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1047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99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

《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docx

届中考浙教版科学冲刺专项练习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1.下列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及图所示:

试管编号

试管I

试管II

试管III

pH

8

8

7

温度

80℃

40℃

40℃

淀粉酶

1mL

1mL

1mL

淀粉

1mL

1mL

1mL

(1)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下,该淀粉酶的活性较强的是在__________环境下。

(2)一个小时后,向三只试管中滴入碘液,其中呈蓝色的试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试管I中淀粉的含量不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高温,当汽车停在露天环境下暴晒几小时后,车内的高温有可能会引发汽车自燃,其中放在车内的矿泉水瓶就是一种危险因素、中央电视台《加油!

向未来》栏目主持人为验证阳光下车内的矿泉水瓶对物体的灼烧情况,在新疆吐鲁番进行高温实验。

他分别在三辆车中各放入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其他条件相同。

阳光经过矿泉水瓶的汇聚后照在织物座椅、毛绒玩具和皮质钱包三种不同物体上,实验过程如下图。

相同的一段时间后,观察物体表面的变化情况并测试三种物体被照射后的温度,记录如下:

物体种类

测试温度(℃)

灼烧程度

织物座椅

150

织物开始冒烟

毛绒玩具

100

绒毛变卷曲

皮质钱包

110

皮革被灼烧出小孔

(1)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夏天放有矿泉水瓶的汽车可能会引发自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中的测试温度,有同学认为织物座椅一定比皮质钱包先发生灼烧现象。

请你对该同学的说法作出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

【作出假设】假设1:

只有CO;假设2:

只有CO2;假设3:

有CO和CO2。

【设计实验】根据相关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探究】

(1)观察到_______装置(填序号)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

(2)小科和小妍分别通过两种不同的实验现象证明假设2不成立。

请将他们的实验现象填写完整:

小科:

E中的氧化铜粉末变红色;小妍:

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

假设3成立。

【问题讨论】图中右端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度的因素有温度和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绣绣为验证该结论,现将等质量的铁粉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组别设置如下表所示。

组别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温度(℃)

1

8

32

2

12

50

3

8

20

4

12

32

(1)分析实验______(填组别)数据,可知温度对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2)测得实验数据如图甲所示。

绣绣分析数据得出温度越高,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则反应越快。

那么图甲中表示第4组实验数据的曲线是_______。

(填字母)

(3)图乙为足量镁片与20mL10%的稀盐酸反应,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反应后瓶内气压变化如图丙中图线Ⅰ所示,而其气压变化理论计算结果如图线Ⅱ所示,发现实验测得的实际值比理论值偏大,请分析可能的原因(至少答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是纸做的“竹蜻蜓”,在空中释放时能下落。

小明为探究影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竹蜻蜓,从4米高的平台静止释放,测出落地的时间,结果记录如下:

组别

翅身长度

(厘米)

翅尾长度(厘米)

翅身负重

竹蜻蜓下落的时间

4

4

0

T1

4

5

0

T2

5

4

0

T3

4

5

一枚回形针

T4

4

5

两枚回形针

T5

(1)本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

(2)小明在竹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进行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发现竹蜻蜒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

若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则“T1、T2、T3”三者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6.为了探究NaOH的化学性质,小明将饱和CuSO4溶液逐滴滴加到过量的饱和NaOH溶液中,发现在滴入1~6滴CuSO4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继续滴加3滴CuSO4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振荡后沉淀不消失,但沉淀很快变黑。

小明认为,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但实验中为何出现了异常现象。

于是小明查找资料:

Cu(OH)2在室温下稳定,在70℃~80℃时可分解生成CuO。

小明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表所示:

(1)根据小明的实验设计来分析,实验①基于的假设是少许Cu(OH)2可溶于足量水中,但实验现象不支持假设;而实验②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且实验现象支持假设。

(2)根据实验可知饱和CuSO4溶液与饱和NaOH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得到稳定的Cu(OH)2蓝色沉淀,你对实验改进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明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玻璃管和水槽内加适量的水,测量液面到橡胶塞的距离为h1。

③在燃烧匙里放足量红磷,塞紧塞子,测量两个橡胶塞间的距离为h3,调节水槽位置高低至两边水平液面相平。

④接通电源,待红磷燃烧,断开电源。

⑤反应结束后,当温度恢复至室温,水不再进入玻璃管时,再次调节水槽位置高低至两边水平液面再次相平,测量此时液面到橡胶塞的距离为h2。

⑥重复实验,得出结论。

(1)实验步骤③⑤中,调节水槽位置高低至两边水平液面相平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2)经过计算,小明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则h1、h2、h3应满足的关系式是:

_______。

(3)如果步骤②中装入玻璃管中的水过少,将对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有何影响?

请你判断并说

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兴趣小组要探究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影响。

实验材料和器材:

已采集的重金属污染液,水稻种子若干,培养皿4只,纱布若干,蒸馏水,恒温光照培养箱(温度为28℃,光照适宜),尺子,试管和量筒等。

建议实验过程中培养皿内保持约10毫升液体,适宜种子发芽和生长。

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分析实验结果。

(一)实验设计:

步骤①(选择研究材料,排除影响因素)用蒸馏水将重金属污染液逐级稀释10、102、103倍获得3种不同浓度的污染液。

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水稻种子200粒随机均分。

步骤②(设置对照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③(进行对照实验,排除影响实验的主要因素的干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④(观察因变量,实验数据的获取与处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过程分析:

实验中选用籽粒饱满的种子,原因是(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科技兴趣小组制作的“真空炮”模型如图甲所示。

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是否与弹丸的形状、

质量、透明塑料管的长度有关?

于是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一根两端开口、内壁光滑、水平放置的透明塑料管左端管口处,放置一枚质量为20克的弹

丸(弹丸与透明塑料管形成封闭结构);管口两端各放置一块可自由开合的挡板。

②靠近右端管口连接一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迅速将挡板1打开,弹丸便可冲开挡板2从

右端管口射出。

③在透明塑料管壁两侧安装了多套光电传感计时器,测出弹丸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的运动速度。

④保持弹丸形状相同、改变弹丸质量,使其质量分别为30克、40克、50克、60克、70克,重复步骤①②③。

⑤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弹丸质量与其射出管口的速度”如图乙。

(1)本实验中抽气机的作用是__________。

(2)木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3)小明若要进一步研究“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与透明塑料管长度的关系”,换用了多根长

度不同的透明塑料管,用同一个弹丸,抽出等量空气后,重复多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发现:

长度小于3米的透明塑料管,弹丸在管中运动的速度总是逐渐增大;长度大于3米的透明塑料管,弹丸在管中运动的速度却先增大后减小。

请你分析弹丸在长度大于3米的透明塑料管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国庆”假期,小周对“活泼金属与硫酸溶液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活泼金属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

b、可能与金属的形状有关;

c、可能与金属的种类有关。

【设计并实验】小周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和不同形状的锌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均取20mL)

锌的形状

(均取1g)

氢气的体积(mL)

(均收集3分钟)

5%

锌粒

15.6

5%

锌片

25.9

10%

锌粒

32.7

10%

锌片

40.9

(1)小周用如图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氢气应从________管通入。

(填e或f或g)

(2)【收集证据】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与锌反应快慢的影响,可以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

【得出结论】……

【反思与评价】你认为本实验设计存在哪些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

 

11.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氧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明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

(注:

BaCl2溶液呈中性)

(1)小明根据甲图实验中的现象得出“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的结论。

你认为该结论是否可靠,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实验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探究:

另取上述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

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

12.在研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科学小组同学利用一个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来进行实验,如图A所示,向玻璃管内注水,发现注入的水越多,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越大。

据此,甲同学认为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是随着水的重力的增加而增大。

(1)实验时,甲同学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大小。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观点有误。

他选择与A容器底面积相等且下端蒙有同种橡皮膜的B容器,向两容器内注入质量相同的水,乙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了影响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影响因素是水的深度而不是水的重力,其得出结论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使探究得到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接下来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明在学习了硫酸的性质后阅读资料得知,硫代硫酸钠(海波)也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黄色的硫沉淀和二氧化硫气体。

为研究温度对该反应快慢的影响,小明进行如下实验:

①在白纸中心用笔画一个“+”字;

②取硫代硫酸钠溶液50毫升倒入锥形瓶中,用酒精灯加热,使之温度为30℃;

③将锥形瓶放在白纸上,瓶底中心对准“+”字的中心(如图甲);

④取5毫升稀硫酸加入锥形瓶中,塞上橡胶塞,观察记录“+”字被遮住看不见时所需要的时间;

⑤再取3个锥形瓶,在40℃、50℃、60℃时重复步骤②③④,整理数据(如图乙)。

(1)装置甲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发现④中加入是常温下的稀硫酸,对实验结果可能有影响,他可以对实验进行的改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是小乐利用小球藻研究光合作用的装置,其中NaHCO3溶液可分解释放CO2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相同时间内,高浓度NaHCO3溶液释放CO2多),得到“不同实验条件下装置中氧气的相对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条件

培养时间(天)

0

2

4

6

8

10

低光强度

高浓度NaHCO3溶液

0.1

0.2

0.6

0.9

1.5

1.8

低浓度NaHCO3溶液

0.1

0.2

0.5

0.7

1.4

1.7

高光强度

高浓度NaHCO3溶液

0.1

0.3

1.1

1.4

2.8

3.5

低浓度NaHCO3溶液

0.1

0.3

1.0

1.2

1.9

2.2

 

(1)为了保证小球藻正常的生长繁殖,装置试管中应再补充的物质是________。

(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

(4)除了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外,请再列举两个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________________。

15.小明为了探究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利用以下实验装置,分别取不同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在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催化下,进行实验,具体数据如下表: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MnO2的质量/克

0.06

0.12

0.12

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

5%

5%

10%

相同时间收集氧气的体积

(1)以上实验可通过相同时间量筒中气体的体积来比较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大小,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

(2)小明在实验中产生“温度是否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疑问,为了帮助小明解决这个疑问,请你写出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明利用塑料瓶、输液管、大头针、空瓶子等器材对石蜡的密度进行测量。

步骤如下:

步骤一:

将塑料瓶的底切掉,连接输液管,如图甲所示,加入适量密度为ρ0的水(其他装置已略去)。

调节输液管中控制装置使水逐滴落下,关闭止水夹,记录此时液面位置为a;

步骤二:

将石蜡放入塑料瓶内,其漂浮在水面上,如图乙所示。

打开止水夹,液面下降至a位置时,记录水的滴数为N1并关闭止水夹;

步骤三:

再利用大头针将石蜡压入水中,如图丙,再次打开止水夹,当________________时,记录水的滴数为N2并关闭止水夹;

步骤四:

计算石蜡的密度ρ。

(1)图甲中用虚线框起来的装置,在该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步骤三中的横线部分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信息计算石蜡密度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出表达式)

 

17.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

其原理是利用Fe2+和H2O2的反应产生能降解污染物的活性成分。

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探究:

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实验温度恒定在25℃或40℃(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试验。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温度/℃

pH

浓度/(mg·L-1)

H2O2

Fe2+

为②③提供参照

25

3

200

16.0

探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40

3

200

16.0

25

10

200

16.0

(1)请将表格空白处填完整:

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实验①、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测定不同时间内有机物降解的浓度,需在不同时间从反

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降解反应立即停止下来。

根据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赤霉素是一种植物激素,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多次喷洒能促进茎的生长而使植物生长速度加快。

据研究发现,这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细胞壁中Ca2+浓度的增大会降低植物的伸展性,而赤霉素能减弱甚至消除Ca2+对细胞壁生长的影响。

小明想用实验来验证赤霉素和一定浓度Ca2+对植物生长速率的影响。

(1)实验中,小明可以通过观察记录_________来比较植物生长的速率。

(2)请利用下列器材,设计实验验证赤霉素和Ca2+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器材:

一定浓度的氯化钙溶液、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蒸馏水、植物幼苗若干。

 

19.制作面包时,要向面粉中加水和酵母,用面粉搅拌器搅拌成面团再发酵一段时间,最后蒸熟即可食用。

绣绣发现妈妈在夏天时做的面包较蓬松,而在冬天时面包比较严实。

他认为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可能会影响酵母对面粉的发酵程度。

(1)和面时加入酵母菌,面粉发酵后产生_______使得面包变得蓬松。

(2)请你设计实验验证绣绣猜想是否成立。

仪器提供:

量筒、恒温箱、面粉搅拌器、天平、流变发酵测定仪(如图所示,可测定面粉的发酵程度)

材料提供:

清水、优质面粉、优质酵母

配方建议:

酵母、水、面粉的质量比为1:

25:

125

 

20.某研究小组为了研究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因素,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了实验。

步骤①:

拉出注射器A的活塞,用镊子将1片含过氧化氢酶的滤纸小圆片(把滤纸小圆片在过氧化氢酶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制成)贴到活塞的顶端,将活塞推入注射器底部;

步骤②:

用注射器A吸取2毫升pH为5.0的某溶液;

步骤③:

用注射器B吸取5毫升3%H2O2溶液;

步骤④:

用硅胶管按图所示连接注射器A与注射器B;

步骤⑤:

将注射器B中的5毫升器3%H2O2溶液迅速推入注射器A中;

步骤⑥:

平放该装置,观察两个注射器中活塞位置的变化。

步骤⑦:

分别用pH为6.0、7.0、8.0、9.0的该种溶液替代pH为5.0的该溶液,重复上述实验。

(1)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酶的活性。

(3)若利用上述装置研究“酶浓度对催化效率的影响”,该如何改进实验步骤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019年3月,为讲解如何科学“撸串”。

杭州市场监管局联合浙江大学专家开展了实验,实验人员从市场上随机购买了鸡翅,分别用电烤箱在180℃、230℃烤制10分钟、20分钟和30分钟。

将鸡翅去骨,放入机器打碎,然后,加入正己烷溶剂提取苯并芘。

再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接着,通过苯并芘专用柱去除杂质。

最后,通过液相色谱仪测定苯并芘含量。

下表:

(苯并芘又称苯并(α)芘,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致癌物)

序号

烤制方式

烤制时间(min)

苯并芘含量(μg/kg)

1

180℃电烤

10

未检出

2

20

1.2

3

30

3.6

4

230℃电烤

10

未检出

5

20

2

6

30

5.4

7

生鸡翅

0

未检出

(1)从以上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序号“7”这组实验起______________作用。

(3)实验人员进一步实验:

在180度的电烤炉下,鸡翅经过约18分钟烤制已烤熟,在230度的电烤炉下,鸡翅经过约12分钟烤制已烤熟,鸡翅刚烤熟时均未检出苯并芘。

从以上实验来看,能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学习了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后,小明同学从实验室中找到一个热敏电阻用如图装置研究该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阻值变化,通过改变容器中的水温,使热敏电阻处于不同的温度,测出温度计、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读数,计算后获得如下结果:

温度t/℃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电阻R/kΩ

4.13

2.87

2.03

1.47

1.07

0.80

0.60

0.45

(1)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至_______端(填“A”或“B")。

(2)分析数据可知,该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想利用一只定值电阻R0,将电压表或电流表改装成一个指针式温度计,且满足温度升高指针偏转角度变大的要求。

以下设计了的电路图中,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23.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小明用阻值为5Ω、10Ω、20Ω三个定值电阻、电压为3伏的电源、滑动变阻器(20Ω1.5A)等器材按图甲方式连接电路,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5欧的R1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滑片移到中点时,发现两表才有示数,示数分别为1V、0.2A。

继续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2伏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

②用阻值10Ω、20Ω的定值电阻替换R1,__________,记录每次电流表的示数。

(1)图乙中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安。

(2)请你将实验步骤②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则完成该实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可以是___(可多选)。

A、1.0伏B、1.5伏C、1.8伏D、2.5伏E、2.8伏

24.如图甲是小明“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电路图,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伏。

现有如下实验器材:

电源(电压为6伏)、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30Ω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