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022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20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

《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docx

节制闸阶段管理报告

1工程概况

1.1地理位置

濉溪县浍河临韩下段综合治理工程位于濉溪县境内,上至临涣集下至韩村临涣闸,涉及临涣、韩村2个乡镇,主要建设内容:

河道疏浚9.4km,新建七里沟、刘沟两座穿堤涵闸。

河道治理除涝标准为五年一遇,穿堤涵闸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

1.2施工范围

1.2.1施工内容

新建候王节制闸闸室为开敞开式结构,共7孔,单孔净宽8.0m。

底槛高程为24.40m,启闭机房侧闸顶高程32.95m,闸室长17.00m,中墩厚1.2m,边墩厚0.95m闸室总宽度63.2m。

上游侧设公路桥,桥面宽7m,桥面高程33.4m,两侧设钢筋砼护杆及人行道。

下游侧设闸门控制段,内设闸门槽和检修门槽。

上设检修便桥。

检修平台高程32.95m。

启闭台顶面高程41.15m,启闭台上设启闭机房。

岸墙采用钢筋砼空箱式结构,垂直水流向长为12.30m,顺水流向长17.00m,岸墙上部桥头堡采用框架结构,分四层,兼作检修门库房。

闸室上游3.0m处设高压喷射注浆截渗墙,上游铺盖和翼墙之间设0.5m厚的水泥土褥垫层。

截渗墙平均深5.9m,孔距1.6m,垂直水流方向总长126m。

闸下采用挖深式钢筋砼消力池深1.5m,长22m,末端7m范围内设反滤层。

其后布设48m长的海漫,水平段浆砌块石结构长25.00m,浆砌石厚0.4m,斜坡段干砌块石厚度为0.3m,碎石垫层厚0.1m。

海漫末端设抛石防冲槽,槽深2.5m,底宽5.0m,边坡1:

2。

海漫末端及防冲槽首设置垂直水流向高压喷射注浆防冲槽。

深6m和3.5m,长70.0m和60m。

防冲槽底及上游坡为干砌石结构下设反滤层。

上游翼墙顺水流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为21.00m,由直线段和椭圆弧段组成,墙体为重力式结构。

墙后填土面高程为30.5m,最大填土高度为6.10m。

下游翼墙顺水流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为22.00m。

水平扩散角为8.53°,为钢筋砼扶壁式结构。

墙后填土面高程为30.3m。

上游端设长分别为15m和15m的浆砌石和干砌石护底,浆砌石厚0.4m,干砌石厚0.3m,碎石垫层0.1m。

与上游护底、下游海漫、防冲槽及其以后段相对应的边坡均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厚0.12m,下设0.1m厚的碎石垫层。

下游护砌砂垫层处露出垫层下设中粗砂垫层和土工布反滤层。

1.2.2金属结构及电气设备

候王节制闸金属结构安装包括:

工作门及相应埋件、检修门埋件、启闭设备组成。

平面钢闸门7扇,埋件7孔,启闭机7台。

候王节制闸有7孔,配套电机为18.5Kw。

供电电源采用10KV线路,导线规格为根据本闸用电情况选用容量为80KVA的干式变压器,同时为确保闸门用电的可靠性,另设一台80KW的柴油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电源仅供重要用电负荷。

10KV电源通过SC10-80/10型变压器降至0.4KV,用电缆接至低压配电屏,经低压配电柜引出若干回路分别供给各闸门现地控制箱。

在水闸右岸桥头堡一层布置有备用柴油发电机室,二层布置有变压器室,三层布置有低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内设有一台低压配电柜。

启闭机房布置有现地闸门控制箱和LCU柜等。

1.3施工项目基本情况

(1)目前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1.土方工程:

45000m3。

2.堆砌石:

3051m3。

3.基础处理:

截渗墙1056.4m。

4.砼工程:

6910m3。

5.钢筋:

500t。

6.闸门安装:

闸门7扇。

(3)工期

计划开完工日期2010年12月19日至2011年12月19日。

实际开完工日期2011年2月9日至2011年6月11日,水下工程全部完成,具备通水条件。

1.4场区水文气象条件

浍河流域处于淮北平原腹地,位于南北冷暖气流交汇较频繁的地带,属显著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时数多、无霜期长。

夏季为雨季,气候晴热而湿润,冬季为旱季,气候寒冷而干燥。

温度和降雨有东南向西北递减。

本流域省境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50mm。

降雨量得年份分配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其降雨量约占年降雨量的60%~70%,其他月份仅占全年的30%~40%。

降水的另一个特点是年际变幅也很大,大水年份降雨量可达1300mm,小水年仅500mm,年际最大差值近3倍,降雨量年内、年际分配悬殊的情况,正是本流域易遭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流域内光热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气温14~16℃多年平均蒸发量1156mm,初霜期一般在10~11月,终霜期一般在3~4月,无霜期一般为210d,最早降雪在11上旬,最晚雪期在4月中旬:

常年初雪在11月上旬至12月下旬,降雪期为100d左右,最大积雪深度为30mm。

1.5工程地质

(1)地形地貌

工程位于安徽省北部,北起徐州市南中止于宿州市符离集附近的淮阴山脉的西侧,属淮北冲积平原地貌,地势较为平坦,有西北向东南缓倾,地面高程25~30m。

工程区河流总体流向自西向东。

本次治理的浍河临韩下段左右岸均无堤防,地面一般高程一般约为26.50~29m,现状河槽口宽一般为100~180m,底宽为10~20m,部分河段淤积严重。

(2)地层岩性

工程区地层属华北地层区徐淮地层分区徐州—宿县地层小区,区内地层发育基本齐全,大部分积基岩出露于工程区东侧淮阴山脉,出露地层以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为主,岩性主要为中厚层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等。

工程区附近大部分基岩地层均第四系冲积岩覆盖。

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为揭露基岩,所揭露的第四系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第四系全新统地层(Qa14):

主要为灰色重粉质壤土,下部夹砂壤土。

河床部位见有灰色含淤泥重粉质壤土,含有机质及螺壳。

第四系上更新统地层(Qa13):

主要为棕黄、褐黄色重粉质壤土、粉质粘土及砂壤土,极细砂~细砂,含铁锰质结核及砂礓。

(3)地质构造及地震

本区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中朝淮地台东南之淮河台坳北陷褶断带,基底为—巨型的东西坳陷带。

安徽省淮北北部地区最大的东西向构造符离集断层带在工程区通过,该断层带具有长期继承性活动特点,控制淮北北部地区断裂构造、岩浆岩分布及新生代坳陷的形成与发展。

符离集地层北侧构造变形强烈,形成紧闭、倒转褶曲和一系列NNE断层。

符离集断层南侧构造变形相对较弱,为宽缓的向、背斜构造。

淮北北部大部分地区属地震相对稳定区,根据近期地震资料分析,主要以地震小于4.0级得弱震和微震为主,区内地震活动轻微,区域构造稳定。

举2001年得《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

400万)》,工程区地震动峰加速度为0.05g(相当于原地地震基本烈度Ⅵ度)。

(4)水文地质条件简述

本工程区内场地地层均为第四系松散沉积层,地下水主要以孔隙水的形式赋存于下部地层中。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和埋藏条件以及运动特点,可将其分为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两大类。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河岸上部砂壤土、重粉质壤土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河水及沟塘等地表水补给,与地表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水位随季节变化较大,旱季埋藏较深,雨季水位较高;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河岸下部的砂壤土及极细砂~细砂层中,受远处河流的越流补给。

勘察期间测得工程区钻孔地下水位高程为23.30~24.30m,同期包浍河水位在24.50~24.70m左右,地下水位与河水水位较接近。

1.河道个土层分布如下:

①层含淤泥质重粉质壤土~淤泥质重粉质壤土,层厚0.4~4.80m,层底高程15.20~20.50m.其中:

在河道桩号3+203~5+898、8+529、9+100段相对较浅薄,层厚不足0.6m。

③层重粉质壤土,层厚0.90~4.00,层底高程15.40~18.10m。

④1层砂壤土,层厚0.90~3.10,层底高程17.00~17.20m。

⑤层重粉质壤土夹砂壤土,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2.80m。

河道土层疏浚级别及开挖等级:

根据设计规划,河道开挖疏浚底高程约为19.7~18.5m,则从上至下开挖疏浚土层主要为①层含淤泥质重粉质壤土~淤泥质重粉质壤土,③层重粉质壤土,④1层砂壤土、④2层细砂及⑤层重粉质壤土夹砂壤土。

根据《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90)以及《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2版)开挖等级,个土层疏浚及开挖等级建1—1。

由该表可知,河道疏浚级别为2~4级开挖等级亦为Ⅱ~Ⅳ级。

1.6工程等级及特点

1.6.1工程的等级

根据《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的规定,候王闸工程等别为Ⅲ等,工程规模属中型水闸,其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

1.6.2工程特点

本工程对外交通比较方便。

工程区位于濉溪县黄桥镇南2公里附近,公路交通网发达,通过现有的道路可通往淮北主干道。

另外还有公路通至濉溪县等地。

1.7工程建设相关单位

项目主管部门:

淮北市水务局。

建设单位:

淮北市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利用与湿地修复工程建设管理局

质量监督机构:

淮北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

设计单位: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监理单位:

安徽省江河水利水电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淮北市信和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工程投标

2.1标前准备

(1)2010年11月11日在淮北市招标采购中心获取本工程的招标信息;

(2)2010年11月17日在淮北市招标采购中心报名及购买招标文件;

(3)公司计划经营处对招标文件进行评审,决定参与本项目投标;

(4)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投标小组,收集有关编制投标文件所需的各类资料。

2.2投标书的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定额采用水利电力部(02)水电基字第81号文颁发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土方压实定额采用安徽省水利厅颁发2002<安徽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补充定额)》;

(2)机械台班费定额,执行原能源部,水利部能源水规(2002)《水利水电机械台班定额》;

(3)安徽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水利厅皖水基函字(2003)146号文“关于转发《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的通知”执行;

(4)费用及编制办法依据水利部水建(2002)“关于印发《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的通知”执行;

(5)工程安全施工措施费因招标文件未作说明,暂按建安费的1%的总价计列;

(6)柴油、汽油价格依据当地石油公司当时批发价格计算;

(7)水泥、黄沙等地材及钢木材等均按当时的市场批发价款计算。

2.3投标文件的编制原则

(1)以适用的国家法律法规和业主对施工工期、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以及水土保持的要求为前提;

(2)以优化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进度、资源配置、各项保证措施的先进性、合理性、可靠性、经济性为关键。

把保证工期、创优质工程及环境保护,建立在科学可行的技术基础之上。

(3)以“高”、“精”、“新”、“严”为准则。

即在施工项目管理上力求“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在施工方案上“精益求精”;在施工工艺上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在施工措施上“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明纪律”。

2.4投标文件的编制依据

(1)本项目工程的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和业主的有效文件。

(2)国家及行业现行有效版本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SL223-2007);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

《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T5018-2004);

《电气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220)等。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3-2002);

《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SDJ249-88);

《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SL239-1999);

《水闸施工规范及验收规程》

(3)本公司依据GB/T19001-2000标准编制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4)现场施工条件、资源状况及本公司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2.5开标、中标与签订施工合同

(1)本项目工程2010年12月7日在淮北市招标采购管理局开标一厅公开开标;

(2)本次评标结果在安徽省水利工程招标信息网和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上公示3天后,我公司于2010年12月20日收到中标通知书;

(3)本项目工程于2010年12月25日签订本工程施工协议书。

3施工进度管理

3.1工期目标与阶段性目标

3.1.1总工期目标

本工程总工期原计划于2010年12月20日进场准备,2011年1月9日正式开工,2011年5月31日完成合同范围内水下全部工作内容,2011年12月20日全部完成,总工期365天。

3.1.2阶段性工期目标

阶段

工期

重点完成项目

第一阶段

2010年12月20日~2010年12月30日

施工准备:

主要完成临时房屋、临时道路、临时供水供电、围堰、降排水井、原材料试验和其他临时工程。

第二阶段

2011年1月1日~2010年2月15日

主要完成:

闸室段土方开挖、上游连接段、下游连接段土方。

第三阶段

2011年2月16日~

2011年6月15日

主要完成:

金属设备安装;土方回填、围堰拆除、设备调试、上下游水下工程全部结束。

3.1实际施工进度情况

实际施工进度情况为:

2011年2月9日项目部管理人员进场组建项目部,并安排工程施工期所需的生产及生活区;2011年2月9日工程施工材料及施工机械进场,并具备施工条件;开工时间正值春节期间。

由于工程开工较迟,为抢赶工期,项目部采取了多点面同时推进的施工策略进行组织施工,水闸的主体工程的施工等均安排多个施工队伍同步进行施工,本工程的主体工程施工于2010年6月12日全部完成。

3.2工程完成情况

1.截止到水下工程验收时,本工程批准的工程项目已按设计或设计变更的要求全部完成。

主要为基础处理分部,上下游连接段、消能防冲段、闸室段。

闸门安装、土方回填。

2.本工程水下工程工期历时3个月,实际可施工天数为118天。

3.2.1主要工程量

本工程水下主要完成工程量为:

土方工程:

45000m3;地基换填土处理:

1326m3;砼及钢筋砼:

6910m3;堆砌石工程3051m3,钢筋工程470t,闸门7扇。

3.2.1完成工程的质量情况

本单位工程共划分10个分部工程,其中已完水下工程3个分部工程质量等级为优良,主要分部工程优良。

3.2.3影响进度滞后的原因分析

本工程施工单位于2011年2月9日进场组织开工准备的各项工作,于2011年2月9日,具备自身开工条件,但由于附近村民坟地没有拆迁完成,施工现场土方无法堆放,导致工期延迟。

3.4保证工期措施

3.4.1计划执行保证

(1)我们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总体进度计划,编制了各阶段施工进度计划,以及月、旬施工进度计划,并据此编制了各队日作业计划,确定工期控制点,优化了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各段各工序作业时间,责任落实到人,保证工序的衔接,采取流水作业,多点同时进行,昼夜连续施工。

(2)项目部认真组织,加强巡视检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与业主、监理沟通,共同协商解决,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3)成立工期预控小组,对施工组织、设备配备、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外部环境进行预测,做到超前决策,使各项工程的施工进度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4)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并加大行政管理和经济奖罚力度。

(5)严肃施工纪律,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施工方案及进度计划。

3.4.2技术保证

(1)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加强科学计划管理,项目经理部根据本工程总体计划安排,按月发布经现场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月施工计划。

各施工区根据月计划作好旬安排,并按日制定作业计划单,一日一碰头,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计划的完成。

真正做到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总工期的施工计划安排。

(2)进行施工网络管理,统筹安排工序,合理划分流水段,使各作业段工程平面上形成流水。

(3)以质量促进度保工期,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及招标文件要求组织施工。

工程开工之前,组织学习好技术文件、规范,熟悉设计图纸,作好技术交底,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做到工程施工中各要素均受控于ISO9001质量体系文件,杜绝质量事故,避免工程返工,确保产品一次性达到合格,保证各项工程、各工序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4)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流程,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做好冬、雨季及夜间施工措施,有效地缩短工期。

(5)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安全促生产,以安全保工期。

做好图纸会审,编制施工阶段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下达技术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单;

3.4.3机械设备保证

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项目部发挥统一协调的优势,调配各类所需机械设备,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位。

3.4.4资金保证

项目部根据公司统一安排,实行专款专用,确保了工程施工有足够的资金保证。

3.4.5施工环境保证

项目部设专人协调处理地方关系,加强与有关各方的联系及自身人员的管理,并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对可能影响工程施工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争取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4.6抢工保证措施

1、施工进度计划执行过程中,发现未能按期完成计划的情况时,及时的进行检查分析原因,立即采取有效的赶工措施,调整下周的工作计划,使上周延误的工期在下周赶回来。

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坚持“以日保周,以周保月”的进度保证方针,实行“雨天的损失晴天补,本月的损失下月补”的补赶意外耽误工期的措施,确保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实现。

2、要加强对所属单位的管理与约束,在进度上加以控制,对未完成阶段计划或滞后较多的现象,要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尽快解决,并在下一阶段补上,绝不姑息迁就。

3、如出现工期滞后,要积极主动地组织所需增加的人员、材料、机械设备进场,把工期损失减少到最小。

3.4.7其他保证措施

1、坚持项目经理指挥下的以施工调度为中心的生产管理原则,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及时协调各施工部位工作,减少干扰,现场管理机构及时准确把握生产动态,加快施工进度。

2、引进竞争机制,建立明确经济责任制,实行奖罚兑现,加强人员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和劳动生产率。

3、抓紧关键项目,兼顾其他项目,尽量缩短主要工序和关键线路施工时间。

4、建立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组织好现场安全施工,杜绝安全事故。

5、加强现场维护,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为施工生产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4主要施工方法

4.1概况

侯王节制闸高压摆喷截渗墙共计169孔,深4~6m。

共计1056.4m。

闸室上游3.0m处设高压喷射注浆截渗墙,上游铺盖和翼墙之间设0.5m厚的水泥土褥垫层。

截渗墙平均深5.9m,孔距1.6m,垂直水流方向总长128m。

海漫末端及防冲槽首设置垂直水流向高压喷射注浆防冲槽。

深6m和3.5m。

长均为67m。

上游铺盖首端换填水泥土,水泥掺入量为10%,压实度不小于96%。

4.2高压喷射灌浆截渗墙施工

4.2.1施工组织

高压喷射截渗墙施工安排1台套机械设备,先施工海曼末端及防冲槽首设置垂直水流向高压喷射注浆防冲槽、然后施工闸室上游3.0m处设高压喷射注浆截渗墙,。

其施工示意图见图4-1

 

4.2.2施工流程

高喷法主要施工流程为:

放线、就位、钻孔、下喷管、喷射和提升、冲洗、移机等,如图4-2所示:

高压喷射截渗墙施工流程图图4-2

 

4.2.3一般要求

1.灌浆施工前,详细分析截渗墙位置的地质条件,进行打先导孔,查明细砂层深度,确定截渗墙施工深度。

2.选择适当部位进行生产性试验,取得浆压、气压、水压、浆液比重、回浆浓度、提升速度、旋转速度、摆角等施工工艺参数。

3.施工场地做到平整、稳固,遇有低洼、表土松散、紧临边坡的区域,采用回填、夯实、加固和边坡、坡脚保护措施。

4.施工前,进行施工场地布置规划,开挖冒浆排放沟和集浆坑,作好冒浆排放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复核测量高喷墙轴线、孔位和孔口高程。

施工平台平整坚实,风、水、电设置专用管路和线路,轴线、孔位定位准确。

5.截渗墙灌浆结束后,对上部空钻段采用粘土球封孔。

4.2.4材料

1.水泥:

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其细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等满足浆液性能要求,不得使用受潮结块的水泥。

2.水:

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

3.灌浆采用水泥浆液,浆液浓度由工艺试验确定。

4.2.5施工工艺

在高压喷射施工前,选择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的区段,按选定的配合比进行高压喷射注浆的工艺试验,选定布孔方式、孔距、以及喷射流量、压力、旋速和提升速度等工艺参数。

高压喷射施工工序如下:

1.钻机就位

将钻机安放到选定孔位,使钻头对准孔位中心;对钻机进行水平校正并加以固定。

2.钻孔

选用XY-1型地质钻机钻孔,

3.插管

钻孔到设计深度后,拔出钻杆,放入喷射管到设计深度。

插管前在地面上进行低压射水试验,检查喷嘴是否畅通。

4.高喷作业

插管结束后,立即开动搅拌机,拌制浆液,通过管道送入喷嘴,开始高喷灌浆,边喷边提升。

此时检测浆液压力和流量、风量和风压、旋转和提升速度等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要做好施工记录。

5.冲洗

喷管提升到预定高程后,高喷即告结束。

此时把灌浆管等机具冲洗干净,管内机内不得残留水泥浆液。

通常的做法是以水换浆,在地面上喷射,以便把灌浆泵和输浆软管内的水泥浆全部排出。

6.移动机具到新孔位

在旋喷施工中,由于旋转喷射的离心作用和固结析水作用,有时会在旋叶固结体顶部出现空洞(凹穴),凹穴深度有时可达0.8~1.0m,这对地基加固或防渗堵水都是不利的。

移动机具后将顶部凹穴部分凿掉,或者向空穴注入浆液,将其填满。

4.2.6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高喷前检查高压设备和管路系统,其压力和流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灌浆管内和喷嘴内不得有任何杂物,软管接头的密封必须良好。

2.垂直施工时,钻孔偏斜率一般不得大于0.5%~1.5%。

3.在插管和高喷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喷嘴被堵。

水、气和浆的压力和流量必须符合设计和工艺试验要求,否则要将喷管拔出清洗进行调整后,再行插管和高喷作业。

使用双喷嘴时,若发现一个喷嘴被堵,则可重新下管再喷一次(复喷)。

4.喷管的旋转和提升必须边疆不中断地进行。

在拆卸或安装浆管时动作要快,继续高喷作业时,使新旧固结体至少有0.1m的搭接。

5.高喷作业时,先喷浆后放置或提升,以免浆管被扭断。

6.搅拌水泥时,不得随意更改水灰比,在贮存、输送和喷射过程中防止水泥沉淀。

禁止使用受潮或过期水泥。

7.高喷作业时,做好压力、流量和冒浆量的量测工作,按要求做好各项记录。

4.2.7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

1.室内试验

正式施工之前,先进行室内试验。

主要进行浆液配比选择试验以及它们的物理力学和水力学试验以及耐久性试验等。

2.现场试验

根据室内试验提供的有关数据,在施工现场选一适当地点(有时可选永久工程的一部分),进行试验性高喷施工,并配合开挖、钻取岩芯等试验手段,来检验施工配合比和各项施工参数是否满足要求,经调整修正后做为正式施工时的技术参数。

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验

在施工过程中,对钻孔和灌浆两道工序进行检验和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钻孔:

2)经常检查钻孔孔位有无偏差,及时予以纠正。

3)检查孔斜。

一般要钻孔孔斜小于0.5%~1.5%的孔深。

4)检测喷浆管的旋转和提升速度。

这两项参数对高喷固结体的几体形状和密实度有很大影响,必须严格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

通常旋转速度为5~20r/min,提升速度为5~20cm/min。

因拆卸钻杆或其他原因暂停喷射时,再喷时使新旧固结体搭接10cm以上,以防止断桩。

(2)灌浆:

1)检查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