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373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0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docx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重点郑雪

选择20,名词解释5前,简答5后,论述2,案例分析2。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

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人格:

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人格:

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心理学的任务

一、理论任务1揭示人格心理现象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2确定人格心理现象形成的原因

二、实践任务:

运用相关人格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人事管理等

人格理论:

人格心理学家用来描述解释人的心理行为的一套假设系统。

●主要研究途径

研究途径

临床研究

相关研究

实验研究

概念

个案研究法,对某一个体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通过谈话、观察、个体分析等方法收集材料,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主要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更多个变量间的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质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

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的结论。

举例

沙可-临床研究

高尔顿-相关系数

艾宾浩斯-记忆研究

班杜拉-电视与暴力实验

长处

生态效度高:

研究得到的信息生动丰富深入。

重视个人独特性。

样本量大,代表性高;生态效度高;多变量研究;简单易行。

控制好、信度高,结果说服力强,可作因果推论。

不足

代表性差。

信息变化大,难以统计和比较。

不能进行因果推论;

关系难以理清,存在多变量问题。

生态效度低;控制难度大;实验花费高。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

●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

一、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1意识是人格的表层部分,是由人能够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

2前意识主要起检查作用,即不许那些让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以及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而把它们压制在无意识之中,使意识和无意识完全隔离。

3无意识(潜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深层部分,主要指不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经是意识领域却被压抑起来的心理活动。

具体包括原始的冲动、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还有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

二、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

本我:

完全是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所组成的。

它同人的肉体过程相联系,将躯体能量转换为精神能量,并且储藏它们和向自我、超我提供能量。

遵循“快乐原则”。

弗洛伊德把本我中所具有的精神能量称为力比多,有时特指性本能所产生的能量。

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

自我:

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

是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的一部分,遵循“道德原则”,包含自我理想和良心。

弗洛伊德把自我喻为三个暴君统治下的臣民,它要尽力满足专横的本我的欲求,要应付严酷的现实环境,还要遵从神圣的超我的规范。

自我在三个暴君之间周旋、调停,力求使三者的要求都得到满足,以便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可见,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维护统一的关键因素。

如果自我力量不够强大,则难以协调各种力量,使之保持平衡。

三、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

焦虑:

人格内部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矛盾冲突的加剧,人就会产生心理焦虑。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三种焦虑:

1现实焦虑:

它是人觉察到周围环境中真实客观的现实危险所产生的内心紧张、不安和恐惧。

2神经质焦虑:

它是由于担心失去对本我控制而产生的潜在危险所引发的,这种焦虑不是对本我自身的恐惧,而是害怕它不分青红皂白的冲动带来受惩罚的结果。

3道德焦虑:

它是由于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而产生的良心不安、羞耻感和有罪感。

超我不成熟的人很少体验到道德焦虑。

不管是哪种焦虑,都是人内心的一种紧张状态。

防御机制:

为了缓解焦虑,人会不自觉地采用一些减少焦虑的方式。

几乎所有的自我防御机制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①它们是无意识的②它们往往否定、歪曲或虚构实际情况。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防御机制:

压抑:

是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一种是对本我中的先天本能冲动和原始欲望的压制;另一种是对个人后天生活中的痛苦经验和不良欲望的压抑。

否认:

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

文饰作用:

一个人为了掩饰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明显不合理的行为或不能达到个人追求目标时,往往在自己身上或周围环境找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辩护,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正当合理的,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

投射:

个体将自己身上某种自己不能接受的不良品质和思想感情看成是他人具有的东西。

反向作用:

人努力表现出自己不良品质和情感的对立面来减轻焦虑的方法。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相互对抗敌意,这种意识上的对抗是一种假面具,掩盖了潜意识中对异性的好感和倾慕。

合理化:

对自己不良行为或内心想要却未能得到的痛苦经历编造出一个似乎合理、自己能接受的解释。

升华:

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方式间接表达出来

替代:

受抵制的力比多以转换对象和改变方向的间接方式发泄出来。

●人格发展阶段论

●性心理发展的5个阶段:

1口腔期,从初生到满周岁,主要动欲区是口腔。

分两个亚期,前口腔期和后口腔期

2肛门期,2岁到3岁末,主要动欲区为肛门。

分两个亚期,前肛门期与后肛门期

3性器期,大约从3岁到6岁

4潜伏期,约从6岁到12岁左右

5生殖期,是性本能发展的最后阶段。

从青春期直至走向衰老为止。

停滞、倒退和人格特征:

从低级阶段进入到较高级的阶段的首要条件是顺利解决前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冲突,否则会发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导致发展停顿或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当个人面临危机或受挫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之称之为“倒退”。

停滞和倒退是相互补充的,停滞的现象越是严重,就越容易产生倒退。

停滞和倒退不仅使个人人格发展受到阻碍,而且会对人格结构特征产生深刻的影响。

某在成人中间,可以发现几种典型人的人格特征类型:

口腔型特征。

口腔期发生过停滞的人,会有口腔型特征。

具有口腔型特征的人只对自己感兴趣,而对他人总要求别人给他什么东西,追求安全感,被动、依赖、退缩、苛求别人,遇到挫折易怒,易悲观和仇视人等等。

据弗洛伊德的看法,咬和吮手指、吸烟、酗酒、贪吃和接吻等行为多与口腔期停滞有关。

腔门型特征。

肛门期停滞所导致的人格特征称为肛门型特征。

肛门型人格有两个亚型:

一是肛门便秘型,另一是肛门排泄型。

便秘型的最基本特征有三种:

讲究秩序和整洁,过分吝啬或节约以及固执或强迫性。

与便秘型特征相反,排泄型特征者有肮脏、放肆和浪费的习惯。

性器型特征。

这类特征是性蕾期没有解决好俄狄浦斯情结和伊利克特拉情结所导致的。

具有性器型特征的人,行为轻率、果断和自信,性器型特征实质上是极端自私和自恋,它妨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性器型特征者力图表现自己的男子汉气概,因而对妇女往往是粗暴和具有敌意的。

性器型女子受强烈的阴茎嫉妒所驱使,总想在生活中扮演男性角色,力求超越男子。

阉割恐惧。

生殖型特征。

弗洛伊德认为极少有人真正达到了人格发展的最高阶段——生殖阶段,生殖型人格是弗洛伊德最推崇的理想人格。

具有这种人格的人,不仅在性的方面,而且在心理和社会方面都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他们能消除本能力量的破坏作用,使之富于建设性。

他们有能力建立完满的爱情生活,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换句话说,具有生殖型性格的人,有能力控制和引导他们自身的大量里比多能量,使之通过升华的途径释放出来,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共同福利作出贡献。

●四、古典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

1自由联想法:

既是一种治疗方法又是一种研究方法,基本理论依据:

心理决定论。

引导来访者把存在于头脑中的各种想象或观念哪怕是无关紧要的、荒诞的也给呈现出来。

2梦的分析。

两部分组成:

显像和隐意

能回忆起来的就是显像;隐藏于梦里的真实含义就是隐意;梦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变形的满足;

梦的内容来源:

(1)感觉的刺激

(2)清醒时的所思所想,梦境时再现(3)本我的冲动

梦的分析:

了解梦中的各种事物所代表的含义;

梦的表现:

符号化、梦的制作

符号的心理含义:

一般符号和特殊符号。

梦的制作的具体方式:

压缩、替换,把思想观念转换成视觉表象,反向作用。

梦的工作:

凝缩、替代、象征、润饰

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

无意识得以暴露的方式1)口误2)笔误3)遗忘4)遗失、误置、误取5)误读、误听6)多种错误的混合

4幽默:

幽默的语言来应付紧张的情境。

五、评价:

既肯定理论价值对我们的影响,又否定其不可取之处。

积极意义:

1弗在人格及其变态这种前人忽视的领域中勇敢探索,可谓开创性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第一个系统的人格心理学体系,其理论的广度和深度堪称后人的楷模;

2弗提出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3弗的研究方法是一套与实验心理学显著不同的研究方法,开创了人格心理学的临床方法,打破了传统具有特殊性和一定的优势是对实验心理学方法的重要补充。

局限:

1在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问题上,过分强调无意识内容,而贬低意识过程。

2弗把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特别是性本能当成人的行为和人格发展的根本动力,这种观点扩大了本能的作用,而忽略了人的社会需要,这是一种十分偏激的还原论,将导致把人还原为动物;

3弗的概念理论和假设往往是不精确的和缺乏操作性的难以通过实证性的研究加以验证;

4弗的体系过分依赖有关非常态的心理现象的材料,忽视了对正常人的人格心理资料的收集与研究,这使弗理论难以全面揭示人格的本质和规律,导致弗对人的偏面的理解。

●第三章新精神分析

(1)强调自我的自主性及其整合与调节功能

(2)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重大影响(3)强调自尊心的启发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4)强调对儿童早期经验的观察与研究。

●强调传统研究方法与实验法的结合。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认为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取决于社会,但这种社会性又带有一定的先天潜意识因素,因此阿德勒的心理发展理论是一种意识与潜意识的相互作用理论。

阿德勒提出了“创造性自我”的概念,他认为创造性自我使人按照自己选定的方式建立起独特的生活风格。

阿德勒指出,可以通过人们的职业选择,参与社会活动和爱情婚姻这三大任务的解决情况来衡量其社会兴趣的发展状况。

缺乏社会兴趣的人会产生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

优越情结和自卑情结。

自卑与超越:

他认为每个人生下来就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这种普遍性的自卑感就有可能成为推动我们所有人心灵活动的动力,即人格动力。

社会兴趣:

是所有人具有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

生活风格:

个人追求卓越目标的方式。

人们的生活风格各式各样,但大致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正确的和健康的生活风格,一种是错误的和病态的生活风格。

形成于童年期。

产生错误的生活风格的原因:

1器官缺陷2溺爱或骄纵3受忽视或遗弃。

根据社会兴趣程度划分四种类型的人:

统治—支配型;索取—依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

理解生活风格的途径:

1出生顺序2早期记忆3潜意识梦境的分析

●个体心理学简评

优点:

1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2确立了心理学的社会科学方向3重视意识自我的作用

缺点:

1把追求优越向上意志当做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2忽视了对人格结构及其内在矛盾的分析,把人简单地看成是追求优越的单一动机驱使的个体3虽然重视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影响,但主要指的是家庭环境,没有触及社会的本质。

●自我心理学埃里克森

自我: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是一种独立的力量,不再是本我和超我压迫的产物,是一种心理过程,包含着人的意识活动,可以加以控制的。

自我过程具有自主性和对内外力量的适应性。

它表现出许多的积极的等性,如信任、希望、独立、自主、创造等,凡是具有这些特性的自我都是健康的自我。

自我同一性:

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人格的终身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

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

每一过程必须以其他的两个过程为前提,并在交互作用中向前发展。

中心过程是自我过程。

根据三个过程的演化,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人生周期,每个阶段都由一对冲突或两极对立的矛盾所构成,并形成一种危机。

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人都会用两种方式(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来解决危机。

以下是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1婴儿期(0~1岁):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2儿童期(1~3岁):

自主对害羞或怀疑

3学龄初期(3~6岁):

主动对内疚

4学龄期(6~12岁):

勤奋对自卑

5青春期(12~18岁):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青年期(18~25岁):

亲密对孤独

7成年期(25~65岁):

繁殖对停滞

8成熟期(65岁以上):

自我整合对失望

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

她把神经症分为情境性神经症和人格性神经症。

前者未表现病态人格,后者是由人格的变态引起的。

衡量神经症的标准:

文化标准和心理标准,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正常与否,视其文化背景而判断,视其焦虑和对抗焦虑的防御机制而判断。

总之,神经症病因在于人格结构,而人格结构是由个体生活环境决定的。

●神经症的人格理论

霍妮认为基本焦虑是神经症的动力根源:

童年期亲子关系→基本罪恶→基本敌意→基本焦虑→防御性策略→神经症需要

10种神经症需要:

友爱与赞许;生活伴侣;狭窄空间;权力;社会认可;自我赞许;成就;自主;完美主义。

霍妮认为神经症的需要决定神经症的人格。

三种神经症的人格类型:

1趋向他人(依从型)2反对他人(敌对型)3逃避他人(退缩型)

●弗洛姆的社会精神分析论

气质、性格与人格:

弗洛姆认为,人格是由气质和性格共同组成,包含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全部心理特征,使人具有独特的个体特征。

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是把人的能量引向同化和社会化的过程,具有动力性,且来源于人的境遇、人性中的冲突,而不是力比多,是适应社会的基础。

弗洛姆认为人克服孤独感的积极方式是:

积极自由

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气质:

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孩子刚一落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有的孩子爱哭好动,有的孩子平稳安静。

性格:

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是个性的核心部分,最能表现个别差异。

1)态度特征,如诚实或虚伪、谦逊或骄傲等。

2)意志特征,如勇敢或怯懦、果断或优柔寡断等。

3)情绪特征,如热情或冷漠、开朗或抑郁等。

4)理智特征。

如思维敏捷、深刻、逻辑性强或思维迟缓、浅薄、没有逻辑性等。

所谓态度是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括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避等方面。

态度表现在人的行为方式中。

性格取向:

1同化过程中的取向分为:

非生产性取向和生产性取向;

非生产性取向:

接受取向、剥削取向、囤积取向和市场取向。

2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取向:

受虐狂、施虐狂、破坏性和机械地自动适应。

人格品质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个体的人格品质。

如自信心、上进心,勇敢和毅力;第二层次为社会道德和法律品质,如关心集体,工作责任心,遵纪守法;第三层次是思想政治品质,如世界观、人生观、爱党爱国等。

类型:

最积极品质,中间品质,消极品质。

●第四章特质论强调人的倾向是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格具有稳定不变的特征。

●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奥尔波特首先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奥尔波特的将个人特质分为以下三大类:

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

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境下才表现出来。

特质:

特质构成一个人完整的人格结构,特质被看作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

人以特质来迎接外部世界,以特质来组织经验,没有两个人会有完全相同的特质,因为每个人对待环境的经验和反应都是不同的。

奥尔波特:

“同样的火候使黄油融化,使鸡蛋变硬。

”人格社会性。

人格特质的特点:

1每个人都有其内在的、一般的行为倾向

2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

3特质具有动力性;

4特质的存在可以从实际中得到印证;

5一种特质对另一些特质仅仅是相对独立的;

6特质与社会判断或道德不同义;

7特质既可以是个体所具有的,也可以是群体所具有的;

8行为或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证明特质不存在。

①一种特质在每个人身上不是都具有相同程度的整合②同一个人也可能具有相反的特质③在某些情况下,人的行动只是短暂地不符合特质,因为刺激情境或一时的态度转变了他。

奥尔波特特质论中自我统一的八个阶段是:

躯体自我感觉(1岁),自我同一性的感觉(2岁),自尊的感觉(3岁),自我扩展的感觉(4岁),自我意向的感觉(4~6岁),理性运用者的自我形成(6~岁),追求自我的形成(12岁~青春期),作为理想者自我的形成(成年)。

●人格特质的方法:

常规研究法和特殊规律研究法

●机能自主性:

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

换言之,过去的动机与现在的动机并没有机能性的联系,一个人今天的动机是机能自主的。

●健康(成熟)人格:

奥尔波特并不是个心理治疗家,但分极力主张健康的成人人格原则上不能由动物、儿童、神经症的研究引申而来,因为两者的动机不同,神经症的动机在过去,而健康人格的动机在未来。

健康人格的六个特点:

1自我广延的能力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3情绪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4具有现实性知觉5具有自我客观化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

●评价:

贡献:

1重视人格的个体性,使心理学家有可能将研究的各种变量置于操作程序之中,解决心理学长期来对人格研究只作描述和讲解的困境;

2创立了动机功能的自主理论;

3率先摆脱了精神分析论者病态取向,而企图建立常态人格理论的做法;

4他的纸笔测验对“支配-顺从”和价值类型的测试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局限:

1强调个体研究而非寻求普遍规律;

2奥尔波特的理论不易进行实证性研究;

3割裂了人类与动物、儿童与成人、正常人与非正常人之间的联系;

4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以损失潜意识为代价而过分注重行为的意识层面,注重内部原因而忽视了外部作用;

●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

●特质及分类:

特质的概念是卡特尔理论中最重要的内容。

1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

个别特质:

某个人具有的特质;

共同特质:

一个社区或一个集团成员所具有的特质。

2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

处于人格结构的表层,是通过观察就可以发现的一个人外部行为特点。

根源特质:

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根源特质制约着表面特质,每一种表面特质都源于一种或多种根源特质,且一种根源特质能够影响多种表面特质。

16pf

3体质特质与环境特质

4动力特质、能力特质、气质特质

卡特尔提出三种主要的动力特质:

能、外能和辅助。

能:

可以把卡特尔的能看作是本能的同义词,是一种具有动力性质的素质根源,它与内驱力、需求或本能极其相似。

外能:

也是一种动力性根源特质,来自环境及外界因素,属于环境铸模性特质。

又可以分为情操和态度,态度比情操更具特异性。

能与外能的区别主要是来源不同,两者都是趋向于事物的动机性倾向,但前者为先天,后者为习得。

辅助:

动力特质是层层从属的,它们之间有附属、补助的作用,这种关系即所谓辅助,情操是能的辅助者,态度是情操的辅助者。

●特质的因素分析方法:

因素分析的基本要点是相关的概念,根据各测验间的相关可以提出这样假设:

1两个测验若测得为同一种能力,则会有较高的相关;

2两个测验相关程度表明所测的两种内容的类似程度;

●人格的发展:

关于人格的成长和发展,卡特尔注重两大问题,即人格的决定因素和结构特质的发展形态。

强调人格发展受遗传和环境两者相互作用。

但他的理论的独到之处是对于每种特质都努力找到遗传及其特殊环境的影响程度。

卡特尔认为,特质发展涉及三种学习类型:

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和整合学习。

经典条件反射学习中,个体建立起旧反应与新刺激间的联结。

操作条件反射学习是学习执行一种能产生强化的反应,个体往往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进行活动的。

整合学习则是在学习一套有层次组织的反应或反应的结合,给人最大的满足。

卡特尔还认为一种特质由环境和遗传的影响共同决定,从而创立“多重抽象方差分析法”(MAVA),遗传和环境造成的差异成负相关。

●大五人格因素:

塔佩斯运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了再分析,发现了五个相对稳定的因素从而提出大五因素模型。

OCEAN

大五因素模型的意义:

它能够解释个体在决策时的个别差异;可以评价个体的心理适应水平;在心理卫生和临床领域,它可以作为鉴别工具。

O开放性:

富于想象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从。

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

C尽责性/责任心:

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志薄弱。

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E外倾性:

好交际对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丰富对含蓄;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

A宜人性:

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合作。

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品质。

N神经质/情绪稳定性:

烦恼对平静,不安全感对安全感,自怜对自我满意,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特质论的测量方法:

明尼苏达多相个性问卷(MMPI)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

●第五章生物学论

●荣格的集体潜意识论

●荣格的人格结构论:

意识、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

调节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

意识:

是心灵中能够被直接感知的部分,与思维、快感、记忆和知觉有关。

个体潜意识:

潜意识的表层,它是一个经验的储存库,容纳了所有与意识自我不协调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内容。

与意识存在着双向流动或交换。

以“情结”的形式表现出来。

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情结。

集体潜意识(无意识):

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集体潜意识主要内容是原型。

心理能量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原型研究:

荣格研究的比较多的是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自性。

人格面具:

人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于表现一种对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认可。

使人在社会中获益,但过分关注人人格面具,则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阿妮玛和阿妮姆斯:

又称异性原型。

阿尼姆斯是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成分或意象,其作用有二:

一使女性具有一定的男性特征;二获得与男性交往的模式。

阿妮玛为男性提供了心灵中理想的女性,阿妮姆斯为女性塑造了心目中理想的男性。

阴影:

人的心灵中遗传下来的最黑暗、隐秘、最邪恶的倾向。

比任何原型都更多地容纳着人的最基本的动物性或兽性的一面。

自性:

是统一、组织和秩序的原型。

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其作用是协调人格中的其它部分,使之达到统一和整合,使人具有稳定感和一体感。

●人格发展论:

把人生划分为四个阶段:

童年期:

(从出生到青春期)意识自我逐渐形成时期;

青年期:

(从青春期到35或40岁)是心灵诞生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