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1179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4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推断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图中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

F是一种黑色粉末,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D是一种常见的液体,A与C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图中用“一”或“

”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用“→”或

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B、E、F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A:

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E:

__________F:

__________

(2)F与少量A溶液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SO4H2SO4H2Fe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H2O+CaO=Ca(OH)2

【解析】

【详解】

(1)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F是一种黑色粉末,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E是氢气,D是一种常见的液体,A与C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以A、C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D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水,C是氢氧化钙,A是硫酸铜,B会转化成氢气和硫酸铜,所以B是硫酸,F和氢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F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CuSO4,B是H2SO4,E是H2,F是Fe;

(2)F与少量A溶液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实验现象是:

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3)D转化成C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H2O+CaO=Ca(OH)2。

故答案为:

(1)CuSO4,H2SO4,H2,Fe;

(2)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3)H2O+CaO=Ca(OH)2。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A、B、C、D都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较常见的物质,它们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1)若A为较活泼金属,C为气体单质,则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2)分别写出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若C为金属单质,A、B、D都是化合物:

______。

②若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C为水,______。

(3)若A为蓝色溶液,生成的C、D都是沉淀,则B可能是______。

【答案】置换反应CO+CuO

Cu+CO2(合理即可)CH4+2O2

CO2+2H2O氢氧化钡(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

若A为较活泼金属,C为气体单质,较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①若C为金属单质,A、B、D都是化合物: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②若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C为水,那么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配平即可;若A为蓝色溶液,生成的C、D都是沉淀,则B可能是氢氧化钡。

【详解】

(1)若A为较活泼金属,C为气体单质,较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

置换反应

(2)①若C为金属单质,A、B、D都是化合物: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填:

CO+CuO

Cu+CO2(合理即可)

②若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C为水,那么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配平即可;故填:

CH4+2O2

CO2+2H2O

(3)若A为蓝色溶液,生成的C、D都是沉淀,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则B可能是氢氧化钡;故填:

氢氧化钡(合理即可)

【点睛】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

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类型:

一是图框式推断题;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本题属于第一种类型。

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

3.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其中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E、F的类别相同,C、M的组成元素相同,C呈固态时俗称“干冰”。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M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____。

(3)写出F→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E→D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示相互关系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答案】做燃料(或冶炼金属)H2SO4Na2SO4+Ba(OH)2=BaSO4↓+2NaOH产生白色沉淀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

C呈固态时俗称“干冰”,C是二氧化碳,C、M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M是一氧化碳,又因为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故A、B、D、E是单质、酸、碱、盐中的一种,只有D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故D是碱、B是酸、A是活泼金属,又因为E、F的类别相同,D与E、F之间能相互转化,综上所述可推知:

A是活泼金属铁等、B是硫酸、D是氢氧化钠、E是碳酸钠、F是硫酸钠,代入验证成立。

【详解】

(1)M是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具有还原性,可以冶炼金属;

(2)B是硫酸,化学式为:

H2SO4;

(3)F→D是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SO4+Ba(OH)2=BaSO4↓+2NaOH;

(4)E→D是碳酸钠与可溶性钙盐或钡盐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或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

(5)二氧化碳高温下和碳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活泼金属A与盐酸或硫酸发生置换反应;BDEF属于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所以物质间没有发生分解反应。

4.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在高温或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

已知:

A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常温下,C、D、F为气体,B、G为固体单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G中共有4种氧化物

B.反应①中,B一定发生了氧化反应

C.反应①~④中只有2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E中含有氧元素,且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一定为20%

【答案】D

【解析】

【分析】

推断题往往以框图的形式出现,箭头的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此题A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为该题的突破口。

【详解】

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则A是H2O,C+H2O

CO+H2,常温下,C、D、F为气体,B、G为固体单质,CO2+C

2CO,所以B是碳,C是H2,D是CO,F是CO2,G可以是Cu,CO+CuO

Cu+CO2,H2+CuO

Cu+H2O。

A.A~G中共有H2O、CO、CO2、CuO4种氧化物,此选项正确;B.反应①中,B是碳,在反应中是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应,此选项正确;C.反应①~④中,只有C+H2O

CO+H2、H2+CuO

Cu+H2O,2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此选项正确;D.E中含有氧元素,可以是氧化铁、氧化铜,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一定为20%,此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要顺利解决推断题,就要熟练掌握物质的特点、用途、常发生的化学反应,甚至反应条件。

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能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

5.A、B、C、D、E分别是硫酸铜、氢氧化钠、镁、氧化镁、盐酸中的一种物质。

C物质水溶液呈蓝色,它们之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回答下列问题。

(1)敞放的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和变质,因此氢氧化钠要_____________保存。

(2)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和转化关系”图中共有_____个是复分解反应。

(4)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能比较两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反应是(填数字序号)__________。

【答案】密封除去金属表面的铁锈3CuSO4+2NaOH== Cu(OH)2 ↓+Na2SO4④

【解析】

C物质溶于水呈蓝色,故C物质是硫酸铜,C可以与BD反应,故BD是氢氧化钠和金属镁,则AE是氧化镁和稀盐酸,又因B能生成A,故B是镁,A是氧化镁,D是氢氧化钠,E是稀盐酸,经推断,该结论正确。

(1)氢氧化钠易潮解和变质,故氢氧化钠保持时要密封保存;

(2)E物质是稀盐酸,酸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可用于除去金属表面的铁锈;

(3)化合物与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新的化合物与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图中是复分解反应的有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稀盐酸和氧化镁的反应,故共有3个复分解反应;

(4)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方程式为CuSO4+2NaOH== Cu(OH)2 ↓+Na2SO4;

(5)反应④是金属镁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镁,镁能把铜从硫酸铜中置换出来,说明镁比铜活泼;①②⑤⑥中没有涉及两种金属的反应,故不能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应④是复分解反应,不能说明铜与钠的活动性强弱,故选④。

6.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若该反应为高温下进行的置换反应,且A、C为黑色固体,A具有磁性,D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反应为A燃烧不充分的反应,且A由两种元素组成,质量比为3:

1,B可供给动物呼吸,常温下C为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20℃时,将B溶于乙醇中配成饱和溶液,通入适量A发生反应,且A是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B为碱,C为纯碱,则在乙醇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时,B、C在水中和乙醇中的溶解度

物质

水中的溶解度

乙醇中的溶解度

B

109g

17.3g

C

21.8g

<0.01g

 

【答案】Fe3O4+2C

3Fe+2CO2↑2CH4+3O2

2CO+4H2O2NaOH+CO2=Na2CO3↓+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若该反应为高温下进行的置换反应,且A、C为黑色固体,A具有磁性,D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A是四氧化三铁,C是铁,四氧化三铁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属于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Fe3O4+2C

3Fe+2CO2↑;

(2)若该反应为A燃烧不充分的反应,且A由两种元素组成,质量比为3:

1,B可供给动物呼吸,常温下C为气体,所以A是甲烷,B是氧气,所以C是一氧化碳,甲烷和不充足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CH4+3O2

2CO+4H2O;

(3)若在20℃时,将B溶于乙醇中配成饱和溶液,通入适量A发生反应,且A是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B为碱,C为纯碱,所以A是二氧化碳,C是碳酸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7.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

在通常情况下,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其中G为紫红色固体,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

G。

(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Cu

(2)Na2CO3+H2SO4=Na2SO4+H2O+CO2↑

CuO+H2

Cu+H2O

Al+3AgNO3═Al(NO3)3+3Ag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则推测H为铝;根据“G为紫红色固体”,则推测G为铜;根据“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推测B为氢氧化钙;根据“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结合图框,则推测A,F分别为碳酸钠、硫酸铜;根据“在通常情况下,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则推测C可能为稀硫酸、D为氢气、E为氧化铜、I为银,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G为铜,故其化学式为Cu;

(2)A与C反应,即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H2SO4=Na2SO4+H2O+CO2↑;D与E反应,即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CuO+H2

Cu+H2O;H→I反应,即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铝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3AgNO3═Al(NO3)3+3Ag。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8.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其中,只有A为单质,B和C含有的元素完全相同,D与其它四种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E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己省略),请回答: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B→E:

__________________

在日常生活中,对可能有物质C生成的情况,我们应怎样处理_______。

(3)请写出由A元素形成的两种单质的名称________。

A的单质之间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性质、用途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

由此,你对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有什么认识_________。

A的单质用途非常广泛,请举出一例____。

【答案】H2CO32C+O2

2COCO2+Ca(OH)2=CaCO3↓+H2O提高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金刚石、石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或石墨作电极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中的叙述可知,E为碳酸钙、D为碳酸C为一氧化碳、B为二氧化碳、A为碳;故

(1)D的化学式为H2CO3;

(2)对应物质的转化为2C+O2

2CO;CO2+Ca(OH)2=CaCO3↓+H2O;;在日常生活中,对可能有物质C生成的情况,处理方法为提高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3)碳元素的不同的单质为金刚石和石墨,碳的单质之间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性质、用途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为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或石墨作电极等。

考点:

物质的性质和推断

9.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和D能参与光合作用,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成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每个虚线圈中各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G__________.

(2)反应F→E的基木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反应D﹣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G→E的现象是________.

【答案】H2O2Na2CO3复分解反应CO2+Ca(OH)2═CaCO3↓+H2O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析】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和D能参与光合作用,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F能够和D反应,因此F是氢氧化钙,D是二氧化碳,B是水;A能够产生水和C,水也能产生C,因此A可以是过氧化氢,C是氧气;氢氧化钙能够和G反应,氢氧化钙和G都能产生E,E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E可能是碳酸钙;则G可能是碳酸钠,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因此:

(1)A是过氧化氢,G是碳酸钠;

(2)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碳酸钠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因此会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10.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都是氧化物,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是一种不溶于水的蓝色固体,图中“

”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请回答:

(1)固态的物质B俗称______;

(2)物质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

(1)干冰;

(2)H2O;(3)CuSO4+BaCl2=BaSO4↓+CuCl2。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推测B为二氧化碳;根据“F是一种不溶于水的蓝色固体”,则推测F为氢氧化铜;根据“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结合图框,则推测A可能为氧化铜,C可能为水,D可能为硫酸铜,E可能为氯化铜;代入检验。

(1)根据分析,B为二氧化碳,则固态的物质B俗称干冰;

(2)根据分析,C可能为水,故物质C的化学式是H2O;(3)反应①可能为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BaCl2=BaSO4↓+CuCl2。

考点:

考查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

11.A﹣K为中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黑色粉末,H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1)D,F的化学式:

D__________,F_________。

(2)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气体E的用途是___________。

【答案】Cu(OH)2CO2复分解反应Cu+2AgNO3=Cu(NO3)2+2Ag冶炼金属(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A﹣K为中学常见的物质,H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H是白色沉淀,所以H是碳酸钙,气体F和溶液G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F是二氧化碳,G是氢氧化钙;固体I和硝酸银反应会生成蓝色溶液和银白色固体K,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所以I是铜,J是硝酸铜,K是银;A为黑色粉末,A和气体E加热会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A是氧化铜,E是一氧化碳;氧化铜会与溶液B反应,所以B是盐酸或硫酸,C是硫酸铜或氯化铜,C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蓝色沉淀D,所以D是氢氧化铜沉淀,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D是Cu(OH)2,F是CO2;

(2)反应①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3)反应②是硝酸银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化学方程式是:

Cu+2AgNO3=Cu(NO3)2+2Ag;

(4)E是一氧化碳,可以用来冶炼金属等。

12.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瓶无色溶液,现将其任意编号:

A、B、C、D、E,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部分现象如下表(微溶物视为可溶物):

实验

A+B

A+C

A+D

B+C

现象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①写出溶液B、C中溶质的化学式:

B_____,C_____。

②写出溶液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主要化学原理:

NaCl+H2O+NH3+CO2=NaHCO3↓+X;2NaHCO3

Na2CO3+H2O+CO2↑等;

回答下列问题:

①X的化学式为_____。

②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l0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6.9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_____(写最简比)。

【答案】H2SO4 BaCl2Na2CO3+Ca(OH)2=CaCO3↓+2NaOHNH4Cl4∶21

【解析】

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种溶液,能与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的是碳酸钠、氯化钡,其中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A是碳酸钠,B是稀硫酸,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所以C是氯化钡,碳酸钠溶液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故D是氢氧化钙,则E是氢氧化钠。

①溶液B、C中溶质分别是H2SO4、BaCl2②溶液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CaCO3↓+2NaOH。

(2)①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所以X的化学式为NH4Cl。

②设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2NaHCO3

Na2CO3+H2O+CO2↑固体的差量

168106168-106=62

xl0g-6.9g=3.1g

=

,解得x=8.4g,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是:

l0g-8.4g=1.6g

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

1.6g:

8.4g=4:

2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酸、碱、盐的反应以及反应现象,先判断出物质之间能发生的反应,然后利用反应现象进行确定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二、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3.氯化钠具有广泛的应用。

(1)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

①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填序号)

A添加氯化钠B减少氯化钠C调节平衡螺母D添加砝码

②在量取水的体积时,若仰视读数,则会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填>、=、<)15%。

(2)探究某氯化钠样品中杂质的成分。

某氯化钠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

甲同学的实验探究过程记录如下:

①根据以上实验信息,甲同学得出结论:

此氯化钠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__。

②(实验分析)

a.步骤I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b.乙同学认为步骤Ⅲ中不需要加入足量稀盐酸,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____________(选填“同意”或“不同意”),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