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1127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遂宁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

四川省遂宁市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四川省遂宁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

120分钟总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前700名同学做A卷+B卷,700名以后的同学做A卷+C卷。

3.A卷1-14题为选择题,答案全部对应填涂在机读卡上。

其余题目请严格按照题号在答题卡相应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写在草稿纸或试题卷上,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请自行收存试题卷。

A卷(共102分,所有同学做)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12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庇(bì)护叱(chì)咤碾(zhǎn)冰辙

B.敕(chì)封挂罥(juàn)系(jì)鞋带

C.两骑(jì)大厦(shà)翩(piān)翩起舞

D.彻(chè)底鬓(bìn)发一丈绫(lí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怠慢 潮汐 佁然

自乐 历历可数B.辐射 争讼 海枯石烂 大彻大悟

C.恣睢 乡绅 窈窕俶女 割麦插禾D.耳畔 领域 不解之迷 草长莺飞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她在商场里看到一条名牌裙子极其精美,天衣无缝,一时冲动花了半个月的工资把它买了下来。

B.有个气血方刚的“大丈夫”听说妻子生的是女孩,竟冲进产房,让在场的医护人员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C.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

D.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B.《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

C.大自然是一位杰出的哲人,《大雁归来》的作者陶世龙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情。

D.《时间的脚印》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岩石为什么能记录时间,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深奥的科学道理说得清楚明白,有声有色。

6.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本布衣”与“往来无白丁”中的“布衣”与“白丁”都是指平民,只不过前者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后者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

B.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做冠礼,女子成人礼叫做笄礼。

人们又管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分别叫做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

C.《五柳先生传》《出师表》《岳阳楼记》《马说》《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传”“表”“记”“说”“书”“序”都是古代的文体。

D.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韩愈,字退之。

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C.《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8.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盗窃乱贼而不作(造反)B.是故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的行为)

C.货恶其弃于地也(讨厌,憎恶)D.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9.下列各组加点词语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大

道之行也鹏之背B.弗食不知其旨也其正色邪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苛政猛于虎

1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在当下的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已经________。

(2)也只有黄土高原,才能承受如此________的搏击!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________。

(4)在人生道路上,____敢于突破、奋勇前行,____能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A.家喻户晓  惊心动魄  销声匿迹  只要……就……

B.妇孺皆知  惊天动地

  销声匿迹  只有……就……

C.家喻户晓  撼天动地  无影无踪  不仅……而且……

D.举世闻名  惊心动魄  石沉大海  虽然……但是……

1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最主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B.初夏时节,广安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枇杷啊、樱桃啊、桃子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C.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

才不会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迷失方向。

D.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

C.航天员举着国旗,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了节日的问候。

D.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二、古诗鉴赏(6分)

阅读古诗,回答13-14题(3分+3分=6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3.对《送友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交代送别的地点、环境。

B.三四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C.五六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D.最后两句是写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马儿迫不及待地想离去,朋友只得分手。

14.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送”字统领了诗人在整首诗歌中的情感。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是比喻。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不是工整的对仗句式。

D.“萧萧班马鸣”借着班马鸣叫表达离别之情。

3.写作·两题选做一题(60分)

15.文题一:

在你的人生道路上,记忆中的那一抹微笑,像灿烂的阳光,令你难忘,它点燃你的希望,启迪你的智慧,增强你的信心,传递给你无穷的正能量……

请以《那微笑,给了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等。

16.文题二:

走进自然,心头一亮,发现了自然的美好;亲近他人,心头一亮,欣赏了他人的美德;反思自我,心头一亮,改正缺点提升了自己;遇到挫折,心头一亮,找到办法克服了困难……心头一亮,就是提升,就是成长!

请以《最美心头一亮时》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写成记叙文;

②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不要原文照抄提示语;

③标点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少于60

0字。

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等。

 

B卷(共48分,前700名做)

四.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①________

___,②___________集中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18.③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19.气蒸云梦泽,④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0.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21.《北冥有鱼》综合运用夸张和比喻的句子是⑦___________;可以概括出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两个成语的句子是⑧___________。

22.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⑨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五.阅读理解(9分+10分+19分=3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23—25题(9分)

  又是一年粽飘香

  五月的清愁像一泓流泉,淡淡地漫过我的心间。

我如故乡飘落的一枚树叶,在这人声鼎沸的地方悄然滋长着无尽的乡愁。

  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超市就已经在最显著的位置上堆满了各种口味的粽子。

粽子制作典雅,精巧,如可人的女子一般,给人一种想拥有的冲动。

 淡淡的音乐在超市里飘荡,透着一丝颓废和苍凉,勾起人无尽的遐思。

我站在冷藏柜前,心游离着,脚步踟蹰着,眼睛却在粽堆里漫不经心地寻找着。

  我在寻找什么呢?

是寻找一种似曾相识?

还是寻找储藏在时光暗河里的那段记忆?

抑或是,我只是想重温一段过去?

  寻觅了好久

,最终还是失望地走开了。

尽管面前的粽子玲珑剔透,软糯如玉,仿佛一口咬下去就会甜腻到心里,但却少了一份天然与温情!

 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要包几斤糯米粽子给我们解馋。

糯米是自家种的,天然环保,入口润滑,回味悠长;粽叶是在大姨家采摘的,新鲜的叶子,如二月初绽的新绿,捧到手里就有了小小的喜悦。

这份喜悦,是记忆里永不凋谢的三月。

即使花谢了,柳枝萧条了,岁月溜走了,这喜悦依然还在。

 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放下所有的农事,换上干净的衣服,将煮好的粽叶拿到天井里,又将称好的糯米用筲箕淘洗干净,然后沥干水分,调好食用碱,一并拿到天井里待用。

早晨的雾霭还未散去,阳光淡淡地洒在母亲的身上,柔和,清雅。

母亲熟练地做着这些,我像尾巴一样跟着她进进出出,如过年一般,喜滋滋的心态不言而喻。

  一切就绪,母亲终于坐下了。

她先将粽叶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将调制好的糯米用汤匙一点一点地放进‘漏斗’里,直到‘漏斗’饱满,轻轻一压就会溢出米来,再用筷子一点一点地扎紧。

筷子扎的时候要轻巧,不然戳穿粽叶就前功尽弃了。

扎好后,母亲用剩余的粽叶一层一层地将其包裹起来,裹成锥形,然后用粽绳牢牢系紧。

  整个程序精细,繁琐。

母亲做来却是那样的专注!

我蹲在母亲身边,如痴如醉地看着。

母亲的嘴角往上轻轻扬着,浅浅的笑容在眉眼里铺展,流溢;她挺直的鼻梁上,已涔满了细密的汗珠,远远看去,就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

在淡淡的光晕里,母亲竟然是那样的美丽,美得如一尊素净的画,在我心里不停地跳跃,无限地放大......

  粽子的香味很快就在屋子里沸腾了。

来不及等到它冷却,捡肥实的捞起一个,剥去粽叶,轻轻咬一口,便觉得芳香四溢,口舌生津,唇齿飘香。

  这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粽子,它的清香永远盘踞在记忆的最深处。

母亲温情的姿势也永远定格在童年的梦里,清晰如昨……

  母亲去世后,家里再也没有包过粽子,粽子也就成了一种怀念。

每到端阳节,我们也会在街上胡乱买一点,算是应付了节日。

街上的粽子口味繁多,香的,甜的,肉的,素的等等多如繁星,想吃什么就有什么。

只是这些粽子披上了商业的外衣,就成了节日的妆点,多了些浮华与世俗。

虽然一样的香糯,但远没有母亲包的好吃。

去年,偶尔闻到那久违了的香味,便寻香找去,见是一个老妈妈推着车子在沿街卖粽子。

老妈妈慈眉善目,温和少言,像极了当年的母亲。

心里那根柔软的弦突然被轻轻触动了,温情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漩漩。

我忙掏钱买了几斤。

迫不及待地回家煮熟,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

香还是香,糯还是糯,却依然少了那一股浓郁的味道。

这浓郁的味道,是记忆深处永不飘散的温馨。

它是粽子的味道,也是母亲的味道啊!

23.为什么作者说,母亲包的粽子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粽子?

结合全文简要作答。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既然作者对超市的粽子感到失望,为什么还要花笔墨进行细致描写?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在作者的记忆里,包粽子的母亲是那样美丽,根据文意简要回答母亲美在何处。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水的语言》,回答26-30题(10分)。

水的语言

郭治

水是会“说话”的。

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

你不妨试一试:

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

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

“我出来啦!

”用墨水瓶、暖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把水壶坐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

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候,叫声不是那样响了。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

坐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

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

热气泡在冷水层放出了大量的热,它的温度降了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

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鸣”叫了起来。

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就变成“哗啦”“哗啦”了。

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

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

它咝咝地尖叫了。

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

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就变成了水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炸弹爆炸,发出了声音。

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

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向地面上倒一点,听!

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

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

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100℃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围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

,没有气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

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

水的奇言妙语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

26、从说明对象及说明目的角度说,这是一篇①说明文;从语言风格角度说,这是一篇②说明文。

(1分+1分=2分)

27、本文说明“水的语言”,使用的说明顺序是顺序。

(1分)

28、画线句是为了解释。

(2分)

29、本文说明了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1分+1分+1分=3分):

①②③。

30、根据文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31-35题。

(19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

①比:

副词,接连地。

 ②还:

通“环”,环绕。

③朝:

早晨。

④一旦:

一天。

3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

(4分)

(1)才美不外见。

  见:

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

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

子:

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

32.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

策之不以其道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臣有骏马欲卖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臣请献一朝之贾

3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理解填空。

(每空1分,共6分)

  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① _______,②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根本原因是“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的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35.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卷(48分,700名以后做)

四.默写(每空2分,共20分)

17.蒹葭萋萋,①___________。

所谓伊人,②___________。

溯洄从之,③___________。

溯游从之,④___________。

(《蒹葭》)

18.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19.海内存知己,⑦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0.⑧___________,讲信修睦。

(《大道之行也》)

21.山光悦鸟性,⑨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2.安得广厦千万间,⑩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五、阅读理解(15分+13分=28分)

文段

(一)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见前面第10题)。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去播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23、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填序号)。

(3分)

24、解释词语(2分+2分=4分):

销声匿迹:

 

翩然:

 

25、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3分)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26、第一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1分),主要的说明方法是(1分)

27、第一段文字中去掉划横线的“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些文字行不行,为什么?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28-30题。

(13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含义(每题1分,共4分)

(1)弗食,不知其旨也(  )

(2)教学相长(  )

(3)虽有

至道(  )

(4)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29.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题3分,共6分)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曰:

教学相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选文集中论述了①   与②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③      的道理。

(3分)

 

初2019级语文2018年上期半期测试答案

A卷选择题(42分)

1—5ABCCC6—10ADDCA11—14ACDC

B卷(48分)

四(每空1分,共10分)

17①安得广厦千万间②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8③零落成泥碾作尘

19④波撼岳阳城

20⑤芳草鲜美⑥落英缤纷

21⑦其翼若垂天之云⑧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2⑨海内存知己⑩天涯若比邻

(一)(共9分)

23.(3分)因为它是作者对故乡端午节温馨美好的记忆;是母亲辛勤劳动的成果;带着母亲对孩子的温情;是用最新鲜的粽叶和自家种糯米制成;味道香美。

24.(3分)这是衬托(烘托)的写法。

以超市粽子虽好,但缺少一份天然与温情,来突出母亲包的粽子非同一般的美好。

25.(

3分)在阳光下下包粽子的母亲,动作熟练,神情专注、温情洋溢,美丽如画。

(二)(共10分)

26、事理(1分)生动(1分)

27、逻辑(1分)

28、水流出来时为什么噗噗作响(水会“说话”的原因)(2分)

29、水流出来时(1分)水不开时(1分)水被“烫”时(1分)

30、向地上倒,听到清脆的噼叭声的是冷水,听到低沉的波波声是开水(2分)

(三)(共19分)

31(每空1分,共4分)

(1)见:

通“现”,表现。

(2)临:

面对。

  

(3)子:

你。

  (4)顾:

回头看。

32.B(3分)   

33.(2分+2分=4分)

(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驱赶它(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

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34.(每空1分,共6分)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盲目相信权威

35.(2分)联系“伯乐”、“马”(1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1分)

 

C卷(48分)

四默写(每空2分,共20分)

17①白露未晞②在水之湄③道阻且跻④宛在水中坻

18⑤芳草鲜美⑥落英缤纷

19⑦天涯若比邻

20⑧选贤与能

21⑨潭影空人心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