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340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9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docx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练习巩固

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

一、选择题

1.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做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A.容国团B.杨振宁

C.邓稼先D.钱学森

2.谁抢占了高科技这个前沿阵地,谁就能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启动了()

A.星球大战计划B.尤里卡计划

C.《2000年科技进步综合纲要》D.863计划

3.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你知道我国历史上因文革而停顿的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是哪一年得以恢复的。

()

A.1978年B.1976年C.1977年D.1986年

4.中国人实现奥运会历史上零的突破,是在第几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

A.第21届B.第22届C.第23届D.第24届

5.小鲜以“新中国的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

C.“神州载人飞船式验”成功

D.培育出杂交水稻

6.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与这一成就直接有关的人物是

A.詹天佑B.侯德榜C.邓稼先D.袁隆平

7.小明同学在复习历史时,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以总结我国建国后的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它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核技术。

1967年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1970年,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1号’卫星。

文中出现几次错误”

A.1B.2C.3D.4

8.1923年,在世界化学界炸响了一声春雷:

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一种由中国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荣获了金质奖章,从而打破了欧美国家对制碱技术的垄断。

这位凿穿了垄断集团的坚壁、为中华民族带来福音的化学家是。

A.詹天佑B.侯德榜

C.徐悲鸿D.魏源

9.1995年5月,我国正式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下列属于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规划的是:

()

A.863计划B.211工程

C.985工程D.希望工程

10.1984年,为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夺得第一枚金牌的运动员是()

A、许海锋B、李宁C、容国团D、郑凤荣

11.1971年,杨振宁来到北京,见到孩童时的好友,杨振宁问道:

“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

谁是中国氢弹之父?

”如果要求你来回答,你认为是下列图中哪位历史人物?

12.在城市改革中,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A、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实行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

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形式并存的制度

13.2013年12月15日,“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下列政策措施中,与这些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863”计划

C.西部大开发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右图为吴老师购买的某品牌橱柜,该橱柜采用了“863计划”提供的新材料等技术,1996年该计划新增的第八个领域是

A、海洋高技术B、生物技术

C、激光技术D、自动化技术

15.2011年下半年,“微博卖土豆”成为网络热点话题,先后有陕西、内蒙古等地的农民通过微博成功卖出了滞销土豆,新媒体的作用显现。

这种新媒体是以哪一技术为基础的()

A.计算机技术B.克隆技术

C.原子能技术D.航天技术

16.电影《横空出世》再现了新中国在艰苦条件下研制原子弹的过程。

新中国的科技成果“两弹一星"除原子弹外,还有()。

A.氢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氢弹,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

C.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导弹,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

17.中国农民说:

“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A.在农村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C.培育出优质小麦

D.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优良品种

18.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C.“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19.十多年前,正是下图中的那双充满对知识渴望的大眼睛震撼了无数人的心,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一项活动中来,这项活动是()

A.希望工程B.春蕾计划

C.五个一工程D.光彩工程

20.建国以来我国发展基础教育的一个措施是()

A.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思想

B.科举制度的废除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D.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1.下列哪一项科学技术成就与“863计划”有关?

()

A.第一颗原子弹B.神舟五号

C.东方红一号D.中近程导弹

22.2015年5月23日,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广州落幕。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科技的力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为发展高新技术实施了()

A.“五个一工程”B.“五年计划”

C.“希望工程”D.“863计划”

23.31年前,我国运动员许海峰取得金牌,实现了中国人奥运会上零的突破,他夺金项目是()

A.体操B.游泳C.射击D.乒乓球

24.当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青少年提供了无限的娱乐和信息,但随着上网装置的普及和便利,沉溺于网络的青少年也持续上升,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表明:

()

A.网络技术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

B.网络技术增强了人们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

C.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D.网络技术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

25.下图是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地区随着一声巨响升起的硕大的蘑菇云,这表明()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一场巨大的沙尘暴形成

C.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D.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二、填空题

26.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________。

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_______往返成功。

2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是在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年。

28.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实践中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9.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勤劳勇敢的安徽人民勇于探索

(1)在国防建设上,被誉为“两弹元勋”的安徽科学家是______。

(2)在制度创新上,实行“大包干”开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是安徽_____。

(3)解放战争吹响胜利的号角,渡江战役总前委位于安徽省______。

三、问答题

30.什么是“两弹一星”(6分)?

什么是“两弹一星精神”?

(4分)

31.(12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

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是指什么?

(2分)

材料二包字万岁!

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包”的理解。

(2分)

材料三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3)材料三中,他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

每位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为实现梦想,你认为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6分)

四、综合题

32.识下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3分)

(1)图中在田间工作的这位科学家是谁?

(1分)

(2)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1分)

(3)因为这项重大贡献他获得的荣誉称号是什么?

(1分)

33.(16分)文学艺术和体育运动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健康、快乐、文明和幸福。

请回答:

(1)连线(4分)

老舍《梁三伯与祝英台》

茅盾文学奖《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郭沫若历史剧《武则天》

首部彩色戏剧片《茶馆》

阅读以下材料

(2)据以上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正走向世界体育强国的表现。

(6分)

(3)分析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原因。

(6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关于邓稼先的史实,邓稼先为我国的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故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钢铁长城

2.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863计划。

注意题目中的“20世纪80年代”,结合所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86年3月,我国政府决定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863计划”。

故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3.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66年到1976年,我党的领导者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这期间学校停课,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停顿,直到1977年才得以恢复,故选C。

考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和灾难

4.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美国的洛杉矶举行,中国奥委会派出225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16个大项的比赛。

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夺得本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中金牌零的突破。

故选C项。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5.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的相关知识,无论是原子弹、人造地球卫星还是载人飞船的发明,中国都不是最早拥有这些发明的国家,所以答案是C。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

6.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邓稼先的贡献。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故选C。

考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7.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处错误是“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应该是原子弹;第二处错误是1967年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这个应该是1966年,第三处错误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1号’卫星。

应该是东方红一号。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钢铁长城。

8.B

【解析】

试题分析:

侯德榜,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

考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一)

9.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科技发展的相关内容。

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

平的一流大学。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的战略和江泽民同志的号召,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

选项C不符合题意;”“211工程”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选项B不符合题意;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把发展高技术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

由于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同志对建议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这个宏伟计划被命名为“863”计划。

选项D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方面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公益事业,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

10.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许海峰1957年8月1日生于福建漳州,安徽马鞍山市和县人,中国男子射击队运动员,奥运冠军。

在第23届奥运会上,获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成为本届奥运会首枚金牌得主,同时也是中国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位冠军得主,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纪录。

从教后,他带选手获得了两枚奥运会金牌。

许海峰是名副其实的金牌运动员和金牌教练。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两弹元勋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

杨振宁与中国氢弹之父。

因为两弹元勋邓稼先与杨振宁同学。

A、王进喜;B、邓稼先;C、雷锋;D、焦裕禄;这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2.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国有企业的史实,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而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三大改造的实质,故答案是A。

考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13.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的相关知识,1986年3月,为了推动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制定了863计划,所以我国航天技术能够居于世界前列,是因为863计划,所以答案是B。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

14.A

【解析】

试题解析:

“863计划”是在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关键时期,我国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研究领域:

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和海洋高技术。

考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

15.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材料里这种新媒体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故选A。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6.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两弹一星的相关知识点。

新中国的科技成果“两弹一星”除原子弹外,还有导弹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故选C。

考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科技教育与文化·两弹一星

17.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籼型杂交水稻的相关知识点。

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亩产量大幅度提高,被称为“东方魔稻”。

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故选D。

考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科技教育与文化·籼型杂交水稻

18.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故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19.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希望工程相关知识,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这幅照片题目为《我要上学》,呈现的是一个手握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与照片相关的教育活动是十多年前开展的希望工程。

故选A项。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20.C

【解析】

试题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是我国发展基础教育的一个措施,故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21.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史实的识记。

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1986年3月,中国科学院几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新技术的建议。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八六三计划’。

”结合所学知识,选项A是1964年;选项B是2003年。

选项C是1970年。

选项D是1966年,因此与“863计划”有关的是“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故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学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22.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相关史实。

因为历史问题,我国与世界两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

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为了追赶世界步伐,1986年我国科学家提出了发展高新技术的“863计划”。

选择答案D。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成就

(二)。

23.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我国体育事业的相关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

我国运动员许海峰取得金牌,实现了中国人奥运会上零的突破,他夺金项目,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项目,根据所学知识,1984年,我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取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教育科技与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4.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互联网的影响的相关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

当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青少年提供了无限的娱乐和信息,但随着上网装置的普及和便利,沉溺于网络的青少年也持续上升,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结论,根据所学知识,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教育科技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

25.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部地区爆炸成功,故答案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

26.“神舟1号”、“神舟5号”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科学技术成就的准确理解与运用。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1号”,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考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两弹一星”

27.19121964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胜利后,1912年,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地区,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两弹一星”

28.邓稼先袁隆平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家邓稼先、袁隆平的有关知识。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在袁隆平的带领下,我国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给世界以巨大影响,他因此也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

29.

(1)邓稼先

(2)凤阳小岗村(3)肥东瑶岗村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技术的成就的相关内容。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

我国核武器物理、理论物理学家。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

1948年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1958年回国。

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

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2)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

安徽凤阳梨园公社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

他们艰苦干了一年,粮食获得大丰收。

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办为主的责任制。

所以在制度创新上,开启农村土地改革制度的是安徽凤阳小岗村。

(3)本题考查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相关内容。

1949年元旦前后,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而结束。

为了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粉碎美国和国民党划江分治的阴谋,毛主席、党中央适时提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并决定成立渡江战役总前委,全面负责指挥渡江战役。

经中央批准,渡江战役总前委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

1949年3月20日,渡江战役总前委、华东局机关陆续进驻瑶岗村。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战略大决战;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

30.“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和导弹以及人造地球卫星。

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广大研制工作者所体现的崇高精神,就是“两弹一星”精神,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进力量。

【解析】

试题分析:

一弹就是1966的导弹,另一弹是1967的氢弹,还有一星是1970的“东方红1号”的人造卫星“两弹一星”精神是民族正气的史诗,“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为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跃,创造了宝贵的经验。

“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不仅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广泛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协作的科技队伍,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开拓前进、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力量。

“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是一种能吃苦耐劳,不服输的精神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和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31.

(1)“路”:

农业合作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