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1218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0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人类的秃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表现型如表所示。

一对夫妇中,妻子非秃顶,妻子的母亲秃顶;丈夫秃顶,丈夫的父亲非秃顶。

则这对夫妇所生的一个女孩秃顶的概率和秃顶男孩的概率分别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人类的秃顶和非秃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B和b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型为BB的个体表现为非秃顶,基因为bb的个体表现为秃顶;基因为Bb的男性个体表现为秃顶、女性个体表现为非秃顶。

【详解】ABCD、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

妻子非秃顶,妻子的母亲秃顶,可知妻子Bb;丈夫秃顶,丈夫的父亲非秃顶,可知丈夫也是Bb,因此,所生女孩中1/4BB、1/2Bb、1/4bb,秃顶的概率为1/4;男孩中1/4BB、1/2Bb、1/4bb,但是Bb、bb都会秃顶,概率为3/4,所以秃顶男孩为3/4×1/2=3/8,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如图所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B.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6

C.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

D.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

『答案』B

『解析』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表现型及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相关概率,并准确判断各选项。

根据题意可知,D和R同时存在时,表现为蓝色;D或R存在时,表现为紫色;没有D和R时,表现为白色。

【详解】A、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DDrr、Ddrr、ddRr、ddRR),A正确;

B、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的比例为3/4×1/4×2=6/16,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ddRR和DDrr所占的比例是1/3,B错误;

C、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C正确;

D、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D正确;

故选B。

【点睛】基因自由组合的变式关键是弄清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

基因D能控制酶D的合成,酶D能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1;基因R能控制酶R的合成,酶R能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2;两种紫色物质同时存在时可形成蓝色物质.所以蓝色的基因型为D_R_,紫色的基因型为D_rr、ddR_,白色的基因型为ddrr。

3.如图是一个含有三对等位基因(用A、a;B、b;C、c表示,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简图。

如果细胞Ⅱ的基因型为abc,那么细胞Ⅰ的基因型为()

A.aabbccB.ABC

C.AaBbCcD.AABBCC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细胞Ⅱ的基因型为abc,说明与细胞Ⅰ一起形成的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细胞Ⅱ的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cc,因为细胞Ⅰ和Ⅱ是由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基因组成为AaBbCc)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所以细胞Ⅰ的基因组成为AABBCC,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如图为人类的性染色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同源区存在等位基因,非同源区不存在等位基因。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上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Ⅰ区段上的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较多

B.Ⅰ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父女可能均患病

C.Ⅱ区段上的遗传病,男女患病概率相同

D.Ⅲ区段上的遗传病,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即伴Y遗传。

【详解】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A正确;Ⅰ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父亲必定将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传给女儿,所以父女可能均患病,B正确;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C错误;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病,所以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所以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D正确。

【点睛】本题以性染色体为素材,结合性染色体图,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伴X染色体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和X、Y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特别是X、Y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要求学生理解相关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能举例说明,并作出准确的判断。

5.鸡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其控制毛色芦花(B)与非芦花(b)的基因仅位于Z染色体上。

下列杂交组合能直接通过毛色判断子代性别的是()

A.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B.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C.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

D.非芦花雌鸡×杂合芦花雄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ZW型性别决定类型,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转换能力,难度适中.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Z.由于鸡的毛色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雌鸡基因型为:

ZBW(芦花)、ZbW(非芦花);雄鸡基因型为:

ZBZB(芦花)、ZBZb(芦花)、ZbZb(非芦花).

【详解】A、芦花雌鸡和芦花雄鸡杂交后,雄鸡和雌鸡均出现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A错误;

B、非芦花雌鸡(ZbW)和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后代全为芦花鸡,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B错误;

C、芦花雌鸡(ZBW)和非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雄鸡全为芦花鸡,雌鸡全为非芦花,C正确;

D、非芦花雌鸡(ZbW)和杂合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Zb、ZBW、ZbW,即后代雄鸡和雌鸡均出现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D错误.故选C.

6.下列有关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在小鼠体内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艾弗里分别提取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通过R型细菌的体外培养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艾弗里和赫尔希、蔡斯的实验思路都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各自的作用

『答案』D

『解析』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A错误;

B、艾弗里通过提纯、分离S型细菌的蛋白质、DNA、多糖等物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了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选项中没有指明是分成两组,C错误;

D、艾弗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是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相同的,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其作用,D正确。

故选D。

7.图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④是一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B.⑤表示的化学键是氢键,可被解旋酶催化断开

C.DNA分子的多样性与其中碱基对的排列序列有关

D.⑦是磷酸二酯键,复制时由DNA聚合酶催化形成

『答案』A

『解析』④中的三个成分不属于同一个脱氧核苷酸,A错误;

图中⑤表示氢键,生物体内DNA解旋酶可以断开氢键,B正确;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序列的多种多样,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C正确;

⑦是磷酸二酯键,复制时由DNA聚合酶催化形成,D正确。

8.将某一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DNA用14C充分标记,其同源染色体上的DNA用32P充分标记,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不考虑交叉互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均含有14C和32P

B.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含14C的染色体可能是含32P染色体的两倍

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

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两个有放射性,两个没有放射性

『答案』C

『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最终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详解】若进行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会分开,因此四个细胞中有两个细胞都含有14C,另外两个细胞都含有32P,A错误;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可能含14C的染色体和含32P染色体相等,也可能只含14C,也可能只含32P,可能不含14C和32P,B错误;若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分裂两次,DNA复制两次,由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因此,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C正确;若进行减数分裂,DNA只复制一次,但细胞分裂两次,因此,四个细胞中都有放射性,D错误;本题『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会分离,生殖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分裂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再根据题意作答。

9.有关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条染色体中含有1或2个DNA分子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在体细胞中一般成对存在

C.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分布的两个基因是等位基因,控制着相对性状

D.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会导致DNA结构改变,引起染色体变异

『答案』C

『解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条染色体中含有1或2个DNA分子,A正确;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在体细胞中一般成对存在,位于同源染色体上,B正确;

C、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分布的两个基因是相同的基因或等位基因,C错误;

D、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会导致DNA结构改变,引起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正确;

故选C。

10.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

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的是

A.F2表现型的比为3:

1B.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

1

C.F2基因型的比为1:

2:

1D.测交后代比为1:

1

『答案』B

『解析』基因分离的实质指的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F2表现型的比为3:

1,属于实验的结果而不是实质,A错误;

B、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所以的产生配子的比为1:

1,B正确;

C、F2基因型的比为1:

2:

1,是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属于结果而不是实质,C错误;

D、测交后代比为1:

1,是检测F1基因型的,不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

故选B。

11.如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

不能从图中得出的结论是()

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

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

『答案』C

『解析』基因的表达是指控制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特定的基因控制特定的性状。

基因通过中心法则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还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由图可知,精氨酸是由N-乙酸鸟氨酸在4种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的,4种酶是由相应的基因控制合成的,A正确;

B、图中信息可知,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正确;

C、若基因②不表达,导致酶②不能合成,与基因③和④能否表达无关,C错误;

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说明脉胞霉体内基因①发生突变,不能合成酶①,使体内的N-乙酸鸟氨酸不能转化鸟氨酸,D正确。

故选C。

12.下列关于生物可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B.染色体变异仅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C.病毒、细菌和小鼠均可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

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都可以观察到

『答案』C

『解析』交叉互换可以导致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重组,A错误;染色体变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其他代谢过程中,B错误;病毒、细菌和小鼠都具有遗传物质,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而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D错误。

故选:

C。

13.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C.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D.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答案』D

『解析』由Ⅱ3和Ⅱ4甲病正常而后代Ⅲ7患甲病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且Ⅱ4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由此推断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由Ⅱ1和Ⅱ2不患乙病而后代Ⅲ1患乙病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用A、a表示甲病致病基因,B、b表示乙病致病基因,则Ⅱ1的基因型为BbXAXa,Ⅲ5的基因型为B_XAX_,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1/2=1/3;B错误;Ⅱ3与Ⅱ4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和bbXAY,理论上其后代共有8种基因型、6种表现型;C错误;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而亲本有关的染色体组成为XAXa和XAY,因此最可能是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异常;D正确。

14.对下列示意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准确的是(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6

B.若只研究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则乙图细胞分裂完成后,可能同时产生2种、3种或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C.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该果蝇只能产生AXW、aXW两种基因型的配子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1、图甲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图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丙图所示家系中,第二代中双亲都患病,所生的女儿却正常,说明是显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显性遗传病,父亲患病则女儿必患病,现女儿正常,所以肯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应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4、丁图细胞中有三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而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和Y。

【详解】A、甲图中生物的基因型为AaDd,其自交后代产生Aadd个体的概率为1/2×1/4=1/8,A错误;

B、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减数分裂可以产生2种配子,根据图中①染色体上所标基因,若是发生了基因突变,则该细胞就会产生3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如果是发生了交叉互换,则会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B正确;

C、根据有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女儿,可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错误;

D、丁图果蝇基因型为AaXWY,其产生的配子有AXW、axW、AY、aY四种,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有丝分裂和遗传方式判断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某蛋白质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共含42个氨基酸,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则形成该蛋白质时脱掉的水分子数、该蛋白质的分子量及编码该蛋白质的mRNA的碱基数至少是

A.41、3882、512B.41、3882、126

C.40、3900、126D.40、3900、129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意可知,脱掉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42-2=40个;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数×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18×脱去的水分子数=42×110-18×40=3900;一个氨基酸由一个mRNA上的密码子决定的,每个密码子含有3个连续的碱基,所以编码该蛋白质的mRNA的碱基数至少为3×42=126。

综上所述,C正确。

考点: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名师点睛】利用形成蛋白质的结构图解完成相应的计算规律

肽链

数目

氨基酸

数目

肽键

数目

脱去水

分子数

多肽的相对

分子质量

氨基

数目

羧基

数目

1条

m

m-1

m-1

ma-18(m-1)

至少

1个

至少

1个

n条

m

m-n

m-n

ma-18(m-n)

至少

n个

至少

n个

注:

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特别提醒

(1)有时还要考虑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肽链上出现二硫键(—S—S—)时,要再减去2(即两个氢原子),若无特殊说明,不考虑二硫键。

(2)若为环状多肽,则可将公式中的肽链数视为零,再进行相关计算。

16.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

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为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答案』B

『解析』分析系谱图:

图示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用A、a表示),则Ⅰ-1和Ⅰ-3的基因型均为aa,Ⅱ-2、Ⅱ-3、Ⅱ-4、Ⅱ-5的基因型均为Aa,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

【详解】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无论I-2和I-4是否纯合,II-2、II-3、II-4、II-5的基因型均为Aa,A错误;

若II-1、Ⅲ-1纯合,则Ⅲ-2是Aa的概率为1/2,、Ⅳ-1是Aa的概率为1/4;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若Ⅲ-4纯合,则Ⅳ-2为Aa的概率为2/3×1/2=1/3,所以Ⅳ代中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1/3×1/4=1/48,与题意相符,B正确;

B、若Ⅲ-2和Ⅲ-3一定是杂合子,则无论Ⅲ-1和Ⅲ-4是同时AA或同时Aa或一个是AA另一个是Aa,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1/48,C错误;

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与II-5的基因型无关;若Ⅳ的两个个体都是杂合子,则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推断出图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代入各选项进行计算,看后代患病概率是否为1/48即可选出正确的『答案』。

17.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及染色体组的表述正确的是()

A.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内都无同源染色体

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

C.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后,芽尖的细胞中都有含4个染色体组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

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有三条,两个染色体组,B错误;

C、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基因已经复制,如果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则在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C正确;

D、多倍体通常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但不一定均加倍,另外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则含有8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C.

18.下图表示的是三种黏性末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黏性末端是由两种限制酶作用产生的

B.若甲中的G处发生突变,限制酶可能无法识别该切割位点

C.乙中的酶切位点在A与G之间

D.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几类原核生物

『答案』B

『解析』关于限制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

(2)特异性:

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3)结果:

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详解】A.切割甲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是-GAATTC-,切割乙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是-CAATTG-,切割丙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是-CTTAAG-,故甲、乙。

丙的黏性末端是由三种限制酶催化产生的,A错误;

B.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如果甲中的G发生突变,限制酶可能不识别该切割位点,B正确;

C.图乙中的酶切位点在C与A之间,C错误;

D.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是细菌中环状DNA,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是病毒,D错误。

19.孟德尔的实验中,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所产生的F1,通过连续自交直到Fn,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F1中杂合子Yy的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基因重组

B.F2中重组类型的比例为6/16

C.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每代都在变化

D.R和r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答案』A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