而退,我第五战区的零粮还得仰仗三哥哩!

”杨听罢,慷慨地说:

“好吧,我听兄弟的,厂不迁了,全力以赴,日夜开工,确保五战区的零粮供应无虞。

”1938年5月,蚌埠、徐州不幸先后沦陷。

至此,杨树诚的两处面粉厂已供应了第五战区的面粉计达60多万袋,这对支援江淮御敌、台儿庄会战及过境部队的军需,起了一定作用。

——上述三则材料皆摘编自《蚌埠市志》

(3)依据材料三指出抗战期间杨树诚没有内迁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杨树诚面粉厂为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沦陷区的发展前景及原因。

(6分)

34.(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运动源自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

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

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四绕太阳转。

《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

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

材料二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谊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耽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

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

……在中世纪的西方”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救权。

……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

……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

……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

……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

徐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

……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依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

(2分)

(2)据材料二归纳孟德斯鸠的观念,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4分)

(3)根据材料三,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

(8分)

 

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本卷为选择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C

D

D

A

A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B

B

B

D

C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A

C

C

A

D

A

C

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本卷为非选择题,共4小题,其中第31题13分,第32题10分.第33题18分,第34题14分,共55分。

31.(13分)

(1)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没有;勃列日涅夫坚持斯大林模式下的做法,政治体制日益僵化。

(3分)

(2)原因:

通过改革彻底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认为前期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是政治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决心转入政治改革。

(2分)

结果:

政治改革导致了苏联解体。

(1分)

(3)成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分)

原因:

国内:

吸取正反两方面的教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国际:

吸取苏联改革失败的教训。

(3分)

32.(10分)

(1)布局特点:

方正规则、整齐划一,呈封闭的棋盘形状;皇城和宫城居于城市中心偏北,并以此形成纵贯全城的中轴线,两边呈对称分布;“坊”“市”分开。

(3分)

状况:

体现皇权至上;管制与防范;政府对商品经济活动加以限制和管理。

(2分,任答两点即可)

(2)变化:

接到规划由封闭转为开放;商业活动不受时空限制,“坊”“市”分设格局被打破。

(2分)

影响:

都城的经济、文化娱乐中心职能加强。

(1分)

(3)城市商业的发展一直受自然经济和君主专制政体的制约,未能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城市一般都是政活中心和军事要地,其经济发展是政治和军事发展的推动,职能以政治为主,经济为辅。

(2分)

33.(18分)

(1)主观:

刻苦聪明;善于把握商机;在外商企业中积累了资金和经验。

客观:

宽松的政策和社会环境;民族工业发展的促进。

(5分)

(2)原因:

资本雄厚;技术领先,价廉物美;实行地区垄断;对工人剥削沉重;寻求官员保护。

(5分)

问题:

过度剥削;官商勾结,缺乏独立性。

(2分)

(3)原因:

抗战救亡;民族资本家爱国精神。

(2分)

状况:

日益萎缩。

原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4分)

34.(14分)

(1)新航路的开辟和近代科学的兴起引发了信仰危机。

(2分)

(2)权力容易被滥用,要分杈,实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1分)

理论影响:

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律的理论基础。

(1分)

实践:

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中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分)

(3)神学关注来世,束缚容易突破;儒学影响根深蒂固。

(2分)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中国是君神合一。

(2分)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极力;中国君主具有一切权力。

(2分)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