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时训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342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时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时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时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时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时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时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时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时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时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时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时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时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时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时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时训练.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时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时训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时训练.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时训练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时训练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基础知识】

知识点1 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

公元9年,外戚________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

西汉宗室________在25年称帝,定都________,史称东汉。

他就是光武帝。

3.光武中兴

(1)目的:

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面。

(2)措施:

多次下令释放________,减轻________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________,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________,缓和民族矛盾。

(3)表现: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__”。

知识点2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背景:

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

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________的势力膨胀。

皇帝长大后,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____________的局面。

2.影响: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知识点3 黄巾起义

1.爆发:

184年,________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爆发。

2.结果:

东汉统治阶级一致对付农民起义,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

3.影响:

沉重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达标练习】

1.“身外戚,夺政权,建立新,西汉亡”。

这段《三字经》中的“外戚”指的是(  )

A.主父偃B.董仲舒C.王莽D.张角

2.他是一位有着西汉宗亲血统的布衣,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他参加农民起义军,骑牛上阵,被称为“牛背上的皇帝”。

“他”指的是(  )

A.汉高祖B.汉武帝

C.汉景帝D.汉光武帝

3.下列哪一项不是汉光武帝在位时实行的统治措施(  )

A.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B.减轻农民的负担

C.减轻刑罚

D.合并州县

4.在西汉和东汉初期,政治政策上的不同之处是(  )

A.下令释放奴婢B.减轻农民负担

C.注意整顿吏治D.注意减轻刑罚

5.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比较安定

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C.民族矛盾缓和

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

6.在东汉中期以后,下列哪两股势力交替把持政权(  )

①宦官 ②外戚 ③权臣 ④藩王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7.东汉后期,由于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导致农民大起义爆发。

这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是(  )

A.刘邦B.项羽

C.张角D.陈胜、吴广

8.观察下面的图示,回答问题。

上面的图示显示了东汉中期以后一种怎样的政治现象?

这种现象出现的根由是什么?

给东汉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能力提高】

1.东汉初期“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与汉光武帝实行的哪些措施有关(  )

①释放奴婢 ②减轻刑罚 ③合并郡县 ④“以德化民”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2.如果研究东汉政权是怎样走向衰亡的,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入选(  )

①外族的入侵 ②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 ③农民起义的爆发 ④少数民族的叛乱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主要特点有(  )

①有组织 ②有准备 ③利用宗教形式 ④第一次大规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4.观察下面的图表,回答问题。

皇帝

即位年龄

皇帝

即位年龄

和帝

10岁

质帝

8岁

殇帝

1岁

桓帝

15岁

安帝

13岁

灵帝

12岁

顺帝

11岁

少帝

14岁

冲帝

2岁

献帝

9岁

(1)表格反映了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现象?

这种现象对当时中央政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片反映的是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黄巾起义宣传什么宗教?

这次起义的结果如何?

(3)表和图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5.中国历史连环画,是展现历史的大舞台。

观察下列连环画,回答问题。

(1)“王莽篡汉”是在哪一年?

篡汉后,王莽建立了哪一政权?

这一政权的施政方针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光武帝”是谁?

他何时建立了东汉?

都城在哪里?

何为“光武中兴”?

(3)“黄巾起义”是在什么背景下爆发的?

起义起到了什么作用?

(4)根据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基础知识】

知识点1 1.王莽 

2.刘秀 洛阳

3.奴婢 农民 郡县 内迁 光武中兴

知识点2 1.外戚 交替专权

知识点3 1.张角 

3.东汉

【达标】

1.C 2.D 3.D 4.C

5.D [解析]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减轻农民的负担,但农民没有摆脱压迫和剥削。

6.A

7.C [解析]东汉后期爆发了黄巾起义,起义的领导者是张角。

8.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能力提升】

1.B [解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考查汉光武帝的统治措施,解答时可采用排除法。

“以德化民”是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的措施,④错误,A、C、D三项排除,故选B。

2.B [解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考查东汉政权衰亡的原因。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朝政腐败,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导致农民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故选B。

3.B [解析]本题考查黄巾起义。

解答时,可用排除法。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④不符合题意,A、C、D三项排除,故选B项。

4.

(1)即位的皇帝年龄都比较小。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2)太平道。

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但是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3)由于即位的皇帝年龄比较小,产生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使政治腐败、社会混乱,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

5.

(1)公元9年。

新朝。

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2)刘秀。

25年。

洛阳。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3)背景: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作用:

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4)统治者应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实行仁政;应注意发展经济,减轻人民负担等。

(合理即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

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

2018-2019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张汪二中第一学期章节练习题

七年级历史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一、单选题

1.我国古代王朝都经历了建立、发展、兴盛、衰亡的演变过程,人们称此过程为“王朝周期”。

其中“光武中兴”说的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王莽

2.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C.朝中大将篡夺皇位,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3.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B.当时的社会统治都非常黑暗

C.都遭到了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4.西汉灭亡是由下列哪位历史人人物篡夺政权而灭亡的

A.王新,B.刘秀,C.王莽,D.刘彻

5.东汉末年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因头戴黄巾,称为“黄巾起义”。

这场起义的领导人是( )。

A.陈胜、吴广,B.项羽,C.刘邦,D.张角

6.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王朝,存续时间很短,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这个王朝是( )。

A.夏朝,B.商朝,C.秦朝,D.新朝

7.“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

”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皇帝早逝,B.幼主即位,C.宦官得宠,D.外戚专权

8.(题文)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有()

①先后九次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

②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

③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员

④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D.①③④

9.下列有关东汉后期统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官僚贵族把持政权的现象

B.不少大地主占有田庄,拥有私人武装

C.出现光武中兴

D.地方割据势力产生

10.下列帝王中那位在惩治贪官方面成绩最突出

A.汉武帝

B.王莽

C.汉景帝

D.光武帝

11.反腐败问题,因为涉及老百姓的利益,历来是民众最关心的话题。

东汉时期光武帝采取的反腐败措施是(  )

A.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B.减轻刑法    

C.合并州县,裁减官员,D.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12.近年来电视上流行许多“穿越剧”,假如我们穿越到东汉,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光武中兴

B.外戚专权

C.黄巾起义

D.曹操称帝

13.110年,赵佶登基,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8年)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端州更名为肇庆。

据此判断,端州被称为“肇庆”是在(  )

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代

14.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对秦汉时期时代特征表述最恰当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繁荣开放的社会

15.光武帝刘秀生于公元前6年,死于公元57年,他活了几周岁?

A.61岁

B.62岁

C.63岁

D.64岁

16.造成东汉末年衰败的政治原因是

A.北方各族人民因战乱大量南迁

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

17.李明在XX搜索里输入“张角”“农民起义”,由此判断下列哪项正是他想要了解

的内容是

A.大泽乡起义

B.绿林起义

C.黄巾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18.观察下表,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是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岁

1岁

13岁

11岁

2岁

8岁

15岁

11岁

14岁

9岁

 

A.诸侯争霸激烈

B.中央集权强化

C.民族融合加强

D.外戚宦官执政

19.《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黄巾起义爆发

②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③起义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④起义最终被东汉军队残酷镇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0.皇帝是中国传统政治体系的核心角色,但其权柄却也常被亲近者侵夺。

东汉时期侵夺皇帝权柄的重要角色有

①宦官 

②诸侯 

③豪强地主 

④外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武帝)诏曰:

“天地之性人为贵。

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诏:

“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材料二 (建武六年)诏曰:

“……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

”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是如何重建汉政权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后,为稳定社会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东汉和帝即位时10岁,随后的9位皇帝即位时最大的是桓帝15岁,最小的是殇帝1岁,东汉最后10位皇帝平均即位年龄为9.5岁。

材料二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材料三《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该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

 

(2)材料二中童谣的大意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

“京师震动”后,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及黄巾起义。

2.掌握“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共同原因和作用。

3.了解王朝的兴亡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

【学习重点】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学习难点】

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

【课前预习】

1.我国历史上的“光武中兴”是在谁的统治时期()

A.刘邦B.刘秀C.刘禅D.刘表

2.公元25年,东汉建立,定都( )

A.洛阳B.西安C.开封D.南京

3.黄巾军起义的领导者是()

A.陈胜B.吴广C.张角D.王莽

4.“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主要是指这一时期()

A.农民负担较轻B.统治者清廉C.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发展D.经济繁荣

【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

1.阅读教材,讲述东汉政权的建立(包括背景、时间、人物、都城)

 

2.东汉建立之初,当时统治者(光武帝)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出现了怎样的盛世局面?

 

3.外戚、宦官各是什么人?

他们为什么能够专权?

 

4.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什么后果?

 

5.“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以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西汉灭亡,建立新朝的外戚是()

A.王莽B.王猛C.王导D.刘秀

2.东汉初期,政治经济得到发展,史称()

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开元盛世D.贞观之治

3.多次下令释放女婢,减轻农民负担的皇帝是()

A.汉高祖B.汉武帝C.光武帝D.汉文帝

4.东汉末年发生的农民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刘邦起义C.项羽起义D.黄巾起义

5.后世将刘秀建立的政权称为“东汉”的原因是()

A.其统治区域相对于前朝而言在东方B.刘秀起兵于东方

C.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代表了希望和生机

D.刘秀政权的都城在前朝都城的东面

6.汉朝可以分为西汉和东汉,东汉的都城是()

A.咸阳B.洛阳C.长安D.殷

7.在中国古代,皇帝的母亲和妻子一族统称为()

A.外戚B.宦官C.将军D.豪强

8.东汉后期交替专权是()

A.外戚和将军B.外戚和宦官C.将军和宦官D.将军和豪强

9.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的()

A.夏朝B.商朝C.汉朝D.新朝

10.东汉的建立者是光武帝,他的名字是()

A.刘邦B.刘彻C.刘秀D.刘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