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模拟 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1231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模拟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模拟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模拟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模拟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模拟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模拟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模拟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模拟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模拟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模拟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模拟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模拟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模拟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模拟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模拟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模拟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模拟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模拟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模拟 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模拟 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模拟 1.docx

《中考历史模拟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模拟 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模拟 1.docx

中考历史模拟1

中考历史模拟

(1)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

你长袖一挥,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报怨。

”材料诉说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者。

为这位统治者是

A.商纣王     B.秦始皇C.汉武帝        D.唐太宗

2.唐蕃联姻的故事是我国千古佳话,唐太宗时入嫁吐蕃,加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往来的公主是

A.文成公主     B.金城公主C.金平公主     D.和硕公主

3.某历史兴趣小组打算编排一场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课本剧,你认为下列情景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粮店出售占城稻                  B.城市“买卖昼夜不绝”

C.景德镇瓷器在市面上出现          D.买东西不再使用铜钱

4.《雍正王朝》剧组在拍摄雍正书房时请你负责准备道具,你必须为之准备的是

A.远下西洋的航船模型              B.抗击沙俄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模型

 C.“军机处”官员的腰牌             D.抗击倭寇使用的武器

5.20多年前一部香港电视剧《上海滩》风靡大江南北,精彩演绎了发生在上海的血雨腥风与儿女情长。

与近代史上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马关条约》

6.“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然而自从日本企业在苏州、杭州开办工厂后,美丽的“人间天堂”遭受了帝国主义的蹂躏与掠夺。

你认为与之有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7.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某一历史事件:

几个幼稚的秀才和一个少不更事的皇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验证了保守势力的强大。

下列事件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8.右图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的影片《开天辟地》,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片名最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南昌起义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红军长征

9.卢沟桥的枪声是我们民族奋起雪耻的号角,是振聋发聩的警钟。

下面有关七七事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爆发于1937年7月7日            B.局部性的抗战由此爆发

C.是日军蓄意挑衅制造的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0.王鹏同学设计的历史剧中有这样的一幕:

从延安飞来的专机抵达机场,整个山城沸腾了,国统区人民感到充满了希望,争相奔走相告。

据此可知与这部历史剧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重庆谈判C.国共两党二度合作    D.西安事变

11.图片是历史恒久的记忆。

下列歌词对右图所示历史事件的描述,最为贴切的是

A.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C.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D.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12.暑假学校组织同学们到位于安徽省某一纪念馆(如右图)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由此我们

可以判定他们此行的主题活动是为了感受

A.打响农村改革的“第一枪”

B.吹响对外开放的号角

 C.开始国企改革的试点

D.素质教育喜结硕果

 13.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人民群众“依法治国”方阵作为呈现辉煌成就主题的方阵之一经过天安门楼前,说明了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②依法办事成为人们的共识③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④我国的法制建设已经非常完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大国脚印》网友心中60年最具影响力的60件事评选中,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成为1981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A.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而提出的 B.是邓小平天才的创造

C.是为解决西藏、新疆等民族问题而提出的D.为实现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15.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袁隆平领导的研究组终于培育出了神奇的种子,这是古老的农业大国最了不起的奉献──“中国不仅能自己养活自己,还将帮助世界!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袁隆平具有创新精神②社会主义的中国具有进行科研的良好氛围③亩产万斤的梦想得以成真④中国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6.小明暑假打算到海外某国旅游。

他在网上多次搜索“非洲”、“金字塔”、“七大奇迹”等关键词。

由此我们可知他打算去的国家是

A.埃及    B.印度C.刚果      D.纳米比亚

17.“他至死都认为他到达了印度,但事实上,他到达的既不是中国,也不是印度,而是一块欧洲人从来都不知晓的新大陆。

”根据所学判断,材料中的“他”是

A.达伽马    B.迪亚士C.麦哲伦      D.哥伦布

18.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法律文献,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100年后,欧洲大陆的法国颁布了另一部文献,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了整个欧洲。

历史上这两部法律文献分别是

A.《权利法案》、《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独立宣言》

C.《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D.《权利法案》、《民法典》

19.1914—1918年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

下列有关一战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萨拉热窝事件说明个人恐怖手段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②战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③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一战的爆发④1918年德国投降宣告了一战的结束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10年1月31日,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达沃斯落幕,在为期5天的会议中,与会各界人士就一系列全球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

达沃斯年会的召开不能说明的问题是

 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B.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C.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协商解决      D.世界各国相互依存,联系密切

二、非选择题:

 21.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彼此合作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美称,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

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9分)

材料一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

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

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典章制度,还向齐国学习音乐。

他去世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面前。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治学态度。

(2分)

 

材料二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2)孔子的哪些思想观点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一些合理成分或值得借鉴的地方?

(2分)

(3)为了巩固统一,汉朝哪位皇帝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

并在思想领域采取了什么措施使汉朝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2分)

 

(4)唐太宗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他在位时采取了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开创了唐初的繁荣时代,史称什么?

(1分)

 

材料三 著名华人作家韩素音曾说:

中国文化影响之大与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所做的  贡献是分不开的。

 (5)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孔子思想影响的认识。

(2分)

 答案

(1)胸怀大志;勤学好问;注重实地考察;终生学习。

(言之有理,答对两条即可得分,2分)

(2)提倡“仁”和“礼”。

(各1分)(3)汉武帝;独尊儒术。

(各1分)

 (4)贞观之治。

(1分)(5)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战争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帝国主义即战争”,这是已经被证明了的马列主义真理,以至在20世纪中让人类陷入了两次世界大战。

 

(1)德国首先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它挑起两次战争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最终都实现了吗?

(3分)

 

材料二 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

此后,“联合国家”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2)材料中的“宣言”指的是什么?

签署宣言的国家又是怎样“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的?

请各举一个典型事例。

(3分)

 材料三“我们之所以要记住这一切,是因为我们波兰人知道如果失去了这些记忆,失去了关于真相、关于二战源头的真实记忆,波兰、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将不会安宁。

我们之所以要记住这一切,是因为我们很清楚地知道那些拥有了权力或者将会拥有权力的人,一旦忘记了历史或者篡改了历史,就会再次给我们带来不幸,就像70年前那样。

──2009年9月1日波兰总理图斯克在二战爆发7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致辞

 (3)“我们之所以要记住这一切,是因为……一旦忘记了历史或者篡改了历史,就会再次给我们带来不幸,就像70年前那样。

”结合所学分析,70年前爆发的二战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教训?

(最少答出两点,4分)

 (4)为了让战争的悲剧不再发生,为了全世界的安宁,请你就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谈谈你的看法。

(4分)

 22.

(1)第一次是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第二次是摆脱经济危机;没有实现。

(各1分)

(2)《联合国家宣言》;政治上:

美、英、苏雅尔塔会议的召开等;军事上:

诺曼底登陆(或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等。

(各1分)(3)应当将法西斯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绥靖政策;给弱小国家以援助;各国应联合反对法西斯等。

(言之成理即可)(4)彻底抛弃法西斯主义及军国主义、霸权主义等错误思想,避免战争维护和平;进一步完善联合国机构,公正、公平地调解国与国的纠纷;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等。

(言之成理即可)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压倒的优势,在军事上,美国除拥有庞大的海陆空军外,还垄断了生产原子弹的技术。

美国总统曾公然声称: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

材料二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材料三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0月17日宣布取消布什政府时期制定的导弹防御系统计划,转而推出一项在欧洲分阶段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新计划。

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当即称赞奥巴马这一决定“负责任”。

但奥巴马政府并未从根本上放弃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的战略选择,美俄两国间缺乏基本互信的现状不会因此得到明显改观。

(1)据材料一、二,分析二战后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

(2分)

 

(2)“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美国“冷战”在经济、军事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从这些措施的有关表述和实施过程中你获得了哪些认识?

(5分)

 

(3)在冷战中,苏联在军事上与美国对抗的军事组织是什么?

它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4)材料三局面的出现与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哪一事件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

该事件最终是如何处理的?

从其处理结果上看当时的优势在哪一方?

(3分)

 

(5)冷战期间,美苏矛盾不断,但新的世界大战并未爆发。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的世界大战未曾爆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至少回答出两点,4分)

 23.

(1)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增长,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但不得不正视日益强大的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从两个方面作答,各1分)

(2)开始的标志: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分) 措施:

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分)认识:

冷战政策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对抗社会主义阵营;西方利用经济力量实施“马歇尔计划”围筑资本主义阵线等。

(任答其一即可,2分)(3)华沙条约组织;意味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2分)(4)古巴导弹危机;双方均作出让步:

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和轰炸机,美国解除对古巴的海上封锁;优势在美国一方。

(3分)(5)世界各国对二战惨痛教训的认识;国际间合作的加强;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联合国的作用;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

(任答其二,4分)

24.2010年世界博览会(Expo2010)于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此次世博会继续弘扬“创新”和“融合”的主旋律,创作了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

请你完成下面的探究。

(21分)

【以人为本】

(1)右图是本次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其设计告诉我们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永远都是我们──人。

14世纪前后,一场宣扬人文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意大利开始兴起。

请写出

这一运动的名称,并概述其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4分)

【科技创新】

 

(2)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四大发明”彰显中国古代科技的无穷魅力。

请写出“四大发明”的名称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5分)

 

材料一 1851年,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在英国伦敦开幕,主要展出的是英国的工业产品,包括……各种模型,这标志着英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也标志着英国的工业革命取得了成功。

 (3)请你从以下所列选出材料中省略号部分最有可能出现的工业产品(   )

 A.计算机   B.电灯       C.珍妮机    D.飞机  

 E.汽车     F.蒸汽机     G.内燃机    H.火车

 (4)根据所学,指出这场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发展进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3分)

 

【文化多元】

 材料二 “丝绸之路”开通后,便成为向西方播送中国璀璨而精致文明的陆上要道。

各国使者、商人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5)请写出“丝绸之路”的起点及为其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2分)

 

(6)“丝绸之路”上奔波的商人中,有不少阿拉伯人,他们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至少答出两点,2分)

 

(7)13世纪从意大利来到中国并且在元朝朝廷中任职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谁?

(1分)

 

【合作共赢,面向未来】

材料三 当今世界,不仅要注重科技的发展,更要关注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恶化。

1990年联合国规定每年的4月22日是人类关爱地球家园的节日──“世界地球日”。

2009年12月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闭幕,达成《哥本哈根协议》。

 (8)在2010年的“世界地球日”,请你对如何减少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提一点建议。

(2分)

 

24.

(1)文艺复兴;冲破了几百年来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1+3=4分)

(2)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5分)(3)C,F,H。

(错选、多选、少选皆不得分,2分)(4)工业革命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同时也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

(3分)

(5)长安;张骞。

(各1分)(6)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文明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并且将“阿拉伯数字”传到了世界各地,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任答两点即可,2分)(7)马可·波罗。

(1分)(8)言之有理即可,如组织环保宣传、加强环保执法力度等。

精编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1.百年中国看上海。

围绕这一主题,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上海是中国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B.上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上海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D.改革开放后上海被确定为沿海开放城市

2.今年上海世博会是第40届世博会。

95年前的巴拿马世博会曾颁奖给中国近代的状元实业家。

这位状元实业家是(   )

A

B

C

D

3.“麦当劳”、“肯德基”连锁店遍布世界各地,这一现象最能表明(   )

 A.它们生产的食品深受人们喜爱B.发达国家正对我们进行经济侵略

 C.经济全球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D.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上海篇

一、单项选择题

1.“看千年中国去西安,看百年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鸦片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

A.便于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B.便于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3.“七一”来临,某社区要上网查阅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有关史实,准备出一期黑板报,你为他们提供的最好“关键词”是(   )

A.1919年 中共成立  B.1921年 上海C.1945年 延安  D.1949年 北京

4.邓小平说:

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

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不包括(  )

 A.深圳     B.上海      C.厦门     D.汕头

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中国建立6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某学校初四

(1)班的同学围绕“国际舞台上的中国”这一主题展开了探究。

 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联合国《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发展》认为,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达到50%。

中国明确承诺,将认真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各项援非举措,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继续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扩大对非贸易和投资,加强中非务实合作。

截至2009年2月底,中国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2721人次。

目前我军共有1949名官兵在联合国9个维和任务区执行任务,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之一。

 

【主题探究】综合以上材料,你怎样看待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树立了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顺应潮流】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国际背景、国内条件分别有哪些?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

3.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进入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上海见证了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建立新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历程。

从上海的百年沧桑,到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你有什么感想?

近代中国,封建落后,遭到外国列强的入侵,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新中国。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回眸过去,我们看到了近代上海的百年沧桑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展望未来,我们坚信祖国会更加强大,我们伟大的祖国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201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自测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一书“把经典变成了平民的盛宴”,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关注。

《论语》中所记载的言论出自我国古代思想家

A.老子 B.孔子  C.庄子D.孟子

2.公元前后,在右图中这条要道的东西两端各有一个重要的文明古国,它们分别是

 

A.大汉帝国和罗马帝国B.西周王朝和罗马共和国

C.大汉帝国和古代希腊D.东周王朝和雅典

3.诗词、谚语也能反映历史。

下列语句中,反映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

C.“苏湖熟,天下足。

”(宋·谚语)D.“无徽不成镇。

”(明清·谚语)

4.2009年5月23日至28日,第二届中国诗歌节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

本次诗歌节的主题是“盛世中国,诗意长安”,它令我们联想到我国诗歌创作的巅峰时代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5.“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这幅对联主要称颂的应该是

A.张骞出使西域B.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C.郑和下西洋D.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

6.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的地位。

中国古代设丞相与废丞相的两个皇帝分别是

A.秦始皇和隋文帝B.秦始皇和明太祖C.秦始皇和明成祖D.隋文帝和明太祖

7.右表反映了我国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进行

朝代

相关史实

元朝

设置宣政院

清朝

册封达赖、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

有效管辖的相关史实,这个地区是:

A.台湾   

B.海南  

C.新疆    

D.西藏

8.“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两则材料都 

  A.赞扬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 B.盛赞同一位著名历史人物 

  C.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  D.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 

9.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

他就是

A.詹天佑B.康有为C.梁启超D.张謇

10.2008年5月28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拜谒中山陵。

陪同吴伯雄的女导游对中山陵392这个数字的一番新解释为:

(3—?

)、9—九州方圆、2—两党合作”。

你认为3最有可能代表

A.三省六部B.三大战役C.三民主义D.三大改造

1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

A.毛泽东、邓小平 B.毛泽东、江泽民 C.邓小平、江泽民 D.毛泽东、周恩来12.他曾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注于田畴。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他是

A.杨振宁B.邓稼先C.钱学森D.袁隆平

13.有一批旅游者从杂志上看到两幅建筑物的图片(下图),激起了他们的兴趣。

如果他们想目睹该建筑物的真实面貌,应该去的国家是

A.印度B.埃及C.希腊D.伊拉克

 

13题14题《蒙娜丽莎》

14.右上图《蒙娜丽莎》是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